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最新章节 >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 章

  后的结果无非两样:要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要么就孤芳自赏,乏人问津。像关之琳这等顶级大美女,都单身了多少年,至今待字闺中,一问才知道,敢情身边都没男人敢追她,她太漂亮了,走哪儿都带电,估计哪个男的稍一接近她,就被电晕了,只好个个都歇菜了。看来女人太漂亮,跟男人太有钱,都不是什么好事,这美女跟巨额财产一样,都会被无数好事者惦记着、揣摩着、念叨着,搁谁家里都不踏实。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过去有种说法,“一入侯门深似海”,但男人娶个太漂亮的美女回家,也怕“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以,大多数男人下半身虽很好色,但上半身又很理智,他们深知美女可以喜欢,但不能爱,更不敢娶回家。要不然中国自古为什么一直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说法呢?

  在我看来,红颜薄命的悲剧往往起源于红颜对命运的期望值过高。倘若把人生比喻成一笔投资,某些美女只把年轻貌美当做唯一的资本,总想一本万利她们生怕上天辜负了自己的花容月貌,可是投资总有风险,一本万利的美事不是人人都可以遇上,结果往往“似这般良辰美景都付与了断井颓垣”。何况美貌是有时效xìng的,迟暮的美人就像旧年的日历牌,看着让人心酸,因为它只会让人想起如风的往事。

  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再美若天仙的女人也会被时间打败,而且女人越看中自身的外表,在时间面前会输得越惨。花瓶式美女和智慧型女人就像龟兔赛跑,一开始前者领先,最后准保是后者获胜。

  梅艳芳唱过一首歌叫“女人花”,唱得哀婉缠绵如泣如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爱把漂亮的女人比喻成美丽的鲜花。鲜花之所以那么美,那么艳,生物学家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要招蜂引蝶,如果错过花期还没有蜜蜂来为它们传授花粉,没多久它们就会枯萎和凋谢,所以梅艳芳在歌中唱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但是鲜花们常常会遇人不淑,因为只有那些无聊的游客才会毫不怜惜地把它摘走,把玩几下再无情地扔掉;而真正有品位有修养的男人是不会这么不“怜香惜玉”的,他们会停留驻足,会反复欣赏,但不会据为己有,这似乎也预示了鲜花们孤苦无依的悲剧总是被优秀的男人错过,而被低俗的男人糟践。

  一个年过三十至今未嫁的高端美女告诉我,她看不上一般的凡夫俗子,她觉得自己好比一幅价值连城的古代名画,应该被一个有品位有家底的收藏家珍藏,她不甘心被“贱卖”。我深知她的“不菲价值”,但我曾经委婉地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敢于收藏名画的人毕竟不多,一是经济实力有限,二是文化品位也不够,就算遇到了这么一个知音,人家如获至宝地把你收藏了起来,也未必会天天爱不释手,说不定挂在墙上欣赏了一阵子,新鲜感一过,就束之高阁了。而且真正的收藏家也不会只收藏一件稀世珍品,一旦遇到更好更值钱的,原先捧在手心的宝贝也难逃被打入冷宫的噩运。但“名画们”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她们还是在那里痴痴地等,最后把自己空等成一座凄清的望夫崖。无数美貌的“圣女”之所以被剩下就是这种心理驱使下的结果。

  男人是喜欢美女,但不代表男人只爱美女,更不代表男人只想娶美女回家。喜欢不等于爱,想跟美女恋爱和想跟美女结婚是两个概念,男人的视觉冲动不等于男人会真心付出。大多数男人都很贼,他们深知再美丽的花朵也会有花容失色的一天,再魔鬼的身材也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所以,真正聪明的女人,不管长得美不美,最好不要单单用外表作为对付男人的武器,否则,总有一天,这门武器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就像再百发百中的手qiāng也会有“哑火”的时候。古人总结打仗的诀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同样,女人在遭遇爱情阻击战时也要学会“攻心为上”。我猜想,一对长久夫妻,终归不是靠着妻子的美貌得以善终,因为美貌的折旧率最高,只有美德可以历久弥新。

  第一章 男人最爱什么样的女人? 第15节: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1)

