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闺门秀最新章节 > 闺门秀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62 章

  他的去向。宫中的密使在他老家扑了个空,后来再四处找,却始终找不到人。就算听说他去了何地,等他们追上去,人又已经走了。本来,若是通知官府配合,事情会容易办许多。无奈皇帝派人出来前,再三嘱咐过不许让地方上知道实情,密使也只能自行查访。耽误到今天,他们还没能将叶大夫带回京城来。

  太医院的人靠不住,叶大夫又找不到,皇帝为自己的伤而烦躁不安,广平王这位好哥哥自然不能看着弟弟着急,就向他推茬了江成。

  江成本也是太医院的人,只是一直以来,跟广平王一家走得比较近。当年广平王受伤,他是主治太医之一,虽然没有叶大夫那么能干,把广平王的眼睛治好了,但也把广平王的身体调理得不错,没让后者双眼的状况变得更糟,让叶大夫医治时事半功倍。因此,广平王才觉得,就算江成没法治好皇帝的眼睛,至少也能让皇帝稍有好转。

  皇帝同意了。他如今对兄长已经恢复了八成的信任,还有两分猜疑,但也觉得一个太医做不出什么事来。况且江成的医术他是清楚的,若不是他早早就将江成指到了广平王府,做了广平王的专属太医,而他又与兄长和好的话,说不定早就将江成给召回宫中了。

  谁都没料到,江成跪着为皇帝把了一回脉,又解开眼部的包扎,细细验看一回皇帝的伤口后,就立刻退开几步,伏跪在地:“皇上恕罪。微臣不敢妄言,只是……看皇上右眼的伤势,分明已是……不好了。微臣无能,实在不知该如何诊治!”

  “你说什么?!”皇帝怔了怔,旋即大怒。

  广平王也十分惊讶,他压住皇帝:“皇上别着急,待臣细细问来。”就去问江成:“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五一十地说清楚了!”

  江成颤抖着声音道:“微臣实在不知。当初皇上受伤时,微臣并不在太医院中,只听旁人提过,说是皇上的眼睛受伤虽重,但还有可挽回的余地,又看了yào方,心里想着,从方子上看,皇上的伤确实不重,院正、院判与几位老资历的太医前辈都在,想来是没问题的。这月余的时间,微臣听说皇上的伤势反复,一直不见好,太医院上下都在忧心,心里也曾疑惑过。可今日微臣头一回细看皇上的伤势,才发现……若是太医院的病历没有记错,皇上的伤势分明是……分明是加重了!这实在是大大出乎微臣意料之外,因此微臣不知该如何处置……”

  皇帝听得气极,浑身发抖,广平王见状,就加紧追问江成:“你先别顾着请罪,我让人取太医院这月余开出的方子,你从头细瞧瞧,可有什么不对之处。”

  方子很快取了来,还有近两日的yào渣。江成细细检查了一遍,发觉没有方子和yào都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皇帝如今的眼伤都这么重了,红肿得这么厉害,负责的太医开出的yào方仍旧是四平八稳,不温不火的……这可是要耽误事儿的呀!

  如此想想,真不知道皇帝刚刚受伤的时候,太医们开出的方子是不是靠谱了。皇帝素来多心,他会忍不住去想:如果受伤之初,太医是用心为他诊治的,那他这会子是不是已经伤愈了呢?

  皇帝忍不住脑补了一番,再命人去查问,就发现当日给出诊断与开方的两位太医,都非常凑巧地在事后几日内,因为一些小问题触怒了他,被他撵出太医院,又急匆匆离开京城了。

  世上真有这么凑巧的事么?

  皇帝再命人追查,就不出意外地发现,其中一名太医出宫后,曾经见过晋阳王府上的一个管事。据说两人在街角jiāo谈了片刻,太医就迅速离开了。他们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

  广平王猜想也许是晋阳王的人想从太医口中探知皇帝的伤情,但皇帝脑补的,却是另一个版本。

  他认为他的眼伤加重,是晋阳王故意指使人来害他的。

  皇帝顿时火冒三丈,命人去捉拿那名太医与管事,太医下落不明,而与他见过面的那位管事,则在前两日醉酒失足,坠马死了。

  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凑巧的事。

  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当江成判断他的右眼基本注定了失明,还要当心会影响到左眼的时候,他对晋阳王的恨意已经无法掩饰了。

  广平王担心地劝他:“皇上熄怒,如今没有证据,只凭猜测……”

  皇帝咬着牙说:“皇兄放心,朕知道分寸,一日未有明证,就一日不会动他。只是……他既然做得出这样的事,就不再是我们的兄弟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备婚

