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帮主”之梦最新章节 > “帮主”之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一章 赵姓人家

  夫夷江作为资江的一条源头支流,古称夫彝水,发源于广西猫儿山,自南而北从广西流入湖南,经湖南新宁县、邵阳县塘田市与塘渡口镇至双江口与赧水相汇而称为资江。在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资江排行第二,自古以来哺育了众多的英雄豪杰,也流传下数不清的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崀山风景又似镶嵌在夫夷江上的一串玛瑙珍珠,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共有18处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重要景点有500余处,有三大溶洞和一个原始森林,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难得的环保型山水自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攀岩训练基地、首批国家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轻盈步伐,十分惹人注目与逗人喜爱。

  就在这秀丽的夫夷江滨、崀山风景区附近,有一座历史悠久、遐迩闻名、格局不大的F小镇。

  这是一座典型的湘西南丘陵山区农村集镇。小镇缘何得名?说法不一。

  有一种说法是小镇附近的山里和水里都有一种至今也没人见过也叫不出具体名儿的稀世回龙珍宝,而龙对这种珍宝是特别依恋的,书上和民间不都有“双龙抢宝”之说吗?所以不管龙飞得多高多远,最后都还是恋恋不舍地又要飞回来。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说镇上出不了什么太大的人物,即使出了,也会屈归故里,成不了经天纬地的大材。

  对于前一种说法,镇上人比较荣耀。对于后一种说法,镇上人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据说,上世纪初镇上出了一位徐姓人物,曾赴莫斯科留过学,与蒋经国、邓小平同读一所大学并且同居一间寝室,交情笃厚,回国后还与蒋家公子在江西赣州开辟过什么“新生活运动”。

  但这位徐姓人物并不像那两位同学一样逢时走运,只当过一介小小的县长。虽然县长任上破过堪称“十大奇案”之一的“永和金号黄金案”,以区区县长的身份,不畏权势,把搞**出了名的顶头上司邵阳专署专员及有关科长打入牢房,还枪毙了专员公署机要秘书傅德明;也曾以20几个人的手枪队,在不到半天的时间解决了有600多条枪支的罗仲尧土匪部队;还曾闯过在大庸即如今的张家界市发生的全国最大规模的“党团”大战。关于他的胆略和魄力、除暴安良的行为,在湖广两省有过种种传闻,至今仍然有口皆碑。但后来的后来还是回到镇上当了一名渔翁,天天在夫夷江边垂钓,而且一钓钓了几十年,与那两位同室好友的造化比起来,真可以说是有天渊之别。直到垂暮之年,时来运转,可能还是托了两位同室好友的福,才到省里当了几年虽然权力有限却勿需操心费力的大官员。

  当然,也还有另一类的传闻。据说上世纪的下半叶,镇上曾出过一起金融大盗案,几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利用职务上的方便,盗窃了供销社一笔数额不小的扶植现金,整整装了两大旅行袋百元面值钞票,专门雇请一位有“大力士”之称的中学体育教师做挑夫,一行数人经由湘黔铁路至“彩云之南”的边城,然后伺机越境。他们一路顺风,过了贵阳,过了昆明,过了瑞丽,夹在杂沓的边民人群中,进入了异国的土地。但就在那时,他们想起了关于“回龙之宝”的传说,一股莫名其妙的思乡之情,使他们停住了脚步,车转了身子,鬼使神差地又将两大旅行袋钞票原封未动挑回了F镇,乖乖地束手就擒,接受人民法庭的审判。

  小镇的一隅,住着一户赵姓人家。赵钱孙李,中国历史上,这曾经昌盛一时的“天下第一姓”,几经潮涨潮落,在F镇,已成了绝无仅有的“珍稀”家族。不仅是单门独姓,而且人丁也少得可怜,几代都是单传。

  据说,赵家世代都是圆木技工,质量精湛,器型优美,价格适宜,手工制作的水桶、黄桶、火桶、脚盆、脸盆、洗碗盆、猪潲盆远近闻名。加上为人厚道,颇受四邻八乡人们敬重。

  赵家桶匠很少收带徒弟,有人说他是传内不传外,也有人说他是怕传了别人抢走了自家的生意。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赵家桶匠还是收带了一个从外乡流浪来到F镇的孤儿。

