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福特最新章节 > 福特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t 型车的大量推广,以及人们的热烈需求,导致供不应求。因此福特汽车公司又建了一座新的厂房。新厂建在海兰帕克。厂房宽敞明亮,有四层楼房那么高,被誉为底特律的 “水晶宫”。

  “水晶宫” 工厂是著名建筑师阿尔巴顿设计的。

  福特在 1907 年否决了另一个设计方案以后请到了阿尔巴顿,他对阿尔巴顿埋怨道: “我不喜欢那个方案,但是他们说我想要的东西是不可能建起来的。我希望整个工厂只有一个屋顶,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能行,和我说一声就动手干吧”

  福特对阿尔巴顿说了他的大体要求,阿尔巴顿同意试试看,他画出设计草图,福特在上面作修改,来来回回折腾了几个月,福特最终满意了。阿尔巴顿后来说: “我要做的只是把他的灵感拿过来,转换为一个可操作的具体形式,事情就成功了。”

  “水晶宫” 工厂来自福特的想象力,由阿尔巴顿具体绘制出蓝图,在工业界独一无二。传统设计往往把一所工厂的各个功能安排于相互的厂房里,而 “水晶宫” 工厂则是同一屋顶下的综合整体。

  庞大的建筑物有一栋四层主楼,面向伍德华德大道,260 米长,20 米宽。另有一座单层建筑,上方有一个锯齿形的小屋顶,250 米长,40 米宽,与主楼平行而列,并由一个纵贯全长c安有巨大玻璃屋顶的起重吊架滑道与主楼相连接,以方便传送材料。

  接下来的几年里盖起了更多的平行建筑,包括一座座的附属建筑,如发电厂c铸造厂c机房c地下通道系统以及行政楼等。最后,近 25 万平方米的地皮全被填满,所有建筑都由钢铁和钢筋混凝土建成,砖瓦除了用来盖房屋边角装饰性棱堡以外用得很少。

  “水晶宫” 工厂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总面积为 5000 平方米的玻璃窗占总墙面约 75,再配上大天窗以及起重吊架上方的巨型玻璃屋顶,形成了整座工厂一派淋漓通透的景象,整个 “水晶宫” 光线充足c通风良好,令人一见难忘。

  福特要将海兰帕克厂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工厂。于是,他不断更新机械设备,只要是性能不好的设备,哪怕是新的,也要淘汰。新装的先进设备,很多是福特汽车公司自己研制的。

  更为重要的是福特汽车公司做出了一个大举动: 福特和手下的经理们采用了一种称为 “流水装配线” 的生产技术,这一新机制的引入,把生产力提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运用是福特受一家肉联厂的启示想出来的。一天,福特在芝加哥参观肉类加工厂,看到一块块的肉吊在滑车上在空间移动,由一道工序进入另一道工序。他由此受到启发,想利用输送带运送汽车零件。

  福特的这个设想首先被应用到散热器的组装线上。那是苏纳伦按照福特的意图设计的。设备安装好之后,一向很少下车间的库森斯一天突然到了车间,当他看到头顶上一台台散热器滑过,大吃一惊,认为没必要,这些新设备必将提高生产成本。库森斯要查问是谁搞的,工人们告诉他是苏纳伦设计的。他听了很生气,这样重大的改造怎么能不通过他

  福特知道后,赶快告诉苏纳伦,苏纳伦立刻主动去找库森斯作解释,并用数据向他说明了这条生产线节省了多少生产成本,加快了多少工作进度。库森斯自然是一听就开窍的,马上下令在全厂都装上输送带。

  福特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装起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就可实现,因为还有大量的调整工作要做。整个生产是部联动机,其中每一道工序停留时间长短c配备工人数量都要精确计算,还不能出哪怕是微小的事故,即使是一个螺钉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装好,否则,一处出麻烦,整个流水线就会停滞。

  福特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全厂的输送系统调试完毕,1913 年正式用于生产。

  要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还有项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必须大量采用能通用的标准件。这项工作由亨利利莱最先在凯迪拉克车上试用成功,福特汽车公司将它用于 t 型车的生产之中。

  当新的生产方式运转后,整个生产环境显得紧张有序。车间内的每一个零件都在动,不是被吊起,就是在移动,要不就在被加工。而各种加工设备分秒不停地在动,没有一分钟时间c没有一个劳动力被浪费掉。

  装配线还在不断改进,生产一台车体由 12 5 个工时减少为 5 小时50 分钟。而到了1914 年夏天,新的流水装配线已能在1 小时33 分钟内完成装配,工效纪录每一天都在刷新。从流水线这一头进去的是原料,那一头出来的是零件,这一头进去的是零件,那一头出来的是大部件,最后出来的是一辆涂成了黑色的福特 t 型小汽车。福特喜欢黑色,他吩咐,t 型车 “要依照顾客的喜好上颜色,当然最好是黑的”。

  自动化流水线给福特汽车厂带来了奇迹般的飞跃。福特汽车公司由年产 788 辆,跃进到 17 万辆,第二年 25 万辆,第三年 73 万辆,也就是每 10 秒钟从它的传送带上走下来一辆新车。

  奔驰公司的经理参观海兰帕克时说: “这个工厂无论是设施还是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历史证明了,福特公司这些开创性的业绩,标志着世界工业史上一个新时代,即大规模自动生产时代的来临。福特的专家们不仅生产了汽车,而且生产出一套方法,也许后者更具深远意义。

  随着生产量的激增,t 型车的销售量也有增无减。但其售价反而至 1914 年,福特公司的雇员已达 13000 人,他们生产的汽车,相当于全国 300 家汽车公司 60000 名工人生产的汽车之和,生产量已达美国汽车产量的一半,而美国汽车产量已超过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可以说,t 型车的畅销迫使福特公司不得不寻找高效生产的方式,而大规模生产方式又使得 t 型车成本降得更低,质量更可靠,从而更畅销。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成就了亨利福特。

  很显然,福特新的生产体系显然非常成功,成功不仅体现于产量飙升,还得到了如潮的好评。

  参观福特工厂的专家中,有一位名叫贝克文的人,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工业记者,他为 美国机工 杂志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报道福特的海兰帕克新厂,字里行间洋溢出对其效率和生产水平的高度赞扬。

  贝克文记下了贯穿生产过程的几个特点: 制造工序简单明了,不断测试零部件以确保尺寸标准化和相互替换性,机器设计强调运转速度和精确性,用 “动作观察” 法确定一个工人完成某个工种所需的最为简化的动作,全厂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对机器设备和工序进行常规检查和调整以保证增加生产。

  福特新厂极高的生产力很快就在全美范围传扬开来,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新闻标题宣称 “福特工厂是个了不起的地方”c“福特工厂产量惊人”c“福特大工厂有新理念”c“福特的巨大产量震惊汽车业”。

  新闻正文对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都予以称赞: 有为全厂运送材料的巨型吊架起重机,取消了贮藏库而改为把生产资料直接送到所需要的工作现场,剔除工人多余的动作,根据生产 t 型车的需要而设计专用机器设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浏览器搜“篮色書吧”,醉新章節即可阅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