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平家物语最新章节 > 平家物语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0 章

  的,现在小野公的后人都已经断绝了。

  入道相国的四子、头中将重衡也被升为左近卫中将。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福原新造的皇居完工了,于是皇上就迁了过去。本来应该举行大尝会。大尝会的例行事项是:天皇应在十月底驾临贺茂川,修禊沐浴;在宫城的北野建造斋戒场所,准备各种神服、神具;在太极殿前,龙尾道坛下,筑一个回龙殿,供天皇在此沐浴。在坛的旁边建筑大尝宫,在这里用新谷供神,举行神宴,奏乐唱歌,然后在太极殿上举行大典,在清暑堂里演奏神乐,在丰乐院举行宴会。但是现在福原的新都,既没有太极殿,没有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没有清暑堂,不能演奏神乐,丰乐院也没有,更无法举行宴会。因此公卿们商定,今年只举行新尝会和五节会,而新尝会仍在旧都的神官厅举行。

  五节会是当初天武天皇在位时举行的舞会。在一个月白风高的夜晚,天皇在吉野宫静心弹琴,神女从天而降,衣袖翻飞,五次翩翩起舞。这就是五节会的起源。

  --------------------------

  【1】在日语中,看守中梁与宗盛谐音,借以维系的借字与维盛的官称“亮”谐音。

  【2】军监是跟随出征将军谋划军务,位在副将军之下。

  【3】此为唐杜荀鹤的诗。

  【4】小野公即藤原实赖,安和二年(969)任为太政大臣。

  【5】引自《礼记曲礼篇》。

  --------------------------

  十三

  还都

  这次迁都福原,君臣朝野无不嗟叹。延历寺、兴福寺等所有寺院神社都说这次迁都不合适。因此,这位一向独断专横的入道相国就说:“那么,还是返回旧都吧。”同年十二月二日就匆匆迁回旧都去了。福原新都,北依山峦,地势较高;南临大海,地势较低;波浪的声音噪耳,海风也非常猛烈。所以高仓上皇经常生病,一听说可以迁回旧都,就赶紧离开了福原。从摄政公起,太政大臣以下的公卿、殿上人都争相随侍。入道相国以下,平家一门的公卿、殿上人也都回旧都去了。谁还愿意在这令人不快的新都多留片刻呢。从六月起,拆了房屋,运来财货杂物,建起颇具规模的新都,现在又象发疯一样地还都,甚至等不及作什么安排,就丢三落四地返回旧都来了。各家各户没有可住的地方,只好住在八幡、贺茂、嵯峨、太秦、西山、东山等偏僻地方,或在佛堂的回廊、神社的拜殿,暂时栖身。其中有许多都是有身分的人。

  至于这次迁都的理由,据说是因为旧都与南都北岭【1】都很近,稍微有点什么事,僧众就以春日神木,日吉的神舆【2】为凭借,闹事胡为。福原则隔山隔水,路程也很远,不会轻易发生那样的事。这就是入道相国原来迁都的理由。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再次对近江源氏进行征讨,以左兵卫督知盛、萨摩守忠度为大将军,率二万多人马,向近江国进发。先将散在山本、柏木、锦古里等处的源氏一一消灭之后,就向美浓、尾张进军。

  --------------------------

  【1】南都北岭,参见第一卷第八节注四。

  【2】春日神木是春日若宫的神体,兴福寺的僧众争讼时抬出去闹事。延历寺的僧众则抬出日吉神社的神舆到皇宫前请愿。

  --------------------------

  十四

  奈良被焚

  京城中有人议论说:“高仓宫进驻园城寺,南都僧众与其同声一气,派人迎接,与朝廷为敌,因此南都和三井寺应该一起讨伐。”这个消息传到奈良,僧众立刻聚集骚动起来。摄政公藤原基通晓谕:“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无论几次,我都可以转奏。”但僧众置若罔闻。又派兼有官职的别当忠成作为使者前去安抚。僧众起哄说:“把那家伙从马上拉下来,剪掉他的发髻!”忠成惊慌失色,逃回京城去了。随后又派右卫门佐藤原亲雅前去。僧众们仍是大喊:“剪掉那家伙的发髻!”吓得他也慌慌张张逃了回来。当时,劝学院【1】的两个杂役被剪掉了发髻。南都又做了一个很大的用于游戏的木球,说是平相国的头,嚷着说:“打呀,踩呀!”书上有云:“言之易泄,招祸之媒也;事之不慎,取败之道也。”【2】那位入道相国毕竟是当今皇上的外祖父,奈良僧众这样污辱相国,大概是着了天魔吧。

