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最新章节 >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7 章

  到的效果,中国在  10年时间里取得的飞跃,使人民过上了富足的文明的生活,11亿人吃得很  好,穿着也很好,而且有多余的粮食供出口。    波兰《共和国报》 1992年 月发表了记者斯6          格日姆斯基的访华观感。  文章指出,普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姑娘,衣着都很入时,看来都自信而  满意,文章说,全中国,凡是他们去过的地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乡镇,到  处都购销两旺。例如在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上,从一清早到晚上10点,各大商  场和小店铺都是人群如潮,其景象不亚于巴黎的繁华区。文章对中国人民有  那么多钱感到 “不可思议”。对此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詹姆斯麦  格里戈认为,1978年开放门户时,中国几乎什么都需要,但他们的人民几乎  什么也买不起,但过了将近15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美开乐服装纸样公司  在中国的经销人康德雷尔说: ‘人们的口袋里有了钱,便要找东西买。”    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不仅使广大人民达到了“吃饱”、“穿暖”的要求,  而且已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了。在饮食上,人们的食品结构已由量的满足  转向了质的提高。鱼虾、家禽越来越多的摆上了人们的餐桌。日本记者荒井  利明说: “虽然各地的情况不同,但在北京等大城市,以谷物为主食的时代  已成为历史,人们对蔬菜、ròu类等食品的摄取量在不断增加。”在穿着上,  已由求同转向求异,无论男女老幼都以追求款式新潮、美观舒适的服饰为目  的。而消费的热点则向高档耐用商品集中。 “老八件”已进入饱和更新换代  阶段, “新五件”(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彩电、录音机)的拥有量直  线上升。原苏联历史学博士波尔佳科夫说,10年期间,除去价格增长因素,  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了 80%,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举例  说,不久前,彩电和电冰箱是绝对稀有之物,而现在城市家庭里每百家里就  分别有52家和37家拥这些物品。并且这种消费现象在人均收入达630元的  农村也初见端倪。    另据来自联合国的有关资料证实, “七五”期间,我国居民的消费和营  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每人每天食物热值和蛋白质含量均已接近世界平均水  平;人均纤维消费量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每百人电冰箱、电视机拥  有量相当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对此,蒙古总理达宾巴苏lún访华  后发表评论认为, “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经济  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这是全世界人民走向美好生活和稳定以及全世界的繁  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次,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表现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迅速扩大方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作 ① 《外国人评中国改革》第81 页。

  ----------------------- Page 44-----------------------

  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逐步建立了包括海南在内的5个经  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还于 1990年宣布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这在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致在1990年,美国的杨克曼赞叹道:“在世界平均零增长(联合国世经组  织统计)的时候,中国大陆出乎举世预测,……外汇储备和外资注入猛增,  对外贸易盈余100个亿,对外储备400多亿美元,造成了90年代世界的一个  令人费解的二律背反现象。”    泰国坤通因泰博士 1991年8月在 《号外》周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  实行开放政策的直接成果,是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普遍受  益。并指出,1989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以中外合资和外商  独资方式引进外资项目约1万项,共计吸收外资41亿美元,上述特区出口创  汇额高达34.81亿美元。此外,经济特区从内地引入200万劳动力,使内地  就业矛盾得到了缓解。经济特区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明显提高,经济特区和经  济开发区已成为内地发展的示范和桥梁。文章说,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促  使各行各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开放政策使中国成功地走完了经济现代  化的第一步。    在扩大贸易方面,中国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许多国家和  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经济部长下村恭民说: “1990  年,中国的出口率增长了18%以上……进口减少了31%,作为结果来说,外                           ①  汇储备额急速增加,1991年3月已接近70亿美元。” 原苏联历史学博士库  利克认为, “中国同西方国家贸易经济合作实际上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引进外资补充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又要引进先进  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罗伯托森特诺说,对外开放, “使大批  的外商投资者拥向中国,兴办工厂、提供货款和转让技术,他们拥有明确的  谈判对象,明文的规定和做出的决定能够实施。”截止到1989年底,中国共  吸收外国在华投资154亿美元,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已  达2万余家。引进了大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加强了我国重点项目  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法国前部长,中国问题专家阿兰佩雷菲特于  1991年 11月在巴黎一次晚餐讨论会上指出,中国的4个经济特区和海南特  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使用中国的劳动力,“对中  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对外开放政策的成效并不仅仅限于作为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  城市,而且广泛地表现在全国各省份和地区,彼得赛德利茨在德国 《商报》  上发表文章说: “中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早就冲破了原有的特区的界限,向                      ①  特区之外的沿海地区、城市和省份发展。” 泰国的坤通因泰博士也说,开  放政策带来的可喜变化,已由经济特区发展到全国各地,使中国到处呈现了  蒸蒸日上景象。    最后,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新加坡 《联合早报》社论认为,因中国保持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其国际影响力水涨船高。    东亚哲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吴撷认为,自1979年底着重提出了加强民主 ① 《外国人评中国改革》第114 页。 ① 《外国人评中国改革》第14 页。

