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西安事变最新章节 > 西安事变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 章

  蒋介石回南京了。   山西的阎锡山几经风雨,处事圆滑,当张学良发专电征询他的意见时, 他却提出了一堆问题。但阎锡山并不反对张、杨发动 “兵谏”,只是认为时 机未到,不能贸然表示明确态度。   新疆盛世才一贯反对蒋介石,事变bào发之初,准备响应张、杨。但他在 新疆要靠苏联的帮助,知道苏联反对西安事变,便马上改变态度,19日发表 声明称, “此次西安事变,不但与新疆毫无关系,且亦绝不赞同。”   尽管地方实力派的态度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要求和平解决事变, 一致抗日。这对南京政府主战派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国际社会对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一事也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英、美两国为了维护在华权益,一贯支持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赞同和支 持宋美龄等人营救蒋介石的活动。英国汇丰银行应孔祥熙的要求,支持中国、 中央、jiāo通三家银行对黄金、外汇实行无限制兑换,以稳定上海金融市场。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指责张、杨发动 “兵谏”是受日本人煽 动,利用反日口号来反对南京政府,是同汪精卫合作。当时,苏联为避免德、 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夹攻,在远东推行联蒋遏日方针,它把中国抗日的希望完 全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一切反蒋事件。   日本支持南京政府主战派,反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声称:“假如中国 对日态度强硬而使蒋委员长释放,则形势必将趋于十分严重,我们绝不能把 国民政府与张学良之间的任何妥协置之不理。”   各国、各种政治势力在西安事变上的态度,都在影响着事态的进展。

  八、和谈与放蒋   12月15日晨,下了一夜的鹅毛大雪,使整个保安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周恩来的窑洞前,一匹匹战马迎风而立,正待出发。máo zé dōng紧握着周恩来的 手说道:“恩来同志,全世界、全中国这个时候都瞩目着西安。西安很复杂, 你们这次去,担子可不轻啊!” “上马吧,祝你们一路顺风。”张闻天、朱 德、林伯渠等也一一与周恩来握手告别。朱德还把一条毛毯塞到了周恩来的 马上。máo zé dōng等人是来为去西安共商大计的周恩来送行的。   原来,中共中央在获得西安事变的确实消息后,立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正确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 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   17日下午5时左右,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放shè出绮丽的晚霞。金家巷张 公馆门前,张学良在焦灼地等待着。他已经派自己的座机去延安 (在保安修 建的临时机场太小,飞机无法降落,后又改在延安)迎接中共中央代表团。 自扣蒋以来,张学良对如何处置蒋介石颇感棘手。他说:“抓住他(蒋)就 像抓住个刺猬,拿在手里感到扎手,放在地下又怕跑了。”因此急切地盼望 周恩来的到达。延安会谈,周恩来的远见卓识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曾对人说: “他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当周恩来、秦邦宪等拐进小巷 时,张学良大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他见周恩来已剪去长须, 笑着说: “那样长的美髯剪掉,太可惜了,”周恩来答:“我剪去长须,在 城里就不那么惹人注意了,可以更方便地协助张将军排解繁难”。张学良与 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寒暄,随即引周恩来一行人进入客厅,以丰盛的晚宴 欢迎中共代表团。   晚宴后,周恩来与张学良继续jiāo谈。张学良首先向周恩来说明发动这次 事变的原因、南京的动态和各方面的反应。他告诉周恩来说: “蒋介石最初 拒绝谈任何问题,现在已允许谈抗日问题。说凡具备条件的,他可以照办”, 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说: “只要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们就可以放他 回去,还拥护他做全国的领袖。”   周恩来首先充分肯定了张学良的爱国热忱,接着说道: “西安事变存在 着两种可能的前途。一是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使中国免于亡国 之祸,这是好的前途。一是宣布他的罪状,jiāo付人民公审,最后把他杀了, 这就不仅不能停止内战,反而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不仅不能抗日,反而 会给日寇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这是坏的前途。为了争取一个好 的前途,避免另一个更坏的前途,现在就必须力争说服蒋介石,使他放弃内 战政策,走上一致抗日的道路。因此,我们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意 你的意见,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不仅可以放他回南 京,而且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这是因为蒋介石统治着中国的大部分 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实力派,这样做有利于发动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时还必 须看到,西北的 ‘三位一体’将是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坚。”听 了周恩来对事变xìng质、前途鞭辟入里的分析,张学良异常高兴,他觉得有共 产党给他做参谋部,逼蒋抗日的目的一定能实施,几天来紧锁着的眉头也舒 展了。   会谈中,周恩来、张学良进一步商定了对南京主战派 “讨伐”的军事部 署,以及和宋子文的谈判条件。周、张的会谈进行的非常顺利,一直持续到

