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正说司马家最新章节 > 正说司马家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7 章

  击下全线溃败,无论派谁出战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刘隗等人经过一番拼死作战,好容易回到建业,他们顾不得清理沾满血污的盔甲,径直来到皇宫,到了司马睿的面前跪下:“陛下!臣等作战不利,请陛下责罚!”“罢了罢了!”皇帝扶起两人,“叛军兵势浩大,不是你等可以退敌的。”刘隗道:“陛下,王敦贼子是冲臣来的,请陛下赐臣一死,建业之围或可解矣!”“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司马睿叹口气:“王敦发兵的目的是朕,是朕的天下!你就是死上一千次,一万次,王敦都不可能退兵!两位爱卿的忠心,朕再清楚不过,你们为臣者的责任已经尽到,车马侍从朕都给你们安排好了,速速逃命去吧!”司马睿挥挥手,大步踏入内室。

  第七章 傀儡皇帝

  乱世中很难有既身在高位又雄才大略的人,因为真要有这种人,世道就不会乱了。那些有能力的人地位肯定不会高,这才需要通过战争来征服对手。

  62 东晋的蛮横权臣

  建业的东晋政权终于彻底认输了,原因很简单,没人打得过王敦,王敦这次造反算是赌赢了,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被他通缉之人看到事已至此,只能逃跑,刁协行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被属下所杀;刘隗逃到后赵,官至太子太傅,后随石虎征前赵,战死于潼关,卒年六十一。当初,王敦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兵的,现在刘隗逃入赵国,如果王敦还咽不下这口气,尽可以去找石勒要人。假设单纯按照当初的意图,王敦应该撤兵才是,可他非但没撤军,反而纵容部下进入建业城大肆抢劫,不仅抢普通百姓,连朝廷官员也不放过。

  王敦刚起兵时还假惺惺地做一些虚伪的宣传工作,把自己的行为标榜为正义的化身。等到成功后,他的真面目就暴露出来了,皇帝的xìng命完全掌握到王敦手上,做伊尹还是王莽,全在他一念之间。迫于王敦的巨大威胁,司马睿带领百官去石头城“拜见”王敦臣下被皇帝参拜,千古奇闻!王敦终于看到了他期望的结果:连皇帝都向自己臣服,能有什么比这更刺激?

  王敦毕竟是个粗人,他依靠武力控制了东晋的政权,令晋帝司马睿听命与他,但他的暴虐并不能征服所有的东晋大臣们。尤其令他郁闷的是,这些人虽然表示听从他,却无一人面露谦卑之色,羞辱了戴渊等人一番后,他认识到司马睿杀不得,否则,他会成为全天下的敌人!既然皇帝动不得,那么皇太子呢?众臣坚定地告诉他:“不行!”盛怒之下,王敦杀了戴渊和周,消息传到武昌,甘卓极为忧虑,大军一时进退维谷。甘卓想驰援建业,却投鼠忌器,皇帝就在王敦手上,这次只是戴、周二人,如果甘卓挥师东进,一旦逼急王敦,下次就是司马睿。大军逡巡不前,从武昌到猪口用了足足四十天时间,王敦用了两月时间从武昌打到建业,甘卓的优柔寡断可见一斑,考虑再三,甘卓接受了王敦的建议,撤军襄阳,再作打算。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王敦的战线长达千里,甘卓完全有能力选择一个薄弱点,继而突破,将叛军一分为二。如果这样武昌和建业将失去联系,然后集合在途中的各地勤王部队,叛乱旦夕可平。

  甘卓此时所率领的军队是东晋驻守在外的唯一一支实力较强的队伍,也只有这支队伍才有可能拯救东晋于王敦的虎口之中,但是甘卓此时借口担心皇帝,虽然部属们苦苦劝告他,千万不能西进襄阳,如此一来,晋室比之现在将更加危险!但是甘卓却一意孤行。史书记载甘卓,“为人有雅量,谦逊平和”。关键时刻,甘卓掉了链子,突然变得刚愎自用,强横暴虐。俨然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甘卓刚到武昌时,建业尚未失陷,战机稍纵即逝,更何况长达四十天!当甘卓移师襄阳时,他得到消息:建业失守。因为担忧皇帝的安危,所以不敢冒进;如今却把皇帝推向了更为危险的境地。除去甘卓,王敦的战线上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威胁长沙守将王。说不大,是因为从地理上看,长沙与建业相去甚远,也不在王敦的行军路线上;但是也不小,有王这么一颗钉子楔在王敦后方,随时可以向北攻打荆襄地区,那可是王敦的老家!

