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最新章节 > 重生之神级学霸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488章 教材

  网om,。  对杨锐来说,写章可以是极简单的事,也可以稍稍困难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脑海里的章拿几篇出来,改改发出去,或者干脆就用原好了。

  要是不怕麻烦的话,那就可以改的多点,加些自己的思路进去。

  这也是杨锐选择的方式。

  并不是杨锐不怕麻烦,而是不愿意浪费个大好的机会。

  章要是用在普通刊物上,杨锐宁愿不去写它。

  堂堂诺奖获得者,也没有时间写豆腐块去赚豆腐钱。

  让有资格设计导弹的去卖茶叶蛋,那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个人若是卖半辈子的茶叶蛋,那他对社会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有几率生个导弹专家。

  杨锐从来没想过要做个态度亲和的科学普及工作者,更没有想过要写科普的。

  面对普罗大众的章,其实由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去撰写就足够了,或许写的还会写的好些。至于大牛的科普价值,其实是针对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的,像是大牛写的综述,为什么轻易就有上千的引用?那都是具有普通以上的研究水平的学者们提供的。

  不过,选入教材毕竟不样。

  国的教材不像是外国,80年代的国教材也不像后世,如今的教材是全国统的模板,而且是用多年。

  像是杨锐的章,如果明年能加入到教材去,那全国起码会有代人,将他的章,指不定会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

  这种社会声誉,不拿白不拿来着。

  就国的环境,这种社会声誉也只有科学家能得到了。像是陈景润,就可以说是国最知名的数学家,是否能算国最知名的科学家,就看他和袁隆平谁赢了。

  至于官员和作家,在教育系统,终究是要趋于劣势的,尤其是活着的官员和作家,宣传起来风险太大,为智者不取。

  而且,杨锐还有更进步的思路。

  写科普章,对学者来说,与其说是什么权利,不如说是项社会责任。

  少量的承担社会责任,是种付出,但是,如果多承担些呢?

  比如,干脆参与编写新版的生物学课本?

  对其他人来说,编写新课本大约是项需要花费多年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更不用说了。

  对杨锐来说,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而且,他还有充分的理由。

  现在的生物学课本太落后了。

  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学,二战以后才少量的开展起来,到80年代,依旧只处于雏形。如果说物理已趋于自圆其说的化境的话,生物学大约刚点了个小黑点,伪装它是个圆。

  然而,在物理意义上,个点并不是个圆。

  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之后。

  前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是细胞的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研究为什么了。

  所以,杨锐若是站在21世纪的学术观点上,俯览80年代的课本,槽点可以说多的数不过来。

  往前看,56年的生物学课本讲达尔和遗传学,就只说米丘林学派,不讲摩尔根学派。什么是摩尔根学派,摩尔根就是养果蝇的那位,别说遗传学是从摩尔根阁下的研究衍生出来的,就是后世的遗传学也少不了摩尔根阁下的贡献。杨锐当年做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找定的抖腿基因,就是果蝇的贡献来着。

  结果摩尔根阁下的遗传学不让讲,只能说米丘林同志的学说。米丘林同志的学术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人定胜天”。他否认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的存在,而认为通过外界的影响,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当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他是个园艺学家嘛,按照科学界的分类,园艺和学家本来就不应该连在起来着,这种天天做盆景的人能有类似的想法其实很符合人设。但是,当苏联政府介入其,并且进步影响到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时候,这个园艺学家就很该死了。

  国内的生物学教园艺学家的遗传学,教到了60年代,再改版的生物学……呵呵,再改版的生物学主要教“三大作物头猪”!

  读大学的学生需要知道稻麦棉怎么种,猪怎么养吗?根本不需要。

  这就好像90年代以后,国媒体最喜欢讨论的高分低能了,好像大学生不会叠被子,就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了。会读书不会叠被子的学生,自然会请个会叠被子的前学生做保姆的,会不会叠被子又有什么要紧呢?除非他读到博士。

  80年代的生物学课本,倒是开始讲分子生物学了,偏偏讲的错漏百出。

  不说杨锐的水平如何,就他目前的声望与对生物学的认知,吊打全世界轻轻松松。

  唯的问题,也就是吊打的人脸面会不好看罢了。

  国的教材,并不是由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来编写的,也没有那个必要。

  对方甚至都不会邀请学术水平最高的来参与编写或咨询。

  但是,如果水平最高的,主要要编写科的课本呢?

  当然是拒绝了。

  除非……你先将课本做出来。

  这是正常人都不会做的事。高水平的学者本来就缺时间,更不会费神去做本书来。

  杨锐却无所谓。

  他做本书的时间不多,反而是将之递出去,花费了些时间。

  这东西是不能投稿的,甚至不能像是科普那样交给出版社,而是得造番声势。

  好在杨锐羽翼已成,邀请了几位大牛,并北大和科院的蔡教授和伍洪波,写了篇热情洋溢的倡议书递出去,几位教材委员会的同志就偃旗息鼓了。

  在生物界人士看来,杨锐仿佛是去不务正业了。

  甚至有人将他消失的年,当做是他写教材花费的时间,以至于有人专门寄了言辞恳切的信件过来,劝说杨锐要心学术莫分心……

  杨锐在哭笑不得,迎来了春节晚会,只提前练习了10个小时。

  om,网。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