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西安事变最新章节 > 西安事变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 章

  旅去与 红25军周旋。他曾对部署说:“蒋调我出去打红军,咱还可以用各种借口不 出去,现在红军进入陕西,就很难应付了。”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两个旅长 被杀,一个负伤,使他的总兵力损失了四分之一,遭到蒋介石的训斥和讥讽。 杨虎城陷入了和战两难、一筹莫展的境地。   这种困难处境,使杨虎城表面上表现得很消极。但为了掩饰对蒋介石的 不满,以减少蒋对他的猜疑和压力,他曾在guó mín dǎng五全大会上,花销8万元 大洋收买选票,当上了guó mín dǎng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因此,当张学良向他道 贺时,他只能以无可奈何的苦笑算作回答。为了向蒋介石暗示他已无政治yù 望,在人称天堂的杭州盖了房子,要做西湖寓公。但这一切都并非是杨虎城 的本意,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杨虎城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只要还有希望, 他就不会放弃努力,不会以西湖寓公的生活打发余生。

  四、三位一体   1936年1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张学良从“剿总”办公地点回到金家巷公 馆,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刚接过赵四小姐递过来的热毛巾,就听得门口传 来一声 “报告!”“进来”,张学良边擦脸边说。    “报告副司令,王军长急电”。机要参谋把译好的电文jiāo给张学良。电 报是驻军洛川的67军军长王以哲打来的,只见上面写道:“被红军俘去的高 福源团长,现被红军派回,据云有机密要事,要求向副司令面陈。”阅罢电 报,张学良的心中似倒海翻江,他没有想到高福源还活着,更没有想到会被 红军放回来,也想象不到会有什么机密要事。张学良立即自己驾驶着波音飞 机前往洛川,接见这位突如其来的 “俘虏使者”。   高福源被俘后,红军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认真换yào,医治qiāng伤,派专 人向他介绍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瓦窑堡的两个月生活,使 这位xìng格耿直的东北军军官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向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 李克农主动提出,回去说服东北军和张学良与红军联合抗日。他的要求得到 了批准。   张学良到了洛川王以哲军部后,连茶也没喝一口,就吩咐把高福源带来。 高福源虽是一身陕北农民的打扮,羊肚白毛巾,黑衣黑裤,还是立正向张学 良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副司令,我回来了。我这次回来是红军让我回 来的,有许多情况要向副司令报告。”   张学良右手猛地往桌子上一拍,大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打了败仗, 当了俘虏,还有什么脸面回来见我!我qiāng毙了你!”   高福源毫不示弱,慷慨陈词: “副司令,你要杀我,就像踩死一只蚂蚁 一样,那太容易了。但你不要忘了,我们东北三千万同胞当了亡国奴,不要 忘了先大帅是怎么死的。现在人家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诚心诚 意要帮助我们东北军打回老家去。你有什么理由拒绝人家的好意,有什么理 由骂人家是 ‘匪’。副司令,再继续打内战,我们东北军就要被消灭完了。” 高福源越说越激动,不禁泪如泉涌、失声痛哭。张学良也流下了滚烫的泪珠,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搂住高福源的肩膀,激动地说: “你说得对,你说 得对,刚才我是想试试你的胆量。不错,你是好样的。”   高福源擦了擦泪水,把他在瓦窑堡的所见所闻向张学良做了详细汇报。 最后,他说道: “如果副司令愿意同共产党合作,他们可以派正式代表来和 我们进行谈判。”听到这里,张学良立即对高福源说: “你休息两天赶快回 去,请红军派一位正式代表来,我们正式商谈一下。你就放心去做这个工作, 万一出什么危险,你家属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都由我和王军长负责。”   高福源回到瓦窑堡后,叙述了他和张学良见面的经过,受到了máo zé dōng、 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中共中央决定派李克农为代表与张学良会 谈。   3月4日,刚从南京回来的张学良驾机前往洛川,与李克农在友好的气 氛中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三项口头协议: (一)为进一步商谈抗日救国大 计,中共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máo zé dōng或周恩来,与张再次商谈; (二)红 军代表经新疆去苏联,由张负责和盛世才jiāo涉通道问题。 (三)中共派一位 联络代表常驻西安。   离开洛川后,李克农向máo zé dōng汇报了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副主

