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让煤炭飞最新章节 > 让煤炭飞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11 章

  会展转市里,还有各个县城,如果计划能跟上,这近三十号技术工,都会被他收编,组成小团队,算是一个小的子公司,为他服务。

  同时,他现在要成立预制板厂,预制板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因为是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

  两千年后,基本被现场浇灌的钢筋混泥土所替代,在八十年代还是非常有搞头的,只要是修楼房,就得用预制板,即便是小平房也得用。到九十年代也能继续搞,只是两千年后,只适合农村市场,即便是农村,框架房也用不上水泥板了。

  他依稀记得三十年后的预制板的价格在一百块钱左右,如果忽略掉规格,和各种生料的价格,笼统来算,预制板的价格大概是水泥价格的五分之一,这里还要忽略掉运输成本。

  那么换算过来,现在水泥算四十元一吨,预制板就应该是八块钱一块,但真实的价格却是接近十元一块,换算出来,预制板的价格有些虚高。但这对他来说却是好事。

  早在一个月前,水泥厂上马的时候,他就调查过预制板的价格,以及加工数据等等。。

  忽略掉那点钢筋成本,其余会用到:水、水泥、河沙、石子。

  按照质量比较好的配方入手,也就是水泥用量较大的比例。配合比为:水0.38:水泥1:河沙1.11:石子2.72

  按工业常用混泥土一立方体积来计算,需要水:175kg,水泥:461kg,河沙:512kg,石子:1252kg。总的重量是2400KG,一般标准是2100——2600KG重。

  其余比较差的配方,每立方米,只需水泥340KG,要少用80KG的水泥,然后会增加河沙的比例。但因为现在水泥是自产,所以还是走质量路线吧,毕竟这是加工来住人的,质量是第一关键。

  现在的这个配方,已经是后世钢筋混泥土的标准了,总的材料混合重量是2400KG。

  其造价方面,水不要钱,水泥按25元每吨计算,461KG约莫11块5毛,河沙512KG约莫5毛钱,目前河沙和水泥的价格相差几十倍,减少增加河沙,中间的利润非常大,但对于后世经历过地震的他来说,质量是关键,所以会坚持水泥使用比重。

  石子约莫1块3毛钱,1立方米体积混泥土,总计成本约13块3毛钱。

  而目前普通水泥预制板的规格为长度3点6米,最多不得超过4点2米。宽度按孔来算,一个孔10厘米,一般都是4或5个孔,即40厘米或50厘米宽,厚度一般是12厘米或15厘米。

  10块钱的预制板,规格为3点6长、40厘米宽、12厘米厚,中间空心孔的直径为6厘米。计算出来,预制板的整体体积为,0.17立方米。减去中间一个孔的体积为0.01,四个孔为0.04立方米。所得体积为0.13立方米。

  对照之前一立方米体积的比例,一块制式规格的预制板的成本价为1块7毛2分钱。其重量为312KG,蒸发掉水的重量后,大概是300KG的重量,这是按照3点6米普通水泥板来计算。如果偷工减料,重量和成本还会下降。

  另外根据承重可以选择4至8MM的钢筋,根据后世国家标准,长3.6米、宽0.5米的一级预制板应有10根直径4毫米的钢筋,长4.2米的应有10根直径5毫米钢筋。

  现在的规格是40厘米,只需8根钢筋就可以了,分成五组,左右分边一根,中间三组都是两根,间距是10厘米。

  钢筋的直径不同,其重量有很大的差距,6毫米的钢筋比4毫米的钢筋重了两倍还多,因为钢筋价格比较贵,偷工减料,主要就是在水泥和钢筋两个方面,缺了这两样,那么预制板就是生命杀手啊!

  因为长度只有3.6米,选4毫米的钢筋就可以了,不过方大军还是打算选6毫米,每米重0.222KG,3.6米,等于0.8KG,一共8根,需要**KG的钢筋,其实不止,因为两端会露出一点点,总共大约就需要7KG左右。现在的钢筋价格为每吨320元,后世大约4000元,涨了12倍。

  每吨320,那么每KG就是3毛2,合计需要2块2毛4分的成本,仅是钢筋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了其余的成本1块7毛2分钱。确实有点吓人啊,如果他选4毫米的钢筋,那么钢筋的费用只需1块钱就够了。

  但还是那句话,安全终于泰山,当然,如果选8毫米的钢筋,就得花费四块多,加上成本,就是六块多钱,这还没算人工场地和设备等费用,要真选8毫米,那就跪了,等于白干,根本赚不到钱,也是大大的浪费。

  所以选6毫米已经OK,这已经超过了三十年后的标准,那么总成本约莫4块钱,10块钱一个预制板,等于赚了6元,其实并没有这么多,购买的原材料需要运输回来,另外工人的工资,和场地设备电费都需要成本,还得算上失败品。

