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六十章勿用小人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文;

  师卦第六爻爻辞释义

  大君:是君王,天子。国:是指诸候的领地,也就是把有功的人封为诸候,

  赏给领地;家:是大夫的领地,是指把功臣封为大夫,赏给领地。

  爻决,君王颁布命令,论功行赏c

  上爻诀: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君子当思吉,爻辞厉小人。邦保民可保,邦固自咸宁。

  起士时逢泰,承家日渐丰。小人当此象,得宠反成凶。

  立大功者“开国”封侯,立小功者“承家”立为卿大夫,但小人不能委以重用。象辞说;。(“君王颁布命令论功行赏”,是为了按功劳大小公正封赏;“小人不委以重用”,用之必乱国家。)

  “上六”是“师”亦即军队的终极点。战争结束,君王论功行赏,颁布命令,有人封为侯,赐以土地,开创战时出千辆战车的“千乘”大国;有人被任命为卿c士c大夫,赐以土地,世袭战时百辆战车的“百乘”的家。但小人则不可以使其成为拥有国家或获得政治权力。上卦“坤”是土,所以象徵分封土地“开国承家”。

  “大君”指二震,震为君,为言,故曰“大君有命”。坤为国,二升五居坤中,故曰“开国”。坎为室,为家,二升五仍坎体,群阴承之,故曰“承家”。小人指上六,二升五虽开国承家,上六独居五后,乘阳势逆,不顺承五,故戒曰“勿用”。

  “象传”说:君王颁布命令,是为了公正的论劲行赏。小人不可以重用,是因为必定会使国家陷于混乱。

  这一爻,强调小人不可使其形成政治势力。:“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上六这一爻,是指作战结束,班师回朝,开始论功行赏了,这一爻主要指示了该如何封赏作战的将士。

  在整个师卦之中,尤其强调的是用人方面,特别是提防小人,就连最后的行赏,对小人也是有防范的。《象》中这样解释本爻:“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但是,小人在作战时立了功怎么办呢?“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家而为政也。”可以赏给他们一些钱财,但是,不可封他们为诸候或是大夫等爵位,不要给他们领地,也不要给他们官职,或是对他们加以提升,否则必会形成祸害。

  占得此卦者,若是老板或领导,员工或下级做出了成绩或贡献,一定要按功行赏。但是,在嘉赏小人时要注意方式。

  这里讲的便是武王灭纣而分封诸侯的情景。此时武王已经登基为天子,成为众诸侯的盟主,所以称为“大君”。“开国承家”,便是分封各位有功的将领及谋士。武王封赏第一个谋士是姜子牙,姜子牙被称为周师齐祖,因为他是齐国的幵国领袖,所以是“齐袓”。建立了新的政权,最应该注意的是“小人勿用”。

  还有;古人认为开国之君都是受命于天的,故言“大君有命”。开国是开创新的王朝,承家指要保证王朝代代相承下去,大君要开创新的王朝的万世基业,就不能任用小人,所以说“小人勿用”。

  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时,采纳陆贾的建议,决定用儒术治国,容纳知识分子,使酉汉王朝成为相传十余代的王朝,可与此爻爻义相近。

  故事: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夺取天下靠的是机诈与武力,夺取天下所用的人才多是权谋c勇武之士。夺取天下后,还能不能照这个样子下去?是刘邦建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有位儒生名叫陆贾,很早就跟着刘邦。他经常向刘邦讲诗书,弄得刘邦很反感。刘邦认定,江山是从马上得来的,所以,对知识分子十分轻视,甚至拿儒生的帽子来撒小便,一派无赖相。

  刘邦打败项羽后,群臣在一起庆功,毫无礼法,大呼小叫,名字乱喊。喝醉了动刀动剑,拍桌摔椅,闹得一塌糊涂。就像一群市井在酒馆里闹事一样。没有一个人把刘邦当做皇帝来礼敬,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

  陆贾在这个时候又对刘邦说起诗书来,刘邦仍是昔日的口气:

  “老子从马上夺来的江山c,哪里用得着诗书?”

  陆贾又说:“皇上夺江山靠的是马上,难道治理国家也还能靠马上吗?”

  刘邦一听,一下子醒过来。又让陆贾讲了一番攻守异势,秦的是人的才,而不注重人的德。但夺取天下后,就应重视人的德,对无德的小人就最好不用,就是此爻爻义的意义。刘邦采纳陆贾的建议,才有西汉的长治久安。

  人生启示:

  在不同的背景c条件下,人们应该有不同的应付策略,而不能固执没有变通。若刘邦立国后,仍完全用原先打天下那一帮人,怎会有西汉王朝百余年的国运呢?

  战争被古人看作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攻城掠地,发财致富,讨伐异己,争权夺利,都要诉诸武力。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真理。

  战争的结果总有胜负,因此事前严肃认真地对待,请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寻找正当的理由,然后大张旗鼓地兴师讨伐。古人几乎把战争当作一种仪式来对待,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从神灵的意向c天时地利,一直研究到习武组织c制胜谋略c论功行赏等等规则。中国古代兵书的发达,世所罕见,在技术和艺术层面上都堪称一流。

  由此反思,古人称战争为“王者之事”,早已把它升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头等大事。相形之下,西方人后来称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就逊色多了。欲王天下者,精通战争艺术应是第一课。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