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明清战争史略最新章节 > 明清战争史略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5 章

  犯大凌河。”。蒙古助兵数目,也不具载。综观蒙古各部历次出兵情况,一般来说,少者百余人、几百人,多者千人,或几千人。能一次助兵几千人,并不多见。估计此次蒙古助兵最多不会超过二万。由此可以大致确定,围大凌河之八旗与外藩蒙古兵总数约在八万左右。

  以如此重兵围城,四周八个方位各部署主攻与策应,实际上等于两重兵力,而外藩蒙古兵为机动,居间进围。据明朝战后实地勘察,后金围困全城,周围绵延五十里,环城掘壕堑大小四道,其中小壕两道,一道宽七尺、深八尺;一道宽五尺、深七尺,上铺秫秸,覆盖土。外大壕一道,环前道小壕,宽一丈一尺,深一丈三尺,距此壕五丈远的地方筑土墙,高一丈二尺,墙上加垛口,则增高到一丈七尺,远看宛如一座土城。各旗还在自己营地挖掘一道拦马小壕,深宽各五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载《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后金沿城周各处扎营共四十五处,其中靠城最近的一道壕侧结营十二处,靠近大壕一侧有大营十一处。而在城以西,面向锦州方向扎营最多,达二十二处,其主要意图是阻击来自宁锦方面的明朝援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187号卷,第9号,《直隶巡抚王道直为奏报大凌河城之围丧亡将士情形事》。。皇太极严令各旗将士严守阵地,不许放一人出城,他自己则整天高坐城南山冈上,密切注视城内动静。

  这一套严密的围困工事,可谓水泄不通,风雨不透,表明皇太极此次围城志在必胜的决心。连明朝人也惊呼:“逆奴围(大)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故虽善战如祖大寿,无怪其不能透其围。”明人形容此围“封豕长蛇,其dú螫乃至于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明与后金大凌河城之战史资料片断》,载《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3)

  从皇太极的作战指导思想到围城的具体措置,可以看出,这次用兵与以往都不同。后金兵骁勇,善驰shè,最利于野战冲杀。但在坚城之下,西洋大pào的密集轰击面前,却暴露了它的严重弱点,因而在宁远与宁锦的两次战役中吃了大亏。直到在宁、锦两头碰壁的情况下,皇太极才有所领悟,开始改变那种惯以骑shè冲杀取胜的作战方式,实行围城打援的战术,通过持久围困,必yù陷城内守军于粮尽援断的绝境,迫使其不战而降。皇太极的这一新战术,应该看成是明清(后金)战争中一个带有突破xìng的新发展,表明后金的战略战术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即从比较单一的野战冲杀走向多样化的作战,而其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

  反映这个变化的另一显著标志,就是后金自天聪五年始首次自制大pào,并把它当作骑shè所不能替代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应用于围城战中,发挥了强大的威慑力量。后金原先既不能制造也不会使用大pào,自与明jiāo战以后,陆续从明手中夺取一些火器,诸如铳pào、佛朗机、鸟qiāng之类,但后金兵还不习惯使用它,并没有把火器提到战略地位来认识。至辽沈战役时,开始用俘获的明兵使用大pào以攻明兵。“李永芳得中国pào手,亲释其缚,人赏千金,即用以攻川兵,无不立碎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2。这些火器,不过是些土pào,杀伤力还不大,shè程也近。但这时,明已会制造威力更大的吕宋大铜pào。据天启元年四月刑部尚书黄克缵报告,此pào共造了二十八位,运去辽阳七位守城,其中三位“为建夷所得,然彼亦不能用也”。《明熹宗实录》,卷4。天启三年,明又制造出威力更大的“红夷大pào”即西洋大pào,运至宁远等城,在同后金的作战中发挥了决定xìng的作用。数年后,后金也掌握了制造此pào的技术。皇太极非常重视火器,他利用俘获的明朝官兵工匠,开始自己制造火器。实践证明,铳pào、佛朗机等“特城守之具”,对于“攻城实不济事”。《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佟养xìng谨陈末议奏》。因此,它首先就制造大号火pào。天聪五年五月,“造红衣大将军pào成,镌曰‘天佑助威大将军’。天聪五年孟春吉旦造。督造官总兵官额驸佟养xìng、监造官丁启明、备御祝世荫”。《清太宗实录》,卷8。丁启明原系明朝卑官,被后金俘获,“因善铸红夷pào”授职二等参将《清太宗实录稿本》,天聪七年十月十日。,祝世荫亦善造pào,“进红衣pào法,奉命监造”阮葵生:《茶余客话》,卷6,145页,《红衣pào》,中华书局,1960年版。。当时造pào多少,无法知其确切数字。大凌河战役结束时,佟养xìng曾说:“目今火器虽有大号将军pào,然尚少。”又说:“大pào百位不多,火yào数十万犹少。”《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佟养xìng谨陈末议奏》。而围大凌河前,大pào更少。实录载,七月将征明时,命佟养xìng负责运输,“其随营红衣pào,大将军pào四十位”。《清太宗实录》,卷9。围大凌河城,“佟养xìng载pào当锦州大道(而)营”,专以重pào对付明朝援兵蒋良骐:《东华录》,卷2,30页,中华书局版。。佟养xìng强调火器对后金的战略作用,说:“夫火器,南朝仗之以固守;我国火器既备,是我夺其长技。彼之兵,既不能与我相敌抗,我火器又可以破彼之固守”,如多备火器,就能“握全胜之势”《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佟养xìng谨陈末议奏》。。显见大pào这个新式武器已成为皇太极的武库中克敌制胜的“神器”。后金一经把大pào应用于战场,就迅速改变了明与后金的军事力量对比。明军原以大pào为依恃的优势自此逐渐消失。

