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最新章节 >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8 章

  第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斯诺写道: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认为,中国革命不是孤立的,不仅在  俄国,而且在世界,亿万工人都在关心地注视着他们,到时候就会仿效他们                             ①  的榜样,就像他们自己仿效大俄罗斯同志的榜样一样。” 他还引用了máo zé dōng  的话: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  人民的敌人。” “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是国际社会主义胜利的一部分, ① 《西行漫记》第201 页。 ② 《西行漫记》第159~194 页。 ① 《西行漫记》第336~367 页。 ① 《西行漫记》第335 页。

  ----------------------- Page 10-----------------------

  因为中国打败帝国主义意味着摧毁帝国主义最强大的一个根据地。如果中国  赢得了独立,世界革命就会非常迅速地发展。如果我国遭到敌人的征服,我  们就丧失一切。”斯诺指出: “现在,帝国主义中间的矛盾已经深化,中、  日战争扩大为法西斯主义和国际和平战线的世界斗争,在最近将来,是可以  想象得到了。”②    第三,中国必将赢得抗战的胜利,必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斯诺在 《西行漫记》1938年中译本序言里强调指出:“通过红军的经验  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就是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农民大众在革命  游击战中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我记起máo zé dōng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毛所预测  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所以我把这句话再重述一遍。他说:‘红  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  量。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  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  máo zé dōng再三重复说,为了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  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其他一切都要从这统一和决心来决定。  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使中国打胜;也只有中国人民自己会使中国失败。不  管打了多少次胜仗,日本现在已在失败和最后崩溃的路上走着即使要在  几年之后,而且中、日双方都受极大痛苦,日本军阀才会失败,但这总是不  免的。” “还有一点后来也是肯定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  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  国社会革命运动……最后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  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  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  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①  “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这就是斯诺的结论。               (五)“我热爱中国”    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的红色中国之行,使他这个来自资本  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  它的领导人,革命的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儿童团员,有了  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  确的认识。正如斯诺为中译本 《西行漫记》初版写的序文里所说:“这一本  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  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罢。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  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  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  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  义来讲,这一本书的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máo zé dōng、彭德怀、周恩来、  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  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máo zé dōng、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 ② 《西行漫记》第76、374、序言第8 页。 ① 《西行漫记》序言第9~11 页,第406 页。

  ----------------------- Page 11-----------------------

  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  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  知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yù望,那种热情。凡  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  烂的精华。但是这自然并不是说,共产党或红军或红军领袖,对我自己对于  他们以及他们的工作的意见或印象,可以负责。因为我和共产党并无关系,  而且在事实上,我从没有加入任何政党,所以这一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  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子  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  告。”①    基于这种认识,也因为这个缘故,斯诺在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接触中,思  想得到了升华,认识产生了飞跃。他写道: “历史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我  们每一个人又是历史的一部分。”他自己确实受了中国历史的影响。他开始  懂得世界各地人民受压迫的原因。他把自己的贫苦出身同中国人民的贫困生  活联系在一起,并开始把自己同全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是中国使  他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从此,他对中国人民,对以máo zé dōng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此以后的岁月里,他用了他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  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了深入持久的考察和报道。    1939年,他又一次到了延安,再次和máo zé dōng进行了谈话。这些对话后来  在 《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1941年斯诺对于皖南事变作了如实的报道,受  到guó mín dǎng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1942~1943年他又来过一次中国。  在麦卡锡主义控制的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把他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  发表斯诺的文章,他被迫迁居瑞士。他的护照也禁止去中国旅行。但他并没  灰心,仍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写成并出版了《红色中国杂记》(1957  年出版) 《复始之旅》(1959年出版)两本书,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的革命  斗争。直到1960年6月,他得到我国领事馆的单独签证,才第一次来到解放  后的新中国,和máo zé dōng主席、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他把与两位伟人的谈  话和观后感,写进了 《今日红色中国》(1962年出版)中。1964年到 1965  年初,他再一次访问中国,máo zé dōng主席又接见了他。1970年 10月斯诺同洛  伊斯惠勒斯诺夫人一同来华,国庆节在天安门上同máo zé dōng、周恩来会了  面。12月18日他和máo zé dōng进行了长时间的也是最后一次的谈话。    假如说, 《西行漫记》以及斯诺其他关于中国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  化剂,那么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1972年2月,斯诺刚回到瑞士不久,美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应邀访问北京,  揭开了中美友好的新篇章。尼克松总统来华的时候,斯诺准备以记者身份,  再一次作中国之行。由于病魔缠身,未能如愿。1972年2月15日上午2点  20分,埃德加斯诺与世长辞了。    当斯诺不幸病逝的消息传来,máo zé dōng主席于1972年2月16日即向斯诺  夫人发去唁电: “获悉埃德加斯诺先生不幸病逝,我谨向你表示沉痛的哀  悼和亲切的慰问。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  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 ① 《西行漫记》序言第7~8 页。