  因此,王敦一定要先除掉这个眼中钉,以免他日后总是担心这个背后掣肘的问题,他派部将魏率兵两万攻打长沙。长沙守将王陷入了沉思,这里军队不多,粮食更少,城池也不坚固,一个城池,这最基本的三要素一个都不具备,怎么守?他赶紧派部将邓骞向甘卓求救,甘卓当时正在武昌附近转圈圈,不仅没搭理王,反而想留下邓骞,挖对方墙脚。友军靠不住,王只能横下心来,大不了与长沙共存亡!他带头修城墙,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抵挡住了魏的一轮攻势,直到一封信shè入城中告诉他建业失守!王看后恸哭一番,写了封回信,并亲自shè到城下,信上说:上至本将军,下至全体百姓,长沙誓除王敦反贼!魏看完信勃然大怒,大大加强了攻势,他把部队分成两拨,日夜攻城,苦战一百余日后,长沙终于告破,王等人尽数被俘,后被杀于押送途中。

  王敦最初的愿望就是想独揽朝政,原先之所以不敢,是因为东晋尚有不少忠于皇帝的各路武装未灭,比如武昌和长沙,一旦这些地方被摆平,王敦才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独揽朝政了。司马睿成了一个空壳皇帝,无限愤懑之下,他干脆退居二线,让太子司马绍总领朝政,其实就是让儿子接替自己的傀儡位置,代己受过。公元322年六月十一日,年仅24岁的太子司马绍登基,史称晋明帝。司马绍面临的情况比他爸登基时好不了多少,一是江东士族的蔑视,二是中原豪强的逼迫,两者都不好受。王敦没有因为新皇帝登基的原因有所收敛,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四方进贡的奇珍异宝全部进了他的腰包,而且他还擅自撤换百官,到处安chā王氏族人,江南士族几乎全被逐出朝廷。王导身为丞相,却对此睁只眼闭只眼,王导的默许态度素为世人诟病,东晋的江山虽然还姓司马,实际与姓王无异,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反复,人生无常。

  王敦吃亏就吃亏在他的为人上,想要控制政权,首先要让众人能够服你,如果大家都觉得你的人品太差,档次太低,对你口服心不服,那么事情也就很难办了。王敦为了防止变故,率大军干脆住在了建业,同时想找一个良辰吉日行篡逆之事,司马绍只能用不断为其加尊号的方法拖延时间。令王敦颇为恼火的是,群臣反对也就算了,连王家子弟都不支持他,族弟王彬日夜劝谏,王敦竟起了杀心,王彬干脆搬出哥哥王澄的遗像,王敦这才作罢。王导比堂兄清醒得多,他心里清楚:这个天下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易姓的,王家势力再强,也不可能对抗全天下,皇室尚未失德,再由王敦这群人折腾下去,局面将无法收拾。因此,他劝王敦早日离开建业,王敦竟然还听从了王导的建议,他临走前,给一大家子都封了官,封王舒为荆州刺史、王彬为江州刺史等,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接受了王敦的任命,但心都是向着皇室的,侄子王允之甚至自愿充当皇帝眼线此时的王敦,已经众叛亲离。

  63 拖时间也是一种办法

  有时候,在事情没明确之前,拖一拖也不是没有好处,晋明帝司马绍依靠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东拖西拖,终于拖到了事情发生转机的时间点。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离开建业后不久,王敦突然得了重病,病情急剧恶化,不几日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王敦自知大限将近,就把心腹钱凤等人叫道病榻前jiāo代后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给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解散军队,命人到建业请罪;中策,撤回武昌,割地自立;下策,趁自己还没死,火速发兵建业,彻底废了皇帝。这三条计谋传到钱凤耳朵里,彻底颠倒过来。王敦还活着,当然不能造反,钱凤于是和左司马温峤密谋:等王敦这个老家伙死了之后再干!温峤正是司马绍打入敌人内部的间谍,他表面上点头称是,待钱凤走后,连夜赶回建业,向皇帝报告情况。第二天,侍卫报告王敦:“温峤不见了!”王敦听后,大喊不妙,被这孙子卖了!他顾不上处置钱凤,立即发兵东下,上中两策完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也意味着王敦放弃了最后一次扔下屠刀的机会,史书会这么记载:王敦,东晋叛臣。

  既然要打仗,就得有人率军,王敦自己正生病呢,由谁去上阵呢?在这个派谁出征的问题上,王敦左右为难,他现在连病榻都不能下,不可能亲自带兵,最后他的兄长王含自告奋勇,请求率军出征。事情因王家而起,最后由王家人解决,再好不过,王含询问王敦:“一旦事成,天子当如何处置?”王敦说:“祭天仪式尚未进行,司马绍算什么天子!杀了便是!”此时在建业的晋明帝司马绍听完温峤的汇报,也立即发兵讨伐王敦。他让温峤防守石头城,祖约(祖逖之子)、苏峻等人护卫京师,郗鉴为右卫将军引军出征,司马绍本人则亲自据守建业最后一道防线皇宫。这算是司马绍能组建的最豪华的皇家阵容了!王含率领三万人,从水陆两方面行军,很快抵达秦淮河南岸(秦淮河就在今天的南京城内),温峤见状,烧毁了秦淮河上的所有桥,并派兵把守所有渡口。王含无法渡河,就地驻扎下来,温峤趁王含立足未稳,紧急招募了一千勇士,以夜色为掩护向对岸突击,王含军大乱,被杀者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千人的统帅正是段匹之弟段秀。