  入道相国获悉此情,心想:这该如何是好呢?首先要将南都的骚乱平息下来。于是派备中国住人濑尾太郎兼康补了大和国检非违所【3】的长官。兼康就带着五百多人马赴任去了。兼康临行前,相国曾这样嘱咐:“一定要注意,即使僧众有些胡闹,你们也不可随意动武,既不要披甲胄,也不要带弓箭。”但南都僧众并不知道这种内情,把兼康部下的低级士卒捉了六十多个,统统斩了首级,挂在猿泽池畔。入道相国十分愤怒,说道:“那么,就进攻南都吧。”便派头中将重衡为大将军,中宫亮通盛为副将军,率四万人马向南都进发。南都僧众不分老少,共有七千多人,全都武装起来,在奈良坂和般若寺两处,将道路挖断,掘出壕沟,筑起了壁垒,设置了鹿砦,严阵以待。平家四万人马分作两路,对奈良坂和般若寺两处城郭发起进攻,齐声呐喊。僧徒都是徒步,手持腰刀。官军则骑马冲杀,东追西逐,箭矢连发如下雨一般。抵抗官军的僧众几乎全部战死。从卯时开始jiāo战,一直战到天黑。到了晚上,奈良坂和般若寺两处城郭都被攻陷了。在逃脱的僧众之中,有一个叫坂四郎永觉的勇猛和尚,既能使刀,又善于shè箭,其膂力之大,在七大寺、十五大寺【4】当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在浅绿的腰甲外面披着铠甲,头盔上缀有五枚护颈,左右两手各握一把向上翘起的茅叶似的白柄大长刀和一把黑漆大马刀,与同宿的十多个僧兵先后开门,从碾门杀出来,暂时抵住了官军。有许多官军因为马腿被砍断,也被杀死了。但官军势众,他们jiāo替进攻,轮番拼杀,将永觉身边的人杀得一个不剩,永觉虽然勇猛,无奈寡不敌众,只得往南逃走了。

  进入夜战,因为天色太黑,大将军重衡站在般若寺门前说道:“点起火来。”话音刚落,平家军士中有一个播磨国住人、福井庄的差役,名叫次郎太夫友方的,便劈下一块木,做成火把,将民房点燃了。这是十二月二十八日晚上的事,因为风势极猛,虽然开始只有一处火源,经狂风劲吹,许多伽蓝神庙都着火烧了起来。那些知羞耻,惜名誉的僧徒,不是战死在奈良坂,就是战死在般若寺了。还能走动的,都往吉野十津河方向逃去了;那些无力逃走的老僧,修学佛法的学僧,以及稚男yòu nǚ,都争先恐后地向大佛殿、山阶寺【5】逃去。大佛殿的楼上,聚集了大约一千多人,为了不让敌人上来,他们把楼梯也拆掉了。及至猛火烧来,那种惨叫的声音,就是身处焦热、大焦热、无间阿鼻【6】等火焰地狱的罪人也不能相比吧。

  这兴福寺本是淡海公【7】许愿兴建的,是藤原氏历代的私家寺院。东金堂供奉的是佛法传来后的第一幅释迦像;西金堂供奉的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观世音像。那琉璃镶嵌的四面廊,丹朱涂饰的二层楼房,顶上九轮发光的两座佛塔,在顷刻之间,都已化作灰烬。东大寺供奉的常在不灭、显身于实报土和寂光土的佛尊,圣武天皇亲手制作磨光的十六丈金铜卢遮那佛【8】,乌瑟【9】高耸,为天上云雾所遮;眉间白毫,尊容恰如满月,而今头发被烧落,身体销熔委颓。八万四千种尊容,已如秋月为五重之云遮掩;四十一地之璎珞,恰似夜星被十恶之风所吹。烟尘蔽空,烈焰冲天,目睹者不忍正视,耳闻者为之丧胆。法相、三论之圣教【10】,全无一卷存留。不要说我朝,就是天竺、震旦,佛法也不至沦丧到这种地步吧。优填大王炼下的真金,毗首羯摩【11】雕刻的赤檀,所塑皆为等身佛像,况且这乃是南阎浮提【12】独一无二的佛像,本来希望永留于世,而今横遭烈焰,惟留悲哀之迹。梵释四王【13】,龙神八部,冥官冥众,一定也会大为震惊吧。拥护法相宗的春日大明神,不知有什么感想!春日野之露水为之变色,三笠山之风如泣如诉。

  据说,在火中烧死的,大佛殿的楼上有一千七百多人,兴福寺里有八百多人,某一个殿堂有五百多人,另一处殿堂有三百多人,共计有三千五百多人。在战场上战死的僧众有一千多人,有些人被枭首在般若寺门前,有些则被斩下首级送到京城去了。

  二十九日,头中将彻底扫灭了南都,班师回京城去了。入道相国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心中十分高兴。中宫、法皇、上皇及摄政大臣以下的人都悲叹道:“恶僧倒是被除掉了,但寺院不该被破坏呀。”那些僧众的首级,最初是在京都大路上巡回示众,后来全都被挂在狱门前的树上。后来对东大寺、兴福寺的惨遭毁灭不再有什么指示,这些首级便都被抛弃在各处的壕沟里了。圣武天皇在御笔诏书中曾说:“我寺兴福,则天下兴福;我寺衰微,则天下衰微。”这么说天下衰微是无疑的了。令人惊恐不安的一年终于过去了,治承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

