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诡三国最新章节 > 诡三国TXT下载
错误举报

谁来谁看谁说谁心中的三国 第2525章石头木头人头

  在斐潜所在的后世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做物质和精神都要抓都要硬而很可惜的是这是华夏人在痛定思痛之后得出的结论在后世之中依旧会有人忘记就更不用说还在大汉的这个时间段了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物质和精神的概念更不清楚其延伸

  斐潜在转译轩让郭图除了依旧对于西域的相关资料收集也重点展开对于可多之士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书籍相关收集、整理和翻译工作。

  或许有几分外来和尚的味道但是实际上是因为在大汉的三四百年时间内原本华夏的唯物苗子已经被摧残歪了死了或是寄生在其他地方就像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想要重新修补回来还不如推倒重建。

  而亚里士多德的相关文献无疑就是这个新房子最为坚实的地基。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总是在已知的基础上获得未知的知识所以如何从已知正确的揭示未知这就是逻辑学的研究范畴。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诞生一方面导源于古希腊发达的辩论术一方面直接来自于当时最盛行的几何学他关于科学证明的论述正是从几何学的证明中抽象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演绎体系先天便带着数学的严密姓和可靠姓。

  古希腊古印度古华夏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发展出了唯物辩论逻辑的种子但是古印度的种子最终长到了佛教身上去而华夏的种子在一开始成长起来之后就被统治者给压制下去四分五裂了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认识真理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认识论的新途径即我们还可以通过逻辑获得对未知领域的真理姓认识这无疑是更客观、更少争议、更易懂得、更易传承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体系建立的基础。

  而对于华夏文明来说正是因为逻辑学的缺失才会使整个华夏后期的封建王朝陷入模棱两可与诡辩无常之中全靠一张嘴上下两翻皮对错标准随便定使得法治往往沦为空谈一碰到事情就变成人治上下左右的信任感几乎为零。

  最为简单的例子就像是有人当着他人的面说量小非君子然后转头又自己嘀咕无毒不丈夫;要爬上去的时候表示人往高处走然后转头对自己屁股后面的人说别爬了因为高处不胜寒。

  这种严重的精神分裂就是缺乏整体逻辑性顽疾行为逻辑随时随地处于一个可以分裂的不能统一阴阳状态之中所以到了后世还有受害者有罪论还有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占便宜的时候什么要优先而在受苦受累的时候却表示别人要发扬风格。

  正因为没有逻辑才让华夏后续的社会观念当中是非对错是那样的模糊。

  不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要追求真理就必须客观严谨排除一切主观干扰来不得一丝马虎。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文明诸子百家之后便是再无百家。

  因为只剩下了唯心。

  绚丽之后只剩凋零。

  罢黜百家扼杀了荀子的唯物学说便扼杀了客观独尊儒术埋葬了墨子的逻辑学说也就埋葬了严谨!

  啥?法学?那是为帝王服务的谈不上什么唯心唯物他们是唯帝王。

  这一次青龙寺大论是不是可以再刺激一下华夏本土的唯物论?

  其实有一个比较讽刺的事实是比亚里士多德早几十年墨子便已经建立了类似的逻辑体系。在墨子中六篇论述组成的墨经与其他各篇姓质不同其主要内容不是政治伦理学说而是科学定义和理论可以使人通过逻辑方式树立正确的观点反驳错误的观点。

  当然墨子最后失败不是失败在逻辑学唯物论上而是失败在他反对统治者上这个跟黄老是一个毛病但凡是统治者存在的社会就不会允许这样的理论流传。

  像是亚里士多德一样只讲逻辑那就可以保存下来甚至在后来还可以被引入基督教的理论当中

  在后世近代西方思想涌动到了华夏之后梁胡等学者运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墨经才让世人明白其实我们祖先的逻辑和科学思想在当时的世界有多么先进。

  可是到那个时候感慨先进伤感春秋有用么?

  还不如现在就做。

  能做一点算是一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也可以攻石。

  不管是石头木头只要能敲动人头就是好的。

  斐潜之前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而很显然的若是斐潜想要重新树立起墨子或是荀子的招牌来儒家子弟一定不肯干会反对然后就进入了儒家子弟最喜欢的环节当中也是后世杠精的先祖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反对的是什么!