  次日黎明。   18日上午,周恩来在张文彬的陪同下,又前往止园拜会杨虎城。   杨虎城从多年与蒋介石的接触中,认为蒋介石是个毫无信义,翻云覆雨 的人,一旦放虎归山,必将遭到报复,因而主张将蒋留在西安。他认为共产 党与蒋介石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不会饶过蒋的。因此对周恩来谈的中共 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感到出乎意料,但仍表示 “只要副司令和中共一致,我 无不乐从”,又说中共 “不计前仇,真是伟大”。同时,他也坦率地提出了 自己的顾虑,一是怀疑蒋是否能抗日,二是怕蒋报复。他对周恩来说:“国 共两党是平等的,对蒋可战可和,而我是蒋的部下,蒋放走了,一旦翻脸, 我的处境与共产党就不同了。”   周恩来对杨虎城的顾虑表示理解,耐心分析了国内人民要求抗日,英美 苏支持中国抗日和蒋介石抗日则生的处境,指出蒋抗日的可能xìng增大了,现 在就要力争他抗日。只要西北三方面加强团结,进而团结全国人民,蒋想报 复也不可能。而且这次如果没有把握,也不能轻易放他走。杨虎城表示同意 周恩来的分析和当前的军事部署,但怕报复的疑虑始终没有消除。   周恩来到西安后不到20小时,经过与张学良、杨虎城的分别jiāo谈,对和 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把中共的和平方针开始变为现实,充 分显示了他坚定的原则xìng和充分的灵活xìng完美结合的卓越才能。   12月20日上午,宋子文由端纳陪同飞抵西安。张学良向宋子文谈了西 安三方面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周恩来请人转告宋子文:这次事变中共未曾 参与,对事变主张和平解决,这是中共团结抗日方针的继续,望宋认清形势, 权衡利害,劝说蒋介石改变政策,为国家做出贡献;并说, “只要蒋先生抗 日,共产党当全力以赴,并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 宋子文对周恩来的意见大感意外,又十分赞赏。他弄清了西安三方面的态度, 又看到蒋介石是安全的,决定回南京报告。   宋子文回到南京后,到处说蒋介石在西安很安全,赞美周恩来有 “政治 远见”,是 “最了不起的人”,说:“南京有谁能承担这样的风险营救蒋介 石,相反,还有人要轰zhà。”这样一来,使主张讨伐的何应钦等人的气焰大 为收敛。21日,孔祥熙同意宋子文、宋美龄去西安谈判。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等人飞赴西安,参加谈判。飞机在洛阳机 场停留时,宋美龄再三关照驻洛阳的guó mín dǎng空军, “没有委员长的命令,飞 机不许飞近西安。”下午3时,宋等一行飞抵西安,张学良、杨虎城亲自到 机场迎接。当飞机降落时,宋美龄心情紧张,从手提包中取出一支手qiāng递给 端纳说,如果她受到驻军的侮辱,就开qiāng把她打死。她带来了大批食品、用 品,还给蒋带来了一副假牙。宋美龄一见张学良就说: “汉卿,希望你不要 检查我的行李”,张学良答: “夫人请便,我不敢检查”,随即把他们一行 人连人带行李一齐送进城,只收缴了戴笠随身携带的一支小手qiāng。   22日当天,宋美龄与张学良会见;   23日、24日,宋美龄与周恩来作了两次长谈;   23日下午,宋子文代表蒋方,西安方面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参加谈 判;   24日上午,继续谈判。谈判的结果是:(一)由孔祥熙、宋子文组织行 政院。宋负责组织使各方面满意的政府,肃清亲日派。 (二)中央军全部撤 离西北,宋子文、宋美龄负绝对责任。蒋鼎文即携蒋介石手令飞洛阳办理停

