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明末血泪最新章节 > 明末血泪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166章 金兵东进

  金兵暂时退回了大营。在永定门观阵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吓得都快要尿ku了。昨日,满桂还在内廷受封,两万将士还在门外守卫。今日疆场上却只剩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尸骨。

  梁廷栋急忙进宫,求见崇祯皇帝朱由检。

  此刻的朱由检早已吓得亡魂皆冒。他根本不敢到城头,去领略一番城外那血腥无比的场面。虽然他已经成人,已经满了十岁,已经是个名义上的男人。

  朱由检望着乾清宫内的文臣武将,不住地问道:“如今满桂已死,朕该当如何?”

  韩爌再次出班启奏:“启禀陛下,如今看来,还是要孙阁老亲自坐镇,才能挽回败局。”

  朱由检看了看满朝的文武不禁慨然:“京城养了这么多的官员,怎么关键时刻只有靠一个快七十的老头来扭转局面?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朱由检不知道,实际上他手下有很多能臣良将,比如当年的熊廷弼,如今的袁崇焕、满桂。可惜这些智勇无双的人皆因一个皇帝愚蠢透顶的决策,白白丢了性命。

  旨意传到通州,孙承宗十分难过。难过的是满桂身亡,而袁崇焕已经下狱。而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要闯过金军的连营去京师坐镇。

  就在孙承宗即将启程赶往京师的时候,京城再次传来诏旨,说是不用来京师了,金兵已经退了,命孙承宗集结人马,剿灭金贼。

  孙承宗派人一打听,皇太极确实退兵了。孙承宗觉得很不可思议,实际上崇祯皇帝朱由检也觉得很不可思议。难道是皇太极傻了不成?

  皇太极并没有傻,与满桂所率的明军在永定门一战,金兵损伤也不小。这倒还是次要的,皇太极发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

  一、金兵的周围发现了大量的明军。统兵打仗的分别是昌平的尤世威、蓟镇的杨肇基、保定的曹鸣雷、山海的宋伟、山西的王国梁、固原的杨麒、延绥的吴自勉、临洮的王承恩、宁夏的尤世禄、甘肃的杨嘉谟等各地的大将,他们所带来的也都是边疆各地的精兵。

  就这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北京城周围集结了大约二十万人马,他们皆是应朝廷的号令,从山东、山西、河南、南京、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各地前来勤王的义师。(注意,不是起义军。)就连远在四川的秦良玉都派兵前来救驾了。

  虽然这些勤王的明军qu龙无首,也没有想与金军决一生死。但这些军队总在金兵的周围这么晃悠,皇太极也觉得瘆得慌。

  二、皇太极发现自己的大营内,已经快要断粮了。现在是数九隆冬,马上就要过年了,哪儿来的粮食?

  关外自己的大本营是囤积了一些粮食,但要越过长城运到北京,实在困难得很。这不像现在太平年间,还有火车。祖大寿守在北京城,他会那么便宜你吗?

  虽然皇太极在北京城外抢了几把,但对于十万人马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十万人马每天光是人吃马喂都要五千石粮食,还不包括rou和菜。这些打仗的人不同于我们现在坐办公室的,天天把减肥挂在zui上,吃饭跟吃猫食一样。打仗的人,还是在冬天,每天消耗巨大,顿餐斗米都不为过。

  皇太极见此情形,不由得慌了。他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经过反复讨论,所有文武一致认为回兵盛京乃是上策。

  皇太极无奈,只得下令退兵。可是退兵是退兵,皇太极还是对关内恋恋不舍。

  崇祯三年正月,皇太极挥师东进,先是派阿巴泰、济尔哈朗率兵两万攻打通州。

  在孙承宗的一阵乱炮狂轰之下,阿巴泰与济尔哈朗损兵折将。皇太极无奈只是把通州城外的民船烧了几只,算是泄愤。

  通州打不下来,皇太极只得向东继续进发。金兵先是攻下了香河,向北又攻取了马兰峪。

  几天后,金兵挥师继续东进攻打永平。在数万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永平瞬间城破。知县张凤奇、兵备副使郑国昌、永平道下中军都司的程应琦、前居庸参将焦庆延宁死不降。

  永平沦陷之后,皇太极命济尔哈朗、哈萨廉率领一万人马留守永平,自己统领大军继续东进。

  济尔哈朗坐镇永平一查点,发现虽然永平已经被拿下,但下辖的昌黎县还飘扬着大明的国旗。

  济尔哈朗仔细一打听,昌黎县除了县令左应选和一般衙役,并没有明军的队伍在昌黎驻扎。

  济尔哈朗得知消息扬天大笑,他这一笑把手下的将官给笑傻了。

  “将军,您因何发笑?”

  济尔哈朗大笑道:“我笑昌黎县,弹丸之地,连守城的明军都给吓跑了,那县令左应选还如何守城。只要我大军一到昌黎县,只怕那左应选就会吓得尿了ku子。”

  手下将佐异口同声说道:“将军英明。”

  济尔哈朗想了想说道:“大汗入关之前,曾再三交代我们,能制一服,不制一死。陈钧敏、王钰何在?”

  这陈钧敏与王钰都是当地投降金国的生员,听到济尔哈朗呼唤,急忙出班施礼:“不知将军有何吩咐?”

  济尔哈朗咳嗽了一声说道:“我命你等去昌黎县,游说左应选来降。尔等可愿意?”

  那还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既然端了大金国的饭碗,二人自然要为大金国效力。

  第二天一早,陈钧敏与王钰带上几十个金兵,进入到昌黎县,游说左应选。

  左应选是崇祯朝新科的进士,刚刚到任昌黎县。年轻人,一腔热血,性情耿直,面对陈钧敏、王钰的劝说,左应选反唇相讥,骂了二人一个狗血喷头。

  不过,左应选毕竟是科班出身,文化人,也懂得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道理。最后,陈钧敏与王钰及其手下被衙役们乱棍打出。

  陈钧敏与王钰灰头土脸地回到永平,将所遭所遇如实向济尔哈朗诉说了一遍。

  、、

  、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