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兴龙吟最新章节 > 兴龙吟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9 章

  。脸上带有忧郁的神色,好像有什么沉重的心事压在眉头。

  这少fù名叫惠兰,是金记粥铺的老板娘。她的丈夫,正是张奇的便宜丈人金世遇的兄弟金不换。

  她推开大门,发现家里有人,于是轻声道:

  “孩儿他爹!你出来一下。他爹!”

  金不换听见妻子的声音,道:

  “回来了么?外面有什么消息?何婶婶来家里坐,你也进屋说话吧。”

  “是何婶婶来了啊。”惠兰说着话,进了屋。

  她嘴里的何婶婶是邻居,名叫何青衣,平日里跟金家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大家都喜欢何青衣,因为她为人耿直,心地善良,自己尽管很穷,遇到邻居有什么事,总要想办法帮一把忙。因为何青衣靠卖杂货为生,平日里走街串巷,认识的人也多,听到的消息也多。

  惠兰进屋,又给何青衣添了水,坐在旁边。然后又问起城外打仗的事。

  何青衣脸色不好,叹道:“唉,李闯王的人马又回来了,又把汴梁城围起来了。外边人心惶惶,大街上谣言更多。我特地赶快回来,给你们报个信儿。”

  金不换听了,脸色大变,半天说不出话来,当他端茶喝水的时候,手指不由得微微打颤。

  何青衣听说,昨天李自成的人马打败了官军。左良玉的官军经不起李自成的猛攻,全都溃逃了。

  一听这话,金不换全家人的心里都猛然一凉。在片刻中,大家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何青衣自己是孤老婆子,生死都置之度外,可是她望着金不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不免为他们一家担忧,她不觉叹了口气,又说道:

  “听说昨天夜里,抚台大人派他的公子出城,奔往京城求救。可是大家都说,朝廷这次集结二十万人马,很不容易,一家伙在朱仙镇被打散,再想集结大军,只怕很难了。”

  大家又问了些情况,有的何青衣知道,有的不知道。总的看来,情况十分不妙,李闯王这次再围开封,不攻破开封决不罢休,至少也要围得开封粮草断绝,自己投降。

  金不换现在听了何青衣的话,他完全绝望了,脸色苍白,不住摇头叹气。

  何青衣又说道:

  “尽量存点粮食,不能光等着一家人饿死啊。”

  金不换听了更加忧愁。家里并没有多的银钱,往哪里去买粮食?

  何青衣也叹了口气,说:“在劫难逃啊!我认识一个李大嫂,是回城来走亲戚的。听说开封又被围,便赶紧收拾出城,谁知城门已经闭了。她向我哭着说,没想到回来看看爹妈,多住了几天,竟出不去了,家里还有丈夫儿女,不能见面,怎么办?她说得我心里也很难过。可是像这样情况的,在开封城内不知有多少人!”

  金不换叹道:“唉!家家户户,看起来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金不换却不知道,他的哥哥金世遇也来到了开封,如今也被困在城里了!

  在被围困的开封城中,一jiāo六月,粮食、青菜和柴火一天比一天困难起来。一般小户人家简直没法过生活。有钱人家想尽一切办法囤积粮食。越囤积,粮食越恐慌,粮价越上涨。粮商们因为粮食的来路已断,不愿把全部粮食卖完,往往借口没有粮食而把大门关了起来,哄抬市价。官府起初三令五申,严禁粮食涨价,要粮商一定得按官府规定的价格出售。不但禁止不住,反而促使家家粮店闭门停售。随后官府就严禁粮商闭门停售,价格可以不限。这样一来,粮价就像洪水泛滥,不停地上涨。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才能买到粮食,穷家小户望天无路,哭地无门,只好等着饿死。

  众多的平民百姓既无钱买粮,又买不到粮,每日仅能一餐,而且一餐也只能吃个半饱。城内原有许多空旷的地方,长着野草。近日有许多人提着篮子去挖野草,但人多草少,没几天就被挖光了。

  如果要挖野草野菜,就得到城外去。可是城门封闭,老百姓也出不去。

  金记粥铺早就歇业了,不但粥铺没米,家里也快没粮了。

  金不换在五月底的时候用各种办法存了点粮食。那时当铺还收东西,他家里能够当的东西都拿去当了,把所有的钱都买了粗细粮食。近来勉强度日,一日只吃两餐,其中有一餐是稀的。每天只是半饱,眼看着全家人一天天都瘦了下来。

  有一天何青衣从外面回来,特地又来到后院,忧喜半搀地说:“明日东岳庙施粥,每人一碗。我一个老婆子是要去的,你们家去不去?”

  金不换有些犹豫,心想这不跟要饭的叫化差不多了吗?

