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最新章节 >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 章

  玉祥;

  太原政治分会主席阎锡山。

  同时,又任命李济深为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未到任前由何应钦代行,蒋介石兼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5月25日,又任命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guó mín dǎng新军阀蒋、冯、阎、桂四大派,实现了军事编制的统一,依据guó mín dǎng二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即将继续"北伐"。这次"北伐",是蒋冯结拜后的第一次军事合作,也是四大派的第一次联合行动,然而,不论前者还是后者,也都是最后一次。旗帜,依然是"北伐",对象,依然是北洋军阀,可是,它已失去了大革命时期的进步意义,是一场新旧军阀之间争夺地盘与权力的斗争。

  这次"北伐",由蒋介石统筹全局,对各集团军的任务,作了如下部署:

  第一集团军沿津浦路北进,循泰安、济南、沧州,直取天津;

  第二集团军在京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地作战,自新乡向彰德、大名、顺德一带北上,右与第一集团军,左与第三、四集团军联系,会攻京津;

  第三集团军沿京绥线及京汉线以西地区前进,同各集团军会师京津;

  第四集团军循京汉路,经郑州、新乡、向正定、望都一带集中,为第三集团军的后援,直捣保定和北京。

  1928年3月底,蒋介石亲赴徐州主持全面军事,这次"北伐"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冯玉祥则移驻开封督师。

  "北伐"的对手是北洋军阀的"安国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北洋军阀中的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被消灭,唯有张作霖的奉军还保有较强的实力。孙传芳兵败走投无路,便率残部投靠张作霖。1926年11月,张作霖与孙传芳和山东督军张宗昌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由奉军、张宗昌的鲁军和孙传芳所部共同组成"安国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张宗昌、孙传芳为副司令。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又成立了所谓"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末代皇帝"。

  guó mín dǎng新军阀"北伐"的全部兵力约七十万人,此时,"安国军"的全部兵力约四十万人。

  1928年4月10日,guó mín dǎng"北伐"军下达全线总攻击令。

  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在津浦线上的对手,是张宗昌的鲁军。由于鲁军以前在河南与冯军作战时,精锐部队基本上被冯军歼灭,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因此,与蒋军作战只一天多时间,就在4月12日全线撤退,使蒋军轻易取胜,沿津浦路追击前进。

  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孙良诚部,在鲁西南一带与孙传芳对阵。孙传芳素称"治军有方",所部兵力九万多人,作战勇猛。孙良诚也是冯军有名的骁将。所以,二孙的部队接火后,就打得非常激烈。

  第二部分 11.联手"北伐"(2)

  孙传芳一方面同孙良诚激战,另一方面还要配合张宗昌作战。他不知道张宗昌部已经撤退,便按原计划,从鲁西侧击蒋军,连破蒋军阵地,攻克丰县、沛县,直逼徐州。孙传芳此举虽未起到与张宗昌配合的作用,但却给蒋军以直接威胁。

  徐州危机,蒋介石连续致电冯玉祥告急,请冯速派预备部队支援。冯令石友三率全部预备部队一万五千人火速增援。石友三也是冯部的一员骁将,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迫使孙传芳后撤,解救了徐州之危。孙传芳后撤的部队又遭到孙良诚的截击,急忙退却。孙良诚、石友三等乘胜追歼,消灭了孙传芳大部分有生力量,第一集团军的危机得以解除。

  冯军孙良诚、石友三、马鸿逵等部和蒋军方振武部,在山东境内接连取胜,冯军于4月18日占兖州,21日克济宁,22日蒋、冯军在泰安会师。30日晚和5月1日晨,张宗昌和孙传芳先后逃离济南北撤。5月1日上午10时,蒋军进占济南。

  冯军在京汉路方面的对手是奉军的主力部队。此次"北伐"采取了"声西击东"的策略,冯玉祥在京汉路方面命令所部白天浩浩dàngdàng北进,故意暴露给奉方,而夜间又令部队悄悄南撤。奉方果然中计,以为"北伐"军主攻兵力在京汉路方面的西线,便将奉军主力集结在西线,而东线津浦路方面,只以张宗昌和孙传芳残部进行抵御。这样,奉军在西线与冯军展开了连续不断的激烈战斗。冯军为了抵御奉军,急调部队北上,加强彰德防线。当战况紧急时,冯急电武汉,由李宗仁派兵到河南接防,将驻豫的韩复榘部火速调至直隶前线。奉军集中兵力猛攻彰德,飞机大pào,狂轰滥zhà。冯军据壤死守,并奋勇冲杀。韩复榘部有三个师长、二个旅长受伤,韩本人也受了伤。到4月28日,东线张宗昌和孙传芳败退,对西线奉军产生不利影响,冯军即由彰德方面发动反攻,奉军凭借优势装备节节抵抗。5月1日夜间,奉军因东线济南失守,惟恐后路被截断,始全线退却。冯军全线追击,5月3日攻克顺德,5日进占大名。

