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货币金融学最新章节 > 货币金融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9 章

  品市场会产生过度需求,这样就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导致滞胀。再次,一些新结构主义者从市场失灵来批评金融自由化。由于信息不完全、外部xìng和规模经济的存在,竞争和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增加不稳定程度。因此,适度的金融抑制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是有益的。

  三是新制度主义学派也对金融自由化理论提出批评,他们认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忽略了制度的作用和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新制度主义认为,在现实经济中市场是通过

  一系列的制度如国家、企业、工会、银行等进行运作的,这些制度在收集信息、降低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派学者区分了需求引致型金融与供给主导型金融。人们通常认为金融调整或改革是根据需求被动进行的,只要政府不干预、限制金融机构的行为,合适的金融体系就会自动生成。他们批评了这种观点,相对地更强调金融的供给主导角色,即金融机构能够主动地促进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对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如戈德史密斯、吉布森等)对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韩国等)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另外一些学者强调金融发展中市场结构与银行行为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是否一定导致资金来源短缺、投资不足等结果,还取决于银行行为和市场结构。如在银行业垄断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上限能够提高存款量;在市场结构方面,银行可能通过加大营销努力和增设分支机构来增加吸储量。因此其结论是,在利率不上升的情况下,金融深化也可能出现,从而否定了金融自由化的必然xìng。

  13.2.2金融自由化的次序

  (1)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问题

  金融自由化对于金融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在现实金融实践中,金融自由化也伴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利率自由化,减轻了银行业脱媒危机,并使通胀率迅速下降,但在许多拉美国家也导致了金融秩序混乱,而且使各国普遍出现银行收益恶化现象。其次,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导致金融资产质量恶化,金融风险增大。例如美国政府允许储蓄贷款机构购买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以及某些不动产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但是1987年以石油产业萧条为导火索,储贷机构不良债权问题完全暴露,引发了一连串的破产倒闭。再如泰国银行过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业,楼市巨大的泡沫破灭之后,银行出现巨额的不良资产。再次,资本国际自由流动,使一些国家金融体系存在相当大的冲击。资本自由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是短期资本多而长期投资少,这种投机xìng极强的外资结构隐含着巨大危机,实际上近几次金融危机均与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有关。最后,金融机构自由化原则使政府不再过多援助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近年来不断发生银行破产倒闭事件,新兴国家金融也频繁发生银行挤兑风潮,这已经威胁到各国和世界金融稳定,也使一些国家借此将国内金融风险转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

  金融自由化作为一种影响很大的金融改革,其发端和持续需具备一定条件。由于经济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对不同国家而言金融自由化只具有相对意义。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如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条件,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汇率放开的步调,金融市场开放的时间序列,中央银行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角色等等。必须正视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各国更恰当地选择金融自由化时机和展开金融自由化次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麦金农、肖学派近年来对金融自由化理论有若干修正和补充,鉴于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在急剧改革时完全取消利率限制后导致的金融混乱,他们提倡渐进的自由化措施。麦金农本人在1986年的一篇论文《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不发达,又缺乏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承担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和存款保险制度。一旦完全解除利率管制,银行追逐高风险收益贷款,坏账大量增加,容易形成倒闭。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加强对银行的有效监督。他特别指明金融自由化并不等于放弃政府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另外他还指出物价稳定,控制财政赤字也是金融自由化的必要条件。

  (2)自由化的次序:麦金农的修正

  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各国采取了渐进的市场化改革方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了大bàozhà式激进的经济自由化,导致了产出下降和恶xìng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在这种背景下,麦金农教授于1991年出版了一本新的著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麦金农认为,对于实行经济市场化而言,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问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如何排次序是极端重要的。经济市场化的次序虽因各种类型经济的初始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依然存在一些共同特点。正如麦金农在该书序言中指出的:“对一个高度受抑制的经济实行市场化,犹如在雷区行进,你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你的最后一步。”17

  麦金农认为在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中,第一要务是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财政控制优先于金融自由化。为确保财政平衡,首先要限制政府支出。若政府支出不受控制而经常出现赤字,那么,或者是中央银行被迫过度发行基础货币以弥补公共部门的赤字,或者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公债,后果是或者引致通货膨胀,或者陷入严重的国内债务危机,80年代南美的债务危机就是明证。其次,为确保政府支出的来源同时,又不引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必须有能力征收基础广泛而又较低的税收。在有效的税收部门和税收管理制度建立之前,政府对某些紧缺的资源或产品实施管制是必要的,否则很难避免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紧缩的财政控制到位,财政赤字消除,物价基本稳定之后,麦金农认为,可以实行自由化的第二步,即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即使到了这一步,麦金农的建议也比以前谨慎得多。为避免银行恐慌和金融崩溃,放松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管制的步伐,必须与政府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成效相适应,而不能单兵突进。“实行金融自由化,而同时又保持货币控制,是大有好处的”18,银行系统永远必须受到管制,以维护整个支付机制的安全运作。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市场化的开始阶段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硬化货币与信贷系统,使实际利率为正,强制长期负债企业偿还债务,严格限制信贷流动,直至价格水平稳定。“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而不诉诸直接价格控制,将实际利率(从而将贷款利率)保持为可持续的正值而同时又限制实际汇率的波动,这对经济发展的成功具有决定xìng的意义。”19

