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最新章节 >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9 章

  ,许多被排挤的将领纷纷带兵投他,他收石达开散兵就达二十万,在湖北收罗起义军又达三十万,到最后甚至连清军绿营都被他收编了六万人。这和他宽厚仁爱的xìng格是分不开的,太平军对清军往往采取杀无赦的办法,李秀成放弃这种政策,善待降将,对英勇奋战而死的清军统帅如张国梁、王有龄等往往厚葬,所以连清军也对他敬爱有加,愿意归降。韦俊遭诸将排挤,孤苦万状,只有李秀成愿意收留他,只可惜被陈玉成挡住了韦俊投忠王的去路,韦俊无奈才投降了曾国藩。

  但是,李秀成的仁爱,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古人说用兵要恩威并施,李秀成是有恩无威,缺乏铁腕,狠不下心屠戮部下,所以他的号令执行得并不好。这和东王号令森严,有令必行形成鲜明对比。李秀成被俘后也十分后悔,他说招募捻军是他的一大失误,捻子军纪松弛,残害百姓,败坏了太平军前期严明的军纪。然而,对招募的捻军,该去不去,该裁不裁,李秀成一味的滥做好人,也是一个原因。

  李秀成克苏州,下令安民,“苏民蛮恶,不服抚恤”。苏州群众大多反对太平军,组织自卫队袭击李秀成队伍。李军部将见士卒被杀伤多人,预备要屠城,李秀成严令不准。他出示招抚,苏州人仍不听从,连乱了十多天。李秀成亲自下乡劝论,乡民手执武器从四面八方奔来,把李秀成一人围住,刀矛直指着他,随从人人失色。李秀成十分镇静,立志“舍死一命来抚苏民”,把周围拔刀挺矛的农民都感动了。三天先将元和各乡农民安抚,七天将吴县、长洲安清,从近到远,县县都从,不战自抚。

  李秀成在苏福省减税省捐,发展经济,甚得人心。但奇怪的是,李秀成治下的苏福省,却又是太平军和居民冲突最多的一个地区,形成士民爱戴忠王,却反对太平军的奇特局面。李秀成自己也非常头疼,他给兄弟李侍贤的信里说,苏福各地民变四起,分十万精兵不能平也。有趣的是,这些民变的军队,不是地主阶级控制的“反革命团练”,而是实实在在农民自发而起针对太平起义军的“起义军”。

  忠王对此作了反思,他承认,这一时期太平军屡有“害民”的举动,相比东王主政时期,已经沦落为土匪。但他认为,“一是李昭寿起,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帮兵”,“后坏民是陈坤书、洪春元之害。陈坤书是我部将,我有十万众与他”,“害百姓者,是此等之人也。南北两岸其害过之处所,我无不差官前去复安,给粮给种,招民给本两而救民命。害民烧杀,实此等人害起也。前起义到此,并未有害民之事,天下可知!害民者,实这等人害也。 ”

  他认为害民的只是李昭寿、张乐行、陈坤书,他自己经常给他们擦屁股。这个说法很扯淡,李、张、陈都是李秀成的部将,他们残害百姓,李秀成事前不能制止,事后不能刑杀,只能默默地在后面收拾局面,御下不严、放纵部将扰民这个罪责是有的。忠王既爱兵,也爱民,而兵害民,他不能整顿军纪,只求己不害民,不能不说是其败因之一。

  相比首义诸王,甚至相比陈玉成,李秀成的官场作风较少,用句不恰当的话讲,就是真xìng情。太平天国各位王爷,都是老jiān巨猾,城府甚深的人物,李秀成却始终不脱赤子之心。忠王计谋堪称晚清将帅一流,但其用兵为政,堂堂正正,曾国藩等人于石达开、陈玉成等人头上往往加上“狡”“猾”的字眼,而提及李秀成,始终许以正大光明的“大将”评价。

  以对敌手的态度为例。我天朝的作风,侥幸击败强敌后,历史自然由胜利者来书写。开动宣传机器把强敌污为猪头粪草是一贯作风,几乎没有人肯承认敌人的强大与能干。即使失败后,面子问题,也没人愿意承认敌人的高明。石达开被俘后,声称曾剃头等人毫不知兵,侥幸成事,不过运气而已。陈玉成被苗雨三卖与胜保,大骂胜保为“胜小孩”,洋洋得意地说,天下将领用兵,“李续宾尚不当我鞭之一击,余子且入我眼”,把李续宾、多隆阿当年追得他四下逃窜的事情统统抹杀。唯李秀成,能大大方方地承认,张国梁是绝代名将。李秀成厚葬张国梁的举动,颇类似魏晋时诸葛亮、司马懿对阵五丈原,书信往来,互问寒暖的大将作风。与李秀成相较,太平天国诸王和曾国藩等人,都显得小气了。

