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重生三国之江东孙三郎最新章节 > 重生三国之江东孙三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群雄并起 第四十九回 互设谋智计百出

  正厅内,魏腾和虞翻焦急的等待着两个老狐狸。他们并不知道,贾诩和董昭俩老头还在下棋。

  不多久,贾诩、董昭二老齐至,脸上都是那么的轻松。

  魏腾、虞翻连忙起身拱手相迎。待四人落座后,魏腾和虞翻分别把各自掌握的情况,与二老介绍了一番。

  贾诩听完后先道,“首恶之人确定全都被抓了吗?”

  魏腾回话道,“确定,并无漏网之鱼,同下官掌握的情况相符。”

  贾诩未说话,董昭想了想道,“照理说,黄祖兵败,这些大族已经失去了强力的外援。而今却又为何突然发难,其中莫不是有些蹊跷?”

  贾诩点了点头,道,“公仁兄所言不差,怕是另有隐情。”

  虞翻作为会稽的豪族,对于世家的一些行事还是有些了解的,思索着道,“莫非还有第三股势力,在从中鼓动?”

  贾诩闻言,眉头一皱,问道,“仲翔有何发现,不妨明言。”

  虞翻整理了一下思路,缓声道,“先前陆公在世之时,各家大族皆被陆氏压制,即便有所不满,也未敢表露出来。况且,三公子所制桌椅等物也令他们获利不少,故而矛盾并未激化。然,众家皆把重点放于制造桌椅方面,使得许多土地荒废。子布公便以太守府名义,逐步蚕食收购这些土地,分配给无地流民。当桌椅制作呈现过剩的情况后,利润便大幅下降,加上他们的土地急剧减少,使得大族利益受到了损害,再有陆公辞世之故,这些人便开始蠢蠢欲动,勾结外部准备驱离我们。如今,强援黄祖已经败逃,而这些人却仍然发难。吾推测,怕是他们又找到了新的支持者。”

  言罢,虞翻转头看了看贾诩和董昭。

  董昭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细细琢磨着虞翻的话。

  贾诩不置可否的道,“仲翔猜测,谁是那个新的支持者呢?”

  虞翻摇了摇头,道,“若说与吴侯交恶的势力,在目前看来唯有荆州。可如今黄祖新败,吾听闻彼军已有言道`庐江兵马,不可争雄。避开左嵬,莫碰右锋。勿遇猛虎,不看飞龙。虽死无惧,白眊变红。`如此种种,当可显示江夏兵马已经丧胆,这些大族不可能还认为黄祖能给他们什么帮助了。其余庐江周围的诸侯,眼下与我表面上都算和睦。吾实难猜测,到底何方势力乃是这些大族的新援。”

  一直不说话的董昭,听完虞翻的分析后,忽然抬头道,“表面上虽和睦,但暗地里恐怕都在勾心斗角。老夫大胆推测,这新援不外乎曹操与袁术二人!”

  “啊~”虞翻、魏腾莫不惊讶出声,唯独贾诩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似乎对此并不意外。

  魏腾稳定了一下情绪,犹豫道,“袁术那厮欲称帝,一直在拉拢主公,此时怎会支持这些世家?那曹操更不必多说,三公子刚从那里回转,又告知其袁术所谋,并且断剑削发,祭奠义兄。可以说,三公子对其是仁至义尽了。曹操若是想要制止袁术的反叛,定要借助我江东之力,又怎会出此下策呢?”

  贾诩老狐狸此时却呵呵一笑,阴阴的道,“周林恐怕被表象所迷惑了。”他顿了一下,又道,“袁术欲反,这些世家肯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听从袁术之命发难。这么一来,可能对他们支援的,就只剩下了曹孟德。想如今,曹操奉天子而令不臣,凡事皆有大义名分。若其私下派人对这些大族诱之以利,这些人当然不会认为是曹操的个人意思。三郎私下曾与我说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语,言乱世之中,大部分人都为自己的利益或是某一势力的利益而忙碌。话虽难听,却是真实之论。一个有点动荡的庐江,肯定会比一个稳定的庐江更能让曹操放心。况且,曹操插手庐江内部之事,还有个重要的原因。”m.woquge

  “哦?”贾诩闻言皱起了眉头。其余众人也都一脸愤愤之色。

  虞翻先对诸葛亮道,“我等刚刚才分析了庐江大族在黄祖惨败后依然敢发动叛乱的原因,矛头直指曹操。现如今,曹操竟然这么快就图穷匕见了。明明是行“假途灭虢”之计,却说得大义凛然。哼!曹司空和其手下人的谋划倒是真真的不错啊。”

  魏腾点了点头道,“曹操此番行事,可谓有理有节。动辄以朝廷名义,私下却行不轨之事。若我们同意其借道,则其一万精锐便可进入庐江腹地,对我虎视眈眈;若我们不同意,则他们便可指责庐江不遵圣旨,意同反叛,就给了他们开战的借口。现如今,三公子身子不爽,无法理事;主公又平叛未回,这可如何是好啊?”

