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笔底波澜最新章节 > 笔底波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4 章

  )刊出《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一文,透露了这一消息。4月25日,“左联”在上海创办《前哨》,创刊号即是纪念柔石等五烈士的专号,发表鲁迅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小传》等文,秘密发行两三千份,在国内外引起震动。随即被guó mín dǎng当局严加查禁。8月5日出版的第二期即改名《文学导报》,11月15日,出到第8期也遭查禁了。

  3月4日,上海公共租界查封了北新、联合、江南、群众等4家书局,罪名是代售华兴书局出版的“反动”社会科学刊物。华兴书局经理被捕,判刑一年。

  3月26日,武汉军事当局提出严厉取缔武汉市各报社、通讯社办法,武汉各报发起救报运动,结果各大报、大通讯社幸存下来,小报、小通讯社被取缔的至少有13家。

  这一年,中共中央出版部在上海设立2年的华兴书店被查封。

  1932年:从鲁迅答《中学生》开始

  元旦,《中学生》杂志向鲁迅提问,“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jiāo迫的非常时代”,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先生竟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这是鲁迅的回答,也是无数知识分子的选择。

  鲁迅题赠冯雪峰的照片

  天津《益世报》主办人刘豁轩在给罗隆基的聘约里主动提出,在不危及报纸的生命和不反对天主教教义的前提下,他有完全的言论自由,实际上将报纸的言论全权jiāo给了他。1月12日,罗隆基在《益世报》发表第一篇社论《一国三公的僵政局》,就戳穿了guó mín dǎng“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谎言。从《可以战矣》、《剿共胜利不算光荣》到《攘外即可安内》等,他的社评锋芒所向披靡。guó mín dǎng天津党部多次要求将他解聘,《益世报》都不理睬。

  4月,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湖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周刊社等49家出版单位,联名向guó mín dǎng第四届第一次代表大会提jiāo请愿书,要求废除《出版法》及《出版法施行细则》。

  5月,胡适、丁文江、傅斯年、蒋廷黻等八九位知识分子在北平创办了《独立评论》周刊。这是一批留学欧美归来、在各自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知识分子办的同人刊物,经费由他们自助,所有作者都不拿一分稿费。他们在创刊号发表的《引言》中提出“独立的精神”,也就是“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他们之间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并不一致,甚至有着激烈的争论,比如胡适和丁文江等就民主与独裁问题有过长达一年多的争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也不违反他们“互相戒约的‘负责任’”的根本态度。

  《独立评论》以政论为主,无非是“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他们不依傍朝廷,不依傍其他任何政治党派,更不为社会流俗的成见所迷惑,坚持独立发言,“说平实的话”,这是《独立评论》的特色所在。胡适称这是“小册子的新闻事业的黄金时代。”他们发表文章时几乎都不用笔名,体现了胡适一贯倡导的签名负责的精神。

  从6月30日起,《申报》连续发表三篇《论剿匪与造匪》时评,直言不讳地指出“政治黑暗如此”,“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虽十次武力围剿,亦必无功”。7月3日,《申报》发表《中大学潮评论》时评,披露教育部长、原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挪用水灾捐

  胡适等人创办的《独立评论》

  款丑闻和中央大学学潮真相,蒋介石龙颜震怒。从7月16日到8月21日,《申报》被“禁止邮递”达35天。

  禁邮成为蒋介石对付上海租界报刊的惯用伎俩,继《申报》之后,这年8月,guó mín dǎng当局又以“言论反动,毁谤党国”的罪名,下令禁止《生活》邮寄。《生活》的发行量超过15万份,创下了当时中国期刊发行的最高记录。邹韬奋在《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文中表明《生活》周刊并无任何背景,“就民众的立场,对政府,对社会,都以其客观的无所偏私的态度,作诚恳的批评或建议;论事论人,一以正义为依归;正义所在,全力奔赴,生死不渝。”

  对此,史量才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2月29日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时,曾愤怒抗议“不经过法律手续而采取这种卑劣手段来限制报纸在外地的发行”,认为“这是侵犯出版自由的行为,决不能容忍!”

