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3章 科研金字塔
“唐教授。”
“唐教授来了。”学生们纷纷打招呼。
唐集中教授的满头银发,梳成很有特色的分头,身形微胖,气质出众,看起来像是过期的老年歌手似的。他腰里夹着厚厚的一叠东西,有装满了草稿纸和试卷的文件夹,也有整本的书籍,因为数量太多,以至于要一只手夹,一只手扶。
他将东西乱糟糟的放在书桌上,于是原本就狭窄的办公区域就更可怜了。
唐集中似乎不在乎这个,他默默的走到房间的角落,提起开水瓶,在脸盆里倒了点水,用毛巾胡乱的抹了脸和脖子,舒服的吁了一口气,又打开窗户,坐到书桌前,只露出一个粗短的脖子和脑袋,整个人像是都被书给撑起来了。
做完了这些,唐集中才露出圣诞老人似的笑容,说:“互相都认识了吧,咱们先随意聊聊天,都不用紧张啊。”
杨锐一点都不紧张,他是打定主意不加入唐集中的科研组的。虽然桌面上的资料有中文有外文,且数量极多,说明唐教授本人是有水平的,但是,找不到钱是绝对的软肋,没钱的科研组是做不下去的,或许能做一些简单的研究工作,就像杨锐前世加入的科研组一样,可那不是杨锐想要的。
杨锐希望加入一个大型的科研组,最好是那种有三五个分支小组,每个小组又有独立项目的大型科研组。
只有这样,杨锐才有可能从一个分支小组起步,自己独立获得项目。
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杨锐是一名学生,而一名学生是很难独立领导项目的,不能领导项目就不能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上署名,换言之,就不能做大老板,这就让他很难获取相应的名声。
毕竟,国外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可不管你国内的科研结构是怎么样的,他们就看谁是第一作者,谁是通讯作者。
如果是只有几个人做的研究工作,最受看重的位置就是第一作者,也只有第一作者。
但如果是多个人完成的项目,最受看重的位置则是通讯作者,因为它总览全责,是项目能够进行和完成下去的关键。第一作者则是主要执行人,是中青年研究员攀爬高峰的最好路径。
在国内,一名厉害的教授可以领导一个巨大的团队,其规模可以达到研究所的程度。
比如某某院士,他往往可以争取到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经费,这比一个普通的研究院都要多了。而为了拿到这笔经费,此院士的下属研究团队的规模,也堪比研究院。
通常来说,一名高端院士最起码会掌管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在此实验室内,可以会有两三名长江学者级的教授组建两三个不同方向的研究团队,而每个研究团队,都会有数名水平不错的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工作,每名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会自由组合成方向不同的研究小组,而每个研究小组下面,还会有数量不等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生打杂。
用人们更熟悉的话来翻译,院士就相当于房地产公司,下属的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就相当于建筑公司,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则会雇佣普通教授和副教授做包工头,打地基做水电安门窗等等各司其职,而在包工头的下面,博士后和博士生就相当于大工,是主要劳动力,研究生和本科生是小工,干体力活。
在这个金字塔结构里,做小工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要努力学技术,争取做大工,做到了大工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还有已经毕业就职的小助教和小讲师,就要想办法积累资本,升级或跳出来自己组建科研组,从而成为包工头。
做了包工头就有资格做项目了,比如钟志文的老板富教授,其实就是一名副教授身份的包工头,他最多能要到几十万的经费,就做一些几十万的项目,自己继续积累资本,如同乡镇一级的个人建筑队一样,前期会觉得更自由更有好处,但是很难接触到大项目,更难做大做强。
唐教授属于强一些的包工头,他不仅能要到上百万的经费,而且有教授这样的资质,于是可以接一些较好的项目,甚至分包一些大项目中的小项目,比富教授这样的副教授,先进5年都不止。如果有好机会,唐教授也有可能通过一个项目,就此发起来,不会再有资质上的瓶颈,当然,这样的机会总是不多的,而且风险不小。
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就很少了,全国满打满算,也不到1000人,分配到各个领域,都要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或者突破性的进展才行。其中厉害些的,已经堪比院士,或者就是等着当院士的候补院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机会或者正在独立运作自己的实验室,申请国家级实验室也不困难。通常来说,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往往都在拿国家级的经费,比如863计划等等,就是这些大大犇们的囊中之物。
