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明清战争史略最新章节 > 明清战争史略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7 章

  而来,就应将已集之兵去远征明朝。皇太极胸有成竹赞同征明之议,“遂统大军,向明境进发”《清太宗实录》,卷5。。

  进兵察哈尔,虽然也可以制服它,但征明却更重要、更迫切。当然征明困难可能更大些,劳师袭远,粮食供应紧张,明兵各路汇集,堵截归路,等等,进兵道路充满艰难危险。诸贝勒大臣对此次伐明,深入内地,在思想认识上并不一致。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在行军途中就私下议论,反对冒险伐明。二十日,大军到了喀喇沁的青城,当晚他们俩就进皇太极的御幄,非常神秘地“止诸贝勒大臣于外,不令入,密议班师”。《清太宗实录》,卷5。皇太极立刻陷于进退维谷之中。他沉默了,也失去了平素的乐观和笑容。代善和莽古尔泰一出来,岳、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杜度、阿济格、豪格等大多数贝勒马上又进去,气氛一时很紧张。岳最先打破沉默,开口说:“汗与两大贝勒商议了什么大事,请向臣等示知。现在诸将官都集合在外面等着,请汗下命令吧。”

  皇太极大失所望地说:“我想出的主意既然是不好的,你们还等待什么!”他又命令文臣把他们所草拟的军令,不要当众宣布。岳和济尔哈朗迫不及待地提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请汗向我们明说吧!”皇太极又秘密地向他们说:“我已决定了的事情,而两大贝勒不同意,他们说,我们的兵深入敌境,劳师远袭,如达不到进明边的目的,则粮匮马疲,想回也回不来了;纵然入了边,而明朝会调各路大兵包围我们,那时,我们是寡不敌众,何况我们既入了边口,倘若明兵自后堵截,恐怕我们也无归路。他们以此为由,坚决不同意此次出兵,你们早知道如此,为何不及时提出,使我落到这个地步!大家思想这么不一致,我怎么能高兴呢?”岳、济尔哈朗等与两大贝勒不同,劝皇太极“决计进取”《清太宗实录》,卷5。。于是又命令八固山额真到代善、莽古尔泰住所商议。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是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而是请皇太极裁决。那天半夜,终于按皇太极的主意做了最后的决定。

  皇太极颁谕:“朕仰承天命,兴师伐明,拒迎战者不得不诛,若归降者,虽鸡豚勿得侵扰,俘获之人,勿离散其父子夫fù,勿yín人fù女,勿掠人衣服,勿拆庐舍祠宇,勿毁器皿,勿伐果木,如违令杀降yínfù女者斩……”和以往行军所颁布的命令不同的是,要后金将士提高警惕,其中说:“又勿食明人熟食,勿酗酒,闻山海关内多有鸩dú,更宜谨慎。勿以干粮饲马,或马匹羸瘦,可量煮豆饲之。肥者止宜以草秣之,俟休息时,再饲以粮,凡采取柴草勿得妄行,须聚集众人,以一人为首,有离众驰往者拿究。”《清太宗实录》,卷5。

  十月二十日深夜,皇太极遂统大军开拔。二十四日次老河(即老哈河),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各授以计,分兵前进”《清太宗实录》,卷5。。命贝勒济尔哈朗、岳率右翼四旗兵及右翼蒙古诸贝勒兵于二十六日夜半进攻大安口,至遵化城合军。令贝勒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兵及左翼蒙古诸贝勒兵从龙井关攻入。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率大军向洪山口进发。

  先是后金用兵辽西,明把主要力量用于山海关及其宁锦一带,而“山海关以西塞垣颓落,军伍废弛,三卫束不的等多携贰”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6。,对后金兵毫无设防,三路大军从喜峰口突入塞内,进展神速。明人震惊,蓟辽总督刘策潜逃。二十六日,左翼军在一大早赶到龙井关,天未亮,毁水关进边,沿路大败明朝的援兵,明汉儿庄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皆被斩,尽歼其众。又击斩三屯营总兵哨卒。到汉儿庄城外,正要招降,三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多尔衮、多铎赶到。守城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清军遂入城驻营。莽古尔泰派使往潘家口,其城守备金有光遣中军范民良及蒋进乔也出来投降。后金继续委任他们为游击、备御等官,照旧守城。