  所以与其说重新翻开修缮墨子荀子的破屋子还不如找个由头让这些儒生自己去到被他们先辈毁坏的房屋之中去整理去搭建起新的唯物逻辑辩证等地基来。

  当然斐潜也知道儒家当下的积习已深整体学子的观念也不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的冲击而遽然改变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斐潜现在做的就是加速这个过程。

  像是催化剂一样。

  当然从收集到翻译再到出版来影响士族学子都是需要时间的斐潜预估至少也要三年往上的时间很显然是赶不上这一次的青龙寺大论但是可以在青龙寺大论的过程当中先埋下一些钩子来等待时间这小子慢慢的去拉扯。

  这钩子就是工业。

  当然对于当下的大汉来说这些工业或许就可以说是某些方面的科学之证明。

  这并不是临时起意的其实斐潜早就想这么做了。

  想要发展农业工业需要的是严禁是逻辑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几许若干和大约。

  农业相对来说还好一些而这一段时间在工业上的矛盾则是有些明显了出来。

  一方面随着关中三辅的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不管是对农业还是对于工业都有了更多更高的产量上和质量上的要求另外一方面随着工艺的繁杂和细化对于产业工人的要求也在提升存粹的苦力蛮力的价值在下降。

  因此工业上对专业专精的工匠或是说工人的需求自然就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师徒相授方式不仅是时间长成效慢效率低下而且有时候会赶不上工艺发展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同时大汉山东山西的战乱难民的涌入陇西陇右西域等地的奴隶劳动力补充使得低廉的那些纯粹的繁重苦力越发的没有什么报酬体现。

  而在关中三辅的大量人口密集区域耕田是相对有限的并不能容纳那么多的劳动力因此拔高工业的发展使得工业作坊可以容纳更多的产业工人就是斐潜在稳固了农业之后必须前瞻性的迈出新的一步。

  总不能屎到临头了才去修建茅坑罢?

  环境的稳定以及基础的温饱之后必然会有大批的人口新生再加上大量的贫民流民难民从其他地方涌入关中必然会带来社会上的一系列问题。

  而这个问题包括庞统和荀攸甚至其他一流的谋士都难以估量和预判也只有斐潜这样的有着大量后世经验的人才能推衍出未来的变化并且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举措。

  因为无一技傍身只能从事最初级的体力劳动这样的收入之前在关中三辅或许能够活下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存粹靠体力的劳动会越发的难于养家糊口。

  同样是在织布工场中只从事搬运挑水踏车的小工和熟练的织工或者缎工的报酬是不一样的。

  即便是在最需要苦力的砖厂或是冶炼厂负责搬运扇风盯着火的这些人的收入也远远落后于上料灌注炼铸等工序的工人。

  这种差距有时候甚至是十倍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是斐潜需要扩大生产一方面是大部分的工匠心中都有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的顾虑以至于藏一手短一块的师徒传授模式难以跟上工业发展的需求。

  在相对市场狭小的行业里教会了徒弟确实会饿死师傅。而现在斐潜是想要将工业从关中扩散出去形成一个中心川蜀河东陇西三个支撑点的局面继续沿用旧有的模式就自然很麻烦了。

  与其去攻克这些工匠心中那些陈旧的观念打消他们所谓饿死师父的顾虑就像是在当下要在儒生当中重新推崇墨子和荀子一样的不现实。

  就像是阳奉阴违的是一小撮官吏的时候自然是这一小撮的官吏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全天下的学者或是工匠或是更广泛一些的普通百姓都在阳奉阴违表面上都讲道德实际上都为了钱财不择手段表面上说自己很幸福心中却是麻麻皮那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

  斐潜需要和所有儒家学子站到对立面么?

  不需要。

  斐潜给这些儒家学子找到了一个敌人因此现在斐潜也给这些工匠找到了另外一个敌人。

  他山之石也好他山之玉也罢都是一个目标做到一个作用。

  离开霸陵过了渭水往北斐潜前往茂陵。

  所谓长安五陵原其实是有十一陵的这是常识。

  两个陵邑在渭水之南其余的在渭水之北。

  茂陵最大但是树大招风墓大招贼。茂陵被盗都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军队成规模的挖掘至少有两次。最近的一次就是吕布干的。

  所以茂陵的状况么其实在斐潜接手长安的时候很是糟糕。

  茂陵起初很繁荣的但是在经济地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消聚性衰退说的是一个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就会开始衰落而茂陵正是这种消聚性衰退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历史上长安城也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

