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七十五章九二:牵复,吉。

  九二之意:携手并进是吉祥的。

  象意:“九二”离“六四”近,想突破阻碍,这时要以中庸品德为本,团结一致,携手并进,不但不会迷失,还可以战胜困难。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牵复”简单点说就是连手,与别人合作,也向别人学习,与自己上下左右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相联合,从合作中寻找更大的小蓄。在小蓄九二时期,这一段积累比以前丰富了,可是要办成更大的事,自己的能力和资金等等都打不转,这在实践中先是意识到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接着意识到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合作,别人能够在与自己合作中前进一步,自己也一定能够与比自己强的人合作中获得进步的愿望。

  小畜卦“九二”爻辞实际是“小畜之家人”卦的占辞。

  【经文】九二牵复,吉。

  【今解】爻题“九二”暗含了所筮得的遇卦为小畜,且其二爻之数为九是动爻,其余各爻均为静爻的事实。九二爻动变内乾变离,之卦将变成“风火家人”卦。

  系辞注解“牵”字的初文字形为“囗”,是一根绳子拴在牛鼻楗上,牛被牵引着向前行走的象。本卦正有此象。本卦内卦为乾,乾为动物c为头c为强健有力,九二爻动变则内卦乾动化离,离乃大腹之象,于是内卦乾动以离有大腹有力的动物之意义。外卦为巽,巽以阳爻为主为向上耸起的对象,以阴爻为主又为并列的一对儿对象。在乾上可象征牛头上的两只牛角,于是全卦以内卦为主时有大腹的动物且头上有双角之象义。故为牛。内卦乾为头部,九二爻动变内卦乾动化离。离为中空的孔洞,乾化离有在动物的头部穿一个孔的象义,外卦巽又为绳索,所以全卦以外卦为主时,有在动物的头部穿一个孔洞,并用绳索从中穿过而拴住的象义,即有用绳子牵着牛鼻子的象义。外卦巽又为前进,为往而又返,所以全卦有牛被拴在牛鼻孔上的绳索牵引着前进或返回的具象。

  牛被牵引而回。牛不会走失,故能吉,所以经曰“牵复,吉”。相反,如果取外卦巽向前进的象义,则全卦又有外人(巽在外卦可以象征他人)将自己的牛牵走的象义,此乃不吉反凶之象,读者要引起注意。

  类比人事,本系辞中牛为“我”。牵牛者为彼,则牛被牵之象就含有“我”受制于对方的象义。再者,当本卦的外卦巽与内卦矛盾时,还可象征内卦乾前进的一种障碍。九二爻动乾动化离,离为看见为遭遇为两者发生斗争为被粘附住难于行动,所以全卦就含有某个向前进的对象在遇见前方的困难时。不管如何也要前进,最终陷入困境无法自拔的象义。如果一旦面临困难时。外卦巽代表的外部力量能够及时牵引着他折回来不去犯难,而不是迫使其继续前进。就会吉而无咎,所以经曰“牵复,吉”。

  周公不离王;周公

  姬旦,又名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史称周公。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c武王之弟c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c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c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参见周公东征)。

  周公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爽在洛邑驻兵8师,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c《酒诰》c《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

  建都洛邑后,周公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周朝政权,周公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c“爵谥”制c“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c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c父子c兄弟c亲疏c尊卑c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c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c安逸c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乏,北面就臣位”。

  周公摄政,引起了管叔c蔡叔c霍叔的猜忌,散布了各种流言,在周的最高统治层屮兴起了风浪。召公自周公摄政后,也由原来与周公平起平坐,变为在周公之下了。但召公秉性忠贞,仍一心尽忠王事,然而,在内心深处仍难免有些不平衡。

  如今听到各种流言后,召公不由得不想:若是周公怀有二心,除了成王外,我召公就是第一个该倒霉的人了。于是,他马上给成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力衰,疾病缠身,不能再为王室工作了,希望准许他告老还乡。

  周公见信后,知道召公心中有疑惑,就亲自来到召公家门,准备向召公做劝慰c解释的工作。召公早就料到周公看信后会来拜访,早已通告全府上下,谢绝一切访问。周公吃了个闭门羹。其后,周公z跑了几趟,都未见到召公。

  召公装病在家,心里却关心着局势的变化,他的手下不断向他报告周公的情况。他知道周公一心辅佐成王的状况后,仍放心不下。

  几位与召公亲近的弟兄也来探视召公,召公向他们问起周公情况,与手下所说的情形没有二样。召公才知自己的疑惑是多余的。

  周公几次见不到召公,就给召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现在成王幼小,你是当代贤臣,我很需要和你一道来共同辅助成王啊!

  这封信后來收在《尚书》的《周书》中,名叫《君奭》。

  召公读完信的第二天,就到周公那里。从此,一心一意地与周公一道辅佐成王,为丙周盛世的出现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c安逸c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乏,北面就臣位”。

  周公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召公牵复不离王,九二:牵复,吉。人生启示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关系网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对你有影响,这种影响会把你拉向不同的方向。若你的关系网中多是正人君子,即使你一时疑惑,也会被“牵复”,不会走错道路;但你的关系网中都是坏人,你就是有心向善,也会容易走向堕落。所以,人在世中一定要注意编织一张与正人君子们相交织的关系网。(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