  席于4月8日前往肤施 (今延安)与张学良会谈。   4月8日上午,周恩来、李克农和随行人员按预定时间赶到延安城东北 的川口村。但由于这天风雪jiāo加,加上双方联络失时,张学良没能按时到达。 第二天下午,天晴云散、张学良的专机才在延河边的一个简易机场降落。下 了飞机以后,张学良与同行的王以哲等急速向会谈预定地点、城内的天主教 堂走去。   周恩来与张学良作了彻夜长谈。张学良完全同意关于 “停战合作,一致 抗日”的总方针。他说: “我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周恩来说:“我们 也是这样”。张学良特别向周恩来提出,抗日统一战线应包括蒋介石,并详 细谈了他的看法。周恩来表示要认真考虑这个意见 (中共中央接受了张学良 意见,并考虑其他因素将反蒋抗日方针改为通蒋抗日方针)。双方还就停止 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红军北上抗日,经济通商,互派代表,进 行抗日教育等问题达成了一致。   这次会谈的气氛是热烈、友好、愉快的。会谈结束时,张学良、周恩来 “共誓永不毁约”,张学良把一本中国地图赠送给周恩来,说“共同保卫中 国”,还赠送私款2万元银洋 (后又赠送20万法币),并招待周恩来一行吃 了一顿丰盛的夜餐。周恩来一行离开延安时,已天色大明。   延安会谈,在张学良坎坷不平的戎马生涯中掀开了新的一页,他终于找 到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张学良共同抗日之时,也没有忘记长期与共产党合作 的杨虎城,加强了同杨虎城的联系。   1935年 12月,在陕西长武县北乡杨公镇附近,急匆匆走着一位讨帐先 生模样的中年人,头戴一顶毡帽,身穿一件yīn丹士林布的长袍,腰系蓝色布 带,肩上背着的褡裢里,一头装着算盘,一头装着帐薄。突然,两个地方民 团挡住了去路,上来就动手搜查,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搜了两遍,终于 从长袍夹缝中搜出两封信。可他们在信封上看到杨虎城、杜斌丞的名字,便 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   这位“讨帐先生”就是红26军政委汪锋,他是奉中共中央之命,前往西 安争取杨虎城联合抗日。临行前,máo zé dōng接见了汪锋。máo zé dōng一边打着手势, 一边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汪锋说, “只要争取了十七路军和东北军,就 可以实现西北大联合;只有实现西北大联合,才可能有全国的抗日大联合。” 停了一下,他又接着说: “谈判成功的可能xìng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险;谈 判不要决裂,要谈和。”   汪锋在西安期间,三次会见杨虎城。但因杨虎城不了解红军的困难,看 到máo zé dōng、彭德怀用的信纸很粗糙,认为中共大人物不应如此草率,便怀疑 是蒋介石派人持假信来侦察他的。所以,杨虎城、汪锋的会谈没有取得实质 xìng的结果。   1936年2月,中共北方局负责人之一王世英来到西安。杨虎城在止园别 馆秘密会见了他。双方经过jiāo谈,达成口头协议: (一)红军愿与十七路军 建立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双方各守原防,互不侵犯; (二)双方可以互 派代表; (三)十七路军建立jiāo通站,帮助红军运输物资和掩护人员往来; (四)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4月底,王世英再次来到西安,告诉杨虎 城,中共中央已同意他们所达成的口头协议,同时说明汪锋是máo zé dōng所派的。 杨虎城表示对协议原则同意。从此,十七路军与红军基本停战,但协议的其

  他各项尚未实施。8月下旬,中共中央又派máo zé dōng的秘书张文彬为代表,继 续与杨虎城谈判。9月7日,双方就合作抗日实施办法,达成三条口头协议: (一)互不侵犯;(二)取消经济封锁;(三)建立军事联络。这次会谈确 定了红军与十七路军的联合。   在红军分别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实现联合后,剩下的就是东北军与十七 路军之间的联合问题了。最初,张学良与杨虎城只限于官场应酬来往,双方 见面,寒暄客气,并无深jiāo。但二人都有与对方搞好关系的愿望,经过一段 时间的接触、试探,相互之间情谊日增,戒备日减。双方还各自派人组成联 席会议,不定期举行。由于联席会议的沟通,张、杨之间商谈的问题日渐深 入,可以深谈停止内战和抗日等问题了。1936年6月,广东、广西发生反蒋 事变,张、杨经过反复商量,决定分别致电蒋介石,反对对两广用兵,要求 和平解决事变,实现国内统一,共商抗日大计。如果蒋介石对两广用兵,即 出兵援助两广。为避免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两封电报的措词不同。   对 “两广事变”的态度,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已联合一致。这样就形成 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方面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三方之间,互相信 任,通力合作,为团结抗日共同奋斗。人们把这种局面称为 “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的抗日阵线,在西北大地迅速发展,正以倒海翻江之势掀起扭转乾 坤的狂澜。

