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大汉天子最新章节 > 重生之大汉天子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两百六十五章整军待战!

  雪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燃^文^书库][][774][buy][]///雪不停地下,李承焕的心不停地往下沉,越来越担忧,心在不停地祈祷风雪尽快停下来。

  然而神灵显然没有听到李承焕的祈祷,罕见的大风雪一直翻卷了七天。七天之后,风雪终于渐渐的歇住。然而这时平地里的积雪有两尺后,不要说人了,是生活在雪地里的雪狼行动也非常困难。

  李承焕目瞪口呆地望着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很美丽的景象,不过李承焕此时可没有一点闲情逸致。他现在不是在想进军的问题,而是在考虑十五万大军的给养问题,十五万大军的寄养只够使用十五天,而运粮队在这种时候只怕是举步维艰啊!倒也不是李承焕大意,而是这样的大雪实在是太罕见了。

  与李承焕的郁闷焦急的心情相反,关兴多日来焦虑的心情反倒轻松了许多。

  汉军趁着大雪封路的时机加紧转移百姓,在半个月时间内,超过六十万的百姓经过右北平被转移进汉军控制的谷郡地区。为了保障转移到代郡的百姓的吃饭问题,刘禅临时派人运去了十万担粮食,这十万担粮食是刘禅仅有的一点余粮了,然而这些粮食恐怕仍然无法保障这六十万百姓支撑到来年春麦收获,为此,刘禅又传令留守五原的匈奴右贤王,命他筹措十万只羊送到谷郡。

  关兴和暂时留在谷郡,有他在,能很好地安抚从东边逃难来的这些百姓。

  然而有一点稍稍出乎刘禅的预料,通过右北平逃难到谷的百姓越来越多。

  刘禅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特意把洛阳内出名的大商贾召集了过来,向他们说明了厉害关系,告诉他们汉军现在急缺粮食,希望能向他们借一点,但还好商家们也挺给刘禅面子,听到刘禅需要粮食,纷纷踊跃捐粮,这下谷的粮食问题倒是解决了。

  骄傲的高句丽王子李承焕没敢在两尺深的雪地里继续西进,为了手下这十五万大军不被饿死,李承焕趁着风雪停歇的机会率领大军回返汶县,十五万大军可谓吃尽了苦头,终于在军粮耗尽前爬回了汶县县城。

  收到消息的铁破汉率人出城迎接,看到狼狈不堪的李承焕,铁破汉的心里乐开了花。

  当李承焕撤回到汶县后不久,风雪再一次刮了起来,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大,但也称得是鹅毛大雪。

  高句丽近三十万大军聚集在汶县这个面积并不很大的县城里。此时大雪已经将各处道路完全封锁,不过好在两路大军一路搜刮了超过百万担的粮食,所以他们并不为粮食的问题担忧。

  李承焕已经完全放弃了冬季继续西进的计划。这个冬季他只能憋在汶县这个小县城了,不过他很庆幸一路抢掠了不少汉家女子,否则这个冬季他只怕会憋出病来。

  如春后,时间彷佛一下子加快了很多,麦田彷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由翠绿慢慢地变成金黄。

  汉军下正在加紧准备着,各种军械物资在往各大军团调运,各郡的民夫正在加紧征召,他们将担负起后勤的重任。

  春暖花开后,集结在辽东汶县的近三十万高句丽大军又开始蠢蠢欲动,不过当他们准备再一次向西进军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国内传来的紧急命令,高句丽国王命令李承焕和铁破汉在汶县沿线构筑防御工事,因为汉军大军极有可能在麦收后大举而来,在命令,高句丽国王还表达了一个意思,如果汉军果如传闻那般骁勇善战,如果战局不利,则放弃整个辽东郡,若有必要,甚至可以放弃乐浪郡及带方郡。

  对于高句丽王的命令,骄傲的王子李承焕很不以为然,他倒迫切地想要同传说的天下精兵汉军交锋一番,用汉军的鲜血昭示他李承焕是如何的武功盖世。

  与李承焕的态度相反,铁破汉则一脸凝重,同汉军真正交锋过的他很担心汉军大军的到来,一想到将有数十万黑色的浪潮席卷而来,铁破汉会不由自主地打寒颤。

  虽然李承焕对父亲的命令不以为然,但他可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李承焕同铁破汉稍作商议,说是商议,其实是李承焕在那发号施令,李承焕最后决定,将自己的军队调到靠前的位置,他可不是想要挡下汉军最锋锐的前锋,而是想要抢功,他丝毫没把汉军放在眼里,他认为汉军的到来将是他立下赫赫武勋的绝好机会,铁破汉被李承焕安排防守汶县沿线的城防,对此,铁破汉心里了开了花,暗道你小子想抢功,那让你抢吧!

