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最新章节 >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 章

  ,蒋介石等明知话有所指,也只得硬着头皮任其讲完。

  蒋介石哭灵刚过两天,即7月9日,冯玉祥又在南口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悼念两年前南口大战中阵亡的国民军将士,特邀蒋介石等要员参加。

  祭场上一片白色茫茫,摆满了各界送来的挽联,而冯玉祥敬献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

  不共国贼戴天,四月战边关,视死如归,数万健儿余白骨。

  终教元凶授首,两年收燕蓟,招魂何处,一腔血泪奠黄沙。

  第三部分 5.哭灵与追悼会(2)

  冯玉祥主祭,鹿钟麟代读祭文。南口战役时,鹿钟麟任国民军东路军总司令,所部将士苦战阵亡的悲壮场面,历历在目,因而宣读祭文时,痛哭失声。随后,李宗仁、白崇禧、方振武等也先后宣读了祭文。

  冯玉祥讲话,更是声泪俱下,悲痛与激动,几乎使他昏厥,最后,他把抚恤死难者家属的难题,扔给了蒋介石:

  "……死者已矣。优恤之费,政府自当筹措,今幸我革命军总司令蒋公在场,谅必不忍死难同志,含冤九泉,深望建议国府,赐予矜恤。玉祥幸甚,诸烈士家属幸甚。"

  蒋介石发表演讲,承认在广东北伐军进兵之际,国民军正在南口与北洋军阀激战,"北伐成功,多赖南口死难烈士"。但对抚恤问题,却没有涉及。事后,冯玉祥为此事曾和蒋介石争吵多次,但蒋均以没钱为由,始终不办。

  李宗仁、白崇禧等及各来宾,都发表了演讲,追悼会一直开到日落黄昏才结束。

  冯玉祥此举固然是对阵亡将士一种告慰式的祭奠,但主要还是做给活人看,以此来显示所部战功不在他人之下,真正实践孙中山主张并为此做出贡献者大有人在,而不只是一个装模作样的哭灵人,含有与蒋介石针锋相对之意。

  第三部分 6.吵,从北平吵到南京(1)

  从蒋介石哭灵的当天晚上开始,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及其他要员,在北平举行谈话会,即所谓善后会议。

  会议在"团结统一"的旗号下,议论了许多问题,均因意见分歧而不了了之,尤其在裁兵问题上,更是各有打算,各不相让。蒋介石抛出《军事善后案》和《军事整理案》,企图裁减甚至同化其他各派的军事力量,遭到反对;冯玉祥主张裁减老弱不良者,实行"精兵主义";阎锡山则主张各集团军平均缩减,实行"平均主义"。会议开了四天,一直争吵不休,唯一的不是结果的结果,是都同意先成立编遣委员会,再续议裁兵,冯、阎、李都在蒋拟定的裁兵计划上副署,拟作为一项议案提jiāoguó mín dǎng二届五中全会。这样一个无以善后的善后会议,竟有人为之解嘲,吴稚晖说:"好在guó mín dǎng惯于会而不议,议而不决,这次会议当然无伤大雅。"

  1928年7月13日,冯玉祥首先离开北平返回河南。第二天,即致电南京政府,要求拨巨款抚恤1927年5月以来第二集团军的阵亡将士,电报中还对地盘的划分表示了不满,并对即将进行的军队编遣表示抗争。

  7月25日,蒋介石也离平南返,途中在蚌埠稍事逗留,把第一集团军中黄埔军校出身的上尉以上军官集合起来,听他训话。蒋介石发给每个军官一块白纸,对他们说:"北伐完成后,军阀是否已经打倒?认为已经打倒的,在纸上写'打倒了'三字,若认为尚未打倒,则写'未打倒'三字。"各军官不知蒋的用意,均据实写上"打倒了"三字。蒋介石看后大不以为然,对军官们说:"你们认为军阀已经打倒了,其实不然。旧的军阀固然是打倒了,但是新的军阀却又产生了。我们要完成国民革命,非将新军阀一齐打倒不可。只有连新军阀一齐打倒,你们才有出路,你们现在当连长的人,将来至少要当团长。"表明蒋介石已决心要消灭其他派别。