  战撤兵的事。 (三)蒋回京后释放“七君子”;西安方面可先发消息,宋子 文负责办释放事宜。(四)苏维埃、红军名称照旧。宋氏兄妹担保停止剿共, 由张学良负责接济红军。抗战bào发后,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五)先开guó mín dǎng中央全会,开放政权,再召开各党各派救国会议,不开国 民代表大会。 (六)政治犯分批释放,具体办法与宋庆龄商定。(七)抗战 bào发后,共产党可公开活动。 (八)联俄,并与英、美、法联络。(九)蒋 回京后通电自责,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十)西北军政由张、杨负责。至此, 谈判结束。   已是夜深人静,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地扑打着门窗。蒋介石孤坐灯下,骤 变的风云使他那本应急速运转的大脑时常出现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谈判进行 得怎么样了,忽见宋美龄、张学良等人进了屋,还没等他看清来人都是谁, 就听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说道: “蒋先生,我们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 得比以前苍老些。”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时,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政治 部主任,彼此早就熟悉。蒋介石见是周恩来,叹了口气说: “恩来,你是我 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立即说: “只要蒋先生能改变“安内攘 外”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红军也 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接着又向蒋介石说明中共的抗日救国政策及张、杨 发动事变的目的,明确指出,目前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亡,非团结无以救国, 坚持内战,将自取灭亡。蒋介石考虑一下,表示三点: (一)停止剿共,联 合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二)由二宋及张学良代表他与周解决以前 商谈好的问题。 (三)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蒋介石已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即,剩 下的就是放蒋的问题了。   西安三方面,除张学良外,都主张必须有保证,才能释放蒋介石。24日 晚上,张学良向王以哲学等高级将领宣布,他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并向 中央请罪,恢复蒋的威信。王等劝张不要送,以免蒋改变主意。张学良一定 要去送,并向王以哲等jiāo待: “关于东北军,听命于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 总部之事,听命于杨虎城;有问题时多和周恩来商量。”   25日下午2点多钟,张学良打电话请杨虎城去,对杨虎城说:“夜长梦 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我今天决心亲自送蒋。假如万一我回不来,东 北军今后即完全归你指挥。”并当场写了个手谕jiāo给杨虎城。杨虎城虽不同 意无保证地放蒋走,更不同意张学良自送蒋回南京,但他一向尊重张学良, 只好同意张的意见。   张学良在杨虎城不赞同,周恩来不知道的情况下,于 25日下午4时从西 安机场起飞陪蒋介石回南京。   当周恩来听说张学良已和蒋介石一同去飞机场时,立即赶往机场,想劝 张学良不必亲送,但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   周恩来望着渐渐远逝的飞机,长长地叹了口气。   杨虎城、刘多荃、孙铭九、赵一荻默默地伫立在寒风中,一言不发。他 们在祈祷苍天,保佑张学良的平安归来。

  九、背信弃义   南京鸡鸣寺宋子文公馆。这是一座二层小楼,室内幽雅别致,富丽堂皇, 处处显示出主人的情趣和富有;屋外松槐参天,鸡鸣可闻,一派田园风光。 可暂住在这儿的张学良却无心欣赏那中西合壁的楼宇、亦城亦乡的景致。一 会儿,他就要去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处大法庭接受 “审判”了。当他接 到军事法庭一位副官送来的拘押犯人的 “传票”时,不禁怒火中烧,他狠狠 地把传票摔在了地上。张学良已意识到,蒋介石开始变卦了,事情并不像他 想象的那样简单。   26日中午,蒋介石飞返南京。第二天就公开发表了由陈布雷代拟的所谓 《对张杨的训词》。这份煞费苦心杜撰出来的“训词”,掩盖了他对西安方 面所做的团结御侮的承诺,把他的被释放说成是他的 “伟大人格”感召的结 果,标榜自己一向以 “精诚团结,统一国家以救国”,指责张、杨发动西安 事变是 “受反动派之煽惑,要负“毁坏纲纪”之责。   张学良26日一到南京,就被软禁在宋子文公馆。当天,蒋介石通过宋子 文转告张学良写份请罪书。张学良立即写了请罪书给蒋介石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