  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也于4月20日冲击娘子关,向石家庄进攻。

  5月1日夜,蒋介石率总司令部到达济南,在旧督署设立了总部。

  第二部分 12.患难与共,接力捣幽燕(1)

  当蒋介石进入济南时,曾接连致电冯玉祥,邀他到济南商谈军政要事。

  冯玉祥把部队进行了一番调度和部署之后,即从河南前线乘车赴约,但行抵徐州后,却又接到蒋的电报:"济南有事,请暂中止前来。"

  冯玉祥不知出了何事,心里纳闷。他猜测着揣摩着:如果发生兵变,蒋不会还有给他来电的余暇,可能另有什么危险的事情。他感到,如果真是这样,理应患难相共,那就更不能半途而返了。冯玉祥对他的盟弟一片赤诚,乘车离徐继续前往,到达泰安打电话询问,才得知在济南与日军发生了冲突。

  guó mín dǎng军的"北伐"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日本眼见它所支持的奉鲁军阀已濒于崩溃,便调遣大批军队到胶济路一带,以阻止guó mín dǎng军北进。

  1928年5月2日上午,日军第六师团三千人开入了济南城。面对日军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蒋介石未作任何防范,完全丧失了警惕,而且向日方保证guó mín dǎng军与日军和平相处,只是请求日军拆除阻碍jiāo通的工事。日军为了麻痹蒋介石,答应了他的要求,拆除了障碍物,并撤去了哨兵,还放出空气,表示愿与guó mín dǎng军友好。蒋介石信以为真,认为可以与日军相安无事。

  5月3日上午,日军突然向guó mín dǎng第四十军第三师的两个营发动攻击。当时,蒋军营长均去师部开会,无人指挥,一个营被消灭,另一个营也损失惨重。四十军第九十二师因是济南卫戍部队,奋起反击日军,九十三师也投入战斗,一下子压倒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师团长福田立即派佐佐木去见蒋介石,逼迫蒋下令停火,威胁道;"如不停火,中日将全面开战。"蒋介石立即派出十个参谋,打着白旗,到各部队传令停战。

  蒋介石派外jiāo部长黄郛到日军司令部jiāo涉,日军参谋长向黄郛提出,蒋军仍有部队在抵抗,必须立即停止,并一律退出日军警戒区。蒋介石按照日军要求,严令蒋军不许还击。

  蒋军停止抵抗,日军就开始对中国军民大屠杀。日军将商埠区的蒋军全部缴械,占领了黄郛设在津浦路局的办公处,缴了黄郛卫士的qiāng械,黄本人也被扣押了十八个小时。日军又公然破坏外jiāo惯例,将guó mín dǎng战地政务委员会外jiāo处主任兼山东jiāo涉员蔡公时及十六名随员,捆绑起来dú打。蔡因向日军提出抗议,被割去耳鼻舌,挖去双眼,蔡及随员共十七人惨遭杀害。日军为zhà毁济南电台,连同邮电局里的职工一起轰击。中国军民,无论在哪里被日军碰上,立即遭到杀害。在这次济南惨案中,日军共杀害中国军民三千二百五十六人,震惊中外。

  日军在济南城内大肆屠杀的同时,又继续增兵并pào轰济南。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杀和进攻,蒋介石屈辱退让,5月5日下令,除留两团卫戍部队在济南外,其余guó mín dǎng军一律撤出,取消一切反日运动,禁贴反日标语。8日上午,日军重pào轰击济南城,迫令两团守军退出,下午,蒋介石下达撤退命令,但济南已被日军围住,命令送不进城内,两团守军既不敢还击,也不能撤退,只能束手待毙。10日,两团守军才奉命突围,但遭到日军截杀,死伤惨重。11日,日军占领济南,继续捕人、杀人,城内居民再遭浩劫。日军占领济南近十个月,1929年2月28日与南京政府达成山东撤兵协定后,才从济南撤出。

  1928年5月5日,蒋介石下达从济南撤军命令,他本人也仓皇逃出了济南城,慌乱中连外衣也未来得及穿。5月6日,蒋介石与黄郛乘马绕道逃到党家庄车站,guó mín dǎng军总司令部也转移到这里。

  冯玉祥知道了真实情况,越发觉得非去不可,他的左右一再劝他暂不前去,蒋介石也接连打电话阻止,认为党家庄离济南太近,恐遭不测之祸,可是,他都没有听从,而仍然决意前往,5月6日,到达了党家庄。