  当时赵桶匠已接近“知天命”的年龄,还膝下无儿。夫妇二人常常悲悲戚戚、凄凄惨惨切切,吃饭不香喝茶不甜,总耽心老来无依靠,又怕旁人指桑骂槐说什么“前世作恶此生绝后”之类的毒话。

  一日,赵家桶匠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挑起圆木工具匆匆忙忙准备去20里外一户人家做准备女儿出嫁用的圆木器具。

  打开门,天还黑古隆咚,为了赶时间,他还是上路了。

  深秋天气,已有了些许凉意。路旁的草地上,双脚踩上去,便有种湿漉漉的感觉。经验告诉他,打水霜了。

  他继续匆匆前行。忽然,脚下踢到一个什么东西,哐啷一跤绊倒在地上。嘴里一边喊着“唉呦”,双手就四处摸着去捡锯子、刨子、斧子……左摸右摸,一把摸到了一个人,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弹。

  他心里想,怎么如此倒霉,一出门就碰到了死人!

  他倒抽了一口凉气。并不是因为怕死人怕鬼神,而是觉得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即决定,打嫁奁的事只能暂缓一步了,先得将眼前这件大事管一管。

  这时,天已微微见亮,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他一路小跑回到镇上,借来一部板车,将倒在地上的人抱到车上,拖了回去。

  经过如此这般一番折腾,那人终于醒过来了,原来还没死,只是病得很重。

  赵家桶匠立即请来郎中,号过脉,开了药方。

  郎中说:“病得不轻,身体又很虚弱。先抓几付中药服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熬点六谷米红豆汤,一天多喝几次,慢慢调理。”

  赵家桶匠接过方子,立即到镇上药舖抓了药,嘱咐妻子照郎中的话细心护理。

  一切安排妥当,他这才静下心来,仔细打量那人:原来还是一位孩子,小个子小鼻子小眼睛,像个典型的瘪三。

  赵家桶匠问:“家住哪里?”

  孩子缄默不语。

  赵家桶匠继续问:“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孩子仍是闭口不答。

  赵家桶匠又问:“叫什么名字?”

  孩子终于回答了,声音很低沉:“唐高才。”

  “多大了?”

  “13岁。”

  经过一些时日的治疗和调理,一个曾经到闫王老子屋檐下边打过一转的孱弱生命终于奇迹般地延续下来了。

  为了弄清楚孩子的真实去向,赵家桶匠问:“孩子,你究竟要到哪里去?”

  唐高才眼里噙满泪水,摇了摇头。

  赵家桶匠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平时常做善事。他家门前常年摆放着一口大茶缸,一年四季备有现成的茶水,免费提供给来往行人喝。熬茶用的是他妻子到附近山上亲自采摘的一种野生的茶叶树上长的原茶叶,当地人称为“鸟立枒”,熬出的茶水红中透亮,口感极好。大门两侧的板壁上,挂满用枯铜蒿草紮成的火把,那是为了方便行夜路的人们照明之用的。板壁上还挂有许多新草鞋,也是非卖品,一概免费提供给过往挑脚担的穷苦百姓兄弟。

  见唐高才流着泪水摇头,他的心如刀绞。是哦,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么小小年纪,病倒在异乡的荒郊野外的小路上,如果碰上野狗豺狼,还不给生呑活剥了?抑或不被人发现,饥寒贫病,也会冤里冤枉地死去。好歹也是捡回来的一条命,只要有囗饭吃,就能活下来。于是试探地问:“你是不是想留下来?”

  唐高才轻轻地点了点头,说:“我愿意给你做崽!”

  赵家桶匠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说:“此话当真?”

  唐高才噗通一声双膝跪在地上,喊道:“爹,娘,请收留我吧!”

  赵家桶匠夫妇对视了一下,惊喜万分地说:“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于是,唐高才就留了下来,成为赵家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