  “现在顾不了那么多,脸皮一厚,拿着碗挤进去,人家施舍一碗,就可以救一天的命。”何青衣摇了摇头,叹道。

  惠兰心想,自家孩子小宝确实也饿得够可怜了,如能领到一碗粥,自己少吃一点,回来给孩子和丈夫也吃点,总是好事。她就决定要跟何青衣去。

  金不换想了想,决定换件旧衣服也去,不然的话,家里的存粮真不知道还能吃几天的。

  第二天,天还不亮,东岳庙东西长街上和附近的街道上已经挤满了人。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干脆躺在地上。那躺在地上和靠墙而坐的都是已经饿得没有力气的饥民。到处是老人、fù女和小孩。到处都有小孩子在叫着饿,还有抽泣声、啼哭声、呼喊声、吵嚷声。人越来越多,到底有几万人,谁也不清楚。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黑瓦碗或粗磁碗,等着施粥。

  开封官府故意在东岳庙施粥,看似一片善心,其实是欺哄小民,敷衍塞责。如果真心要救百姓,为什么不分散在城里各个路口施粥呢?

  领粥的百姓最初都是怀着对官府感恩的心情而来,后来看到人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抱怨起来,都知道像这样情形,有多少人能领到一碗粥啊。

  天亮以后,饥民从各个方向像潮水般地汇集到东岳庙来。东岳庙附近本来已经人群拥挤,密密麻麻,不能透风,可是外面的人还在挤进来,已经有老人和小孩被挤伤,挤倒,但是迟迟都没有开始施粥。

  一直等到巳时过后,上边烈日当空,人人饥饿干渴,有的人已经奄奄一息,倒了下去,有的人害怕倒下去后再也爬不起来,只得拄着棍子,互相搀扶。终于等到了施粥的时候,大家都拼命向前拥挤,每个人都伸长干枯的手,每个手上都拿着一个大黑瓦碗或粗磁碗,每个人都巴不得把手伸得比别人更长一些。可是许多瘦弱的老人和孩子,不但挤不上去,反而被别人挤往后边,有的被挤倒地上,随即发生了互相践踏的事情。有的地方因为人群拥挤而互相厮打。哭声、骂声、惨叫声、厮打声,混成一片。

  “饿!饿!我饿!”

  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这几个字。

  忽然人群中愤愤地冒出一句:“人家姓李的和姓朱的争天下,把咱们百姓也拖在里头,叫咱们怎么活?”

  不少人听了,都纷纷附和。官差听了,愣了一下,然后开始抓人、打人,场面一片大乱。金不换背着孩子,扶着惠兰,面如土色,幸好他们离粥棚还有一段距离,这才逃了开去。

  官府在东岳庙施粥,一共三天。第一天,老弱和儿童被践踏死的有几十人,挤伤踏伤的有几百人;很多人等了一整天,领不到一碗粥,倒卧路旁,*哀号。第二天,官府派出一名典史,率领乡约五人、社长一人、吏目三人,带着许多衙役和丁勇,维持秩序。但情况仍然很乱,挤倒挤伤的人还是不少。初九又施了一天粥,以后就停止了。

  施粥停止以后,开封百姓更加感到绝望。其实并不是他们能够靠着施粥活命,而是因为这施粥一停止,就意味着开封从此进人了绝粮的可怕时期。

  过了一天,官府要搜粮的谣言传遍全城,有些地方确实已经开始搜粮,现在除了个别达官贵人和有钱有势的乡绅之外,一般平民百姓,包括一些殷实人家,人人感到恐慌,担心什么时候会来搜粮,把秘密贮存的救命粮食都搜去,大家就只好饿死。

  金不换家中的粗细粮食不到一石,大部分是在义军重新围攻开封后,设法抢购来的。如今要搜粮的风也吹到了他们这里。

  当天夜里,趁着更深人静,金不换夫fù将这些救命宝贝装进缸中,埋到地下。夫fù两个都是久饿之人,身子无力。所以等他们在茅厕的墙根下挖好坑,埋下缸,又填上土,天已经亮了。不换累得直喘气,浑身虚汗,回到屋中,跌在一把椅子上,叹口气说:

  “唉,这世道真没穷人的活路了。”

  ☆、第九十三章 找着兄弟了

  最近几天,开封城里开始偷转一张檄文,上写:

  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李谕:照得开封被困,细民无罪。顷据探报,饥民倒卧街衢,老弱死者日众。本大元帅出自农家,深知百姓疾苦;原为吊民代罪,提兵莅豫,岂忍省会士庶,尽成饿殍!今特照告城中官绅:自明日起,每日日出后放fù孺老弱出五门采青,日落之前回城。义军巡逻游骑不再到大堤以内,对走近大堤采青者妥为保护。倘有城中兵勇混迹其间,意图窥伺骚扰,定予捕斩不赦。切切此谕!

