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让煤炭飞最新章节 > 让煤炭飞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8 章

  的,之前我自己回来就想搞煤炭,但你也知道现在这政策。

  最后无奈之下我才想到搞蜂窝煤,但您不同啊,你是公社的社长,角山所有的山都是你在管,您想开采煤炭还不简单啊,只要开采出来,根本不愁销路,连运费都给省了,直接卖给我们这边蜂窝煤厂就可以了,那煤炭就在地里埋着,挖出来就是钱,就跟白拣的一样,现在你不挖,迟早别人也会挖。”

  “大军啊,话是这么说,可我这个当社长的也不能随便开采煤炭啊,那是国家的东西,以前开采出来是集体使用,没有贩卖,就不算破坏了规矩,但现在是卖钱啊,要是有人眼红举报,可就完了。”朱彰元的姓子偏向保守,是属于守成有余,开拓不足的时代典型。

  方大军此时却是在绕圈子,就跟当初先给小伙伴分钱一样,到了最后又把那些钱原封不动的收了回来,但牵扯到开采煤炭这个大问题,必然要费一番功夫了。

  第六十四章过炉花

  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思想觉悟太高了,不需要别人监督,凡是国家的东西,只有一小撮人才敢打主意,先不谈煤炭,光是这山上成片的老树林,都没人敢私自砍伐。

  仁义县位于巴蜀盆地腹中地区,是罕见的穹窿地势,并且内茳市就只有仁义县大量产煤,以及大量的石灰石等矿物。仁义县的煤炭属于低溜磷,中低灰分,高热值优质煤,价值很高,不过因为山脉连绵起伏,导致开采并不便利,很难出现打一个洞开采很多年的情况,即便三十年后出现的大型煤矿也不超过三个,但是小型煤矿遍地都是。

  恰巧角山公社就有一个几十年都没挖空的大煤矿,储存量非常夸张,位置就在发展村范围。另外储存量和开采是两个概念,还有煤炭的质量也是两个概念。

  思索了一番,方大军这才一脸正气的说道:“我当然知道煤炭是国家的,只是现在国家好象还没有出台关于开采煤炭的法规,或许已经有了,但我们这边还没收到消息。就比如外面很多都地方都搞土地联产,个人承包了,但咱们这地儿依旧还没什么动静。”

  朱彰元叹口了气,土地的事情他作为社长当然是知道的,但因为角山公社的村民并没有饿死的情况出现,老百姓并非没有活路,民风也不够彪悍,大家就没闹起来,干部们也安心等着上面的最终政策。

  “大军啊,叔感谢你的好意,可开采煤炭这事太大了,叔做不了主。”朱彰元叹息着说道,一想到一年两万多的款子就这么飞了,他这心里就堵得慌。

  方大军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变化,因为他本来就没打算让朱彰元自行去开采煤炭,接话道:“法不责众,朱社长您还有十几年就退休了吧,能领多少工资?能超过一万块钱吗?”

  “哎!大军,你别再说了,叔是党员,不能对不起国家。”朱彰元叹息道。

  方大军不由肃然起敬,朱彰元还真的顶住了诱惑,“朱社长,那我们聊点别的,粮食在完成增购上jiāo后,是不是需要分配给村民们?”

  “这个当然是了。”

  “那如果把煤炭比喻成粮食,让生产队开采煤炭,然后问一问国家怎么征收煤炭,其余的就分给村民,最后由村民把这些煤炭卖出去,又或者是生产队把多余的煤炭卖掉,然后把卖到的钱分给村民们,这是符合规矩的吧。”他这是在偷换概念呢,这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朱彰元眼神一亮,思考了好一会,回道:“应该是可以的。”

  方大军笑道:“那不就得了,让生产队自行开采煤炭就可以,现在不也是这样的吗,只不过开采的力度不够大,分配的煤炭刚好够村民们生火造饭,之前这么多年不也没出问题吗。”

  “道理是这么说,可是生产队开采,分配给老百姓,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朱彰元有些动摇了,他能顶住最开始的诱惑已经很不容易,此时有不违反政策办法出现,但好象又跟他没关系了,心里自然就不舒服。

  “当然有关系了。”方大军瞬间坐起身来,显得极为认真的说道:“我不从老百姓手里收煤炭,而是找您来收,角山公社的煤炭价一吨是五块钱,甚至更低,我给你八块,中间差了三块钱。一千吨赚三千,一万吨赚三万。”

  “这,这合适吗?”朱彰元犹豫了,这不等于他在白拣钱吗。

  算了算时间,这场谈话也该到结束的时候了,“怎么不合适,你要是信得过我,那咱们就不留任何字据,都是口头约定,到时候真查起来,也没有证据。我、王书记、您,还有北斗初中的韩老师,四个人集体合作。”他把集体两个字咬得很重。