  皇帝对晋阳王的态度忽然间变得恶劣了许多。即使他没采取什么实质上的手段去惩罚这个在朝堂中上窜下跳,意图谋夺皇位的弟弟,但从他紧急收缩赐给晋阳王的些许权力,就可以看出他的态度了。

  皇储既立,晋阳王还不肯消停,皇帝会看他不顺眼,也是人之常情。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大局已定,晋阳王还挣扎着不肯死心,妄图搏一些不属于他的东西,就显得太过不合时宜了。不但朝中许多倾向皇帝的大臣对他心生厌恶,连原本觉得他有储君之相的人,也都觉得他不智了。支持他的人瞬间减少了十分之七八,剩下那些,大多是不甘放弃的庸人,又或是利yù熏心之徒。皇帝看得分明,等他得了闲,定会把这些逆臣赶出朝廷去!

  只是还有一些中立派,既不看好皇长子为储,又不支持晋阳王的,比较令人头痛。皇帝也清楚,这些人主要是不太信得过皇长子的能力,也对他是已故谢皇后之子心存疑虑。但凡皇帝还有其他妃嫔所生的皇子,人也不算愚钝,这些中立派大概就会立刻变成皇长子的反对派了。

  至于晋阳王,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反感,只是觉得他表现得太过急躁了些,不够成熟,这是上位者的大忌。除此以外,他也缺少执政的经验,身后亦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支持,贸然推他上位,若无能干的重臣辅佐,朝局可能会安稳不下来。不过,晋阳王人不笨,年纪也大些,若皇子当中没有值得扶持的对象,那让他上位,也不是不行,只要选好辅佐的臣子就可以了。

  这样的中立派,其实是最让人头痛的。因为他们对于未来的皇帝没有偏向,只要对方对大局有利。谁上位都可以。这种想法不能说有错,皇帝心里就算不舒服,也不能因此治他们的罪。其实在皇帝自己的心里,对皇长子也是持保留态度的。所以他也不急着改变这些中立派的想法。只要皇长子争气,能让中立派安心,他的储位就稳了。而如果皇长子不争气,有再多的人支持他也没用。想到将来,皇帝就觉得自己还是要尽快再生几个出色的皇子出来才行。

  如今他的右眼已经注定无法挽回。另一只眼睛也不知能撑多少年,他能做的,就只能是坐在皇位上,尽可能撑久一点,直到他看好的储君成长到可以代替他支撑大局为止。

  皇帝心里真的很后悔,如果不是他这几年表现出来的态度伤了哥哥的心,让广平王执意不肯正式入朝辅政,以至于储君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助力,他这个皇帝也少了一位能干的帮手,也许他如今会轻松许多。但世上没有后悔yào吃。当年广平王从东宫退位。他接过储位顶上去的时候,身后还有广平王,身边也有无数帮手,可如今,他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却只能靠自己了。

  刚刚登基不过三年多,皇帝还是一位踌躇满志的新君,却已经要cāo心退休后的接班人问题了,他的心里是崩溃的。

  皇帝心里的伤痛,外人不得而知。象赵琇这样的勋贵门第。也只是看到朝廷平静下来,心里就松了口气。只要这个国家不生乱子就好,皇长子立储不是很好么?皇后也死了,皇帝的伤虽然重。但能看能说能走能动,并没有太大影响嘛。皇家兄弟和好了,不太和谐的晋阳王也只是小打小闹,京城一片和气,不会再象太|祖末年与先帝末年时那样,为了夺嫡闹得所有人都不得安宁。大家如何不欢喜?

  既然大家都如此欢喜,有些喜事就该办了。阳春三月,赵玮与米颖芝的婚期将至,建南侯府上下都一片喜气洋洋。

  张氏拉着卢妈与一众大管家们最后核对婚礼的流程,赵琇精神很好地指挥着家下人等布置位于中路正院的新房。她们已经忙了好几天了,但一点都不觉得累。

  赵琇十分用心地重新布置过哥哥的院子。建南侯府的房舍才翻新没两年,所以也不必象广平王府的世子院一般要再次翻修,只需要打扫干净,再上一遍清漆就可以了。院中的花草也经过花匠巧手,重新疏整过,显得样样花木都开得极好,欣欣向荣,还能保证一年四季皆有花景可赏。房屋内部除去正房的摆设,需要等女家送来陪嫁的家俱,其他房间的布置全都出自赵琇之手。不但家具样样都是好的,摆设也都件件精品,就连一个瓶子、一个高几的位置,都是精心考虑后的结果。她自己给自己布置房间,都没这么用心过。

  除去房舍与花木,赵琇还精心疏理了正院里侍候的人手。赵玮房中并无通房侍妾,本人也是品行端正、不好女色之人——除了米颖芝,赵琇还从未见过他对任何一个外姓女子用心留意呢,因此他院中的丫环,无论相貌如何,都基本是那种老实巴jiāo的女孩子。不过再老实巴jiāo的人,也不能担保她不会生出别样心肠来,因此赵琇特地细细查问过所有大小丫头,确保全都是靠得住的,才能放心。