  7月28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戴季陶等一同乘车由平汉路南下,阎锡山中途转往山西,其余人员由平汉路转陇海路到开封。冯玉祥亲到车站迎接,陪同李宗仁等游览了开封的名胜古迹之后,便一同转津浦路南下,8月1日到达南京。

  guó mín dǎng要员和各集团军首脑云集南京,准备出席guó mín dǎng二届五中全会和解决军队编遣问题,各派系间的争吵也就由北平转到了南京。

  蒋介石面对各派纷争的局面,为了把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需要一个对付其他各派的良策。善于出谋划策的杨永泰,满足了他的这一需求。杨永泰本是原政学系的政客,此时已投靠了蒋介石,受到赏识与信任,当上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参议。杨永泰这次又向蒋介石献了一策,基本内容是:取消各地政治分会,以集权于中央;实行"调虎离山"和"离窝毁巢"之计,即请各集团军首领到中央任高官,以夺其兵权,遣散其他各派军队,由中央统一整编全国军队;地方高级官员由中央统一任命。

  蒋介石以为可行,便带着这一计策出席了guó mín dǎng二届五中全会,并在军队编遣问题上施展权谋。

  8月8日至15日,guó mín dǎng举行了二届五中全会,声称全国已经"统一",应由"军政时期"进入"训政时期"。

  会上,蒋介石提出取消各地政治分会,guó mín dǎng元老李石曾、张静江等认为与孙中山地方自治理论不符,主张暂时保留。冯玉祥、李济深则以取消政治分会将有背于四中全会决议和中央分区"剿共"定为由,同蒋对抗,使蒋难以回驳。此时,阎锡山请长假正在山西"养疴",忽于8月5日宣誓就任太原政治分会主席。阎的这一职务早已任命,偏在此时就职,显然是有意向蒋示威。在其他各派反对之下,蒋介石取消政治分会的企图难以实现,只得同意继续保留,待召开guó mín dǎng三大时决定存撤。

  会议通过了蒋介石、何应钦联名提出的《军事整理案》,蒋介石的裁兵计划列入了guó mín dǎng中央决议,是蒋介石在这次会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三部分 7.吵,从北平吵到南京(2)

  会议通过了实行五院制的决议案,10月8日,guó mín dǎng中央议决,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十六人为国民政府委员;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谭延为行政院院长,胡汉民为立法院院长,王宠惠为司法院院长,戴季陶为考试院院长,蔡元培为监察院院长,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阎锡山为内政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

  空喊"团结统一"的二届五中全会,实际上加深了各派之间的裂痕。会后,冯玉祥返回河南,忙于巡视驻区和宣扬所部战功,9月17日,命令辖区各地隆重举行五原誓师两周年纪念大会,开封和西安还举行了阅兵式和提灯会,冯亲自制定了纪念誓词,发表了纪念宣言。冯玉祥的这些举动,是对蒋介石的一种武装示威,也是为在编遣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方案作舆论准备。

  蒋介石取消政治分会的企图未能实现,"削藩"的计谋受挫之后,又施"调虎离山"之计,力促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到南京供职,使他们脱离所辖地区和所部军队,进而夺掉他们的军权。为此,他首先在冯玉祥身上下工夫,让冯充当一只带头羊,于是他以盟弟的身份,投冯之所好,进行说服。

  蒋介石深知冯玉祥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便对冯说:"北伐完成,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真正统一。为了一新国际耳目,只有各集团军总司令齐集首都,共同建一个新的中国,那时列强不能不承认,这才有力量废除不平等条约。"

  蒋介石知道冯玉祥乐于接受恭维,接着又说:"这样的新中国由我们手里建成,在历史上是多么光荣的事件!可是只有大哥您才有这种高瞻远瞩,旁的人见不及此。所以希望大哥首创入京供职,把军、政等权统一于中央。以后中央的事务,我当一切听大哥的。只有大哥先到了南京,接受了中央的职务,阎、李他们便不敢不来,大一统的新中国等于是大哥造成的!"

  蒋介石更知道冯玉祥军饷欠缺,又把话题转向部队待遇上来:"至于历年来第二集团军太苦了,那是因为还未统一,财政没有办法,以后部队都是国家的,大哥只要到了中央,绝对办到一律平等待遇,第一集团军吃什么,第二集团军也吃什么!"

  蒋介石真的给冯部补助了一些军饷。

  冯玉祥被蒋介石的甜言蜜语和军饷补助打动了,他一面规劝部下不要只重视地盘,一面接受了行政院副院长和军政部长职务,并到南京供职。此时,冯玉祥既和蒋介石有矛盾,防范蒋介石消灭异己,又幻想能够和蒋合作共事,保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及军事实力,这是他接受蒋介石劝诱的思想基础。

  蒋介石的目的达到了,第一、二集团军平等待遇的许诺也就不算数了,但他有托辞:

  "国家虽然统一了,财政的统一和收入的增加,还要经过一个相当的时期。大哥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是好的,多年不发饷也不兵变;我的部队复杂,不关饷就会发生事故;因而还要委屈第二集团军一个时期。"

