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白话孙膑兵法最新章节 > 白话孙膑兵法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1 章

  刺砍,只会被踏死,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

  克的,任何矛盾都有解决办法。连环铁甲马的克星便是钩镰qiāng,这种qiāng能刺 能钩,又有长把,正好对付马蹄。吴用又巧妙部署,对马队四处追杀,让其 疲于奔命,阵势大乱,以便将其引入钩镰qiāng手埋伏的芦苇丛中。钩镰qiāng手用 手中武器钩刺两边马蹄,办法高明。梁山头领既找到了连环铁甲马的克星, 又能巧妙部署,充分发挥钩镰qiāng的作用。所以能一举战胜似乎无法战胜的铁 甲连环马。这一战例,对人们很有启发。   唐高宗时,西突厥曾经叛唐,并屡屡侵犯邻国,高宗派裴行俭为使臣, 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使,出使西域,伺机平定突厥。裴行俭一行到达西州, 正当盛夏时节,裴行俭便放出空气,说是待秋凉再进军。西突厥首领阿史那 都支也害怕唐军袭击,派出细作侦察唐军动向。当细作回报裴行俭一行要待 秋凉时才继续进军时,阿史那都支很高兴,便放心地寻欢作乐,消遣时光。   这时,裴行俭召集四镇辖区的众酋长,对他们说 “我一生最喜欢打猎, 现在正好趁着空闲,去打一趟猎。请问,你们谁愿同我一起去?”那西域各 族人都以游牧为生,听说要去打猎,众酋长子弟无人不高兴,都愿跟随前去, 裴行俭又说: “你们既然愿和我一同前去,那就得受我约束,听我指挥。” 众人齐声答应。裴行俭便选出一万人,编组成队伍,命令他们加速前进,不 许回头张望。前进到西突厥阿史那都支营帐附近时,派出人员夫向阿史那都 支问安。阿史那都支突然见到唐朝使者来到,大吃一惊。但后来见来使说话 很平和,并没有对他有什么指责,他便以为裴行俭不会责难他了,于是就带 领五百多名本族子弟,去拜见裴行俭。裴行俭表面装出欢迎的样子,暗中却 设下了埋伏,等阿史那都支进入营帐,裴行俭一声号令,伏兵一齐冲出,一 下子就把阿史那都支抓了起来,其余的五百多人也随即就擒,无一漏网。呵 史那都支另有一名统帅叫遮匐,还在西部边境守卫。裴行俭又亲自带领一支 轻骑兵迅速掩杀过去,遮匐猝不及防,也只好束手就擒了。裴行俭一举捉住 两名敌酋,大功告成。   裴行俭轻易成功就在于他的机变,他先放出空气,让敌酋由高度戒备转 为麻痹松懈;接着又以狩猎为名,把各族酋长子弟组成了一支队伍,这既便 于继续麻痹敌人,又从无到有组建成了一支军队,在人数上一下子由没有带 一兵一卒而转化为拥有完全听从指挥的万人大军;到了敌酋营帐附近,派出 使者问安,使得敌酋深信不疑,从而一举成擒;最后又快速突袭,擒获另一 敌酋。裴行俭的成功正是凭他的机变巧妙地实现了转化,因而不损一兵一卒, 兵不血刃便平定了西突厥。   裴行俭的机变,还有一次突出表现。当北面的东突厥又叛唐时,唐将萧 嗣业屡战屡胜,因而产生骄傲情绪,放松警惕,被突厥兵借连绵雨雪天突然 袭击大营,受了惨重损失。高宗特别任命裴行俭力行军大总管,带领丰州都 督程务挺和幽州都督李文 ,统兵30万,杀奔东突厥的巢穴朔州,到了朔 州,裴行俭对部将说: “对待自己的将士必须诚恳,而对待敌人则‘兵不厌 诈’。前不久,萧嗣业有勇无谋,所以遭受失败。我怎能蹈他的覆辙呢?” 于是伪装了三百辆粮车,每辆车内埋伏五名壮士,一律手侍短刀强弩;而护 送 “粮车”的却是几百名老弱残兵。“粮车”慢慢前进。另外有几干名精兵, 在粮车前方路旁险要处埋伏着,随时可以接应这数百辆 “粮车”。突厥骑兵 登上高处了望,见唐军的 “粮车”来到,非常高兴,快速冲上前去抢夺,护 送 “粮车”的老弱残兵见敌骑冲来,立即散开逃走,任凭敌骑抢走“粮车”, 突厥骑兵轻而易举地夺得 “粮车”,个个喜出望外,跳下马来,让马匹去饮