  陈寿评价诸葛亮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笔者认为,这句话评价诸葛亮未必十分准确,修改一下评价李秀成却十分恰当:秀成“治戎为短,奇谋为长,理民之干,优於将略。”太平天国的领袖中,唯冯云山、李秀成算得上政治家,冯云山的才敢,偏于组织,李秀成的才敢,偏于施政。忠王主政江浙,弃上帝教迷信,废清王朝苛税,劝课农桑,发展生产,重视工商业,积极推动苏州手工艺品出口。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虽然江浙一代是太平军和清军激战的战场,但生丝的出口竟然超过了战前和战后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倍还多。苏州被李秀成搞得风生水起,其理民之才,令人惊叹。

  李鸿章克服苏州,进城后就发现大量碑刻,内容无非是赞颂万家生佛李秀成的颂词,此外还发现不少布告,是李秀成表彰苏州巨富贫民捐资赞襄李秀成军姿的文告,其中所罗列的人数之多,捐赠的数量之大,着实把“云中鹤”大人唬住了。李鸿章给曾国藩写信,说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苏州群众都被“发匪”煽动,已深深“陷匪”了。这当然是清军大帅们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李鸿章推测另一种可能是苏州人太有钱了,随便给李秀成呢意思一下,就有如此多的钱谷。

  于是,李鸿章也在苏州搞了一次大募捐,号召被朝廷解放,获得新生的苏州人也来给淮军“箪食壶浆”一回,慰藉慰藉李大翰林“潮湿”的心。结果,李鸿章的募捐搞了几天,到场认捐的人极少,捐的钱更少,还不够李鸿章搞募捐的场地费。这一下,李大帅的心不再“潮湿”了,简直是被苏州人一棍子把心敲碎,再放狗子踩上几脚。谁是兵,谁是贼?李鸿章迷糊了,可苏州人不糊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秀成在江浙的失败,和他不太会办外jiāo有很大关系,李秀成办外jiāo的水平,和胜保大将军用兵的水准,简直是一时瑜亮。李秀成yù取上海 ,先派人和洋人jiāo涉,宣告中外上帝子民,本是一体的外jiāo态度,这本是正确的方针。但他居然分不清,洋人官方和洋人传教士的区别,只随便和几个洋教士商谈了一下,发给他们一份国书,得了洋教士的几句敷衍后,就以为得到了西洋人的保证。因为洋教士不负责任的哄骗,李秀成以为上海的各国“洋兄弟”,已经准备迎接自己入城了。于是忠王一攻上海时,对形势的判断滑稽到了极点,他以为,如今洋人向导,清军内应(当时有一部分清军将领和李秀成私下有通信往来),自己此来,不消强攻,只管和平接管上海便是。

  李秀成洋洋得意地坐着大轿进入上海,见到城边布防的洋兵,还以为是洋兄弟来迎接自己的仪仗队,竟然挥手致意。结果得到的回应是一发命中他轿子的pào弹,险些步了冯云山、萧朝贵的后尘。中pào之后,李秀成还不悔改,居然又给英国人写信告状,说贵国已和我订下和平接管上海的条约,为何士兵又不遵守约定开pào伤我?也许是贵国士兵私下收受咸丰贿赂,擅自开pào伤我,yù破坏我天国和诸位洋兄的情谊,恳请贵国公使严加管束士兵,不要破坏来之不易的友谊和大好局面。

  绝代名将,无敌忠王,被几个洋人宵小耍得团团转。令人bào笑之余,一声叹息。

  虽然李秀成有诸多缺点,但他为人,侠骨仁心,为政,公平持正,治军,做坐进止,深合兵法,实晚清第一流的大豪杰,大英雄。和满嘴天话,神神鬼鬼的洪秀全不同,和暴戾恣睢,狂妄任xìng的杨秀清不同,李秀成身上有一种中国人最本源,最纯洁的英雄气。前文说过,江忠源式的书生,是儒家社会在末世激发的免疫力,而李秀成也难怪,正是中国的农业文明在末世时激发的生命力。在苏州旅游时,路过忠王府旧址,我能感受到,李秀成的英魂不时在苏州的园林亭台间萦绕,放纵着自己历数百年而不衰的英雄气慨,这种英雄气,从大泽乡到瓦岗寨,再到金田村,奔腾在中国人每当国难时节即然迸发的顽强不屈中,激dàng在中国人每一次危亡的紧急关头。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16sy.com---松语文学【砂夜】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欣啊~)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23409

  也可以百度搜索松语文学或者访问www.16sy.com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