  二十七日,皇太极督大军入边,攻克洪山口城,提拔城内的方遇清为备御,给予敕命,令其守城,招集流亡,尽心供职。又有遁匿山中的明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率百人擐甲执械来降。皇太极分别给提升一级。三十日,皇太极领兵到了遵化,派总兵官扬古利率护军百名至遵化城驻营。莽古尔泰率军自汉儿庄来会,距城五里下寨。此时,右翼兵济尔哈朗、岳于十月二十六日乘夜前进,至大安口遇明兵,一战击走。到天亮,见山上还有两营明兵,清军只得一分为二,岳领一半兵待战,济尔哈朗领一半兵进击,又歼其两营。太阳出来时,明朝来了两营骑兵,又被岳击败。兵托、济尔哈朗正要拜天,忽然又来一营明兵,等不及列营,分别击败之。那天,清军在半天之内,打败明五营兵。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城投降。二十八日趋石门,继之会师遵化城下。

  第四部分突袭北京与用间(3)

  驻守宁锦防线的明督师袁崇焕因“抱心太执”,一闻敌警,即遣总兵赵率教入援,探知后金兵势甚盛,又亲督副总兵张弘谟,参将张存仁,游击于文绶、张外嘉、曹文诏等进关,以为率教之翼。第二天,又调参将郑一麟、王承胤,游击刘应国及总兵祖大寿接应《崇祯长编》二年十一月戊戌。。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急于援救遵化,遂率刘姓、王姓副将及参游九员以精兵四千来援。三昼夜急驰三百五十里,至三屯营,总兵朱国颜不容入城,遂纵马而西向遵化。十一月四日大战,遇到埋伏,被后金将阿济格斩于马下《崇祯长编》,《袁崇焕揭帖》。。赵率教之死,是明一大损失。宁远两次大捷,赵率教立功最著,可谓“中兴良将”。其手下明副将、参游全部就戮,明兵大败《明史赵率教传》,卷271。。中军臧调元被莽古尔泰生擒,投降。

  巡抚王元雅凭城固守。后金劝降,遭到拒绝。皇太极便召集诸贝勒定于十一月初三日从四面八方攻城:正黄旗纳穆泰率本旗攻北面之西;镶黄旗额驸达尔哈率本旗攻北面之东;正红旗额驸和硕图率本旗攻西面之北,镶红旗维舜率本旗攻西面之南;镶蓝旗额驸顾三台率本旗攻南面之西,正蓝旗攻南面之东;镶白旗图尔格率本旗攻东面之南;正白旗喀克笃礼率本旗攻东面之北。他们各按指定地点发起进攻。他们把修治好的云梯换牌,运至城下,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先登,大军继之一拥而上,遂克其城,掩杀其守陴兵,四面皆溃。巡抚王元雅走入他的官署,上吊自尽,凡城中官兵人民反抗者,皆被屠杀《清太宗实录》,卷5。。

  皇太极嘉奖萨木哈图,亲自“酌金卮劳之”。皇太极非常重视此次攻城的成功,他传谕说:“我军年来怯于攻城,况此城较前所攻之城更坚,此人宜优录之。”从白身破格授予备御职务,赐美名“巴图鲁”,赏给驼一、马十、牛十、蟒缎一、缎十九、布二百疋。皇太极命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文馆范文程统领备御人员、兵八百留守遵化,他统率大军自遵化起行,向北京进发。

  后金军越过长城,攻占遵化城,再无险阻挡。当时,明政权腐朽至极,沿边戒备全疏。加之经济凋敝,财源枯竭,虽加派“三饷”,各地军队依然连年欠饷,严重影响其战斗力,打起仗来,或望风而逃,或一触即退。后金军突入长城口,畿东州县,风鹤相警,人无固志。后金军一路势如破竹,下蓟州,越三河,略顺义,破通州,渡河后,突进至北京郊外二十里处之牧马厂。从厂南一牧马圈中获马骡二百三十五匹,骆驼六匹,管马太监二名,共三百余人投降。

  二十日,大军起行,逼北京,皇太极统大军扎营于城北土城关之东,两翼兵营于东北。这时,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俱屯兵德胜门,抗拒后金军。侯世禄避战,满桂独战,城上发大pào助战,误伤满桂兵,满桂负伤卧关将军庙中,乃休战。