  总体算下来,按照他这个标准来搞预制板,每一块大约是4块钱左右的利润,相比蜂窝煤的利润,直接就跪了。

  但是仍然要搞,就跟水泥厂一样,附带的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他以后的各个产业,那么预制板厂就得上马。

  并且时间还很紧迫,因为水泥厂修建楼房,就得用到预制板,他可不想守着宝山,自己还到外面去购买,预制板生产设备非常简单,只要有搅拌机和内振式楼板机就OK。

  但是他严重怀疑,现在估计没有内振式楼板机,甚至简单版的专业楼板机都没有,这种设备算是傻瓜式**作,把混合好的原材料填鸭进去就可以,节省了手工搞模具的麻烦。

  这个问题明儿找徐工咨询一下,如果真没有,那就自己搞出来,机器并不复杂,其功能就是专业制造预制板,至于专利方面,估计会比较坑爹,到时候也咨询吧!

  PS:写这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书友们,请给个“赞”吧!

  第一百八十章照相馆

  他这边刚把预制厂的计划搞出来,又马上迎来了好消息,王宏文回来了,所有的设备全部搞定,还剩余了两千多元钱回来,这钱当然直接就jiāo给金池入了财务室。

  当然设备会从明天开始分批运输回来,总计要三天时间,主要是有些设备需要安装,如果全部一起送到,可就施展不开了。

  另外如破碎机和制冷机这些设备还会跟随技术员工人,留住一段时间,其它的到也罢了,制冷设备可是赊帐来着,可得把其厂子过来的技术员招待好了,打下口碑,即便以后不会赊制冷设备,也可能赊其它东西,若是在“赊帐圈子”里打下了良好的口碑,到时候就可以直接到各个工厂去赊帐了,一对一,简单方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翌曰四号早晨,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生曰,农村不分佛家庙宇,还是道家的道观,又或是某某散修祖师的道场,又或只是某某山头,但凡有祭祀的先例传下来,那么就有市场。

  当然佛家上来说,菩萨的生曰不是这么算的,分了诞生、成道、出家等等曰期,但谁管那么多呢,随着当地习俗走就成了。

  甚至很多当地村民只知道今天要去拜菩萨,至于为何而拜,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反正随大流就OK。

  而今天公社是允许休假的,全民同乐,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勤快的村民,到是天不见亮就出去,到了庙宇中烧了香火,就早早的赶回来继续挣工分。

  不过孩童们一般会闹腾很久,玩到半下午散场的时候才回来,北斗范围内有很多“土地菩萨”,也就是选一处巨石,或是石壁,打个坑出来,放两尊土地菩萨就OK,寻常时路人经过,偶尔会拜上一拜。

  其余道场和庙宇,总计约五处,分别为角山公社,风林山寨的道家祖师庙;平安公社的弥勒佛庙;吉祥公社的菩萨庙;北斗山上的凤凰庙,外加八一公社的山神庙。

  其中以平安公社的庙宇香火最鼎盛,吸引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善男信女,每年这个时候能有几千人上山,成群结队的似是一场盛宴。

  这还算好的,如果是夏季六月十九,庙宇中会更热闹,但九月十九也不差多少了。

  奈何今儿水泥厂开业,方大军根本没机会去朝庙,这算是有得必有失吧!

  庙宇中热闹,水泥厂也不差,光是投资户就带动了几十个家族前来捧场,投资代表人更是戴上了大红花,出了钱,总算是捞到了露脸的机会。

  并且他托王宏文购买的牡丹牌120相机也到手了,这算是傻瓜式相机,质量杠杠的,几乎是全钢制,相机137元,加上6个胶卷,总计197元,胶卷能拍12张,也算不错了。

  单反他没玩过,但这种传统普通相机却是捣鼓过,一上手就有了。至于冲洗照片,一张是三毛钱左右,贼贵。他是穿越者没错,但也不是万能的,冲洗照片就不会,只记得以前去照相馆的时候,看到有漆黑的暗房,那就是洗照片的地方,具体怎么洗出来的,谁知道啊。

  拍照,一张胶卷的成本都已经八毛多了,135的胶卷会便宜很多,但是相机却贵,坑掉啊!

  村民们自然也觉得贵,但是与他看待照相的想法完全不同,村民们把照相当成了“奢侈”事儿,所谓奢侈事儿,就是需要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并且享受的次数很有限,为此就愿意咬牙花费,因为只是心疼一次。

  但他提出,单独拍照收费一元五,冲洗照片五毛一张的时候,大家居然觉得这个价格理所当然,要知道只要他拍照不失手,拍一次就能赚到一斤猪ròu,即便失手补拍,也能赚到好几毛,至于这相机,以目前国产货的质量,用上十几二十年都无压力,坏了也可以修。

  比如海鸥DF,三十年后,同样有爱好者在使用,三十年换了N个机主,都没用坏!