院士组成的科研团队自然是最强的,不过,院士也有强弱之分,就像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有强弱一样,低端的大牪跳过建筑公司,直接找包工头以省钱,高端的大犇同时揽下数个项目,然后分给大牪级的建筑公司以赚钱。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与新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三大计划。其庞大项目尽管最初由美国组织,但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又有英法德日中五国,以及后来的欧共体加盟,这令整个计划变成了百年难遇的盛会,而其最初的主导者为诺贝尔奖得主沃特森,也就是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儿。至于提出人体基因组计划的美籍意裔诺贝尔奖得主杜尔贝克因为逼格不够,只能前往意大利组织该国的人体基因组团队。
历史上,中国一共获得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1%的工作量,由四名大犇带领各自的大牛大犇团队,分别完成。
中国迟迟到94年方才加入,倒是留给了杨锐一线希望。
不过,要加入这样的盛会,就不能浪费大学的4年时间。
学生是不能直接参与学校或政府间项目的,但要是先加入一个团队,再通过能力自我上升,进而分包项目,还是有可能的。
对普通学生来说,可能仅仅也就是可能,可是对满脑子论文的杨锐来说,哪怕是一点点可能,也很容易就无限扩大。
若非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和资历,他现在丢一篇的论文出去,立刻化身小牛,自然不肯在小项目组里耗费精力。
杨锐消极对待,办公室里的其他学生却是积极的希望加入唐集中的科研组的。
他们没有杨锐的资源,能够进入大牛唐集中教授的项目组,已经是极好的选择,相比大四生钟志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十多秒的沉默后,一名研究生左右看看,率先道:“我认为双向电泳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实验技术,尤其是现在的蛋白质研究变的深入了……”
这位说完,另一名大四学生开口道:“……我觉得玻璃管的冷却需要多加注意,因为蛋白质和胶都很容易变质,一旦冷却不好,就容易让实验数据不真实,我看了唐教授的几篇文章,我觉得实验设计的非常好……”
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讲话。
赞美教授的工作是面试的主要部分,任何一名教授都愿意招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生,即使只是科研民工,也得是用力一致的才行。
同时,教授的论文也是科研民工的基础工作,你都不知道教授的项目是什么,又何谈加入项目组。
做了功课的学生们尽其所能的展示着自己,表达自己的科学之心的同时,证明自己的实力。
唐集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蛋白质,而双向电泳作为一项8年前新发明的技术,是唐集中最近常采用的方式,大家也尽可能的围绕此点来发挥。
唐集中一个个认真的听了下去,最后将目光放在了杨锐脸上,问:“你是杨锐吧,也说说看。不用紧张,想到什么说什么,你还是大一学生,不会对你做太高要求的。”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唐教授来了。”学生们纷纷打招呼。
唐集中教授的满头银发,梳成很有特色的分头,身形微胖,气质出众,看起来像是过期的老年歌手似的。他腰里夹着厚厚的一叠东西,有装满了草稿纸和试卷的文件夹,也有整本的书籍,因为数量太多,以至于要一只手夹,一只手扶。
他将东西乱糟糟的放在书桌上,于是原本就狭窄的办公区域就更可怜了。
唐集中似乎不在乎这个,他默默的走到房间的角落,提起开水瓶,在脸盆里倒了点水,用毛巾胡乱的抹了脸和脖子,舒服的吁了一口气,又打开窗户,坐到书桌前,只露出一个粗短的脖子和脑袋,整个人像是都被书给撑起来了。
做完了这些,唐集中才露出圣诞老人似的笑容,说:“互相都认识了吧,咱们先随意聊聊天,都不用紧张啊。”
杨锐一点都不紧张,他是打定主意不加入唐集中的科研组的。虽然桌面上的资料有中文有外文,且数量极多,说明唐教授本人是有水平的,但是,找不到钱是绝对的软肋,没钱的科研组是做不下去的,或许能做一些简单的研究工作,就像杨锐前世加入的科研组一样,可那不是杨锐想要的。
杨锐希望加入一个大型的科研组,最好是那种有三五个分支小组,每个小组又有独立项目的大型科研组。
只有这样,杨锐才有可能从一个分支小组起步,自己独立获得项目。
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杨锐是一名学生,而一名学生是很难独立领导项目的,不能领导项目就不能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上署名,换言之,就不能做大老板,这就让他很难获取相应的名声。
毕竟,国外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可不管你国内的科研结构是怎么样的,他们就看谁是第一作者,谁是通讯作者。
如果是只有几个人做的研究工作,最受看重的位置就是第一作者,也只有第一作者。
但如果是多个人完成的项目,最受看重的位置则是通讯作者,因为它总览全责,是项目能够进行和完成下去的关键。第一作者则是主要执行人,是中青年研究员攀爬高峰的最好路径。
在国内,一名厉害的教授可以领导一个巨大的团队,其规模可以达到研究所的程度。
比如某某院士,他往往可以争取到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经费,这比一个普通的研究院都要多了。而为了拿到这笔经费,此院士的下属研究团队的规模,也堪比研究院。
通常来说,一名高端院士最起码会掌管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在此实验室内,可以会有两三名长江学者级的教授组建两三个不同方向的研究团队,而每个研究团队,都会有数名水平不错的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工作,每名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会自由组合成方向不同的研究小组,而每个研究小组下面,还会有数量不等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生打杂。