  贾诩看了看董昭,又瞅了瞅诸葛亮,沉声道,“孔明有何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诸葛亮认真的想了想,道,“眼下士族之乱方平,隐匿之人是否全部抓获,尚未可知。若此时曹操兵马进入庐江,必定给这些人以希望,到时恐怕他们死灰复燃,继续祸乱庐江。若拒绝曹军所请,则我军又陷不尊大义之错。此番确实乃两难之选。学生以为~~”

  诸葛亮说到这里,并未马上说出,而是瞧瞧的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呵呵一笑道,“孔明但讲无妨,有老夫和董公在此为你做主。”

  魏腾、虞翻一听,便知诸葛亮后面的话不太好说,相互对视一眼。魏腾道,“孔明直说便是,吾与仲翔兄也非小人也。”

  诸葛亮闻言,起身拱手道,“事关重大,小子也只就事论事尔。诸公,吾以为可同意曹军所请。”

  “啊?”厅中其余四人,除了贾诩眼光一亮外,皆大惊失色。

  贾诩微笑着道,“孔明详细说说。”

  “诺!”诸葛亮对贾诩一礼后,道,“学生的意思是,让出汝南之地,将人口兵马全部退入庐江。汝南本就与寿春郡相接,到时让他们直接从那里出兵征伐袁术便可。这样我们既没有违抗圣命,不给其任何借口;又使其不能染指庐江,而我军则可趁势收缩防线,将重点转至庐江一线。既能震慑江夏黄祖,令其不敢妄动;又可让我军的江北防线更加稳固。到袁术明目张胆自立之时,他必定挥军主要抵挡曹操进攻,并防备徐州吕布、刘备。而作为名义上的盟友,我军到时便可突袭其老巢,夺回本就应该属于扬州的寿春。不管是谁都不能对咱们收复失地多加言语。况且,用刚刚开始发展的汝南,换取袁术经营多年的寿春,怎么算咱们都赚了!而且,袁术败亡后,我军范围便和徐州交界,此州富裕不在荆、益之下。到那时,我们便可静观各家成败,以求发展。”顿了一下,诸葛亮又道,“此乃学生浅显之见,还请诸公指正。”

  “好!”“妙啊!”

  厅中诸人对于诸葛亮的这番设计都赞赏不已。那贾诩老狐狸更是眼睛高兴的眯成了一条缝,不住的捋须点头。

  诸葛亮被众人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都不敢抬头看向众人。

  贾诩则是慢慢收起笑容,然后道,“孔明此谋确实不凡。不过尚欠一些火候。”

  “嗯?”董昭等三人闻言皆有些不明白,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谋划已经非常完美了。

  诸葛亮听完贾诩的话,则是恭恭敬敬的对贾诩施礼道,“请恩师指点。”

  贾诩很满意诸葛亮的态度,点点头道,“我军让出汝南的事情,应派人知会袁术,告诉他,因为曹操大兵压境,所以庐江只能自保,放弃汝南。让他密切注意曹操的动向,并且暂缓称帝之事。”m.22ff.co m

  诸葛亮有些迷糊,他轻声问道,“那袁术怎么会听啊?”

  贾诩哈哈一笑道,“就是要让他不听。这样一来,袁术才会认为我们是真心为他好,故而对庐江不多设防,转头举兵与其余三家对峙。如此,我军便可借口北面戒备并抵抗曹操的攻势,而无法派兵增援。等到三方大打出手,两败俱伤之时,我军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寿春,一举拿下袁术老巢。哼,这平叛第一功,便非我江东莫属了!”

  诸葛亮听完贾诩的话,嘴巴都成了“o”型。其余三人对贾诩的谋划不是惊讶,而是惊惧。因为这老头已经把诸葛亮的谋划彻彻底底的付诸于了实际行动。

  贾诩看了看众人的动作,并无半点骄傲之色,只是轻轻的合上了那对小眼睛。

  诸葛亮此时已经从刚刚的震惊中醒了过来,对着贾诩长揖一礼道,“恩师有鬼神莫测之能,学生敬佩万分。”

  贾诩微微睁开眼睛,摆了摆手道,“好了,咱们先去办当下之事吧。至于曹操那边,只能等主公回来,或是三公子苏醒后再做定夺。孔明现在即刻派人飞报李通,让其先做好撤离汝南的准备,悄悄使人率领部众往庐江回返。对曹操那边,只是尽量敷衍便可。记住,务要使李通离开汝南之时,不留下一个人,不存下一粒粮。老夫要让曹操拿到一个空空如野的汝南!”

  说到最后,贾诩双目突然睁大,慑人的眼光一下子让众人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学生这就去办。”诸葛亮拱手应诺,然后转身离去了。

  若是孙翊在此,绝不会对贾诩的谋划有什么震惊。这贾诩可是号称“毒士”的家伙,他被称为有陈平之能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当然了,现在贾诩的谋划,可以说本来就是孙翊的原本想法。因为,孙翊早就想如此作为了。而如今,正好给了他实施这个计划的机会。贾诩之所以如此笃定孙翊会同意,便是因为早就和孙翊商量过多次了。孙翊认为,把那么多的精兵强将放在汝南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非常浪费。还不如学习历史上的曹操,“广积粮,缓称王”。再说,庐江东西两面都是富裕之处,干嘛非要赖着一块本就不属于庐江的穷地方呢?

  但是,之所以诸葛亮非常顾忌的说出这个计划,正是因为放弃地盘的责任太过重大。除了孙策和孙翊之外,任何人都不敢直言此事。现如今,庐江实际的二号人物贾诩同意了诸葛亮的建议,并且还斩钉截铁的准备实施这个计划,其余人也就没什么意见了。反正孙翊早有此心,现在只是顺情势的变化而提前行动而已,并不算是擅作主张。

  既然这个事情已经有了决定,那贾诩等人现在准备对付的就是那些大族了。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在如何处理这些大族的事情上,会遇到巨大的变数。

  那么等待这些大族的是什么呢?

  此正是:庐江叛乱有蹊跷,众人商量方知晓。奸雄出手欲获利,毒士还击要得鳌(ao)。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题外话:看书的多,评论的少,于情于理,都不太好。请君推荐,劳君收藏;别无所求,唯帮三郎。)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