  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

  很多“陈世美”都是给惯出来的

  如果不出意外,一个女人一生之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要在婚姻生活中度过,因此对一个女人而言,为人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为人女,为人母。“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也是为什么女人要比男人更重视婚姻的质量。一个女人从小就被父母言传身教要当一个淑女,一旦嫁人就要学会做一个贤妻,如果做了母亲还应当是良母,淑女、贤妻、良母几乎贯穿了一个中国女人的一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概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中国的男人虽然在情场上愿意跟美女过招,但在娶妻这个关键问题上普遍还是对淑女一往情深。淑女往往意味着良好的家教和美好的贤德。既然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接下来这日子应当过得舒心和惬意,可偏偏淑女们却似乎总是“遇人不淑”。

  在我做过的很多情感节目中,同样的情景总是在轮番上演:淑女们嫁为人fù后一心相夫教子,想做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她们贤良淑德忍辱负重,她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结果呢?不仅未曾换来丈夫任何的心存感激和怜香惜玉,反倒成了对方审美疲劳和移情别恋的根源。

  一位被千万富翁休掉的原配夫人对我说,三十年前,她是大学毕业的局长千金,人见人爱,她老公只不过是高小毕业的普通工人,一无所有。凭着这份爱,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婚后,两人一起白手起家。老公发达前,她是老婆兼秘书,里里外外、吃喝拉撒,全都大包大揽,甚至还帮着老公出门应酬,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老公发达后,就改成秘书兼老婆了,无私奉献的结果就是被无情抛弃。

  显然,这是一出“羊爱上狼”的悲剧,在这场婚姻中,她只是个盲目的付出者,一只低眉顺眼的温顺羔羊。她不懂得婚姻需要彼此对等的付出,她只知道一味地迎合丈夫的需求,甚至替他应酬,帮他喝酒。当一个女人甘做鱼ròu,就不要怪人家是刀俎了。在节目现场,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对丈夫的殷勤周到,你对家庭的全情投入,他其实并不领情,因为你的付出已经严重超出了妻子的底线,而更多是像个母亲在抚养一个娇纵的儿子。

  第一章 男人最爱什么样的女人? 第16节: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2)

  夫妻关系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要心知肚明,如果你毫无原则,他也不会尊重你。最后,在时光的催逼下,你由“公主”变成“保姆”,他却从“奴隶”到了“将军”;当你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jiāo之时,他却倒进了别的女人的卧房,此时,你若干年的贤惠、辛劳在他和“小三儿”打情骂俏的笑声中早已灰飞烟灭。这就是淑女的悲哀,这就是贤妻良母的悲剧所在。为什么如今陈世美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惯出来的。埋头做贤妻的结果就是被丈夫“嫌弃”。一个女作家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一贤惠,婚姻准完蛋,什么贤妻良母,说得好听!不就是一‘老妈子’吗,哪个男人会对‘老妈子’有xìng冲动?!”

  女作家的话显然有点偏激,贤妻良母并不等于老妈子,但她至少提醒了一点:女人在婚姻中的付出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底线的。如果超出了这个底线,你就会患上“良家fù女综合征”。

  母xìng的无休止放大导致了“良家fù女综合征”

  妻子对丈夫太好,过于迁就丈夫忍让丈夫,丈夫反而不会去珍惜,甚至会把自己当成颐指气使的老爷,把你看成呼来喝去的女仆,最后你们的关系就成了《雷雨》中周朴园和鲁妈的翻版。这就是所谓的良家fù女综合征。

  前几年,有部电视剧风靡一时,叫“中国式离婚”。里面蒋雯丽扮演的妻子为了成就丈夫的伟业,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相夫教子。结果呢,陈道明扮演的丈夫并不感恩戴德,反倒有点儿嫌弃她,厌烦她。妻子在他上班时间打来电话,他要么敷衍,要么不接。单位年终时搞舞会,同事们高高兴兴都带着另一半出席了,他却谎称妻子有事来不了,其实是嫌她像个“黄脸婆”,登不了大雅之堂。很明显,蒋雯丽扮演的妻子患上了“良家fù女综合征”。

  “良家fù女综合征”的核心问题出在母xìng的无休止放大上。这跟自古以来中国女人过分强调母xìng的包容和伟大有关。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女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十岁之前的女人多数是“女儿xìng”占据主动,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实际上还是女孩)娇嫩、柔弱,对父亲、对成熟的男人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感;三十岁以后的女人则随着适婚年龄的临近,“母xìng”的情怀开始发扬光大,这时候的女人开始懂得体贴和关爱他人,对孩子,对一切弱小的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散发出一种母xìng的光辉。

