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五十四章师卦

  易经第七卦师卦地水师坤上坎下

  坤为地,坎为水,地中有水。地中众者,莫过于水。师为众,部属兵士众多的意思。持正的“仁义之师”,才可攻伐天下使百姓服从,用兵胜负在于择将选帅,持重老成的人统兵可获吉祥,这样才没有灾祸。

  师卦;师子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左边是两边展开之行,右边是礼巾,会献礼巾之意。师卦之象;有虎c马c指演午末c将军立于台,主掌兵权,指印着拜与地,之受赏。天马出群之卦,以寡服众象。面对考验,应深明大义,掌握部属的心才是上策。

  师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七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是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c为险;坤为地c为顺,喻寓兵于农。师卦,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存亡,所用兵必须慎重。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c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这是师卦的主要精神。

  这个卦里包含了众多c出行c效仿c防御c聚集c积蓄c储备等意思。

  此卦象征战争出兵,但要齐心抗敌,终能成就,大利功名。但此卦亦见天克地,主有变动之象,易见官讼,日久亦人丁渐少。

  “人生不能离群而居”(荀子),人类本质即为社会的存在。“师”指多数的团体,也可以表示军队。根据周朝的制度,5000为旅,8000人为师,12500人为军,故团体c军队均需有指导者。指导者的好坏,可影响团体之命运,应如何率领将兵打仗?也是现代管理者的课题。此卦指明指导者之道,原则即为“贞正”。不管多么苦痛,既有正确目的,民必跟随。

  师卦位于讼卦之后,《序卦》之中这样解释道:“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争讼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形成了军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象》中这样解释师卦:师卦的形象,下卦“坎”为险,水;上卦“坤”为地,顺。整个卦象就是地下有水。水潜藏在地下取之不尽,也就是士兵来源于农民中间。因而,这一卦象征“师”。君子观此象,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平素能容民养民如大地蓄水。在人民当中蓄积兵众的力量,以备战时用之不竭。

  师卦象征军队作战,属于中上卦。《象》中这样评断此卦: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此卦的卦名为师。前面的讼卦是讲人们的争讼,不服从裁决,便会引起械斗与战争。所以讼卦之后便是师卦。师是兵众的意思,它是古代军队的一级编制,名称沿用至今。按《周官?大司马》中丨己载,藏兵于农,每户出一人,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按这种推算,一师就是两千五百人。而师的引申义也就代表战争了。战争必然会使人产生忧患,所以师卦也有忧患的含义。这就是《杂卦传》中所说的“比乐师忧”。

  师卦上卦为坤为地为众,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地中有水c引众犯险,就是师卦的卦象。地中有水,则是比喻兵来源于民众中,平时务农,战时成兵。引众犯险则表示战争会带来大量的人口伤亡,表明了战争的残酷。

  爻辞;出兵用师之道。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一般是指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而解惑也。效法,学习,拜人为师。古代可以称之为师者有:师长c乐师c师氏c医师c旅师c载师c士师等等名称。师在这里是指老师。贞:是正,在这里指老师本人之正,教育方法之正确,还指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之正确。丈人:是对年长者的尊称。年长德高望重之人为丈人。

  “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此为数之始c物之极,得此者圣人也。

  “丈”人在此有圣人的意思。“丈”人也有长老c威严c庄正的含义。言其以正率众,德足以服人,威足以齐人,此乃贤明之长者。“丈”人亦有解作大丈夫者。如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广居(仁也),立天下之正位(礼也),行天下之大道(义也),得志与民由之(率也),不得志独行其道(善也)。”此谓大丈夫,可备一说。

  “师”者,正众也,指有纪律的群体。“正众”之“正”有四层含义。

  师,众也。贞,正也。”这是说老师的作用是教化民众。教化众人干什么呢?以天之道德教化众人,使众人正直无私,正大光明。也就是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知天地万物的道理,服从明君之政,而扬善惩恶,使天下以正。正如《礼记·学记》日:“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末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其意思为:“多思考问题,广为招求善良之人,这样做只能使自己小有名气,却还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近贤人,体察被疏远之人士的内心,这样做能够感动群众,却不足以转变民心,改变风俗。君子如果想教化民众,改变风俗,那就一定要从教育着手啊!”这就足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就能起到改变民心,移风易俗的作用,而使天下安宁。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这是说,能使民众正直,使民众明白天地万物变化的正常规律,懂得道理,能弃恶从善,遵守法令,礼义道德者,就可以做天下的君主。正如《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说:“美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学放在首位。《尚书·兑命》说:‘要自始自终经常想着学习。’就是这个意思吧。”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刚中而应”,刚中,是指以道德教化众人,首先是古圣人效仿天地之善德而创立的公正无私,正大光明,诚信长久,广博仁厚,清静无为,以善待万物为道,以其善德使万物得到好处为德,合而为天之道德。以道德教化民众,以道德治理天下,使民众认识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并且响应。“行险而顺。”行险,一方面是指教育过程之艰难,另一方面是指使众人通过学匀,认识道理,规律,法则,法令之险,以知道自己的困顿处,然后加强学习,以明白事理;正如《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意思是:“大学的教学方法,在于阐述并让学生显明光明的道德。道德的意义在于爱民,在于使人居于善,以达到以善待万物。知道居于善地,而后才能确定志向,志向确定然后才能静心,心静才能安身,身安心静而后才能思考,能思考才能得到精深的学问。”这是说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白道德,并显明光大道德,而以仁善之德善待万物,善待人民,为天下人民谋利益,不只是为了使自己有一技之常,而为自己谋求私利。

  还有,在军事上,:以其品质c德行含化众人,行必有义。即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贞正之师,这样才能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地顺民意,得民心,得天下。

  以其法律号令率众以律,行必有令。“丈人言”。即军中统帅必须持守公平c公正,中庸,必须公正廉明德才兼备,不可好战喜功

  矫枉以正,以有道伐无道,万民咸从。“地中有水”。喻为兵聚藏于民众之中,用兵必须得到公民大众的支持,这样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源,这样才能顺应潮流,无往而无不胜。

  以正众人之思。命德讨罪,以惧乱臣,以讨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此之谓也。如此这样才能令行禁止,以从民愿。“客民畜众”。即君子(尊道贵德之人做统帅)应当客待民众(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畜养民生(利民c惠民,不把持c不垄断物质和精神财富,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人,尊道贵德,才能得民心,得天下。这正如毛先生所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