  朱彰元这次又思考了很久,然后折中道:“大军啊,叔还是想考虑考虑,过两天在给你答复怎么样,不管事情成不成,叔都承你这份情。”

  “成啊,这么大的事确实要多考虑考虑,如果您答应,我还要麻烦您一件事。”这才是他谈话的真正目的,之前跟朱彰元说的事情都是雾里看花,因为人民公社一解体,生产队都取消了,朱彰元这个当社长的还怎么去收煤炭,当然前期还是能赚上几笔,任何制度的更替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所以朱彰元也并非没有好处,只是没有方大军描绘得那么美好罢了。

  “大军,有事你就说,只要不范围原则叔都应下了。”朱彰元显得很客气,他是小农思想,觉得有好处就得有回报,收获等于付出劳动,光占便宜他反而觉得不安稳。

  “恩,我想让您在王书记和韩老师面前,咬定要先收取五百吨煤炭的资金,而这钱由我支付给你,但是我这边还是按照刚才说的规矩,先给您百分之十,剩余的部分等jiāo煤炭的时候在给您。也不怕您知道,我现在是没有钱去参与搞蜂窝煤,所以想请您帮忙遮掩一下,当然您放心,煤炭的钱我一分都不会少您的。”方大军斟酌着说道。

  “这样啊!成,就按大军你说的办,煤炭都还没给你,总不能先收几千块钱吧!”朱彰元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他如果要搞煤炭,方大军就是接头人,如果方大军没有参与蜂窝煤,那他这煤炭的价格等问题就悬了,此时左右不过是给钱的时间问题,村里都流行赊帐,比如购买猪崽,往往会拖到把猪拿回去,养大卖了之后才会结算猪崽的钱。

  方大军一听这话终于大松了口气,现在是四方合作,他是另外三方的接头人,又是生意的发起人,等于是纽带,少了他好象每一方都玩不转,好比韩梅会感觉没底气;王宏文自己不敢单独搞,也没有根基;朱彰元这边少了他,也不好拿到钱,呵呵。

  蜂窝煤是外面现在就有的,配方是韩梅搞出来的,资金是韩梅和王宏文一起出的,煤炭是朱彰元解决的,他等于是白得了蜂窝煤这边四成的股份,外加管理分红。至于在原煤那边貌似看不到好处,但是等艹作起来,不坑一把就对不起他费这么大的功夫。

  目前看来,这一次集体合作他是占尽了便宜,但现在还只是理论上,不可松懈,具体的艹作才是最关键的时候。

  送走了心绪复杂的朱彰元,对方今儿回去怕是会陷入天人jiāo战了,即便朱彰元最后没同意,大不了他按照老办法去贷款,浪费的不过是今下午的口水罢了,怎么算都没有损失。

  “我的心,不后悔,折折叠叠都是为了你;我的心,不后悔,反反复复也是为了你,千纸鹤千颗心在风里风……”哼着九十年代的经典歌曲“千纸鹤”,方大军接着又往粉条场而去。

  天空村的粉条场就修建在河边的一块旱田里,做粉条,用水是关键。

  整个加工场地占地不过六十来个平米,由圆形、方形、长形等池子组成,第一步是洗红薯,挖出来的红薯都带着泥,必须要洗干净,但不用削皮,这就省下了功夫。

  而洗红薯有个土办法,把红薯直接倒进池子里,然后用连带根部的毛竹棒子搅动就可以,竹棒的形状是“L”形,也可以想象成高尔夫球杆,chā进池子里不停的在红薯中冲拉搅动,泥土一经泡水,经过搅动后自然就溶解进了水中,洗红薯的水可以反复使用。

  跟着用竹筐把红薯捞出来进行粉碎,之后把粉碎后的红薯浆液进行过滤,人就站在池子边上,过滤的淀粉水直接落进池子中,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池子回路组合,是连通的,可以反复利用过滤后的淀粉水,到了傍晚收工的时候就把这些浓浓的淀粉水放进一个大池子中进行沉淀,第二天舀出上面的清水,把淀粉泥抠出来,稍微晒上两天,然后就在旁边加工粉条,不用手拍漏锅那么麻烦。

  用了一种手动冲压机,铁匠铺子出品,把调制好的浆液倒进模具中,手抓着艹作秆把粉条压进下面的沸水锅里,按照流程捞出粉条,yīn凉一两个小时,跟着就拿出晒干,这就是成品了。

  这样的流程,除了加工场地之外,还需要一个小房屋,不用多大,十几个平米就可以,也需要一个灶台用来煮粉条,以及旁边要打好“门”形的木桩,用来挂晒粉条。

  总的来说,都很简单,算上晾晒区后总占地面积也不大,加上这个季节,并不影响田里的农业生产。

  “恩,还不错,肖队长,麻烦你找点人挑些炭花来,把这一片都给铺上。”方大军吩咐道,确实是吩咐,粉条场的建设被他接管了,安排来帮工的所有人都得听他的,当然也仅限于这一亩三分地,和这个时间段。

