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兴龙吟最新章节 > 兴龙吟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5 章

  人看中,看来清白不保!只恨自己没有死成,这下可怎么好?

  “你不用害怕。我召见你,只是和你说几句话而已。”张奇知道她的想法,暗暗好笑,他可没有霸王硬上弓的习惯。“我打算在皇宫这里成立一个大明宫博物馆,将来给后人参观。你有没有兴趣,做这个博物馆的馆长?”

  “什么大明宫博物馆?”魏清慧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对自身的安危反倒忘了。

  “就是一个陈列文物、与及历代皇帝生活用品、记录历史资料的地方。这么大的皇城,要是荒废了,那多可惜,这可是劳动人们的血汗和聪明才智凝结成的国家财产。”张奇随口说道。

  “啊,难道你不打算当皇帝,不住在这皇宫里?”魏清慧也不知那来的勇气,出口就问道。

  “做不做皇帝,这个么,暂时还没想好。不过看来下面的人都希望我当皇帝,只怕还是不能冷了众人的心。”张奇叹了口气,老实说,他对当皇帝还真多大兴趣。

  “你不想做皇帝,为什么要造反,逼死大明皇帝?”魏清慧讶异地问。

  “因为天下的穷人都快要被饿死了,很多人只好起来造反。如果我不管这事的话,大明内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会被关外的满清趁虚而入,取而代之。真的被满清占了京城,你可以想想,是什么后果?”张奇抱着手说道。

  “啊,难道真的会这样么?”魏清慧大是震惊,她自然也听说过满清的一些事情,知道后金鞑子有几次甚至还打到京城下,还好每次都自己退去了。

  如果那些鞑子进了京,只怕宫里大多数人都会寻死,而大明的百姓也会沦为异族的奴隶。亡国灭种的可能,也不是不可能。想到这里,魏清慧吓出一身冷汗来,看着张奇魁梧的身影,也就没有那么痛恨了。因为他说的不错,要是没有他,这天下还得继续乱下去。

  张奇召见魏清慧,只是满足一下对大明宫女的好奇心而已。不过他对于成立大明宫博物馆,倒是真的有这个想法的。他不想住进这座皇宫中,也不想让这里荒芜。唯一的办法,就是成立博物馆,将来给人参观,光靠门票也足以维护了。

  张奇让魏清慧退下,然后又让人去找岳举,商议消灭吴三桂的事情。

  坐在乾清宫中,张奇开始考虑下一步棋怎么办。李自成已不足为患,张献忠跑到四川去了,其他的流寇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虽然南京那边,可能会另立几个傀儡皇帝。这些都不算个事,到时候兵锋一到,那些历史上的跳梁小丑们,就会像地上的灰尘那样,一扫而空。

  如今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吴三桂和辽东的东虏。

  张奇和李自成不同,他压根就没过要召降吴三桂。

  一个可以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根本没有留下来的必要。所以,在张奇心中,吴三桂是必死的。

  只不过要用什么方法,可以同时击败满清和关宁军,来个一劳永逸,岂不是好?

  坐在紫檀木的大座椅上,张奇闭目思索。那些以往看过的历史资料,点点滴滴地涌入心中。

  “有了,就这么办!”张奇很快有了办法。

  历史上,吴三桂勾结满清,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于是清兵入关,让大明的百姓从此陷于苦难之中。

  显然,山海关一战是个关键。

  既然老天让我来到明末,那么就不能让历史重演。山海关大战正好是个契机。就让那一片山河,成为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葬身之地。

  ☆、第九十八章  一战定乾坤

  京城中,一间看似普通的四合院内,张奇和岳举、王贵、牛刚、混天虎等武将,还有傅郎中、鲁成、陈彬等文官,正在召开一个军事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就是准备对吴三桂用兵,并且一举打掉来犯的满清八旗精锐,为下一步消灭后金做准备。

  “李小四在草原上送来的几次探报都很实,这次又送来探报,料已证实。吴三桂已经往沈阳借兵,我大军更应该星夜东征,抢在东虏南犯之前一举将吴三桂打败。只要在山海卫打个胜仗,就可镇住东虏气焰,使东虏不敢南犯,这叫做敲山震虎。”岳举说。

  “听说吴三桂的关宁兵训练有素,又听说满洲也要南犯,正是西城军出力报国的时候了。我只望大家努力,不负所望,再建奇功!”张奇一锤定音地说道。

  在张奇率军亲征山海关的同时,另一支队伍,也从辽东出发,从山海关的另一边逼近。

  这是满清的八旗,为了配合吴三桂,迎战张奇的西城军,尽起后金的青壮精锐,尽数出征。

  为了这次南征,多尔衮一直就在加紧准备,十天以前就抽调满洲与蒙兵各三分之二,汉军旗的三顺王、续顺公等步骑兵的几乎全部,集中在盛京及其附近地方,粮秣辎重齐备,随时可以启程。

