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最新章节 > 重生之神级学霸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374章 圆明园

  网om,。  晚间,久久陷入沉寂的圆明园,突然变的热闹起来。

  地处北四环的圆明园,往好里说是座公园,说的实在些是座废墟,虽然日间的游客总归是有的,但在入夜以后,通常都是寂寞而孤单的。

  今天,圆明园却再次被张灯结彩的打扮了起来。

  突如其来的热情,似乎令它有点懵,圆门既没有打开,也没有工作人员出来接待,但人们并不在乎这些。

  大家只是想要借助它绝妙的地理位置而已。

  圆明园距离北大,仅仅相隔条马路,激动的人群霸占了马路,将漂亮的红幡挂在圆明园的围墙上,还有它的铁质大门和门头上,还有它大门前的空地上……

  如今的国企和单位,储备最多的除了带单位抬头的信纸以外,就是横幅纵幅和红幡了。但凡是有领导出没的地方,就要挂的红艳艳,红火火的。

  发展到80年代,已经变成了但凡是有人出现的地方,都要挂的红艳艳,红火火的。

  更不要说,眼前令人兴奋的祝贺仪式了。

  轰

  只人多高的篝火,被浇上了汽油,点燃了起来。

  周围有人忍不住,已经是唱歌跳跃起来。

  名外国记者,兴奋的将相机里的胶卷摁而光,才想起来问陪同而来的国人,道:“他们的表现,我是说这些高兴的人群,他们让我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场舞会似的。”

  来自方的翻译心情放松的看着跳跃的人群,笑道:“你看的也没有错。”

  “是这样吗?”

  “国人在最近些年,举行了许多的政治运动,以至于政治运动就变成了他们熟悉的社交方式,年轻人在游行认识彼此,在圆桌讨论熟悉对方,或者在贴横幅的时候互相接触,是很正常的。”

  “现在也是场政治运动吗?”外国记者换好了胶卷,又以人群和篝火为背景,对着墙上的标语通狠拍。

  《为国科学家喝彩》

  《支持杨锐》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团结起来,振兴华》

  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很快又消耗了外国记者的只胶卷。

  旁边的名国记者,又是羡慕,又是鄙夷的瞅了眼他手里的相机,然后将目光重新放在了自家海鸥的取景器上,等待了许久,才以“团结起来,振兴华”的标语为背景,拍下了张照片。

  “团结起来,振兴华”是有出处的,它是当今体坛最喊得出来的口号,正是源自北大学生的创作。

  当然,它最初是赠送给男排的,它们在81年的时候,击败韩国队进入了世界杯。不过,随着女排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团结起来,振兴华”的口号,就渐渐的变成了女排的专用口号,不仅在80年代家喻户晓,还是女排精神的口号代表。

  而今,又是北大的学生们,将这个口号,挂在了圆明园的前方,赠送给了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的杨锐。

  在国记者看来,这才是值得纪念的幕。

  国化,只有国人才能真正的传承。

  国记者瞄了外国记者眼,忍着不去羡慕他随意使用胶卷的自由,转而对自己打起气来:真正有价值的画面,只有自己的照相机,才能拍出来。

  他留了十张照片,直没有去用,就等着杨锐出现。

  在他的设想,当北大的学生们拥簇着杨锐来到现场,在篝火后,标语前,将杨锐跑起来的场景,是最值得自己抓拍的。

  如果这样的场景出现,他也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之拍下来。

  唯的问题,就是杨锐始终没有出现。

  “杨锐呢?”

  “杨教授呢?”

  “杨主任呢?”

  现场阵混乱,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叫法。

  几名记者更是焦急的在人群打转,没有杨锐的参与,总感觉少些什么啊。

  “我们找杨锐去。”不知是谁,振臂呼,云者景从。

  浩浩荡荡的人群,便从圆明园,再次转向北大。

  但是,即使大家趁机将毗邻圆明园的北大转了个底掉,依旧不能发现并不存在的杨锐。

  “咱们去杨锐家里找他吧。”

  “谁知道杨锐家在哪里?”

  “没有认识杨锐的吗?请杨锐教授来北大啊,大家都是支持他的。”

  “估计是预知得不到奖,不愿意出来吧。”

  再和谐的团队里,也总有两个讨人厌的孩子。

  人带点抱怨的猜测,立即被人围攻了。

  “杨主任不是这样的人。”

  “就是得不到奖,现在也是世界第二人了。”

  “至少是今年的世界第二人了。”

  “这就是国人零的突破了,诺贝尔奖要是像奥运会样,来个金牌银牌和铜牌,咱们也算是得奖牌了。”

  纷乱的声音,让记者们乐不可支的做记录的同时,也是不免幽怨,要是杨锐出现了,这个新闻性可就太好了。

  可惜,杨锐既没有出现,也没人暴出杨锐的家庭地址。

  眼瞅着上千人的队伍,就要这样白白的散去,突然又有新的消息传来:

  “我们上电视了!”

  “我们上电视了!”

  台电视,竟然被从家属楼里搬了出来,十几条插板组成的电线,弯弯绕绕的从家属楼扭到了小操场,用以保证这台十四寸的小家伙,能令上千人得到最新的信息。

  电视里,赫然就是两个小时前,圆明园的场景。

  86年的国新闻界,几乎是没有直播概念的,摄影师将拍下来的片子送到剪辑室,再由后者将之与主持人的录像带糅合起来,才能形成节目的基础。这个过程,正常也得几个小时的时间。

  事实上,新闻节目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剪辑,已然是它高贵的跟脚了。

  今天的节目,却是比往常的新闻更快。

  主持人章凡强抑着自己的激情,用尽可能平常的语调,描述着屏幕的场景,道:“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学校的学生们,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此时正殷切期待着诺贝尔奖的消息……大家都很期待,而很紧张……”

  这期节目,就像是个硕大无比的扩音器,将圆明园前的消息,传递到了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

  更多的人骑上自行车,坐上汽车,跳上飞机,直奔此处而来。

  “让食堂煮点绿豆汤……”

  “把所有空的教室的灯都打开,请站累了的人进去休息,要谨防出现晕厥等情况。”

  “弄些栅栏,卡住学校内的交通要道,也不能让他们走的太轻松。”

  “要不要去找下杨锐?”

  “不要,他来了只会更乱。”

  站在教学楼的顶层,几名学校领导快速的交换意见,并下命令。

  几个人面前的电视机也没有停下来,反而在有意无意间,更加烘托出紧张而期待的气氛来。

  就在所有人都疲倦要死的当口,屏幕突然闪,再次回到了演播室。

  “大家好,我是章凡。”章凡开心的喊出自己的名字,再道:“本台收到的最新消息,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即将在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里颁布。我面前的电话,将为我们带来最新的消息……”

  在没有无线耳机的时候,章凡干脆就在面前放了只又笨又大的转圈儿的电话机。

  观众们并不介意电话机的大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就连校园内的声浪,都变弱了许多。

  (本章完)

  om,网。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