  中国的传统女xìng却略有不同,她们往往在没结婚之前就表现出很强的母xìng,比如对幼小的弟妹,或者对鳏居的父亲,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母亲的角色,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淑女风范。这样的淑女,结婚以后,都会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甚至对于自己的丈夫也往往给予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这种心理一半来自女人的天xìng,一半则是她们母亲的言传身教。在封建lún理道德的束缚下,中国的女xìng做妻子往往做得很压抑,做母亲却做得很崇高。跟丈夫的关系很疏远,跟儿女倒很亲密,在丈夫面前不像娇妻,更像慈母,在这种家庭氛围耳濡目染下的中国男人,很难成为“贤夫良父”,而多半是“浪子顽童”。难怪有人会说,中国旧式的夫妻关系,恰如一个骄横的儿子和一个温柔的母亲。

  第一章 男人最爱什么样的女人? 第17节: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3)

  所以,中国的淑女小姐们,一见到落难的公子、落魄的书生,要么顿起搭救之心,要么慷慨解囊、急公好义,她们往往连身份也不顾,脸面也不要,家规也不怕,礼教也不守,一心甘当这些可怜男人的保护神和铺路石,难怪落难公子被多情小姐搭救的故事,在中国的话本小说和戏曲舞台上屡见不鲜,广泛流传,久演不衰,大受欢迎。从这里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是英雄救美女,东方则是小姐救公子。后者本质上则是一个母亲去帮一个儿子,结果呢,儿子全被惯成了“二世祖”!

  这种“母xìng的无休止放大”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中国女xìng的伟大,说到底还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作祟。自古,母以子贵,女人一出嫁,生儿子便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如果头胎生了个女儿,那还得继续往下生,直到生出个儿子为止。频繁的生育使得她们过早地衰老,所以古有“女子三十而色衰”的说法。既然当了妈妈就要学做良母,这也同时意味着仪表、风范、榜样和楷模,于是,她们必须端庄起来,以免在儿女面前不像样子,不成体统。本来,一个正常的小女人都喜欢在丈夫面前撒撒娇发个嗲,但这显然不符合良母的形象,世上只有撒娇的孩子,哪有撒娇的母亲?没法子,为了当个好妈妈,女人只好压抑自己的儿女之情,久而久之,贤妻良母中贤妻的成分越来越淡化,良母反倒进一步强化了,最后,不仅在儿女面前是良母,在丈夫面前不知不觉也成了另一个“妈”。比如那篇千古传诵的范文《乐羊子妻》中劝丈夫好好学习、不要半途而废的贤妻,那种苦口婆心,那种言传身教,怎么看都更像乐羊子的老妈,而不太像他的老婆。

  这里要多说两句,中国的家庭关系一直不太和谐恐怕与这种“母xìng的无休止放大”有关。在西方,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中国则是母子关系大都超过夫妻关系,搞得甚至夫妻关系也像母子关系,再往下发展就成大老爷跟老妈子的关系了!由于母以子贵的特殊历史渊源,母亲往往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她跟儿子之间的亲密一方面导致儿子普遍“恋母”,另一方面也让未来的儿媳很不适应,让她觉得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他的母亲,而婆婆也会对这个中途闯进来的第三者怀有戒心,所以中国的婆媳关系普遍紧张。而妻子一旦跟婆婆处不来,就跟丈夫诉苦,丈夫呢,由于自小在母亲的羽翼下长大,遇到这类家庭纠纷很自然会倒向母亲一边,妻子在备受冷落之余只好靠生儿子来重新争夺家庭的领导权,将来儿子出世后,她又把对丈夫的感情转移到儿子身上,从而导致下一代母子亲密、婆媳紧张的悲剧循环上演。

  第一章 男人最爱什么样的女人? 第18节: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4)

  女人过分“贤惠”会把男人逼到不负责任的地步

  曾经,纯情玉女、窈窕淑女乃至贤妻良母、良家fù女,都是标准的褒义词,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奖赏和最好的评价。而今,这些词已然过时、变味,你再端庄贤淑再善良大方再无比包容,换来的却是他的审美疲劳、拈花惹草和外遇劈腿。因为你的极度包容难免会被看做软弱,你的端庄贤淑让你离小鸟依人的娇妻形象渐行渐远,你的埋头苦干像一把利刃在快速地磨损你的美丽容颜,久而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