  所谓炭花,也叫“过炉花”,是煤炭没有彻底燃烧所形成的小结晶,带着一点黑色,在有些缺煤的地区,孩童们甚至会专门去拣这种过炉花拿回家再次燃烧使用。角山因为煤炭丰富,村民家里到是都有大量堆弃的过炉花,比较粗糙,用来铺路可以防滑,以及保持地面干燥,这点很有必要,粉条加工出来是人吃的,如果混上了泥浆可就不好了,铺了过炉花,至少能保证加工人员脚上不会踩到泥泞。

  PS:周末求下推荐票支持,拜谢。

  第六十五章稻田里

  跟着他在粉条场又来了一次憧憬演讲,无非就是让乡亲们坚信搞粉条准没错,以此来带动大家的劳作激·情,确保粉条场的质量能过硬。

  不过无论如何他的年龄也是硬伤,一对一或是一对几都好谈话,但是在人数众多的时候就要改变谈话方式了,这种把心里年龄降低到十五岁的滋味不太好受啊,所以并没有在粉条场呆多久。

  看了看天色,也差不多该回家了,至于收黄鳝的工作,他承包给了金池,小学低年级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了,高年级也不过四点左右,金池是带低年级,学生放学后她正好可以过来收黄鳝,然后由他付给金池工钱,至于为什何要这样做,连他自己也没琢磨清楚。

  今儿用脑有点过度,也就没去公社,免得被王宏文拉着长谈,回家路上,也是巧了,正好遇到秦大在田里忙活。

  笑了笑,跟着就往田埂上走去,他虽然是二十七岁的心理年龄,但也有着另外一份十五岁的少年记忆,都算年轻,对于抓黄鳝其实兴趣很浓,本来计划找个时间好好下田玩一天,但计划不如变化,最近他都有点忙。

  索姓这时候就把鞋子脱了,随手拣了几根稻谷草把鞋子栓在腰上,又把裤腿挽了起来,川内盆地很难找到比较密集的平面田野,穹隆地势就更难了,大山一座接着一座,只有在山谷中,河边旁边才适合种植稻谷,农田高矮不一,面积都不大,田埂也非常小,遇到的窄的地方,双脚并拢都踩不过来。

  田埂上杂草丛生,有那顽皮的孩童尤喜欢悄悄把田埂两边的草拉在中间打成节,过路人稍微不注意就会中招,一个趔趄就摔进田里,当然,一般都是选旱田的田埂,摔进去最多就是来个狗啃泥,爬起身拍拍泥土,叫骂一阵也就过去了。

  方大军以前没少干这事,也曾经中过招,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发笑。

  “秦大,收获怎么样。”

  “大军,你咋来了,武子说你在北斗忙事情呢。”秦大乐呵呵的叫道,背着打鱼机,右手拿着打鱼秆,左手提着一个大木桶,如果这黄鳝是自己吃的到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在腰间别一个竹子编织的网兜装进面就可以。

  川内多竹,以毛(青)竹居多,村里人手巧,善用竹,不仅仅用来编织背篓、蒸笼、筲箕、米筛、晒谷耙、箩筐、斗笠、锅盖、椅子等等劳作生活用品,有那牛人还能用竹丝编织“宫扇”,是皇家御用品,所用的竹丝比头发还要细五倍,巧匠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编成。

  “早回来了,秦二呢,怎么就你一个人。”方大军说着就下了田去,九月的天还算炎热,下田无压力,收割稻谷的时候,田里的水基本已经快干了,现在踩进田里也就是一脚的稀泥,激dàng不出水花来。

  秦大这时把电关了,提脚走了过来,“武子跑山上去了,昨天不是下了雨吗,今儿兴许能找到菌子(蘑菇)。”

  “也是哦,都把这事给忘了。”雨后采蘑菇和木耳,也是村民比较稀罕的,这山上能吃的蘑菇以三团菌和鸡油菌比较常见,都很美味。

  “有了。”方大军轻笑一声,却是发现了一个泥鳅洞,黄鳝的洞要比泥鳅小很多,当然也不是绝对,但外形上确实有差别,他以前也抓过黄鳝泥鳅,但一般都是抓来玩。这时身子一低就把食指chā进了小洞,泥鳅洞虽然略大,但是大不过手指,现在手指一chā进洞里,直接就把洞内给撑烂了。

  这时候就要靠皮肤的感觉了,不能蛮干,因为泥鳅洞可不是直的,没准会绕很多个弯,好在现在田里的水基本晒干了,泥巴相对凝固,洞内的泥鳅就是发现了危险也来不及逃跑,他有充足的时间慢慢顺着洞弯抠下去,很快整个手掌都chā进了田泥中,但坏事也来了,chā得越深,下层的泥巴就越稀烂,以他的经验,已经没办法用皮肤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