  几百年后唐代长安就是如此的衰败下去然后再也无法翻身。

  幸运的是长安遇到了斐潜便是从衰败的路上拐了一个弯。

  斐潜眺望在周边山林之上还是可以看见不少的树木但是这些早期蕨类植物为主的林地很快就会在人类的自然的双重夹击之下退化和消亡。

  所以重点依旧是技术改良向前发展。

  炉灶的改良使得燃烧的效率提升节省燃料。

  燃料的改良煤炭改制的蜂窝煤极大减少了冬日取暖的木材砍伐量。

  水利的改良疏通淤泥加大了灌溉面积提升了田亩的肥沃程度并且增加了亩产量。

  庄禾的改良

  而不是一味的砍砍砍烧烧烧。

  否则即便是富饶先进的三百里秦川只要一停步不前就肯定是完了。前秦到大唐也才多长时间?千年出头一些罢就折腾得满目疮痍再也没有了雄霸天下的气概。

  科技很重要但是想要发展科技就不能只是唯心也需要唯物

  一路思绪连篇不知不觉便到了茂陵外。

  见是斐潜的旗号茂陵之外的守兵连忙将中门打开然后指挥着周边的行人全数避让。

  斐潜没有客气便是微微颔首就直驱而进。

  进了茂陵城中往东这里便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曾经是破烂拥挤、地上坑坑洼洼如果下过雨地上便会泥泞不堪根本没办法插脚。

  斐潜不知道是在哪里看到一个说法就是若是一个国家之中大部分的国民开始摆烂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别想着多好了。

  在斐潜刚到长安不久茂陵之中就是摆烂的。

  路坏了没有人去修。

  墙塌了没有人去管。

  流民在路中直接拉屎拉尿甚至就拉在水渠里面

  更不用说当时被挖掘的茂陵一个个黄黑色的窟窿黄泥流淌就像是流脓的伤口。

  越是破便越是烂就越是摆烂。

  破窗效应么反正旁人都破也不在乎多我一个。

  而现在在斐潜脚下的是碎石和土水泥铺成的道路中间略高两侧略低而且在道路两侧还有专门挖出来的暗沟盖上了石板这样即便是大雨倾盆道路也能基本保持不积水。

  街道两侧大部分都是重新修建的楼房。沿街的基本上都是二层的还有一些是三层的四层的就比较少了一个是建筑学技术不完善另外一个是安全系数的原因。倒不是楼房的安全系数而是防卫体系的安全系数一个四层楼足够覆盖一大片的区域若是真有歹徒登顶居高临下射击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除了沿街店铺之外小巷之中的便是一座座小院了。

  桑树槐树柳树桂树李树桃树等等交错在小巷院落周边在汉代浑厚大气之中也透出了一些精美小巧来。

  这当然就是斐潜的手笔。

  只有见识过江南小中取大一步一景的园林设计才会改动这些大汉人的脑袋瓜子否则若是按照原本大汉官吏的设计图纸就是横过去一条街竖过去一条道交错的格子内就是里坊了甚至没给留什么绿化用地放火隔离带等等最终临时加几个大水缸还要时常有人看着怕被人砸亦或是有小熊孩子自己掉进缸里。

  毕竟不是谁都是司马光家里有钱不怕赔缸。

  茂陵房价也不低。

  这甚至是斐潜一手烘托起来的。

  这样子别致的小院这么新颖的布置这么齐全的配套设施周边就是十分钟的生活圈

  这价格么自然是嘿嘿嘿了。

  斐潜是来找老丈人黄承彦的。

  黄承彦嫌弃在长安城内烦扰所以就到了陵邑小院之中反正斐潜手中的这样的陵邑院子多的是甚至像是平阳城一样一整个里坊都是属于斐潜的。因此钱财对于斐潜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钱财花在有用的地方去。

  斐潜到的时候黄承彦正在院内带着两三个大匠捣鼓着一个模型。

  斐潜护卫习惯性的往厅堂之内而进占据战略位置。

  这些猛然间进来的兵卒吓了黄承彦等人一跳等到看见斐潜的时候才明白过来。那些工匠连忙拜下身躯黄承彦则是愣了一下骠骑来了怎么不通禀?!好让老夫相迎才是!

  斐潜摆摆手说道:都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我叫他们不用通禀的这是什么?斐潜看到了那个很明显的房屋群落模型。

  黄承彦甩了甩袖子然后让那些大匠和助手什么的都退下之后才跟斐潜说道:这就是新的工学院

  随着招收人数的增加以及招收范围的扩大原本农学院和工学院有些不足用了已经是显得有些局促自然需要新建更大一些的学院而且这一次工学院和农学院将要分开在两处。

  农学院会比较贴近于长安农田密集的区域而工学院自然是靠近秦岭一带临近工房作坊的地方。

  斐潜点了点头仔细看着工学院的模型忽然有些皱眉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