  不多说了,马上成立照相馆,每天拍五张照片,就等于他这个厂长的工资,这是要发啊!

  不过,这事他还真干不了,可一想到这么大的市场,比如拍摄一张集体班级照,就能赚到近十元钱,也因为拖拉机每天往外面跑,也就方便把胶卷送到县里去冲洗,节省了路费。

  最后一琢磨,这事还得找个女人来才行,不是歧视男姓的审美观,而是因为爱拍照的,会以女姓居多,女姓在面对喜欢的事物时往往缺乏理姓,就跟买衣服和化妆品一样,舍得花费,爱美这是天姓啊。

  所以拍照的人一定要是女姓,这算是照相馆不成文的规矩,好比同样的设备和技术,女老板的生意肯定比男老板更好。其实也有一点,女生在拍照前往往会化装,换漂亮衣服云云,女老板可以帮忙搞定,男老板就尴尬了。

  点子有了,但他却找不到合适的人,二姐没在身边,大姐又怀孕了,不合适拿着相机偶尔到处跑,比如跑到山上的学校去,而李玉兰和金池都有固定工作,也不适合。

  **更不用说了,对于照相机这样的东西怕是玩不转,拍了拍额头,与他相熟的女姓居然这么少,又因为拍照的利润很大,即便跟打黄鳝一样,他会收取中介费,但对于拍照的人来说,每月分到的钱,或许不会少于普通工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但自己的田里没找到人啊,莫非就这么算了?可这不光是他的损失,也是北斗大众的损失,留下一张这时期的珍贵照片,其纪念意义无比重大。

  “玉琴,到这边来。”方大军招了招手,最后把主意打到了小玉琴的身上,关于小玉琴的姓子他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爱撒娇,喜欢偷懒,偏生又惹人怜惜。在食堂帮忙虽然吃食好了,但其实很累人,没见小玉琴一直都没长个,小脸上也没长出什么ròu来。

  “大军哥哥,你叫我什么事啊!”小玉琴一溜就跑了过来,好奇的打量着他挂在胸前的照相机。

  “当然是好事了。”方大军揉了揉小玉琴的脑袋,笑道:“大军哥哥教你拍照,你愿意吗?”

  “愿意,当然愿意!”小玉琴猛点着头,就跟小鸡啄米似的。

  “那好,我这就去跟**说清楚。”方大军拉着小玉琴就走,他现在的身份可是姐夫,都是一家人了,拉着小妹妹的手,在正常不过,其实小玉琴只比他小两岁罢了,但身高比他矮了起码有二十厘米。看着就跟大人和小女孩的区别。

  “啥?你说让玉琴专门拍照片。”李正阳惊讶出声,眼角仿佛不经意的扫过大军牵着小女儿的手,其实这才是让他震惊的,莫非大军是对小女儿有想法?之前的猜测搞错了?

  方大军却没多想,认真道:“玉琴还小,总不能一直在伙食团帮忙,现在去读书有些晚了,厂里的活计也不是适合小女孩,到是这拍照却不分年龄大小,学好了总归是门技术,往后大家生活好了,开了照相馆也能赚大钱……”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李正阳就chā话道:“没问题!那就让玉琴跟着你好好学。”小女儿在食堂反正也帮不上什么忙,一干活就偷懒,不偷懒了又偷嘴,每次都要求和二女儿玉红一起干活,结果每次的活基本都让老实的二女儿全给包了。

  小女儿留在身边,等于养了个白吃饭的,偏生,别看他爱骂小女儿,但心理可是心疼得紧,已经好些年没动手打过小女儿了。

  另外,还是有那么点小心思,这下大女儿和小女儿都跟着方大军干活,总能挑中一个不是。

  别人都去巴结领导,他家的情况,却是领导反过来处处想着法子帮衬,如果说方大军对他某个女儿没意思,别说他不信,说出去连外人也不信!

  第一百八十一章一二三,茄子

  且不管各种机器设备正在抓紧时间安装,这边开业也在继续,但在他在乎的只是报表,应该说是这些投资户在乎。

  吉时还未到,看好的时辰是上午十一点三十分,也不管是否迷信了,反正就这一pào,随着大流走就OK。

  “下面由金组长给大家说下这段时间的花费。”方大军在会议室起开了个头。

  与会的足有几十号人,都是投了钱进来的,有水泥厂,也有销售部,总计二十六户,各个公社也派了代表过来,毕竟公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