  后金以重兵和首次使用大pào围困大凌河城,已将明兵置于孤危之地。从八月六日围城,到十一月九日解围东去,历三月余,按其战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八月六日至九月底,双方为围城与反围城展开了激战。后金围城后,用大pào扫dàng周围明兵盘踞的堠台,解除它们对围城的威胁。八月十日,曾先招降大凌河西山一台、城南岗一台。十二日,以pào攻降城西南隅一台,二十一日,大凌河岸一台出降,城东一台,明兵不降,被大pào轰塌。十五日,城北外岗一台降蒋良骐:《东华录》,卷2,30~31页。。很快,大凌河城附近的大小堠台都被后金占领。堠台为明的军事据点,虽说它的设置远不如大城,但并非都容易攻取。距大凌河稍远有个台叫于子章台,“垣墙坚固”,很难攻取。皇太极遣官八员,率兵五百人和全部旧汉军,载红衣pào六位、将军pào五十四位,连续pào击了三天,才轰坏其台垛,中pào死者五十七人。台内明兵惊惧,被迫投降。周围百余台闻风惴栗,近者归降,稍远者弃台逃走。后金兵从明的堠台取得了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士马饱腾”《清太宗实录》,卷10。,从而支持了后金久围的决心,直至献城投降。

  祖大寿、何可纲等被围在城内,并非坐以待毙,他们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出城,机动灵活地同后金jiāo战,力图破坏乃至打破其围困。八月二十日,明兵出城诱战,后金二员副将孟坦、屯布禄、备御多员、侍卫戈里和一部分士卒中计,死于阵上。祖大寿每次派出兵马,少则几个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或有意骚扰后金军,或作试探xìng进攻,以探明其虚实,为突围作准备。结果,都被后金兵给打了回去。城内烧柴不足,须出城打柴,田野庄稼亟待收获,以充军需。祖大寿曾几次派兵马偷偷出城,都被后金或活捉,或当即击杀。除围城之初,祖大寿施小计使后金上当,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战后,明朝方面曾做过调查,证实被围官兵“与贼jiāo战,大小数十余阵,阵亡颇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第187号卷,第8号。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4)

  明朝方面,一听到后金兵重围大凌河的消息,自然焦虑异常,惊恐不已,唯一的办法就是遣兵解围,枢臣们不断下令督促进兵。八月十六日,驻营松山的明兵出动二千,后金前哨阿山、劳萨等率军迎战,一举将其击退。二十六日,锦州派出援兵六千,向大凌河进发。皇太极派出阿济格、硕托等率精兵往锦州、松山等处,堵击明援兵。在离松山三十里地方,长山与大凌河之间恰巧遭遇。时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双方就在浓雾的笼罩中展开了一场混战。明兵不敢恋战,刚一接战,即向锦州败退。阿济格等率军直追到锦州城下,活捉明一员游击,获马二百零六匹蒋良骐:《东华录》,卷2,31页。参见《清史列传》,卷1,《阿济格传》。《明史邱禾嘉传》,卷261。。

  九月中旬,辽东巡抚邱禾嘉、总兵官吴襄、宋伟等合军七千人再次增援。皇太极也率军出击锦州,目的是威胁它不得向大凌河增援。至中途,他命令众军暂停前进,亲带二百名护军到前边察看地形。等行至小凌河岸,突然与刚出锦州城的明兵相遇,皇太极穿戴铠甲,手持长qiāng,率领这小股精锐飞马过河,直冲明兵。明兵猝不及防,顿时阵势大乱,纷纷逃窜。后续的阿济格等赶到,分五队进兵,直逼锦州城下。吴襄、宋伟出战不胜,退回城里,闭门不出。《明史邱禾嘉传》,卷261。蒋良骐:《东华录》,卷2,31页。