  9月4日,北平新闻记者公会致函北平市政府、公安局,希望尊重约法赋予新闻界的言论自由,不得随意干涉。

  9月24日,北平《导报》、《益世报》因刊出第29军驻北平办公处处长秦德纯骗婚的新闻,秦指使武装士兵闯入《导报》,殴打并试图绑架三名编辑,到《益世报》捕人也未果。9月26日,北平市新闻记者公会通电guó mín dǎng中央和南京政府,呼吁保障言论自由和人权。同时通电全国各界请求声援。

  10月15日,已被开除出党的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随即被guó mín dǎng政府引渡押解南京。这一事件引起了南北舆论界“重大的注意”,北平、天津几个重要的日报纷纷发表社论,呼吁公正、合法的判决。上海《申报》、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国闻周报》及《法治周刊》等报刊都作了追踪报道。10月30日,胡适在北大发表《陈独秀与文学革命》的演讲,同一天傅斯年在《独立评论》第24号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称其为“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曹聚仁主编的《涛声》(上海)还组织了“陈案”的讨论。可以说,1932年的中国是在对“陈独秀案”的关注中结束的。

  [记事]

  3月5日,左联主办、鲁迅等主编的《十字街头》旬刊出至第3期被查禁。

  3月7日,因为2天前的社评中有“中央政府幸勿误国殃民”语,汉口警备司令部以“言论荒谬”等罪名勒令《正义报》停刊3天,听候查核。3月19日,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发表《谁荒谬?》的小言论:“劝‘中央政府幸勿误国殃民’而为言论荒谬,则劝中央政府实行误国殃民,当为言论公正!……我们痛念尚在暴敌铁蹄下之东北三千万同胞,及最近淞沪惨死流离的民众,是否‘误国殃民’,大可‘心照不宣’!”

  4月1日在上海创刊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主办)只出了1期就遭查禁。接着出版的《新文化》也只出2期遭查禁。

  4月15日,国际联盟调查团接见平、津新闻界代表胡政之、陈博生、罗隆基等,罗隆基在发言中抨击“九一八”以来日本人对中国新闻舆论界的摧残,上海《民国日报》、青岛《民国日报》、北平《英文导报》等或被威胁停刊,或被直接捣毁。在东三省,日军实行邮检,严禁关内的报纸进入。我国报纸在本国领土之内竟失去了发行自由。

  4月,山西《太原民报》、《一报》因披露省政府公卖鸦片真相,被阎锡山下令查封,两报负责人被捕。

  7月26日,1924年在江苏镇江创办的《江声日报》因敢于针砭时弊、揭露官场丑恶得罪了当地权贵遭查封,主笔兼经理刘煜生锒铛入狱。

  7月,guó mín dǎng中宣部下令查禁“反动”刊物,包括《礼拜六》、《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旬刊》及郭沫若的《文艺论集续集》等。同月,丁玲主编的《北斗》月刊出至第2卷3、4期合刊后遭查禁。10月,北平公安局通令继续查禁宣传普罗文艺的“反动刊物”。据他们报告,邮件检查员近期检扣的有关共产的“反动刊物报纸”就已达千余种,均已销毁。

  9月27日,guó mín dǎng政府密令检获书刊不许翻印。

  10月21日,王造时和彭文应、潘大逵等在上海创办《主张与批评》半月刊,只办了4期,guó mín dǎng当局就以“言论荒谬”、“肆意诋毁本党”等罪名“秘密通令全国查禁”。《主张与批评》被迫于12月15日停刊,王造时发表《紧要启事》抗议,责问当局“信义何存,保障何在”?