  水吃草,军兵们便去车上取粮。车中隐藏的壮士突然杀出,挥动短刀一阵乱 砍,突厥骑兵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送了命。其余的突厥兵便拼命逃跑, 又被埋伏在路旁的唐军几乎全部杀死。从此以后,突厥兵看见唐军往来的粮 车,再也不敢接近了。   唐军胜了一阵,前进到单于府北宿营。当时己是傍晚,众军在营帐四周 掘好了堑壕。裴行俭左右巡视之后,忙令众将士把营帐移到高岗上去。众将 说,安营已毕,不该再移动。裴行俭说: “你们到明天就会明白了。现在只 管快快移营为妙!”众将士不敢违命,迅即移营。当天夜里,暴风骤雨突然 降临,犹如天崩地裂一般。到了黎明,众将士向下看,只见原来的营地,水 深已达一丈有余,众人无不惊服裴总管。入帐一问缘由,只听裴行俭笑着说: “你们今后只管听我的命令就行了,不必多问缘由了!”   雨停水退后,裴行俭下令急行军。到了黑山,突厥首领领兵前来接战。 裴行俭下令筑垒固守,任凭敌骑前来冲阵,只许守,不许攻。直到敌军气馁, 裴行俭这才下令,命令程李二将为左右翼,他自领中军,打开营门,冲了出 去,三面包围,犹如天罗地网一般,把敌军罩住了。敌军头领奉职中箭被擒, 另一敌酋泥熟匐还想逃脱,裴行俭大声呼喊:“活捉泥熟匐的,赏万两黄金! 杀死泥熟目的,赏千两黄金!无论我军还是敌军,一样奖赏!”那些突厥兵 正苦于无法脱身,忽然听见这道军令,便立即倒戈,把泥熟匐刺死,割下首 级去请降,裴行俭决不失信,当即把一千两黄金发给敌兵,井用降兵为前导, 直捣敌巢,突厥头领闻讯,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敢抵抗,飞骑逃入狼山去了。   裴行俭北伐平定东突厥,表明他深悟用兵之道,正如孙膑所说, “该集 中就集中,该分散就分散”,“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多就多,该少就少”, 按用兵需要,机动灵活指挥。裴行俭的用兵事例证明,孙瞑的论述是统兵将 领必备的知识。

  奇 正   [原文]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 不胜,玉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 有所不足,形势是也。   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 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 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形者, 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 也。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 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分定则有形 矣,形定则有名 [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 件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 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故战势,大阵 □断,小阵□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仍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 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下旋睡,孟贲之 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 之,饥者食之。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漂 石折舟;用民得其xìng,则令行如流。   [译文]   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演进的道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朝代的 兴衰替代,就如同一年四季的变化jiāo替一般,是正常而必然的现象。一个国 家、一支军队,有胜过别人、能取胜的一面,也有不如别人,不能取胜的一 面,就如同金、木、水、火、上五行相生相克一样,有生就有死,世间万物 都是一样。有能做到的,也有不能做到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条件具备 而有余的,也有条件不足的情形,形势发展变化就是如此。   因此,只要是有阵形显露的军队,就没有不能识别的;而只要是能识别 的军队,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所以,圣人会运用万物的长处去制胜万物,而 且能不断取胜。用兵作战的人,是靠阵形相互取胜的。阵形没有不能战胜的, 只是有人不知道用以战胜的阵形而已。以阵形取胜的变化,就如同天和地相 互遮蔽一样是永无穷尽的。以阵形取胜的办法,用尽楚、越两地的竹子也是 写不完的。阵形是用其长处去取胜的。用一种阵形的长处去胜过万种阵形, 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可以给阵形规定一定的式样,但是取胜的阵形却不 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善于用兵作战的人,了解敌军的长处,就能知道敌军的短处;了 解敌军不足的方面,就能知道敌军优胜的方面,这种人预见胜利,就如同预 见日月升降一样准确容易,这种人取胜的措施,就如同用水灭火一样有效。 用阵形对阵形,是常规战法叫做“正”;不用固定的阵形去对付固定的阵形, 是非常规战法,叫做 “奇”。“奇”和“正”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