  王敦对兄长王含的军事能力是有担心的,因为王含从来就没打过仗,让他率军出征,也完全是一种权宜之计,接到前线传来的战败消息后,王敦急火攻心之下,死了。他弟弟王应怕影响军心,隐瞒了王敦的死讯,并且将尸体就地掩埋,做完这一切,王应假借大将军名义,命前线部队继续进攻。过了些日子,大家看王敦一直不露面,所有人都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死了。正巧浔阳太守周光带人前来投靠,要见王敦,王应苦苦阻拦,不让他拜见。一向对王敦不满的周光确信王敦已死,他命人四处散布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王含军中。王含手下的士卒有不少是慑于王敦的威严才拿起武器的,没几个人心甘情愿的替他卖命,而王含又没什么威望,听说王敦已死,秦淮河南岸的叛军迅速作鸟兽散。看到大势已去,光杆司令王含索xìng去荆州投奔刺史王舒去了,王舒率大军迎接,但并没把王含迎入府第,而是把他扔进了长江喂鱼,钱凤等人亦被灭族,有意思的是,王敦的堂弟丞相王导因为平叛有功,受到重赏。

  64 北方是胡人的天下了

  南方的事情告一段落了,我们再来看看北方,华夏大地一直以北方为中心,北方始终是历史主角们争霸的主战场。前赵在刘曜的治理下,颇有些风生水起,人一旦吃饱喝足了就想找点事做做,后赵的石勒太强大,此人的麻烦万万找不得,目光绕国境线转了一圈,刘曜把目标定在了凉州。凉州的张轨死后,张接了老爸的班,张在任期间,经历了一场叛乱,最后与叛军刘弘同归于尽。张死后,政权jiāo到了现任皇帝张茂手上。张轨一直以凉州刺史自居,他死后,西晋旋即灭亡,儿子张于公元320年建立凉国,史称前凉,前凉虽然建立,但一直沿用晋朝年号,一直未改元。

  设定了目标后,刘曜要展示一下他的威力,既然要干就干得像个样子。首先人数要多,其次阵势要强,不战则已,一战必克,他亲率大军二十八万,于长安发兵,由陇上(今泛指陕北、甘肃等地)西进,攻打前凉。赵军前锋刘咸向冀城(今甘肃谷县)进攻,呼延晏进攻桑壁(山西永和县)。刘曜仗着人多势众,沿黄河排开阵势,兵营长达一百多里,刘曜下令这二十八万人同时击鼓,河水被激起阵阵水雾,前凉的沿岸守军还以为地震了,纷纷逃命。刘曜放出口风,要兵分一百路同时进攻,平均每里地三千人。如此之强的攻势,不得不让人胆寒。刘曜的前锋部队顺利渡过黄河,兵锋直指姑臧(今甘肃武威地区),姑臧可是前凉的都城!眼看凉州不保,不少人劝张茂让出姑臧以避其锋锐,凉州就那么大,能跑到哪去?说白了就是劝张茂跑路。

  没想到张茂却是个极有战略头脑的军事家,他根本没被对方的阵势给吓倒,反而从中发现了对方的致命弱点,他召集群臣,不慌不忙地安慰众人:“敌军虽然号称二十八万,但这些人十有八九是临时拼凑的,真正肯替刘曜卖命的没几个人,此为其一;大军劳师远征,后勤军需必然无法供应,此为其二;我们只要固守成池,不出二十天,敌军不攻自破!”其实刘曜心中也在为这些事情犯愁,他对自己的弱点还是很清楚的,正因如此,他一直不肯渡河,只是派前锋袭扰姑臧周围。果然过不多少日子,刘曜的粮草出现了供应危机,只是他碍于面子,死活不肯撤军,但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啊。其实对面的张茂也在着急,就怕万一刘曜脑子一热渡河作战,到时候会很麻烦。无奈之下,他又心生一计,写了一封降书,派使者送去给刘曜,这相当于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刘曜正需要这么一个台阶,赶紧撤军,一场稀里糊涂的战争就这么点到为止了,刘曜刚撤回去,就接到一份战报:石勒打过来了!

  贪yù和野心往往能使本来同心协力的战友化友为敌,到了双方的利益相互碰撞的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前赵和后赵本来没什么过节,好比一棵树上的两个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