  五、暴风雪前夜   1936年12月4日下午,天色yīn沉,古城西安在呼啸的寒风中打着冷战。 往常人群川流不息、熙来攘往的西安火车站,突然戒备森严,荷qiāng实弹的军 警布满了站前广场。3点钟,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一列专车徐徐开进火车 站。从车上走下来的是全副戎装的蒋介石。蒋介石的脸色没有一丝笑意,他 向欢迎的人们轻轻点了点头,便坐上汽车直奔临潼华清池。   这已是蒋介石一年当中第二次来西安了。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加紧侵 略,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蒋介石仍然顽固坚持“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平息了“两广事变”后,又腾出手来,继续他的“剿 共大业”。10月22日,蒋介石曾飞抵西安,停留了一个星期,动员张学良、 杨虎城在 “剿共”中为他打头阵。蒋介石离开西安后,张学良曾两次飞赴洛 阳,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敌。蒋介石却对张学良说: “你的责任就是剿共, 不许到绥远抗战,若要不然,就把你换掉。”这一回蒋介石再一次进驻西安, 是准备大打一场内战的。他已经把军事机器开动起来,正在向河南集结重兵, 在随他来西安的军界要员中,就有蒋鼎文、卫立煌、朱绍良、陈继承、陈诚、 万耀煌、陈调元等人。此时的西安,真可谓星将云集。十足的火yào味充斥了 整个城市。   蒋介石住进华清池以后,张学良每天都要去一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并陈述东北军官兵普遍希望抗日,不愿打内战。蒋介石当然不同 意张学良的请求,企图以种种理由说服他,而且还常常训斥他。   12月7日晚上,张学良又来到华清池,准备对蒋作最后劝谏。当他跨进 蒋介石的住所五间厅时,蒋介石手里捧着线装的 《曾文正公全集》,正在聚 精会神地阅读。见到张学良,他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张学良看了蒋介石 一眼,开始了他的长篇陈述: “日寇侵略我国,贪得无厌,步步紧逼,继东 北沦陷之后,华北已名存实亡。最近,日伪军又大举进犯绥远,进一步窥视 我国西北,国家民族存亡,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在这种情势下,无论为国 家、为民族的利益着想,还是为委员长个人的威信着想,都应该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不停止内战,不举国团结一致,就谈不到抗日;不抗日,也就谈 不到救亡图存。现在全国的人心,都一致要求政府抗日。若再继续 ‘剿共’ 打内战,必然丧失人心,绝对不会有好结果。请委员长三思而行。”张学良 潸然泪下,说到动情处,以至泣不成声, “出于对领袖的尊崇,我仍要冒死 进谏。我以为,委员长必须悬崖勒马,领导全国团结抗日,才是振兴国家唯 一正确的道路,否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会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 人!”张学良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却丝毫没能使蒋介石动心。蒋介石被气 得七窍生烟,大发雷霆,“训斥”张学良年轻无知,受共产党的欺骗和麻醉, 最后竟拍着桌子大声说: “即使你用手qiāng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 改变”,并怒声斥责说: “你这样,我要qiāng毙你!”   张学良 “哭谏”失败后,杨虎城又去了一趟华清池。蒋介石虽然没有像 对张学良那样对杨虎城拍桌子,但措词也很严厉,表明 “剿共”决心已定, 决不改变。   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不成的情况下,认为 “我们对蒋也仁至义尽了, 为了国家的前途,现在只有干的一条路。”他们商定按原有防区分工:东北 军负责临潼方向;十七路军负责西安城内,但行动日期还没有定下来。

  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在中共西北特别支部的领导下, 西安的青少年学生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爱国yóu xing请愿活动。   拂晓,天空yīn云密布,寒风凛冽。西安各校的学生带着连夜赶制的纸旗、 标语和传单,在校内集结。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