  11月15日出版的《文化月报》只出1期就遭查禁。

  11月24日,guó mín dǎng中宣部公布《宣传品审查标准》,规定凡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均属“反动”,凡批评guó mín dǎng政策者均为“危害民国”,应“一律禁止”。同月,南京电报局局长解释新闻电报时有被扣留的情况时说:本局奉jiāo通部令,负有检查责任,凡对政治治安有妨碍的新闻一律扣留。按部颁检查电报办法的规定,明码官商电报,如查有危害民国、违反法律或妨碍公安或风化之处,均应扣留。

  11月,夏衍、楼适夷等主编《社会生活》周刊出至第5期后遭查禁。

  12月,“左联“主办的《文学月报》出版5、6期合刊后遭查禁。

  12月,史量才起用青年黎烈文改革《申报》“自由谈”副刊,既不“迁就一般的低级趣味”、做茶余饭后的“报屁股”,“也决不愿大唱高调,打起什么旗号,吹起什么号筒”,迅速成为“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

  1933年:刘煜生以鲜血换来记者节

  1933年的中国内忧外患,国难当头,这年元旦,胡愈之在《东方》杂志推出“新年的梦想”,一下子发表了142位知识分子的250个“梦想”。此前,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

  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qiāng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沉闷的空气窒塞住每一个人……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力啊!

  什么也不相信的鲁迅没有参与“做梦”,他知道胡愈之的用意无非是“以为言论不自由,不如来说梦,而且与其说真话之假,不如来谈谈梦中之真”。他在元旦当天写的《听说梦》中说:“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无产阶级社会’者有人,梦‘大同世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zhà,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

  在一个“昏黑的年头”,这么一大批知识分子集体“做梦”自然要闯祸,不久(3月16日)胡愈之就被商务印书馆辞退。

  1月21日,年仅32岁的《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被顾祝同下令qiāng决,罪名是“共党报纸”、“蓄意煽起阶级斗争,鼓动红色恐怖”等。《江声日报》编辑、撰稿人有张醒愚、于在冤、余水痕等同时被判刑。镇江新闻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和政府呼吁,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两次发表中英文宣言,揭露真相,抨击暴政。2月1日,上海新闻记者公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五项决议,包括联合报界公会、律师公会、市商会、市教育会等团体合力抗争、设立刘煜生案专门委员会等。2月5日,首都(南京)新闻记者协会也发表宣言,呼吁全国各界一致抗争。

  刘煜生被处决的几天后,上海《时事新报》驻南京记者王慰三在光天化日下被人qiāng杀。2月17日,北平记者公会为刘煜生和王慰三举行追悼会,北平市外勤记者协进会就他们遭害一事通电全国,要求guó mín dǎng政府严惩凶手。

  2月19日,上海各报239名记者发表联合宣言,为刘煜生伸张正义,指责顾祝同妄图把新闻文化界“永在军事机关控制之下,而不得享受《约法》所给予的言论自由,生命安全之人权保障。此非刘煜生一人之问题,而值为全体人民所应严重抗争者”。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抨击当局摧残言论自由、草菅人命。全国律师协会等社会团体也要求追究、惩办责任者。天津、武汉、杭州、广州、青岛、济南、郑州、徐州、芜湖、南昌、蚌埠、长沙、太原、汕头、香港等地到处集会,发表宣言、通电,谴责暴行,呼吁保障新闻自由。《申报》、《生活》周刊等报刊予以详细报道。于右任主持的监察院在这前后也依法弹劾顾祝同,蒋介石被迫将他调离江苏。8月和9月1日,guó mín dǎng政府先后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在全国新闻界、人权组织、律师协会等各界社团的抗议声浪中,一个一党专制的政府终于作出了表面的让步。“9月1日”,这是刘煜生他们以鲜血换来的记者节,是百年言论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日子。

  4月,陈独秀“危害民国”案开庭审理,他本人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不失当年“五四”的风采。和他一起办过《甲寅》等报刊的大律师章士钊义务为他辩护。尽管陈独秀最终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但当时的《申报》、《国闻周报》、《法治周刊》等都详细、真实地报道了这一案件,《益世报》等大报还全文发表了他们的精彩辩护,乃至判决书、上诉状等。意味深长的是汪原放的亚东图书馆不仅重印了一千部《独秀文存》,而且出版了章士钊汇编的陈案资料集《陈案书状汇录》,也印了一千册,很快被上海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选为法学系的教材。蔡元培为《独秀文存》第九版作序,称陈独秀当年的文章,“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文的资格”。这些事都发生在1933年。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遭guó mín dǎng特务暗杀

  “我的态度是头可杀,而我的良心主张,我的言论自由,我的编辑主权,是断然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