  一开始,官府不惜余力地辟谣。然而,没几天,也许是知道纸包不住火,干脆就默认了这件事。

  很快,开封官府也出了告示,晓谕百姓:从明天起,每日放fù女老弱出城采青。一jiāo卯时,五门齐开,戌时关闭城门。

  得到消息,金不换迟疑道:“要是我能去,总是要放心一些……”

  何青衣摇了摇头:“城门稽查森严,青壮男人不准出去,也不准进来。不换兄弟,你在家带着孩子,让惠兰跟我去,我会照看好她的。”

  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家里余粮见底,要是能出城去采些野菜山yào的,也能多活一天算一天。

  惠兰轻声问道:

  “何大婶,明天咱们出哪道门啊?”

  何青衣胸有成竹地说:“出西门。”

  金不换问:“为什么不出宋门或南门?这两道门都离得近些。或者出北门也可以。西门那么远,你为什么要从那里出城呢?”

  何青衣笑着说:“我可仔细想过了:上次开封被围,曹cāo的人马驻在东边和南边,宋门外和南门外都驻扎有曹cāo的人马,游骑也常到曹门外。这一次,看来他们还会在禹王台一带驻扎老营,虽说我是老婆子,可也不得不小心啊!”

  金不换笑道:“大婶,你既是大老婆子,还怕他们么?”

  何青衣也笑起来,说:“看你说的,虽然大婶是个老婆子,其实也只有四十几岁,不到五十。常言道:‘吃粮当兵满三年,看见母猪当貂蝉。’那曹cāo的人马军纪向来不好,能掳掠年轻fù女当然掳掠年轻fù女,掳不到时说不定连年纪大的也一样拉去。你大婶还想死后清清白白地去见何大叔,所以我宁肯多走几里路,要出西门采青。因为西门是闯王的人马,据说军纪很是严明的。”

  不换夫fù听了何大婶这番话,感到很有道理。再说了,惠兰也还年轻,虽说不是什么美人,但也算得清秀。真要遇上什么贼兵,那就后悔莫及了。

  第二天五更,天还没亮,何青衣就动身了。惠兰也早早起来,沿着大街小巷走了几里路,当来到开封西门时,太阳已经有城头那么高了。

  城头上和城门洞站着许多兵丁,都有军官带领,还有许多丁壮,由乡绅团练带领,帮着守城。城门开了一条缝,只能过下一个人。吊桥已经放下来了。专门有一二十人在城头上管着绞吊桥的绳索。

  采青的人正在陆续出城,但是城门口并不拥挤。因为是第一天放人出城,大家都小心谨慎,很不放心。尤其是年轻fù女,大都不敢出来。虽有一些少fù被饥饿逼得没有办法走出城来,那都是容貌比较丑的,穿着破烂的衣裙,故意连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其余大部分是老头子、老太婆,拄着拐棍,提着篮子。也有不少小孩跟着大人出城,但都是男孩和十岁以下的小女孩,十岁以上的女孩几乎没有。

  两次开封被围,老百姓还没有一次像这样在战争期间出城采青。今天是第一遭,到底出城后是吉是凶,大家的心中都没有底儿。而且大家不仅害怕闯王人马,也害怕城里的官军和义勇。

  过了吊桥,走过一片空地,来到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向四处张望。眼前一片旷野,直到三四里外的大堤边,都不见一个走动的人,更没有看见一个李自成的人马。

  何青衣又举目向远处看看,因为有大堤隔住,看不见什么动静,只是大堤外的某些高处,分明有义军的旗帜在阳光下飘动。何青衣更放了心,想道:“李闯王果然军纪严明,没有一个散兵游勇出来扰害采育的百姓。”

  因为出城的人不很多,野菜很容易找到,不到中午,何青衣和惠兰就将大篮子采满了。两人感到十分干渴,也很饥饿,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弄点水喝。

  两人就壮着胆子往大堤走去。有一些采青的人,想多采一些野菜,也往大堤走去。但到了堤边上,不少人怕遇见闯王的人马,又赶快回头走了,只有何青衣和惠兰走上了大堤。

  堤旁有口水井,倒还没有毁坏,可能是闯王的军队曾经用过,连井绳和木桶都还在。两人提了一桶水,慢慢就着桶边喝水。

  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两人一惊,回头看时,就看见从西面驰来一群骑马的人。也不知是不是闯王的人,何青衣和惠兰都吓得面如土色,刚想起身逃走,忽然听见堤上有声音叫她:

  “大娘,不要走。我们不扰害百姓,你不要害怕。”

  何青衣听了,便不再跑了,她知道那些人骑着马,真要追的话,她总是跑不了。只有横下心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