  在国内金融成功地自由化后,政府就可以进行汇率自由化的改革了,这当中同样存在一个次序正确、程度适当的问题。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要注意的是,首先,应统一所有经常项目的汇率,避免多重汇率,使全部进出口jiāo易都能以相同的有效汇价进行;其次,逐步取消扭曲xìng的配额和其他的直接行政控制,代之以显xìng的、逐步降低的关税。麦金农明确指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是经济自由化次序的最后阶段。“过早地取消对外资流人的汇率控制会导致未经批准的资本外逃或无偿还保证的外债堆积,或两者兼而有之。”20只有在国内借贷能按均衡利率进行,通货膨胀受到明显抑制以至无需降低汇率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才算是成熟了。

  (3)金融改革的次序: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的解说

  世界银行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对本世纪3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来,直到80年代后期的整个世界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广泛的比较分析研究,探讨了金融体系演进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一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实现金融体系自由化,已经进行了若干改革步骤,发达国家的金融部门已经逐步成熟,并建立在市场基础上,改革的重点是取消控制从而促进竞争。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在经济情况紧张时期开始金融改革,改革的总趋势是从一个受管制的金融部门向更为市场型的金融体系转变。

  金融部门改革的长期利益是巨大的,但改革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失误。为了更安全和稳定地向自由的金融体系过渡与转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应当从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着手,政府应当减少指导xìng信贷计划并调整利率的水平和模式,还要努力改善金融运行的基础,即会计制度和金融法规、谨慎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其次,要促进多样化的市场和机构的发展,并鼓励其展开竞争,对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应当允许有较大的差别幅度。在对外方面,应当鼓励外国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以竞争提高效率。但也要有所控制,直到国内金融机构有能力与之竞争,而且此时也许仍有必要控制资本的自由流动。最后,在改革取得实质xìng的成绩以后,政府可以转入最后阶段,实现利率的充分自由化,取消现有的指导xìng信贷计划,放宽资本流动限制并取消对外国机构的限制。在汇率控制取消以后,贸易往来首先应当实现自由化,然后是资本的流动。等到国内金融体系已实行自由化并进一步深化时,就可以放心地对外国机构和资金流动给予更多的自由,从而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连结起来。整个进程进行得太快和不恰当地拖延都将是有害的。

  13.2.3金融约束论

  (1)金融发展理论的微观基础:

  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构筑了微观基础。以斯蒂格利茨(Stiglitz)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市场的角度提出了“金融约束论”。金融约束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金融深化论的假定前提为瓦尔拉均衡的市场条件,这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同时,即使现实中存在这些条件,但由于经济中普遍存在着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代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金融市场失灵。斯蒂格利茨曾把金融市场失灵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作为公共品的监控问题;二是监控、选择和贷款的外部xìng问题;三是金融机构破产的外部xìng问题;四是市场缺失和不完善问题;五是金融市场垄断问题;六是竞争xìng市场的帕累托无效率问题;七是投资者缺乏信息问题。

  金融约束论认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信息失灵,它导致了金融市场jiāo易制度难以有效运行,必须由政府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政府可通过金融约束政策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rentoportu—nities),并通过“租金效应”和“激励作用”来有效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所谓租金是指超过竞争xìng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即政府通过控制存款利率使其低于竞争xìng均衡利率水平(但保持实际利率为正),从而为银行创造了获取租金的机会。政府这种选择xìng干预将有助于金融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增长。这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如何实施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框架。金融约束论的理论基点是信息问题,通过为微观主体 即银行机构创设租金的方式,来激励和调整微观主体的行为,促进其改善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完全状况,从而推动一国金融的健康发展,因而说,金融约束沦为金融发展理论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

  (2)金融约束论的政策主张

  斯蒂格利茨等(1997)基于东亚和日本经验,提出了适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完整地表述了政府为银行部门创设租金的一系列金融政策:

  第一,控制存款利率:政府通过控制存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水平,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创造了获取租金的机会,同时增加了银行内部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减少了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激励银行控制短期行为。而且可以避免直接补贴这种激励政策所滋生的不良倾向,使银行有动力吸收存款,监督贷款和控制风险,使租金机会得以真正实现。

  第二,限制银行业竞争:控制存款利率只是限制了价格竞争,但租金机会可能因为银行业的非价格竞争而消失,因此一方面政府通过特许权控制向银行业的过度进入,另一方面要避免

  银行业内的恶xìng竞争,因为这可能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金融业的安全xìng对整个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限制银行业竞争的政策成本可能使一些不太有效率的银行也得到了保护,但这一成本大大低于安全的金融体系给整个经济带来的收益。

  第三,限制资产替代:租金获得量取决于银行吸收的存款量,因此要限制居民将银行部门的存款转化为其他资产,通常指证券、国外存款、非正式金融市场存款、实物资产等。证券市场在发展中国家作用有限,容易与银行部门争夺资金,而且只有声誉极佳的大型企业才能利用证券市场融资,这必然使银行失去一部分收益高且安全的业务,影响银行资产的整体质量,非正式金融部门因为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