  ----------------------- Page 12-----------------------

  ①  中国人民心中。”周恩来、宋庆龄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向斯诺夫人  发了类似的电文。 “中国人民的朋友”、“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是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斯诺毕生致力于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充分肯  定,也是对他的最恰当的评价,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    斯诺在弥留之际,他在病中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以马海  德医生为首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发自心底的话: “我热爱中国。”    “我热爱中国”,这是斯诺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的真实流露,也是他  毕生研究中国问题的所得。这种感情,在他当年去西北与máo zé dōng等共产党人  接触时产生过;在他被guó mín dǎng驱逐时掩藏过;在他再次踏上新中国领土时dàng  漾过。实际上,他早已把伟大的中国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因此,他留下了  这样的遗嘱:把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  园里。    1973年10月19日,中国在北京大学举行仪式,斯诺夫人、中国共产党  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埃德加斯诺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大学景色秀丽的未名  湖畔。这是适当的。这里是他1936年去西北探险采访的出发点,也是他1937  年写作 《西行漫记》的地方。    埃德加斯诺将和他的名著 《西行漫记》一起永垂不朽!             二、斯诺夫人眼中的中国人    1937年,正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bào发,guó mín dǎng反动派图谋消灭共产党的  时候,美国进步记者海lún福斯特继其丈夫埃德加斯诺之后,访问了当时  中国革命的中心延安,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红  色中国内幕》就是她以尼姆韦尔斯的笔名在美国出版的关于这次访问的记  实xìng著作。作者在书中不仅以生动的笔触热情地歌颂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劳  动生活、八路军官兵的英勇抗战和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而且真实地记载  了她与中国革命领袖máo zé dōng、朱德、彭德怀、蔡畅、康克清等人的密切jiāo往。  斯诺夫人回忆录 《我在中国的岁月》不仅谈及了抗日战争期间她在西安、延  安的经历,而且谈及了30年代她在上海、北京的情况。            (一)中国劳动阶级勤劳与智慧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勇敢和顽强的  精神,开辟生存和发展之路,以其聪明智慧和不懈奋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古代文明。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引起了世界著名人士的关注和赞扬,斯诺  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 《红色中国内幕》中,她是这样写的:    “中国劳动阶级中不存在贵族。他们要求生活之少,给予生活之多,超  过了任何民族的人民。他们的大脑和双手是如此的聪明灵巧,他们的忍辱负  重与不息斗争精神是如此的难能可贵,他们在任何工作领域中都是那么才干  出众,以致于理解他们,便是无条件地赞颂他们,便是希望他们挺身而立,  并达到一个能在本质上赋予他们以绝对优势的高度。这个劳动阶级的人们, ① 《斯诺在中国》第319 页。

  ----------------------- Page 13-----------------------

  在中国人口中几乎占了90%。①    “他们无与lún比的中国农民、迩遐尽知的中国苦力、多少世纪以来  便以其勤劳智慧使全世界为之惊叹。”②    牺牲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是中国劳动阶级特有的美德,斯诺夫  人非常赞扬中国人民的这种精神。她说:    “……为别人、为社会、或为将来牺牲你个人的利益。这是对 ‘精神’  品质的考验。……他们 (指中国共产党人引者)今天正在大规模地传授  这种品质,极力发展这种品质。”③    “红军在延安没有酒喝,甚至没有茶,他们喝的是白开水。他们都是义  务兵,没有薪水,都想尽量地牺牲自己的利益,为革命立功。”④    斯诺夫人极其敬佩中国人民高度的凝聚力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了解到,  共产党人能够把民众组织起来在物质上,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民  众,能够给的,只是一种精神力量,兄弟的情谊,或者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  与民众 ‘生死与共’。由青少年组成的整个军队,会自愿地同民众生死与共  (所有的红军士兵都是不领薪水的义务兵),会被消灭,但是新的军队就会  随之而产生。在延安,动植物几乎不能生长,但人类却幸存下来。在这儿的  黄土里,一种靠饥饿和危险而生存的精神力量正在觉醒。”①    “最重要、最非同凡响的,是前线部队及其政治领袖们那种确实令人难  以置信的集体主义精神。……后来,出现了一个奇迹的奇迹我自己竟然  成了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一部分。当我同年轻的红军士兵离开延安,步行10  天,赶回西安的旅途中,我每天夜里都疲惫不堪,几乎不能爬进我的旅行床,  然而我实际上每一天都忘记了我病得是多么厉害。” “这是一种高水平、高  强度的精神力量。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