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三十章前途光明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驾着马车原地回旋,这是寻求婿姻。放胆前进,必定前途光明。乘马纷纷而来,是求婚者。往复调动军马去求婚,往前进是吉利的,没有不利的事。但这时趋于成熟,可以去求婚,能够获得吉祥,客方消极被动给主方的积极主动提供了机会,主方应当抓住机遇,果断前进。敢于追求,勇于深入,因为其人深明形势,是明智的做法。柔顺得正,是德孚众望的重臣。所以可以求于下贤,往而共辅阳刚之君,以共同创业成功。六四柔顺居近君之位,或获得九五信任,但是六四为阴柔之质,无力独自度过创业之险,有待于外援。正好与六四有正应关系的初九向上仰攀,专程来求婚;六四便欣然俯允,前往应婚,喜结良缘。初九既有济险之志又有济险之力,只因所处条件不利,才坐而待时。六四十分明智,自知力量不足以济创业,毅然地以上求下,取刚济柔,屈尊地与贤者初九合作。初九c九四两爻一来一往,一求一应,同舟共渡,刚柔相济,就能够脱出创业之险。知己不足,求贤自辅,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是如此。

  六四爻到外卦来了,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六爻是人生的六个阶段,在某一阶段遇到的现象要倒媚,在某一个环境里会发了财。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阶段时,都有所改变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c人情c国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马班如这里也是骑马,而且班如,后面还有一群人跟着,这样的派头去求婚,一定成功,没有不好的,因为到了这一爻,前面是阳爻,光明摆在前面,这个时候可不能退后了。这一爻辞说明了大胆前进的寓意,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出大胆的决定,不要跟小女子一样优柔寡断,要有当机立断的形式。

  我们来说说历史中的故事;著名的西游记玄奘取经故事就是出于自爻;先看看真实的取经故事,玄奘和尚取经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洛州缑氏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公元629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盘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盘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哪儿想到石盘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

  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到了高昌。高昌王麹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

  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c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假如玄奘在半路前途而退的话就没有他的取经故事传奇了,还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创业中我们都需要初九的帮助,要通过它来帮助我们来解决一些不平的事,只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事业成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