  四月初九日上午,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多罗豫郡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还有汉军三顺王、续顺公,满洲贵族的贝勒、贝子,以及八旗的几位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等带兵将领,在堂子里奏乐,行礼,十分隆重,只是因为大军已整装待发。

  之后,多尔衮一声令下,放pào三响,声震大地,城内城外以及远郊近郊的列队等候的大清步骑兵一齐启程。

  此后将近三百年间,不仅满族的命运,实际是整个中国的命运,从这震天动地的pào声中开始了。如果是原来的时空,李自成在十几天后就要全师覆灭,他本人将走上无可挽救的大悲剧道路。

  这是十几年来满洲军队向长城以内进兵人数最多的一次,行军序列和进入长城的路线都是计划好了的。摄政王带着一群朝廷大小文臣和朝鲜世子以及世子身边的陪臣,走在大军的中间略后,携带的辎重最多。这是南征清军的“大本营”,不但部队的行动由这里发出命令,每天由盛京送来的禀报,也由摄政王批示。走在“大本营”前后的是上三旗(注释:上三旗--即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的人马,不仅是因为上三旗在清军中最为精锐,更重要的是上三旗历来是大清皇帝直接掌握的部队,好像皇帝的“御林军”,如今理所当然地归摄政王直接掌握。

  由于山海关没法通过,所以按照原定计划,大军离开盛京后向正西方向走,然后再向西南,从蓟州、密云境内找一两个口子进入长城,占领一座城池屯兵,稍作休息,再谋进攻北京。

  洪承畴回答:“现在李自成进犯山海,我大军应该从此转道向南,轻装前进,直趋山海。原来我们不知吴三桂有向我朝借兵之事,臣只想到第一步是如何进入长城;第二步是在山海与北京之间占据一坚固城池屯兵;第三步是击溃流贼,占领北京;第四步是招降吴三桂,迫使他献出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的大道。如今军情变化,以臣愚见,请摄政王将原谋划的几步棋并为一步走。也就是说,将招降吴三桂,打通山海关,击溃李自成,并成一步棋走。王爷睿智过人,遇此意外良机,何必再像往年一样,走蓟州、密云一带的艰险小路,替吴三枝独战强敌,留着他坐山观虎斗?”

  多尔衮不觉将两掌一拍,脱口说道:“好,你说到了我的心上!”但马上又问了一句:“倘若吴三桂仍然忠于明朝,不肯投降,我军岂不被挡在山海关外?”

  洪承畴已经胸中有数,立即回答说;“依臣看来,吴三桂并非明朝的忠臣,只是借忠于明朝之名对我朝讨价还价耳。如摄政王在此时处置得当,使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投降我朝,可不费过多的唇舌。”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真有心做明朝忠臣?”

  “当流贼过大同东进的时候,崇祯下旨调吴三桂去北京勤王,蓟辽总督王永吉也亲到宁远催促。崇祯既下旨叫吴三桂赴京勤王,又命他不要舍弃宁远百姓,此系崇祯一大失策。但是当时吴三桂手下有四万精兵,可以分出两万人护送百姓,他亲率两万人疾驰入关,再从山海驻军中抽出三千精兵,日夜兼程,驰抵北京,代替太监和市民守城。倘能如此,一则北京必不能失,二则守居庸关与昌平的明军士气为之一振,不会开关迎贼。所以单就吴三桂借保护宁远百姓之名,不肯迅赴危城,以救君父之难来看,能够算是忠臣么?”

  多尔衮轻轻点头:“说得好。再说下去!”

  洪承畴接着说道:“倘若吴三桂真是大明忠臣,当他知道崇祯殉国之后,应该立即三军缟素,一面为崇祯发丧,誓师讨贼,一面号召各地义师,会师燕京城下,义无反顾。然而臣问了杨,吴三桂一没有为崇祯痛哭发丧,二没有号召天下讨贼。可见他一直举棋不定,首鼠两端,私心要保存实力是真,空谈恢复明朝江山是假。臣建议王爷趁此良机,迅速向山海关进兵,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献出山海城。倘若我不迅速迫使吴三桂投降,一旦山海城被流贼攻占或吴三桂投降流贼,李自成留下少数人马据守山海,大军迅速回守北京,我军此次的进军目的就落空了。”

