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反右狂飙最新章节 > 反右狂飙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三十七章 在清华大学参加反右运动(1)

  第37节第三十七章在清华大学参加反右运动(1)

  第三十七章在清华大学参加反右运动(1)

  1957年,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工程物理系。

  正值李政道c杨振宁等三位华裔科学家在1956年刚刚由于打破宇称守恒定律而得到诺贝尔奖金,原子物理在中学生中间的身价猛然提高,工程物理系的取分也跃居清华首位。能考上这样的系,自然是踌躇满志,觉得只要努力攻读,没准自己将来也有望作个伟大的科学家。

  不料,在进校以后,迎接新生的最重要的课程并非任何尖端技术课程,竟然是反右学习和参加处理右派分子的政治运动。此时已近反右运动后期,校园内到处张贴的大字报,已经转为清一色拥护党中央,批判右派言论的内容。部分被认为“牛鬼蛇神”所贴的“持不同政见”的和“反动言论”的大字报,则只是作为批判材料,少量印发并发给大家。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政治运动,实在是毫无心里准备,更不要说体会它的严肃性和理解它对自己的影响。以前虽然也经过了镇反c三反五反,公司合营等等运动c都只是在边上看看而已,但这次却是要亲身参加了。

  关于在宏观上描述和解析反右运动的文章,在各种网页和刊物上俯拾即是,我没有必要再去重复,这里我只想写点我在清华遇到的一些小事以及它们对我的影响。

  在运动开始以后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当然是的指示,最重要的几篇社论c反右派运动的形势c右派分子的本质,处理右派分子的原则等等。然后分班讨论。在讨论中最核心的题目包括:

  反右派运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去参加?

  究竟右派的性质是什么,右派分子和中右分子的区别在哪里?

  反右派运动是不是一场可能会导致亡党亡国的殊死斗争?

  右派的主要言论是什么?

  为什么会堕落为右派分子?等等。

  我不知道现在的青年人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多半是根本就不关心吧。但当时班级的党支部和班上的团支部就是根据每个人在会上的发言和参加运动的积极程度将所有同学划分成了左c中c右三个部分。可以说,自此以后,班上的同学就“人以群分”了,不同群体同学之间的感情明显淡薄。也大体上就是由于这次划分,基本上决定了每个人在今后若干年,甚至一生的命运。

  那些讨论进行得十分严肃,但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数讨论的最终结论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我就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吧。

  其中一个讨论题就是“右派分子”和所谓“中右分子”的划界问题

  在56年,先生为了引蛇出洞,号召百家争鸣,各界人士纷纷响应,争相表态。既然是“百家”,自然各类鸟儿都争相鸣出各自的声音,其中有些从中央的角度听来,就不那么顺耳。但到真正要抓蛇的时候,究竟哪些是蛇,哪些是鸟,要区分起来,可就比在动物世界里作同样的事情难多了。先生不知根据什么调查结果,提出一个“右派分子的比例为总人数的5%”的指示。而且,各单位都按照这个比例划定右派,如果在5%外还有差不多的,就定为“中右”。看来名称相近的这两个结果之间有天渊之别:右派是“内部处理的阶级敌人”,中右分子就只是作为人民内部的落后群众看待了。

  青年学生对于争论问题是最较真的,就是政治问题也不例外。因为很多“右派”的言论实在说不上是反党,例如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先生所写“花丛小语”,其实是给当时的北京市政部门提出了一些意见,兼之批评三门峡工程。从道理上讲,并非政治性文章。至于一些“右派学生”的观点,甚至还很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比如说,一些学生对于太过频繁的政治运动,整天淹没在无穷无尽的政治口号当中,没有时间念书表示不满;也有人对于一些学生干部存在武断专行,甚至打击报复行为提出批评等等,他们的言论其实被大多数同学内心所接受。但这些人明摆着已经被打成了右派,成了阶级敌人,谁还敢表示一丝一毫的同情?他们所能作的,就是拼命强迫自己去认识:这些是实打实的反动言论,任何同情心理都是错误的,危险的。

  但事实毕竟还是事实,讨论起来,那些疑虑总还是会通过各种言论表现出来的。其中一个争论比较尖锐的问题就是:有些定为中右分子的人,其言论和右派的言论如出一辙,甚至还更尖锐,为什么这个就是自己人,那个就是阶级敌人?

  不管是哪级干部,也不敢承认在右派和中右之间的画线,竟然是由这个强行规定的5%所决定。为了自圆其说,干部们不得不费尽心思编造出各种理论来教育学生们。有的说,要看这个言论影响面的大小;还有的说,主要看态度,有些人说的话开始时虽然凶一点,但是在党的教育下彻底悔悟了,有上乘表现甚至立了功,所以就算他中右;但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新问题:到底怎么才算是彻底悔悟呢?如果有些人悔悟的程度刚好在“临界点”,他应该归到哪一边呢?右派和中右之间到底是不是“连续”的,有没有“间断点”呢?(那会刚好在学高等数学。)要是悔悟稍稍差了这么一点,老百姓就变成敌人,那不是很“不科学”麽?

  于是有个老干部就和学生们讲:你们怎么这样糊涂?这叫“量变引起质变”。举例说吧,要是你们去买五块钱的暖水瓶,带足了五块钱的就买成了,但带来四块九毛九的就买不成。难道主要问题就在于那一分钱吗?应该主要看那四块九毛九。右派和中右本来就差不多,其实怎么划都成。我主要问题是告诉大家,你们不要到了“临界点”才想回头。

  这段发言是作为讨论总结安排的,于是就当然成为经典理论,被所有的人接受了。,最快更新本书清爽,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