  【1】是藤原冬嗣于弘仁十二年(821)为教育藤原氏子弟而设立的学校。

  【2】见《臣轨慎密章》。

  【3】检非违所是地方国司所属,相当于警察和司法机关。在中央一级则称为检非违使厅。

  【4】南都七大寺即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大安寺、yào师寺、西大寺、法隆寺。十五大寺即上述七大寺,加上新yào师寺、大后寺、不退寺、京法华寺、超证寺、招提寺、宗镜寺、弘福寺等八大寺。

  【5】即兴福寺。

  【6】焦热、大焦热、无间都是八大地狱的名称。阿鼻系梵语,即无间,意思是无间断的受罪,是八大地狱最下的一层,处罚罪过最重的人。

  【7】淡海公,参见第一卷第八节注五。

  【8】卢舍那佛指奈良东大寺的大佛。

  【9】乌瑟是佛的三十三种形相之一,头上肌ròu高高隆起,有如圆髻。

  【10】法相宗、三论宗俱为佛教的宗派。奈良时代法相宗兴盛之后,三论宗逐渐衰灭。

  【11】帝释天的臣属之一,掌管器作的神,深受天竺工匠的尊崇。

  【12】阎浮提,即人间世界。

  【13】即梵天、帝释天和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

  --------------------------

  一

  上皇晏驾

  治承五年(1181)正月初一,因为东国发生了兵乱,南都出现了火灾,所以宫中没有举行朝拜大典,天皇也没有上朝;乐器未响,舞乐不兴。吉野深山的国栖村民也没来朝贺,藤原氏的公卿们因家寺毁于兵火一个也没上朝。初二,殿上也没有举行酒宴,男男女女都沉默寡言,宫中显得yīn沉惨淡,就像佛法王法都已毁灭了一样。法皇叹道:“我以十善余荫得登万乘宝座,之后的四代帝王【1】,都是我的儿孙,为什么处置朝中各种大事的权力都被解除,只留下皇权的虚名呢?”

  初五,南都僧纲【2】们全都被解职,被取消了参加法会的资格,寺院的长老也都被罢免了职务;那些老老少少的僧众有的被shè死,有的被斩杀,有的化为烟尘,有的成为焦炭,仅有极少的人活下来,也都遁迹山林,没有一个人留在那儿。兴福寺别当、花林院僧正永缘,眼看着佛像经卷被付之一炬,惊叹末日之将到,非常痛心,因而生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僧正是风雅之人,有一次听见杜鹃啼鸣,作歌道:

  啼声素所稔,每感清且新;

  杜鹃虽常见,却总似初音。

  因此人们称他为初音僧正。

  但那御斋会【3】尽管徒具其形,也还是要如期举行的,因此要选一些僧侣主讲。公卿们计议道:“现在南都僧纲全被解职,可否让京都的僧纲来代替呢?”话虽如此说,但心里总觉得不应该把南都完全抛开,于是便将三论宗的高僧成宝已讲【4】从他隐居的劝修寺叫来,举行了御斋会。

  高仓上皇因为前年法皇被幽禁在鸟羽殿,去年高仓宫以仁亲王被害,以及由迁都引起的天下骚动等事件,心里苦恼郁积,生起病来。本来玉体就已欠安,如今又听到东大寺、兴福寺的事,病势便越发沉重了。法皇焦虑万分,嗟叹不已。到了正月十四日,上皇终于在六波罗的池殿晏驾了。在位十二年,德政万端,振兴已经废弛的诗书仁义之道,恢复濒于泯绝的理世安民之迹。死亡之事,三明六通的罗汉都难以避免,变幻万端的权者【5】也难以回避,虽然这是有为无常的人间正道,但世人心情不比事理,总是觉得十分悲伤。

  在当天的夜晚,上皇遗体就被奉移到东山山麓的清闲寺,进行火化。一代帝王化为夜晚的烟尘,随着春天的云升到太空去了。澄宪法印【6】一心想来送葬,赶紧从山上跑来,但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缕虚烟了。法师因此咏了一首歌道:

  主上巡幸寻常见,

  永去不归实可哀。

  又有一个女官,听到上皇驾崩的消息,作了这样一首歌:

  月光九重常照耀,

  遽尔消逝我心悲。

  天皇享年二十一岁,于内严守十戒【7】,于外不逾五常【8】,实在是礼仪端正的明君,佛法末世的贤王。世人莫不痛惜,顿觉日月无光;认为上天之所以如此不遂人愿,一定是因为黎庶福薄,人间多难,实在可悲呀!

  --------------------------

  【1】四代帝王即二条、六条、高仓、安德四帝。

  【2】僧纲即僧正、僧都、律师等高级僧官。

  【3】是从正月十月初八到十四在太极殿宣讲金光明最胜王经的法会,旨在祈祷国家太平,五谷丰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