用人们更熟悉的话来翻译,院士就相当于房地产公司,下属的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就相当于建筑公司,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则会雇佣普通教授和副教授做包工头,打地基做水电安门窗等等各司其职,而在包工头的下面,博士后和博士生就相当于大工,是主要劳动力,研究生和本科生是小工,干体力活。
在这个金字塔结构里,做小工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要努力学技术,争取做大工,做到了大工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还有已经毕业就职的小助教和小讲师,就要想办法积累资本,升级或跳出来自己组建科研组,从而成为包工头。
做了包工头就有资格做项目了,比如钟志文的老板富教授,其实就是一名副教授身份的包工头,他最多能要到几十万的经费,就做一些几十万的项目,自己继续积累资本,如同乡镇一级的个人建筑队一样,前期会觉得更自由更有好处,但是很难接触到大项目,更难做大做强。
唐教授属于强一些的包工头,他不仅能要到上百万的经费,而且有教授这样的资质,于是可以接一些较好的项目,甚至分包一些大项目中的小项目,比富教授这样的副教授,先进5年都不止。如果有好机会,唐教授也有可能通过一个项目,就此发起来,不会再有资质上的瓶颈,当然,这样的机会总是不多的,而且风险不小。
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就很少了,全国满打满算,也不到1000人,分配到各个领域,都要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或者突破性的进展才行。其中厉害些的,已经堪比院士,或者就是等着当院士的候补院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机会或者正在独立运作自己的实验室,申请国家级实验室也不困难。通常来说,长江学者级的教授往往都在拿国家级的经费,比如863计划等等,就是这些大大犇们的囊中之物。
院士组成的科研团队自然是最强的,不过,院士也有强弱之分,就像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有强弱一样,低端的大牪跳过建筑公司,直接找包工头以省钱,高端的大犇同时揽下数个项目,然后分给大牪级的建筑公司以赚钱。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与新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三大计划。其庞大项目尽管最初由美国组织,但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又有英法德日中五国,以及后来的欧共体加盟,这令整个计划变成了百年难遇的盛会,而其最初的主导者为诺贝尔奖得主沃特森,也就是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儿。至于提出人体基因组计划的美籍意裔诺贝尔奖得主杜尔贝克因为逼格不够,只能前往意大利组织该国的人体基因组团队。
历史上,中国一共获得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1%的工作量,由四名大犇带领各自的大牛大犇团队,分别完成。
中国迟迟到94年方才加入,倒是留给了杨锐一线希望。
不过,要加入这样的盛会,就不能浪费大学的4年时间。
学生是不能直接参与学校或政府间项目的,但要是先加入一个团队,再通过能力自我上升,进而分包项目,还是有可能的。
对普通学生来说,可能仅仅也就是可能,可是对满脑子论文的杨锐来说,哪怕是一点点可能,也很容易就无限扩大。
若非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和资历,他现在丢一篇的论文出去,立刻化身小牛,自然不肯在小项目组里耗费精力。
杨锐消极对待,办公室里的其他学生却是积极的希望加入唐集中的科研组的。
他们没有杨锐的资源,能够进入大牛唐集中教授的项目组,已经是极好的选择,相比大四生钟志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十多秒的沉默后,一名研究生左右看看,率先道:“我认为双向电泳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实验技术,尤其是现在的蛋白质研究变的深入了……”
这位说完,另一名大四学生开口道:“……我觉得玻璃管的冷却需要多加注意,因为蛋白质和胶都很容易变质,一旦冷却不好,就容易让实验数据不真实,我看了唐教授的几篇文章,我觉得实验设计的非常好……”
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讲话。
赞美教授的工作是面试的主要部分,任何一名教授都愿意招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生,即使只是科研民工,也得是用力一致的才行。
同时,教授的论文也是科研民工的基础工作,你都不知道教授的项目是什么,又何谈加入项目组。
做了功课的学生们尽其所能的展示着自己,表达自己的科学之心的同时,证明自己的实力。
唐集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蛋白质,而双向电泳作为一项8年前新发明的技术,是唐集中最近常采用的方式,大家也尽可能的围绕此点来发挥。
唐集中一个个认真的听了下去,最后将目光放在了杨锐脸上,问:“你是杨锐吧,也说说看。不用紧张,想到什么说什么,你还是大一学生,不会对你做太高要求的。”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