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明末血泪最新章节 > 明末血泪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169章 收复四镇

  诸将皆表示愿意听从马世龙的号令,任由其差遣。

  接下来,马世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东进收复遵化。

  兵马来到通州,正好与孙承宗汇合。二人寒暄已毕,马世龙将自己的作战部署告诉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苍渊,遵化位于金兵此次入关的必经之路,西邻马兰峪,东靠喜峰口,虽易攻取,却很难防守。如今喜峰口、马兰峪一带皆在金兵的控制之下。即便占领遵化,也会两面受敌。”

  马世龙微微皱眉说道:“那依阁老的意思。”

  孙承宗淡然一笑:“我觉得先攻取滦州为上。山海关如今还在我军的掌控之中,掐断滦州的运粮道,金兵就会不战而溃。”

  二人计议已定,准备出兵。恰在此时,贾登科带着祖大寿的书信回到了通州。这是祖大寿的一封忏悔书,里面的大体意思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希望朝廷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孙承宗很高兴,他大大赞扬了一番贾登科,随后派人将这封忏悔书连同自己的一封书信连夜送往京师。

  崇祯皇帝看到祖大寿的悔过书,十分高兴。他觉得孙承宗的眼光还是独到的。另外,朱由检也看了孙承宗的书信。

  孙承宗在书信之中再三强调,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诸将都是忠君爱国的,你可不能卸了磨杀驴啊!如果继续这样,整个关外将再无可抵御金兵的将帅了。

  朱由检的脑袋最近凉快了许多,而且军情危急,孙承宗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朱由检立刻下旨安抚祖大寿,赦他无罪。

  祖大寿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这才从锦州出发,带着何可纲进驻山海关。

  崇祯三年五月,祖大寿接到孙承宗的命令,命他攻打滦州城。

  祖大寿不敢怠慢,立刻率军抵达滦州城。到了滦州城,祖大寿偶遇一名老熟人,侯世禄。

  侯世禄与祖大寿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却也有几分不同。

  祖大寿是私自带兵跑离了京师,而侯世禄是被金兵给打跑的。侯世禄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若是放在辽东,因为大家都跑,所以他也不怎么现眼。

  可是永定门一战,满桂与孙祖寿战死,麻登云、黑云龙被捉。在这种背景下,就凸显了侯世禄逃兵的崇高形象。

  这还不算,由于侯世禄仓皇败逃,身上没有带钱,回宣化府的路上还把财主家给洗劫了一空。

  侯世禄抢劫的时候,过于着急了,也没有打听打听这家到底是干嘛的。这家财主乃是吏部尚书王永光的一房远亲。遭抢之后,立刻向王永光哭诉一番。

  王永光身为京城吏部尚书,哪里肯放过此事。他上疏崇祯皇帝,要求将侯世禄革职查办,就地正法。

  这要是放在太平年间,侯世禄的这颗项上人头就挂于高杆之上了。

  可是关内正在打仗,像侯世禄这种劫掠百姓的军队多了去了。别的不说,就是满桂都是雁过拔毛的主。

  当初要不是看在国家用人之际,吏部弹劾满桂多次治军不严,骚扰百姓,都还不是被朱由检给压下去了吗。

  如果将侯世禄就地正法,那么这些勤王的义师,估计有一半将军都要掉脑袋。

  侯世禄不管怎么说,是辽东的老臣,资格比赵率教、袁崇焕、满桂等人都老,同时他还是孙承宗的老部下。

  此时,孙承宗不顾王永光的反对,出面力保侯世禄,让他戴罪立功。

  侯世禄也是个面玲珑的人,一见形势不妙,急忙从宣化府赶回了京师。

  马世龙派兵攻打滦州城,侯世禄第一个请缨出战。就这样祖大寿与侯世禄在滦州城外邂逅。

  既然两位将军邂逅了,那还等什么?开打吧!