  “臣在出关之前,曾在山海卫驻军多日,故对山海卫地理形势较为清楚。洪武年间,徐达率领明军北征,将蒙古兵赶出长城,开始修筑山海城。历代以来,靠长城以界南北。所谓山海关,是指山海城的东门而言,所以山海城的东门修建得十分坚固雄壮。门外又有瓮城。瓮城虽小,然而城墙高厚,与主城一样难攻。关门向东,而瓮城门偏向东南,所以攻关之敌纵然用红衣大pào也不能shè中山海关门。瓮城之外,又修了一座东罗城,可以驻屯人马。明朝行卫所之制,所以将近三百年来,此地并未设县,称为山海卫,习惯只称山海。而山海卫的西城墙在徐达眼中并不重要,只是匆忙修筑,城墙又低又薄,城楼比较简陋。后人增修西罗城,只想着备而不用,草草从事。吴三桂如与流贼决战,必在石河两岸和石河滩上。一旦战败,贼兵乘机猛追,必随关宁败军一起进入西罗城。李自成大军进入西罗城,乘关宁兵惊魂未定,攻破卫城不难。以臣愚见,请摄政王复书吴三桂,谕其投降我朝,同时我八旗兵从此转路向南,日夜兼程,直趋山海关,实为上策。请王爷斟酌!”

  多尔衮将膝盖用力一拍,高兴地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次日,四月十六日黎明,天色还不很亮,各营用过早餐,原野上号角不停,战马嘶鸣,旗旗飘扬,人马正准备启程。摄政王也已经用过早餐,站在他的战马旁边,一边看着十几个巴牙喇兵迅速地拆掉帐殿,连同帐中什物,绑扎妥当,又分绑在骆驼身上,一边等候吴三桂的两位使者前来。过了片刻,杨和郭云龙被摄政王的侍卫官员引至摄政王前。他们虽然是大明平西伯差遣来的使者,一个是明朝武将二品,一个是武将三品,但是一则明朝已亡,他们是奉命前来乞师,二则平日震于多尔衮的声威,到了多尔衮的面前立即跪下,不敢抬头,齐声说道:

  “参见王爷!”

  多尔衮向年纪稍长的问道:“你们谁是明朝的副将杨?”

  “末将就是。”

  多尔衮将目光移向另一边:“你的名字?”

  “末将是游击将军郭云龙。”

  “啊,啊。”多尔衮微露笑容,接着说道,“你们送来的平西伯的紧急书信,昨晚我已经看了。我备了回书一封,四更时候我将回书看了一遍,看见有几句话没有将本摄政王的意思说清。因这封书子关系重大,已命随征内弘文院文臣将书稿修改,命汉文笔帖式在今日路上停驻时候抓紧誊写清楚。大军今晚要在奔往山海关的路上有一个叫西拉塔拉的地方休息,到时将盖好摄政王印玺的回书jiāo给你们。你们可星夜兼程,奔回山海,向平西伯复命。”

  杨虽然已经知道清朝大军今日要往山海关去,但听了摄政王的话仍然吃惊。他大胆地抬起头来,说道:

  “摄政王爷!末将虽然不知道我家伯爷在书子中怎么写的,但末将在山海卫动身的时候,我家伯爷对末将面谕:你见了大清国摄政王,说我关宁将士将坚守山海卫,对流贼迎头痛击,务请摄政王率大军从中协、西协--也就是从蓟州与密云一带进入长城,与我关宁兵对流贼李自成前后夹击,稳cāo胜券。山海城中的兵将已经够多……”

  多尔衮沉下脸色,说道:“此是重要戎机,不是你应该知道的。本摄政王已经决定将平西伯晋爵藩王,关宁将校一律晋升一级。待消灭流贼之后,宁远将士仍然镇守宁远,原来所占土地仍归故主,眷属们免得随军迁徙之苦。至于从何处进入长城,本摄政王自有决定。昨夜本王已下令全军从此向山海关去,马上就启程了,你们随本营一道走吧。”

  一位称作包衣牛录的官员捧来一包银子,送到杨和郭云龙面前,说道:

  “你们带有十名护卫,这是摄政王爷赏赐的二百两银子,快谢恩赏!”

  郭云龙双手将银子接住,大声说道:“谢摄政王爷恩赏!”

  杨虽然心里还有疙瘩,但也跟着说了一句:“谢摄政王爷恩赏!”与郭云龙一起叩头,起身离去。此时,满、蒙、汉八旗兵的步骑各营,已经按照昨日的行军序列动身,原野上族旗飘扬,十分威武雄壮。

  杨和郭云龙两位跟随吴三桂多年的亲信将领,怀揣着向多尔衮要求借兵复国的重要书信,出山海关策马向北奔去,大明敕封平西伯兼关宁总兵吴三桂的心落下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加紧部署迎战李自成的战事。

  这时候,吴三桂得到禀报:张奇亲自率领的东征大军,离永平只有一天的路程了。

  杨和郭云龙带着向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借兵的书信走后,一直没有消息,使吴三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