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武侠修真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最新章节 >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成人之美》

  次日,唐太宗当殿,忽有当驾官奏道:“万岁,今有进瓜果人刘全还魂,在朝门外等旨。 X”

  唐太宗大惊,他只当那刘全入阴司再无回还之理,却不料此时竟然在朝门外等旨?急传旨将刘全召进,俯伏丹墀。

  唐太宗问道:“进瓜果之事何如?”

  刘全连忙答道:“臣顶瓜果,径至鬼门关,引上森罗殿,见了那十代阎君,将瓜果奉上,备言我王殷勤致谢之意。阎君甚喜,多多拜上我王道:‘真是个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

  “你在阴司见些甚么来?”

  刘全回道:“臣不曾远行,没见甚的,只闻得阎王问臣乡贯、姓名。臣将弃家舍子、因妻缢死、愿来进瓜之事,说了一遍,他急差鬼使,引过我妻,就在森罗殿下相会。一壁厢又检看死生文簿,说我夫妻都有登仙之寿,便差鬼使送回。臣在前走,我妻后行,幸得还魂。但不知妻投何所。”

  唐太宗闻言,更惊,想到日前皇妹的异象,遂问道:“那阎王可曾说你妻甚么?”

  “阎王不曾说甚么,只听得鬼使说,‘李翠莲归阴日久,尸首无存。’阎王曾道:‘唐御妹李玉英今该促死,教翠莲即借玉英尸还魂去罢。’臣不知唐御妹是甚地方,家居何处,我还未曾得去找寻哩。”

  唐太宗闻奏,满心欢喜,当对多官道:“朕别阎君,曾问宫中之事,他言老幼俱安,但恐御妹寿促。却才御妹玉英,花阴下跌死,朕急扶看,须臾苏醒,口叫‘丈夫慢行,等我一等!’朕只道是她跌昏了胡言。又问她详细,她说的话,与刘全一般。”

  魏征奏道:“御妹偶尔寿促,少苏醒即说此言,此是刘全妻借尸还魂之事。此事也有,可请宫主出来,看他有甚话说。”

  唐王道:“朕才命太医院去进药,不知何如。”便教妃嫔入宫去请。

  那公主在里面乱嚷道:“我吃甚么药?这里那是我家!我家是清凉瓦屋,不象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正嚷处,只见四五个女官,两三个太监,扶着她,直至殿上。

  唐太宗道:“你可认得你丈夫么?”

  李玉英拿眼瞧了刘全:“说那里话,我两个从小儿的结发夫妻,与他生男育女,怎的不认得?”

  唐太宗叫内官搀他下去。那公主下了宝殿,直至白玉阶前,见了刘全,一把扯住道:“丈夫,你往那里去,就不等我一等!我跌了一跤,被那些没道理的人围住我嚷,这是怎的说!”

  那刘全听她说的话是妻之言,观其人非妻之面,不敢相认。

  唐太宗道:“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

  好一个有道的君王,即将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尽赏赐了刘全,就如陪嫁一般,又赐与他永免差徭的御旨,着他带领御妹回去。

  他夫妻两个,便在阶前谢了恩,欢欢喜喜还乡。

  人生人死是前缘,短短长长各有年。刘全进瓜回阳世,借尸还魂李翠莲。他两个辞了君王,径来均州城里,见旧家业儿女俱好,两口儿宣扬善果不题。

  另一边,尉迟恭领了圣旨,带了一库金银,到河南开封府去寻找相良。

  相良在阴司里存有十三库金银,尉迟恭以为必然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大户人家。

  找到之后,却原来只是一个小买卖人,和妻子张秀两口子,在自己家门口制作些陶盆土罐,卖几个小钱养家糊口。

  夫妇两人乐善好施,一有余钱,不管多少,都是斋僧布施,或者买些冥钱纸金纸银,烧给阴司。

  因此在阴司里积下了十三库金银,下一世里将享有金玉满堂的富贵。

  尉迟恭见了,不禁感慨善有善报。

  相良夫妇见了钦差大臣和本州本府的官员,坐着高车大轿,送来无数金银,挤在自己的茅屋外,硬要把金银送给他,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夫妇二人跪在地上,只知道磕头,不晓得说话。

  尉迟恭道:“老人家,快快请起。我是奉了皇上的圣旨,来还你钱财的。”

  相良战战兢兢地道:“大老爷啊,小的从来没有借过这么多钱给人,小的生计艰难,哪里可能有这么多的钱财?万岁爷爷恩赐,小的也是无福承受啊!受不起啊!”

  尉迟恭道:“老人家,你是有所不知,你斋僧布施,烧了无数冥钱到阴司,阴司里善恶分明,把你烧的钱都积存在那里,已经攒下了十三库金银在阴司里了。我太宗皇帝死去三天,又还阳死而复生。他在地府枉死城里,崔判官给他做保,借了你一库金银,散给那些冤死的鬼魂。现在命我照数来还给你,请你放心收下,我才好回去复旨啊。”

  相良夫妇哪里敢收,不住磕头道:“小的要是收了这些金银财宝,肯定要折寿的,要早死的。阴司里的钱,是阴司里的事,万岁爷爷在阴司里借了钱,也是阴司里的事,我阳世里的人,哪里能要这钱财。不敢收!不敢收!万望恕小人死罪!”