  明朝没有料到后金兵冒险千里,突入北京城下。顿时,满朝文武大臣慌做一团。崇祯宣布京师戒严,调全国各地人马来京勤王,命“各路援兵,俱令听督师袁崇焕调度”。《明清史料》丙编。并传谕崇焕:“多方筹画,计出万全,速建奇功,以膺懋赏。”袁崇焕自宁远急驰山海关,调集所部扼守各处要地:以总兵官朱梅、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还镇,护诸陵;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扼其西下;保定总兵曹鸣雷、辽东总兵祖大寿驻蓟州遏敌;保定巡抚刘策兵亦至,令还夺密云;他自率大军居中应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6。。十五日,昼夜兼程至河西务,议趋京师。副总兵周文郁建议:不宜入京,后金兵在通州,明兵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务,寻机进兵,敌易则战,敌坚则乘,这是万全之策。袁崇焕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还在十日,崇焕统兵入蓟时,明廷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下令崇焕不得过蓟州一步,而他个人毫无察觉。在通州时,崇焕又没有和后金兵jiāo战,后金兵因此得以直趋京师。疑上加疑,京城里的谣言四起,流传说袁崇焕召来了后金兵。中国古代所谓“三夫成市虎”,竟落到了袁崇焕身上,这就使崇祯皇帝被一阵谣言说动了心,这给皇太极施反间计埋下了种子。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深怕后金兵逼近京师,仅率领骑兵九千,士不传餐,马不再秣,以两昼夜行三百里之速,由间道急抵广渠门外扎营。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阵于西。此时,后金兵亦兵临城下。后金兵发起攻击,袁崇焕躬环甲胄,督军力战,险作刀下鬼。皇太极轻骑巡视说:“路隘且险,若伤我军士,虽胜不足多也。”于是便停止进攻《东华录》天聪4,5页。。二十二日,徙营屯南海子。

  袁崇焕于宁远、锦州两次击败后金兵的强大攻势,挽回了明在关外的危局,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抗战派,并保有一定力量,成为后金灭明的最大障碍。但此次率兵到京后,崇祯帝虽几次召见,赏赐御馔及貂裘,但却拒绝其因士马疲敝,入城休整。袁崇焕无奈,只好驻营于城外,随之而来的是,后金汗皇太极部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反间计。

  第四部分突袭北京与用间(4)

  先是,后金大军屯南海子时,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便指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榜式达海等监收。明末,太监受到宠幸,是皇帝的心腹,“凡所见闻,必入告无隐”。高鸿中、鲍承先按照皇太极的旨意,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睡觉的地方,故作耳语,说:“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两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东华录》天聪4,6页。简短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它暗示袁崇焕已与这位金国汗有密约,攻取北京很快就会成功。太监杨春假装躺卧,偷偷听着,把这几句话完全记在心里。二十九日,高、鲍又故意放跑杨太监。杨太监回到朝廷,以重大军情晋见崇祯,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都详细地报告了崇祯。

  十二月一日,崇祯以“议饷”的名义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入见。当场质问袁以前杀毛文龙及现在进京逗留不战这两件事计六奇《明季北略》所载《逮袁崇焕》说:“上问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及shè满桂三事”,认定袁确有“通敌”罪。。袁崇焕一时不能答,当即将其逮捕,马上就由督师变成了锦衣卫狱囚。下令对袁崇焕解任听勘。

  毛文龙的同党、内阁大学士温体仁,因袁崇焕斩毛文龙,断绝了毛文龙对他的贿赂,因而对袁崇焕深为痛恨。于是,他连续五次上疏,以袁“欺皇上”、“资敌私通”、“引敌上驱”、“胁城下之盟”的罪名,力请杀袁崇焕。兵部尚书梁廷栋曾与袁崇焕共事于辽,亦有私仇,这时乘机合谋倾崇焕。廷臣中虽有很多人看出这是一起冤案,但是因为害怕温体仁及梁廷栋有权有势,不敢出来相救。周延儒、成基命、王永光各上疏救崇焕,没有人理睬。祖大寿拿着官诰和赠荫去赎袁崇焕,也没有被接受余大成:《剖肝录》。。

  袁崇焕被捕后,将士一片惊惶,彻夜号啼,莫知所处;而城头则pào石乱打,兵多骂詈之言。因为口口声声都说辽将、辽人是jiān细,造成万余精锐,一哄而散。部将祖大寿在旁见袁崇焕被缚下狱,惊慌失措,当即领兵离京归关外《明史袁崇焕传》,卷259。。崇祯从狱中取袁崇焕手书,遣使飞驰,yù召回祖大寿。但祖大寿已回到锦州。使臣追及锦州,出示袁崇焕手书,祖大寿才下马捧泣,一军尽哭。为了立功赎袁崇焕,祖大寿即日回兵入关,收复永平、遵化一带。崇祯闻此,复yù用崇焕于辽,又有“守辽非蛮子不可”之语余大成:《剖肝录》。。但阉党分子继续jiāo章攻击,遂使袁崇焕被置于无可挽救的绝境。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明廷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指毛文龙)、“失误封疆”等罪名,悍然将率师入卫北京的袁崇焕处以磔刑,其家产没收入官,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

  袁崇焕之死实是明末一大冤案,皇太极的用间竟被明朝信以为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