  冯玉祥听了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自然不太高兴,但又感到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不一定是蒋有意说了不算,自己是军政部长,能够了解军需的实际情况,根据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军饷等。然而,事态的发展使他发现自己上了当,原来他这个军政部长是块空招牌,军政部所属的军需署署长是蒋的亲信,竟然拒绝他调阅该署的账目,随时调整军饷的打算根本无法实现。

  蒋冯之间的矛盾与裂痕,到了编遣会议召开之时,便更加尖锐和明朗了。

  第三部分 8.大哥"病"了(1)

  北平谈话会之前,冯玉祥就"病"了一回,南京编遣会议当中,冯玉祥又"病"了。

  李宗仁来到冯的住所探视,看见卧房里炭火熊熊,冯卧在床上,身盖两层棉被,满头大汗,呻吟不止,确似真的病了。

  孔祥熙前来探视,恰逢冯正与部属谈话,忽报孔到,冯立即卧床蒙被,不住呻吟,示人以病状。

  许多人都明白冯是假意托病,实际上是得了"心病"。精明的蒋介石更是了解个中情形,明知他的这位大哥是托病拒会,他却以假当真,先后两次偕宋美龄探视慰问,以示关切。

  冯玉祥在编遣会上有"病",他的"病"就是因编遣会议而起。

  1928年12月19日,guó mín dǎng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全国编遣会议条例》,规定编遣会议将决定全国军额编制、饷,划分卫戍区域,议定全国军费、裁留标准及接管现有军队的程序,厘定军官任免方法,校阅全国陆海空军,筹办安置编遣事项等,赋予编遣会议以整编全国所有军队的职权。

  军队编遣直接关系到各派系的切身利益,各集团军首领又一次云集南京,除蒋介石已在南京外,冯玉祥先于他人,早在10月13日就已到京供职,阎锡山和李宗仁分别于12月13和23日到达,李济深也于1929年1月6日赶到南京。

  蒋介石想削弱和铲除其他派系的军事力量,又深怕各派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会议召开之前,他便在各派之间进行挑拨和拉拢,以防止他们合作。

  蒋介石单独邀请冯玉祥到南京市郊汤山温泉洗浴,以示与冯的关系非他人可比,闲谈中对冯说道:"常说的话:平、粤、沪、汉,这四个地方拿到手里,全中国就都在他们手中了。"这时,阎锡山占有北平,李济深据有广东,李宗仁占有武汉,而上海市市长也属于桂系。蒋介石深知冯玉祥有强烈的地盘要求,尤其对阎占据北平一直耿耿于怀,蒋在无意闲谈中有意触动冯的心事,以挑拨冯与阎、李等人的关系,使冯与他们作对。蒋介石对冯玉祥表示亲近和尊重,一次再次地敦请冯首先提出一个军队的裁留标准与方案,作为会议讨论的基础。其实,蒋介石此举还另有用意,即事先探知冯的底数,以便采取对策。

  冯玉祥果真最先提出一个编遣准则:强壮者编,老弱者遣;有qiāng者编,无qiāng者遣;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遣;有革命功绩者编,无革命功绩者遣。根据这一准则,提出了编遣方案:第一、第二集团军各编十二个师,第三、第四集团军各编八个师,其他不属于各集团军的部队共编八个师。冯玉祥提出这一方案,也是经过反复斟酌,费了一番心计。本来,他认为自己的部队兵员最多,素质最好,训练最精,战功最大,按照自己提出的编遣准则,应编的人数理当最多。但他又考虑到,这样势必使自己部队应编人数超过第一集团军,而很难得到蒋的支持。于是,他在方案中把第一、第二集团军拉平,将第三、第四集团军和其他杂色部队压低,以为这样可以获得蒋的支持,从而形成蒋冯团结、控制其他的局面。

  冯玉祥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蒋介石的心里却是另有打算。蒋介石意在彻底剪除异己,绝不让他人部队多编,更不愿冯的力量与己相等,表面上对冯的方案未加可否,暗地里却鼓动别人提出抑制冯玉祥的方案。

  蒋介石多次派人密访阎锡山,由何应钦出面将阎请到自己宅邸共餐与密商,向阎示意,在四个集团军之外,应再增加一个中央区,希望阎能考虑一个方案提jiāo会议,与冯的方案一起讨论。蒋介石授意阎锡山另提方案,既可挑动冯阎的关系,又可将冯的力量压下去,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部分 9.大哥"病"了(2)

  阎锡山老谋深算,一眼就看透了蒋介石抑冯的意图。他虽然与蒋有矛盾,不满于蒋的消灭异己政策,但是抑冯却符合他的心愿。冯军离他的老巢山西较近,冯军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