  尉迟恭看他苦苦推辞,没办法,只得写了奏章,报给太宗知道。

  太宗看了奏章,赞叹道:“真是好人哪!”于是批复奏章,叫尉迟恭把那些钱财拿来给相良建一座生祠,修一座寺院,请了有德行的和尚住在寺里,念经礼佛,给相良祈福,就当是还给相良一样。

  尉迟恭领了旨,就在开封城里买了一块五十亩大小的地,给相良建了一座寺院。寺门上挂起金牌,题着“敕建相国寺”。

  又在寺的左边,给相良夫妇建了一座生祠。

  祠堂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了相良夫妇的为人事迹,以及相国寺的由来。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得天下皆知,人人感叹好人好报。

  与此同时,各州各府都贴出皇榜,劝人尊佛向善,榜文如下: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胸怀慈善,人人礼佛看经;心有如来,个个往生极乐!”

  皇榜一出,从此人人礼佛,个个向善。

  太宗又召来魏征,商量如何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地府鬼魂的事。

  商量好后,又出了皇榜,广招天下高僧到长安做法事。

  没多久,长安城里僧尼云集。

  太宗传旨,叫太史丞傅奕在那万千僧人中选举高僧大德,择日做水陆大会,超度亡魂。

  傅奕是道家门人,见太宗又是造寺院,又是修佛会,赶紧上疏太宗,奏表写道:

  “佛是西域之法,僧尼出家避世,对君不忠,对父不孝,不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赋役,剥削百姓,割截国库,讲妖书邪法,恐吓愚夫,骗取钱物。百姓愚昧,不察根由,信其诈语,于是追究前世罪过,虚求来生幸福,遂使人愚迷,妄求功德,不畏法律。犯法服刑者,还在狱中礼佛,口诵佛经,以求免其罪过。人的生死,取决于自然;刑德威福,决定于君主,而佛教徒诈称,贫富贵贱、生死福祸都由佛主宰。这是窃人主之权,擅自然之力。佛教肆行,其恶果将是海内勤王者少,乐私者多。佛教之害,入家则破家、入国则破国,望陛下三思。今大唐僧尼青壮者数十万,若废佛禁僧,令僧尼自相配对结为夫妇,生息生产,则天下之幸也。”

  太宗看了奏章,大怒道:“朕亲游地府,报应显然,况且佛家圣迹常有显化,佛法如此玄妙,人人深知,只有傅卿你一人执迷不悟,是什么道理?”

  皇上震怒,傅奕忙跪下请罪,语气却是没有惧意,说道:“皇上,我大唐自有李教,何需胡教。”

  李教,是太上老君李耳的道教,唐高祖李渊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子孙,奉天承运而取天下,奉李教为国教。胡教,当然是指从外国传来的佛教。

  太宗见傅奕不思悔改,心中恼火,但这傅奕于太宗坐上皇位有大功,太宗一时也有些气结。

  傅奕是道家门人,精通阴阳术数,在朝中享有盛誉。当年玄武门兵变前,傅奕曾向高祖李渊进言,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让朝野都觉得秦王李世民继位是天命所归。

  此刻太宗不想降罪给他,转头把奏折扔给了中书令萧道:“萧卿家,你给朕看看。”

  这萧却是个笃信佛教的人,他是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子,隋朝隋文帝独孤皇后侄女的夫君,也是隋炀帝萧皇后的亲弟弟,又是唐高祖李渊的表弟,太宗李世民也要叫他姑父,是太宗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于公于私,太宗对他都很是器重。

  南北朝到隋朝都是尊崇佛教的,其中犹以梁朝为最。所以萧从小在佛教氛围中长大,精通佛法。此刻见太宗要他看傅奕的奏折,他立即明白了太宗的意思。

  萧看完奏折,朝太宗拜道:“皇上,佛法自汉代传入东土,历代无不推崇,佛家弘善抑恶,修身养性,使百姓无争无欲,安心向善,这对国家有莫大之功,应该大力发扬。佛是圣人,诽僧谤佛那是无法无天,应该严刑处置。”

  萧这么说,那是给傅奕安罪名了。

  萧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他揣度了太宗的圣意,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信奉佛教,还有一个原因:傅奕与萧向来就是死对头。

  萧曾经请了一个西方的高僧到京城来作客。那个高僧有一颗佛牙,坚硬无比,无物可破,又精通咒语。他念诵咒语能把活人咒死,再一念又把死人咒活。

  太宗见了,很是好奇,就在金銮殿上,叫了几个护卫让高僧作法。高僧念念有词,果然把护卫咒得死里还生,太宗大为赞赏。

  傅奕年轻时是个道士,学得一身道术,他曾经因为穷困,去找一个富有的僧人朋友借钱。那僧人性情冷漠,为人吝啬无情,见傅奕落魄,不肯借钱给他。后来傅奕对僧尼就没有了好感。加上佛道两教,向来是有争执的,所以傅奕就去与高僧斗法,要比个高下。

  两人就在太宗的面前比试。傅奕先是用一只羚羊角做的法器把那高僧的佛牙一下子打得粉碎,后又让高僧对他念咒。那高僧对着傅奕念念有词,念了半天,忽听得“咕咚”一声,有人倒下了。众人一看,倒下的人不是傅奕,而是那个高僧。原来傅奕道法高深,把咒语反挡了回去,作用在高僧身上,把高僧自己咒死了。

  傅奕与萧两人本来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加上这西方高僧的死,两人从此势同水火。

  傅奕听萧说自己诽僧谤佛,应该严刑处置,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了,连忙反击道:“佛家僧人,抛弃亲人出家,那是不孝;不做事吃白食,那是不义;不交税赋不服兵役,那是不忠;以妖法邪说骗人钱财,那是不仁。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教派,萧丞相却视为正法,臣实不敢苟同,请皇上明鉴!”

  这等于是骂萧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