  数十万高句丽精锐在汶县沿线拉开阵势,等待着汉军的到来,将士有人紧张恐惧,也有人兴奋迫不及待。

  在这个冬天里,刘禅也在不停的整军备战,以应付即将到来的高句丽的大军,由于次大战,汉军损失太多惨重,目前辽东的守备兵力绝对不足以抵挡二十几万高句丽大军的入侵,所以刘禅只有大举的征兵,并且从全国各地一些已经安定了的地区抽调兵力增援谷。

  东凑西凑,好歹凑了十五万大军给谷送去。

  谷郡,得到了十五万大军增援的关兴和张苞两人不由的松了一口气,有了这十五万大军在,他们有信心守住右北平。

  传令快马在郡城与军营间来回飞驰着,普通百姓们从感受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粮草物资不断往谷方向聚集,十五万大军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这天早,太阳已三杆,关兴正在大帐内同麾下众将商议军务。突然,一名亲兵来到帐,跪禀道“将军,陛下命令!”语落,双手捧着一纸命令呈给关兴。

  大帐内的议论声嘎然而止,众将俱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关兴。

  关兴看罢命令,兴奋地对众将道“陛下已经同意了我的建议!命令我军立刻出击,务要保住右北平郡!”

  众将登时小声议论起来,其来自辽东郡的部将双眼放光,显得非常兴奋。

  关兴猛地站起来,扬声道“传令!”众将立刻肃容,一起站起立在堂下候命。

  “杨显。”

  “末将在。”

  “你负责督运粮草,不得有误!”

  “得令!”

  “其余各将点齐麾下军马装具,明日卯时大军开拔!”

  “是!”众将一起应诺。

  随即众将退出大帐,关兴来到地图架旁,看着辽东诸郡的地形图,面露思忖之色。

  正当关兴沉浸其时,亲兵来报,“将军,陛下派来了两位将军!”

  关兴回过神来,先是一愣,随即一喜,连忙道“快请!”亲兵立刻离开,片刻后,两位身着将军甲的年轻将领进到大帐。

  “末将见过关将军!”两将拜道。原来刘禅有鉴于辽东的局势,所以决定给关兴派去陆抗和羊祜这两人做为臂助。

  关兴疾步到两人面前,扶起两人,喜道“我正为人手不足而烦恼呢!想不到两位将军到了!”

  陆抗笑道“陛下料想关将军这里须要人手,于是派了我等过来!”

  “来来来!快坐下!”关兴请两人坐下,于是三人开始商议起谷这里的军情来。

  整个右北平呈现的是一副凄惨的景象。官道到处是被杀的百姓和惨不忍睹的妇女的尸身,偶尔还有高句丽士兵嚎叫着撵杀着慌不择路的百姓,凄惨的叫声和疯狂的叫声扭织在一起,回荡在右北平的天空;各处烽烟升腾翻卷,初夏的烈阳在烽烟暗淡失色。

  在蓟县以北数十里的山林,数百名惊慌失措的百姓正在沿着山林小道往西边逃难,在他们的心,西边的谷郡使他们的希望。

  “儿啊!娘实在是走不动了!你自个走吧!不要管娘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妪气喘吁吁地在山道旁坐下,脸色异样的潮红,神情涣散,她显然已经累得不行了。她旁边站着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此刻正一脸焦急的模样。

  “娘,前面不远是渔阳郡了;到了那里,我们安全了!”

  老妪摇了摇头,“不行了!娘实在是走不动了!”

  年轻人背对着老妪,在老妪面前蹲下,急声道“娘,我背你吧!”

  老妪流露出悲伤的神情,“你背着娘是逃不掉的!不要管娘了!你跟大伙儿快走吧!”

  这时,一个年汉子来到两人身边,对老妪道“大娘,你听你儿子的话吧!若是你不走,他如何肯走呢!”随即又道“我和你儿子轮流着背你,这样也不会耽误脚程!”

  年轻人立刻看着自己的母亲,眼神流露出央求之色,一双粗糙的手掌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掌。看到儿子的神情,老妪的心登时软了,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然后感激地对那年人道“大兄弟,你真是好人啊!”年汉子很质朴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