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经商十训最新章节 > 经商十训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0 章

  35%,原因是“市场情况不稳定”。罗兰还应把赌注下在明后两年美国市场只会逐渐缩减而不会全面崩溃上面吗?要是那样的话,公司就有可能实现多样化经营,而且还不致失去在美国设立的公司。

  罗兰的问题在于把握不准市场的变化速度。目前还缺乏一些重要的信息,而现有的信息又不十分可靠。不过,应当认为需求的急剧下降是完全有可能的,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占有率的下降。

  可以用三种办法来减少这种不确定xìng:

  1.等到获得更新更可靠的信息以后再行动。这种办法有明显的缺点。等待可靠的信息所付出的代价是不能采取及时的行动,从而有减少收益的危险。

  2.根据以下两种推测采取冒风险的行动。一种是美国市场可能逐渐缩小但不会全面崩溃;另一种是美国市场的行情在下一年度就会突然下跌,这种办法的缺点与第一种同样地明显,因为没有确定的理由说出哪一个决策是正确的,可能意外地做出正确的决定,但只是出于偶然。所以也同样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二者所冒的风险都无法估计。

  3.认为这两个备选市场的变化是等概率的。除了对两个市场的偶然xìng变化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外,这一解决办法也是有一定的缺点。实施某一种行动方针的费用可能会落空,因为行情只能随一个备选的市场而变化。

  对这三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评价表明,最后的决策基本依赖于罗兰甘冒风险的意愿。假设盖尔威公司的目的在于长期的发展加上适当的利润,决策则应采纳第三种方案。无论如何,第一种方案会导致生产缩减、营业额下降,因为行动落后于时间,而且时限太长,第二种方案有时会导致同样的后果,有时又不会导致营业额下降,但不能估计后果究竟是哪一个。这样的决策只是靠碰运气,所以不可取。

  第三种方案是惟一能保证没有较大的生产缩减和营业额下降的方案。它允许在应付似将发生的危机的同时把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为了确定欧美两个市场所必需的短期生产比例,还必须多收集一些有关盖尔威公司成本结构的信息。目前可以暂定60%-80%的成本用于生产美国市场所需的产品,20%-40%的成本用于生产欧洲市场所需的产品。一旦获得新的信息--例如在预期的订货合同中再有削减,那么,各自的比例还须作进一步调整。

  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成本问题的考虑之外,第三种方案还有其他几个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灵活xìng。它不仅考虑到市场波动,而且还提供了适当的基础,使公司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不定的环境。这对短期利润虽然有些影响,但在长时期内可使利润收入达到最高点。这样,盖尔威公司就不会受市场变化的支配了。

  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经常要面临风险,成功的商人不惧怕风险,但是,他们会权衡得弊,努力找出风险最小的决策。敢于冒险是成功企业家的特质;善于回避风险则是企业家成功的法宝。

  □适时变通,出奇制胜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掘冢,jiān事也,而田叔以起。搏戏,恶业也,而桓发用(之)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这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段话。

  意思就是说,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种田务农是笨重的行业,而秦扬却靠它成为一州的首富;盗墓本来是犯法的勾当,而田叔靠它起家;赌博本来是恶劣的行径,而桓发却靠它致富;行走叫卖是男子汉的卑贱行业,而雍乐成却靠它发财;贩卖油脂是耻辱的行当,而雍伯靠它挣到了千金。

  秦扬、田叔、桓发、雍乐成、雍伯致富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所不能够遇到的,问题在于你敢做吗?你敢往这个方面想吗?

  市场上面常常有人苦恼自己的东西卖不动、销路不好或者抱怨这个市场过于疲软,没有好的机遇。

  暂且不提秦扬靠种田起家,不提田叔盗墓、桓发赌博,因为毕竟对于现代人来说他们的行为和从商关系不大。让我们来看看雍乐成以及雍伯。他们首先是有勇气,干起了这些一般人所不齿的事情,然后他们想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方法,才能够发财。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刚刚到京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认识他。某日有人当街卖古琴,要百万的高价,陈子昂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旁观的人惊问他买琴的原因,陈子昂说:“因为我擅长弹古琴。”人们又问:“能不能弹奏一曲呢?”陈子昂则说:“明天吧!”

  第二天,当大家都到了约定的地方时,陈子昂准备好酒菜,并奏着琴对众人说:“我陈子昂有文章上百篇,但是不为人知。这种乐工的小技算得了什么!”说完便把琴砸碎了,并将文章分送给众人。一天当中,就名满京城。

  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是需要这种出奇制胜的,这在今天仍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从常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每一个有思维的人都可以做到。问题是,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商场如此,做人亦是如此。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也就是“惊艳”的效果。

  有多少人苦于没有发财的门路呢?可是有人就偏偏靠着卖粘好了邮票的信封赚钱了。这个你能够想到吗?他不就是因为出奇而制胜吗?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儿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卖怪石的青年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ròu脆,香甜无比。就在村上的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曾卖过怪石的人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上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市场就是在人们的不断创新中开拓出来的。

  在今天的社会,每个人的条件基本上都差不多,而且由于教育普及,生活富裕,大家的才能都能获得充分发挥。加上人口愈来愈多,竞争越来越大,要想鹤立鸡群,已经不容易办到了。所以惟一能够出人头地、崭露头角的办法,往往就要靠“出奇制胜”了。

  在关键的时候,把你特有的东西表现出来。有报道说,有个舞蹈学院的女孩子为了能够找个好工作,在招聘会上穿着漂亮的衣服翩翩起舞,结果当场就有公司录用了她,既是看中了她的舞蹈功底,更多的是看中了她的创意以及她能够如此创意的勇气!