  这一细查,她还真发现有两个丫头,因生得比旁人好些,曾经说过有意谋求妾位的话。她们倒不是真有什么坏心,只是在高门大户里见得多了,知道男主人总是难免要收房几个人的,少收几个,就已经是极端正极正派的人物了。就算女主人不愿意,也要为了自己的贤惠名声着想。既然一定会有妾室通房,那她们又为何不能做呢?她们本是建南侯府的人,比外头找的不是更可靠些?而一旦做了姨娘,她们家里人也算是发达了。

  这样的想法在丫环阶层里并不算出格,只是赵琇心里不乐意。她的哥哥可是正派人,跟米颖芝又感情好,若能一夫一妻恩爱到老,为什么还要旁人来chā足?没有妾又怎么了?只要自己立得稳,没有妾也一样会受人尊崇,难道外头的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是看他有几个妾?即使有人说几句闲话,那又能碍着当事人什么事?嘴长在别人身上,由得他们说去。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人人夸赞的人。人民币还有人不喜欢呢,何必为了几句闲话就让自己过得不痛快呢?

  因此赵琇寻了个理由,把那两个丫头调到自个儿院子里去了,另换了两个老实懂事又知所进退的到正院来。事后她还悄悄寻了哥哥。如此这般暗示一番,听得赵玮又好气又好笑:“你还是未出阁的女孩儿呢,这些事是你cāo心的么?我跟你嫂子好好的,马上就要成亲了,一想到这事儿我心里就快活得不得了。你却在这时候刹风景地说什么我不能纳妾——我本来就没想纳!”

  赵琇满意地笑了:“行了,有你这句话就可以了。哥哥只看咱们祖父纳妾生庶子,造成了什么后果,就知道纳妾的坏处了。你跟米表姐就好好过日子吧,可别犯糊涂!”

  赵玮忍不住白了妹妹一眼:“这事儿我心里有数,不用妹妹来cāo心。倒是妹妹嫁给高桢后,打算要怎么办?他可是堂堂世子,金枝玉叶,将来是要做王爷的。就算他不想纳妾,他自己也未必做得了主。广平王也无意续弦纳妾。可他府里还不是添了一位肖庶妃?若真有那一日,妹妹怎么办?你可想好了么?”

  赵琇一撇嘴:“广平王妃去世几年了,广平王才接圣旨纳了肖庶妃,还因此拒绝了侧妃,这事儿跟一般的纳妾不一样。当日广平王妃在时,广平王可是一心一意的。老子能办到的事,儿子凭什么办不到?高桢要是真的三心二意,我自会让他知道我的手段!”

  赵玮忍不住再白了妹妹一眼。

  这时候张氏命人来唤他们兄妹去定后确定喜宴上的菜单,兄妹俩才结束了这一场对话。

  转眼就到了送嫁妆的日子。米家那边早早就准备好了,也事先派了人过来确定线路和时间。米省之做了顺天府丞之后。全家就退了原本赁的房子,搬进了顺天府后衙的官邸。那宅子是个两进院,地方不大,但房舍很多。足够米家人住了,再多添陶太太母女主仆也不成问题。还因为府丞的官邸挨着后衙后门,进出更方便些。

  米颖芝的嫁妆,就是从鼓楼东面的顺天府后衙送出来,一直送到椿树胡同的建南侯府去,一路都是笔直的大道。顺天府尹知情识趣。见衙门里没什么要紧公务,特地叫了衙役们一路护持送嫁妆的对伍,一行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直往建南侯府去了。

  米颖芝的嫁妆是六十四抬,在京城里算不上十分丰厚,却也颇为体面了,与她家庭出身相当。陪嫁的东西,有田地房舍、家具摆件、古董字画、衣裳绸料、珠宝首饰等等,还有她平日用惯的琴棋书画,以及她父母准备的书籍。如今建南侯府可不是一般的勋贵门第,有明知书馆在,他们家就比别的勋贵人家多了几分书香。陪嫁藏书,才是最体面的。嫁妆一路送到建南侯府,沿路行人看见,都赞赏不已。

  负责押送嫁妆的,并不是陶太太,却是刚从广德州赶到京城的米大太太。她是米家长房族长之妻,米家宗fù,也是米颖芝的大伯母,与丈夫一同上京为侄女送嫁,十分给面子。

  米家族人除了长房夫妻,还有一位四房的兄弟,就没有别人上京了。据说是米大老爷与米大太太觉得没必要——三房的人上京,说不定要对米省之收留他家嫡长子一事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