  于酌情运用,掌握分寸。要按照出奇制胜的原理,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去制约敌军。……分析掌握敌情清楚准确,就去有相应的取胜阵形,阵形确 定自然就会有阵名了。……用和敌军相同的阵形是不能取胜的,所以必须以 变异的阵形出奇制胜,由于这个原因,以静制动是出奇,以逸待劳是出奇, 以饱对饥是出奇,以安定对动乱是出奇,以多对少是出奇,暴露的行动是正, 隐蔽的行动是奇。出其不意而又不被敌军发觉,就能取胜。所以说,奇招层 出不穷的人,就能超出常人不断取胜。   人的一个关节痛,其他所有关节便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为所有的关 节都属于同一个身体。前锋失败了,后队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因为是同一阵 形。所以说,作战的态势,要大阵……小阵……后卫不追逐超越前锋,前锋 不能阻挡后卫部队。前进要有道路可以出去,后退要有道路可以进入。   赏和罚都没有实行,而众军却肯听令,这是由于这些命令是众军能够执 行的。悬出高赏低罚,而众军却不听令,这是由于命令是众军无法执行的。 要让众军处在不利的形势下,仍然拼死前进而毫不后退,这是像孟贲那样的 勇士也难以做到的;如果因众军不能做到而责怪他们,那就犹如要让河水倒 流一样了。所以说,用兵作战的人,要按情势处理:军兵得胜,要让他们得 到好处;军兵打了败仗,领兵将领要承担责任,代兵受过;军兵疲劳时,要 让他们休息;军兵饥饿时,要让他们能吃上饭。这样就能使军兵遇上强敌也 不怕死,踩上锋利的刀刃也不会转身后退。所以说,懂得流水的规律后,就 可以做到用流水冲石头去毁掉船只;使用军兵时懂得他们的心理,贯彻军令 就如同流水一样畅通无阻了。    [解析]   就军事论述而言,孙膑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 “博大精深”了。   说它博大,是因为这篇文章并没有局限于军事战略战术的探讨,而是从 宇宙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高度去论述用兵的规律,从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 理上去探求用兵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正是孙膑兵法的理论基 础,也是军事科学在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方面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可说是 孙膑兵法思想的总结。   孙膑在文章开头,便用 “大地”、“四时”变比的道理作为比喻,准确 而生动他说明了军事作为一门科学,也像宇宙的万事万物一样,有其运动变 化的规律。并列出胜与败、生与死、能与不能等一系列战争中的矛盾,说明 战争的进程就是矛盾转化的进程,所谓的用兵之道,就是研究、掌握矛盾转 化的规律。杰出的军事家,也就是孙膑所说的 “圣人”,就是善于掌握这种 运动变化规律,善于因势利导,促使矛盾按自己预计的模式转化,达到他预 期的目标。这也就是孙膑说的 “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杰出的 军事家,就是按照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去用兵作战,善于扬长避短、因 势利导,所以他们便能下断取胜。   孙膑的这一段论述,是人类最先进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反 映。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并且按照一定的规 律发展变化,毛主席在 《矛盾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和形而上学的宇 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子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 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 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 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

  矛盾xìng。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xìng,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与发展。事 物内部的这种矛盾xìng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 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以毛主席这段论述和孙胺的论述比 较,可以看出二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不过孙膑的认识和表述还只是朴 素的、初级的,不像、也不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