  生存的竞技场上,有些人能够自安其所,生活作风四平八稳;有些人不满循规蹈矩,乐衷于争强好胜。各有各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虽然采用何种模式并不直接对自己的立足构成威胁,但如果立志成为人上人,就必须采取可行而卓有成效的计策。《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意思就是说,要想克敌制胜,必须尽可能准确分析自身和对方的优劣态势,预测对方走势,因时因地而制宜。方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这个世界充斥着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保守主义者。他们宁可相信无所作为是应对变化万千的世界的最好工具。显然,他们错了。以不变应万变,是保持一种状态,来应对不确定的现状,但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保持努力向上的激昂斗志!不要在乎别人的起起落落,而要一直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奋勇向前,不懈努力!当你周围的人们对于时世变迁驻足观望、无所作为之时,那正是你出奇制胜的最好战机!

  彼静我动,彼动我静,要让你的对手永远对你琢磨不透,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牢牢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种梨与种柳,非一时的兴起,而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翩翩起舞远非故意卖弄,而是突破常规的奇思妙想!

  记住:要永远比对手狡猾,永远走在对手预期前面。这是商道秘笈。

  □从危机中寻找转折点

  突发事件往往猝然而至,转瞬间已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企业危机。危机,既有“危险”,也有“机遇”。如果处理失当,会陷入危局;相反,如果应对得当,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局。下面是《经理人》杂志介绍的英特尔公司从危机中找到转折点的案例。

  英特尔公司在全世界IT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人看来,英特尔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在CPU上的技术开发能力,然而同样有着强大技术开发能力的王安公司为什么却消失了?英特尔的总裁格鲁夫对此的回答是,因为英特尔在面临死亡危机的时候,清楚地懂得这是战略转折点,并有效地利用危机建立起公司的持续发展机制,最终走出了死亡之谷。

  1994年底,英特尔面临着一个危机,这个危机是由一个数学教授引起的,这位教授向外界透露了英特尔芯片的一个问题:他在研究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时,机器出现了除法错误。英特尔对此的解释是,这是由于芯片的设计上有一个小错误,使计算机在90亿次除法运算中会出现一次错误。

  接下来好事的CNN制作了一个短片,详细而准确地报道了这件事,随后美国各大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此事,一个月之后,IBM宣布停止将装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出厂。

  一向扬扬自得的英特尔不得不承认一种现实: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处理器的浮点缺陷,而是整个业界与消费者对英特尔的信心。英特尔立即改变它的应对措施,不再去解释这种错误有多大,而是果断做出决定:免费为所有用户更换所有问题芯片。

  英特尔花掉近5亿美元之后,这场风波平息下来了。危机过后,格鲁夫对自己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什么因素使一个小小的浮点错误最终导致5亿美元的损失?第二,奔腾处理器的浮点问题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还是发展道理上遭遇的转折信号?

  格鲁夫总裁一年之后终于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结论:第一,“IntelInside”策略改变了用户与英特尔的关系。消费者相信,只有装了英特尔处理器的计算机才是“最优”的,结果当处理器出了问题的时候,用户不去找IBM这样的计算机制造商,而会直接找英特尔。第二,英特尔的产业地位。英特尔的快速增长使它成为世界第一大处理器制造商。过去是英特尔受控于生产商,而现在则是英特尔在控制生产商。

  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已经使英特尔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IntelInside”使它已经成为一个消费品牌,而消费品牌意味着它不再只与制造商打jiāo道,出了问题就不再是产品问题,而是对品牌信心的危害。

  当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新规则”的存在,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感到“出了一身冷汗”,他向英特尔的员工大声呼喊:浮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英特尔忽略了但却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的一种征兆。

  浮点事件是“新的风向与强度”向英特尔发出的信号。面对危机,英特尔怎么办?

  格鲁夫在这场危机过后总结出了两点:第一,与客户打jiāo道的销售人员或者服务人员,最早感受到“新的风向与强度”,然后才是中层经理,“老板肯定是得知真相的最后一个人”,因此,英特尔所有的人都必须亲自去接触变化的“风向”。第二,导致英特尔出现5亿美元损失的新规则叫“10倍速规则”(10×Change),这种新规则将导致这个行业重新洗牌,大多数优秀公司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衰落的。

  所谓“10倍速规则”,就是“绝大多数战略转折点都意味着这个产业出现了10倍速驱动因素”。一旦某个行业出现了这种10倍速驱动因素,这个行业的正常竞争就会因为这种因素而变为“超级竞争”。

  英特尔面临的“10倍速驱动因素”是什么呢?是计算机产业从IBM通吃硬件软件的“纵向一体化”,转向了由多家专业化公司专注于某一部分的“横向一体化”,从专为公司服务的大型机转为个人服务的PC机,即PC消费化。英特尔如何走过这一战略转折点?格鲁夫承认,这是一个“包括迷惑、悬念和混乱”的过程,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个人层次上的事,而对于公司来说则是战略层面上的事。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出人意料”。

  怎么出人意料?因为一个公司在面临战略转折点时,往往首先引起的是管理层的情感反应,大多是情感xìng的直接反应--“否认”,接下来是对过去成功的强调,用来支撑自己是正确的,遇到挫败之后才会进行反省,最后往往是在更大的失败后才承认现实,才开始发动变革。只不过这时候通常晚了,新的对手已经在你犹豫的时候强大了。

  懂得了这种过程,那么公司层面的战略就不再是救火式的“重大决策”,而是针对这种情感过程的“不断调整过程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