  ----------------------- Page 45-----------------------

  与法制建设的任务后, “中国在法制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马来西亚 《南洋商报》文章指出,自1978年中国实行教育改革后,在基  础教育、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库利克说,中国在发展自己防御能力方面进展很快,目前中国的武装力  量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现代化飞机、核潜艇。在消减军队人数的同时,坚持  奉行了全军全面现代化的方针。    在 1992年的第 25届奥运会上,中国以54枚金牌的成绩挤入 “世界四  强”。对此瑞士 《日内瓦论坛报》文章认为:“沉睡的中国醒来了。”    总之,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成就是空前  的。它像一杯神奇的营养液,使中国巨人的躯体活跃起来,睡狮猛醒、巨龙  腾飞。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从僵滞的发展中走了出来;从贫穷的境地中  走了出来;从封闭的格局中走了出来,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法国朋友安  贝尔说, “中国的变化是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            (三)“中国的前景将是乐观的”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进步和繁荣的道路上实现了引人注目的  飞跃”,这是举世公认的。90年代的 10年,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非常关键  的时期,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经过10年文革浩劫和改革开放13年来的  反反复复,中国人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如果再不抓住  机遇发展经济,迅速实现经济起飞,中国的现代化梦想恐怕永无实现之日,  永远不能把贫困落后的帽子抛到太平洋去。”新加坡 《联合早报》1992年6  月发表夏泰宁的文章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在前苏联和东欧  国家缓过劲来之前,加快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多  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使中国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样,  中国就有可能吸引到大批的国际资本,加速经济发展。在 5到10年内实现经  济起飞。”在90年代的巨幅画卷中,中国将以怎样的景观展现在人们面前呢?  对此世界舆论见仁见智,评论纷纷,总体看来,他们大都和比中经贸委员会  主席亨利李德尔汉先生的看法基本一致,即: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国应该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只要中国能保持                   ①  稳定,中国的前景将是乐观的。” 曾任世界银行发言人的弗活格尔也说,  “我觉得,中国人会干得更好。”    从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加速改革开放的条  件和基础。    从政治保证方面说:美国著名经济发展学家西蒙库茨内斯在其 《现代  经济成长》一书中认为,在经济社会里,要经济成长,最低限度的政治条件  为:一、在经济社会里,有些成员必须要计划将来的发展,所以一定程度的  政治稳定是必要的。二、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在经济成长过程中有解决各阶  层利益冲突的能力,而且政府必须预先了解、发现这些冲突,并把它对经济  发展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所以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面对于中国,  “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政治状态无疑为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① 1991 年9 月29 日《人民日报》。

  ----------------------- Page 46-----------------------

  关于物质基础,原苏联历史学副博士波尔佳科夫说,中国80年代的改革  开放已积累了可观的有用资本,总的看来,改革能胜任摆在它面前的任务。    就思想基础而言:改革开放的几年使中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是人民得  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新加坡 《联合早报》文章说,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速改革开放步伐,已成为中共全党、全民共识,全国上下取得了难得的一  致,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至于体制方面,80年代的改革开放已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将对9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巨大推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将进一步发展。英国著名新闻评  论员威廉里斯莫格勋爵1992年初为英国 《独立报》撰文指出,“中国经济  曙光在望。”在未来50年中,将与亚洲国家一起,跻身于世界富有国家之列。                        ①  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是令人震惊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  瓦希1992年1月去日内瓦时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巨大,中国经济与世界联  系日益广泛,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 “重要支柱之一”。他说,中国自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有巨大的潜力。世界  各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充满信心。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维诺德托马斯指出,  中国正值经济改革的大好时光,虽然目前中国还不是经济大国,但从她的潜  力和发展速度来看,她必将在近几年内改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为一个     ②  强国。 1991年底,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今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0  %。日本《经济新闻》展望得更远,认为到2000年,在亚洲创造最高增长率  的将是中国。法新社援引的一份调查报告中也称,在 90年代的几年里,中国  的经济增长率将在亚太地区居领先地位。 ① 1992 年2 月12 日《人民日报》。 ② 1992 年2 月10 日《人民日报》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若雪)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37602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16sy.com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