  崇祯三年五月十六日,马世龙一声令下,明军向着滦州城发动猛攻。

  守卫滦州的是那穆泰,图尔格、汤古代,手下大约有一千军兵。祖大寿与侯世禄攻了滦州一天,未能攻下。

  马世龙见明军伤亡惨重,命架炮攻城。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先进武器的威力实在是人力不能阻挡的。大炮一响,滦州城的大门就炸飞了。大炮再响,滦州城的城墙四处塌方。

  那穆泰等人一见滦州城守不住了,趁着瓢泼大雨,带着部队投奔镇守永州的阿敏。

  祖大寿与侯世禄拦路阻截,杀死杀伤金兵四百余人。那穆泰、图尔格、汤古代也顾不得手下军兵,慌忙夺路而逃。

  杀散了金兵,马世龙率军进驻滦州城。

  马世龙在滦州城歇兵一日,等到雨停了,立刻派游击将军靳国臣去打迁安。

  原先镇守迁安的是明朝叛将鲍承先,后来皇太极回盛京之时,就把鲍国先给带走了。故此迁安除了有百多金兵守卫,并无有名的将官。

  五月十三日,靳国臣一到迁安,迁安便四门大开。靳国臣进城一瞧,里面的金兵早跑了。

  明军东进的消息早已传到了阿敏与硕托的耳中。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明军,阿敏与硕托都吓着了。

  本来阿敏以为明军会先打遵化,后攻永平。可他没有想到马世龙的大军并未北上,而是取道丰润直奔滦州。

  此次皇太极将阿敏留在关内驻守四城,阿敏是憋着一肚子气的:“你皇太极统领十万人马跑了,就留给我五千人在此与明军死磕。这分明是要看我的哈哈笑。”

  阿敏与硕托一商议,决定退出关外,不守了。阿敏先是把永平巡抚白养粹给宰了,然后将永平城内男女老幼,包括投降的明军一个不留,全部斩杀殆尽。阿敏将城中的财物打包上车,趁着夜色退出了冷口关。

  守卫遵化的察哈喇听说阿敏跑了,二话没说,便从喜峰口逃入关外。

  明朝参将谢尚政见机捡了一个漏,占领了遵化。

  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的屁.股还没有坐热,便听说马世龙带兵已经攻占了滦州、迁安等地。他急忙派杜度领兵去支援阿敏。

  当杜度刚刚走出辽东,便传来阿敏逃逸的消息。杜度立刻驻军不前,并把消息报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闻言大怒,将阿敏、硕托等逃跑的将军一并捉拿问罪。

  阿敏身为领兵主帅,被皇太极安了十六条大罪。其余诸将皆有夺爵,革职的处罚。

  (我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皇太极命阿敏只带五千人马,驻守关内四城,而且还是在明军数万大军的合围之下。即便是当年的岳飞重生,李存孝复世也不可能据守四城而不溃。)

  自此皇太极发动的这场己巳之变彻底结束。

  孙承宗、马世龙等人收复了关内诸镇,连同马兰峪、大安口、喜峰口、龙井关一并收复。皇太极闻讯大喜。他下诏重赏各路勤王的将士。

  孙承宗被加封太傅,赐蟒袍一件。马世龙被加封太子太保,祖大寿与侯世禄因为有功,赦免了原先的罪责。

  等到赏赐完毕,各路勤王的义师和将军纷纷回奔各自的驻地。

  关内恢复了平静,崇祯皇帝这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人:袁崇焕。

  朱由检一直憋着没有杀袁崇焕,是因为袁崇焕在辽东将士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害怕坏了战局。如今金兵已经彻底退出关外,他准备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愤恨。

  首先,朱由检下旨命六部七卿包括内阁一同审理袁崇焕的案件。审了几天,刑部呈递一份袁崇焕的口供:拒不认罪。

  朱由检一阵冷笑:“不认罪没有关系。直接定罪就行。”

  三法司再审,最后给袁崇焕定了十几条罪状。其中最大的一条是里通外邦,意图谋反,并昭告天下。

  刑部上奏的是结果是袁崇焕凌迟处死,全家流配三千里,抄没家财。

  朱由检感到十分满意:“那就这么办吧!”

  崇祯三年月,袁崇焕被拉到京西四东牌楼外,准备受刑。从刑部大牢一直到行刑地,挤满了京城的老百姓。

  这些人有的向袁崇焕扔石头,有的向他吐吐沫,总之义愤填膺,难以自制。

  正当午时,袁崇焕开始受刑。

  受刑前,刑部尚书韩继思最后问袁崇焕:“袁崇焕,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袁崇焕抬头看了看天,然后叹了一口气,朗声说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韩继思默然,随后将火签仍在地上,大声说道:“行刑!”

  袁崇焕每受一刀,都疼得狂呼不止。再看周围的百姓,各个兴奋异常,欢呼雀跃。

  、、

  、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