  当天上午,蒋、冯在党家庄车站的一座清真寺内举行会议,参加者还有黄郛、王正廷、杨杰、杨永泰、蒋作宾等人。会上,蒋介石提出停止"北伐",与奉张划江而治,分"南北朝"。与会者多数人都反对这一主张,而冯玉祥是反对放弃"北伐"的最激烈者。蒋介石被迫放弃原来主张,提出避开济南日军,绕道"北伐"。蒋介石向冯玉祥征询处理济南事件的意见,冯玉祥表示,以军人的身份和立场说,应该拼命反击,把济南日军消灭掉,至于为避免军事冲突,以外jiāo方式解决,那是策士或外jiāo家的主张,他不能提这样的主张。黄郛认为,现在无力与日本开战,实际上不同意冯的主张。会议结果,决定济南事件以外jiāo方式解决,绕开济南,继续"北伐"。

  第二部分 13.患难与共,接力捣幽燕(2)

  会后,蒋介石去了徐州,5月10日,南京政府要员赶到兖州,蒋介石也来到这里,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商讨内外政策。

  关于日本武装干涉,与会的要员们都主张继续妥协,满足日军要求,以避免军事冲突,同时吁请国联和西方各国主持"公道",出面调停。关于"北伐"问题,蒋介石开始仍主张退回南京,与奉张划江而治,但多数人坚持继续"北伐",认为事关南京政府的生存,不能放弃,最后,蒋介石也表示赞同。

  济南惨案发生后,蒋介石得了"恐日症",不想留在前线指挥,党家庄会议时就决定由冯玉祥接替他的指挥责任,兖州会议后,他就以"病"为由回到徐州,不再北上了。

  蒋介石济南遇险,落魄党家庄,冯玉祥不顾安危,与蒋共患难,盟兄对盟弟的"生死相共之义",由此可见。蒋介石有感于冯玉祥的真诚而对其产生信赖,同时,将指挥责任移jiāo给冯还有他个人的算盘:guó mín dǎng进入直隶,尤其京津一带,将会同日本发生更大矛盾,把冯推上第一线,他自己可以避免对日军的直接冲突;奉军有战斗力的主力在京汉线上,需要冯军及桂军与之作战,把指挥责任给冯,冯会更积极地为"北伐"卖力。

  冯玉祥在党家庄会商的第二天,就返回了河南,从开封到新乡转道口。冯玉祥对于能够继续"北伐",感到欣慰,但对日军制造的惨案,却十分难过。冯玉祥虽然成为guó mín dǎng新军阀中的一员,可是,他早年就已形成的朴素爱国思想,今日犹存,在这一方面,他与蒋介石迥然不同。他在道口集合部下官兵,详细地介绍了济南惨案的经过,并作了一首《五三国耻歌》,印发给部队学唱,教育官兵不忘国耻,增强爱国心。

  冯玉祥从蒋介石那里接过指挥"北伐"的接力棒后,5月21日又与蒋介石、白崇禧等在郑州会商了一次军事问题,决定按原来部署,各集团军分路前进,直捣幽燕。

  冯玉祥返回道口后,督师前进,第二集团军连克雄县、高阳和河间等地,6月6日,韩复榘部进抵南苑,抢先到达北京地区。白崇禧返回武汉后,率第四集团军部分主力进抵新乡,接着继续北上,5月31日克复保定后,向北京地区挺进,6月8日抵达长辛店。第三集团军于6月1日占领宣化等地,向怀来挺进,6月8日也赶到北京城下。在此期间,第一集团军一部和第二集团军一部,进抵天津附近。

  guó mín dǎng军迅速北进,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安国军政府"难保,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6月3日晚悄然离京,逃回东北,6月4日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zhà死。至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末代王朝"和"末代皇帝"烟消云灭,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宣告结束。关内奉军,在张学良、杨宇霆率领下,陆续向关外撤退。

  南京政府与奉方协议,并取得外jiāo使团同意,南京政府以和平方式接收京津:奉军退出关内,撤退时,guó mín dǎng军不进行追击,撤退未完成前guó mín dǎng军不进入北京;奉军撤出后,北京成立以王士珍为首的临时维持会,以维持城内秩序,待guó mín dǎng军正式接收后即行解散;奉军留下鲍毓麟旅维持北京治安,待guó mín dǎng军入城后即行撤退,guó mín dǎng方面保证该旅的安全。

  南京政府即将接收京津,"北伐"大业即将完成,guó mín dǎng新军阀蒋冯阎桂四派的团结局面也将随之改变,那么,蒋介石和冯玉祥这对结拜弟晚还能"同心同德"吗?

  第三部分 1.秘密jiāo易(1)

  1928年6月4日,以王士珍为首的北京临时维持会成立了,这是根据南京政府与奉方的协议成立的。

  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