  大凌河围城已月余,皇太极根据祖大寿盼援兵心切的心理,决意智取。他令一部分将士都穿戴汉装,扮作明兵,伪装成锦州来的援兵前来解围,以引诱城里明兵出动,而埋伏在山内的皇太极率军聚而歼之。九月十九日,扮作明兵的后金部队悄悄赶到城西十里的地方,“发pào树帜,骤马扬尘”,作出自锦州来的援兵的样子。祖大寿果然信以为真,立即点齐兵马出城,攻击西南方,企图与援兵内外夹攻以解围。事先布置好的篇古、叶臣及蒙古诸贝勒各督所部迎战。皇太极也率亲兵自山上腾跃而下。这时,祖大寿发觉中计,急收兵入城。死伤百余人。此后闭城再也不敢开门出战了《清史稿祖大寿传》,卷234。。

  明军几次增援均告失败。孙承宗亲赴锦州,组织力量再次前往增援。但邱禾嘉胆小,屡次变更进军的日期。迟至九月二十四日,监军道张春会同吴襄、宋伟等率副将以下百余员、马步兵四万之众来援,过了小凌河,东进五里,筑垒列车营。后金扼守长山锦州东南峰峦连亘,诸山错列,因名长山。,明援兵不得进。二十七日黎明,明兵拔营,过大凌河,列阵于距城仅十五里的长山口。皇太极和他的哥哥大贝勒代善将二万兵马与明兵会战。皇太极亲率两翼骑兵闯营,发挥骑shè的长技,发矢猛shè明军,明军则发shèqiāngpào还击,bàozhà声震天,铅子如雹。宋伟营栅甚固,后金兵几次攻击不得入,于是转攻吴襄大营,骑兵纵横驰突,箭矢如雨,明兵没等施放第二次qiāngpào,后金箭矢飞到,骑兵亦到。在城东屯营的佟养xìng指挥pào兵助战,不断轰击明营。吴襄支持不住,先自逃奔,全营大乱,纷纷逃窜。这时,宋伟也独力难支,所部也溃败下来。在通往锦州、松山等处各要道埋伏的后金精兵,将逃经此处的明兵统统歼灭。张春和副将张洪谟、杨华征、薛大湖、参将姜新等三十三员将官都被活捉。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等战死于阵中,而吴襄、宋伟等皆逃走。明兵屡次增援失利,以此次损失最为严重,精兵选将四万人所剩无几。此后,明朝无力再派援兵,听凭大凌河束手待毙。大凌河城全体官兵和百姓面临着孤立无援和粮尽的绝境《清史稿祖大寿传》,卷234。参见《明史邱禾嘉传》,卷261。《清史列传阿济格传》,卷1。蒋良骐:《东华录》,卷2,31页。。

  从九月底到整个十月,为围城的第二阶段,即双方围与守的相持阶段。大规模的战斗已经停止,后金坚持围困下去;祖大寿已无力反击,但仍坚守城池。

  在严密封锁中,皇太极不断发动“政治”攻势,从开始围城时,他就写信给祖大寿,劝其投降,甚至许以讲和,立即停战。祖大寿置之不理。他本是辽东人,在宁远有一个很大的家族,人口众多,家业豪富,权势显赫至今兴城内还竖立一座明朝皇帝为祖氏四代建的牌坊,以表彰他们捍卫边疆的功勋。。为保护他的名声和家业,他岂肯轻易投降!到十月,皇太极又加紧做劝降的工作。他本人屡次给祖大寿写信,一再表明他的和好之意,这里摘录其中的一封信:

  满洲国皇帝致书祖大将军:

  兵,凶器也;战,危事也。人岂有不yù太平而乐战征者!虽获胜岂如与妻子在家安居乐处乎?每yù遣人讲和,奈尔明帝大臣等自视在天上,视我如在九渊,竟无一言相报。故忿而兴师。夫两国相争,不外和战,只以和好未成,留兵固守边疆,乃率大军长驱直入,不期与将军在此相遇。我实爱慕将军,天使我二人和好,故欣然遣使致书。我之所以爱慕将军者良有以也。我生长海滨,惟知兴兵,而于教养人民抚绥军士之道诸多未谙,又不晓山川地势之险易,兴兵攻战之事我自当之,指挥教养之事,请将军任之,愿共劳逸同富贵,是我之意也。我已与银住言及,令其暇时在将军前述及我二人同谋之意。将军若不信,可问银住将军。若以我言为是,望速答复,将军其独断之,幸勿听他人之言也《满洲老档秘录》下编,29页。。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5)

  同时,他还责令刚投降过来的明将张洪谟等二十余人分别写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