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最新章节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4 章

  之形成  一种强有力的社会精神力量,影响深远。    传统lún理思想重视人lún关系和谐相处和 “爱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但以维护家庭宗法制为原则的封建道德,特别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是对人自我意识和个xìng的泯灭而换得人的无偿的义务,强调因循守旧、安分  守己,束缚了人们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所以它是阻碍中国社会历史  前进的惰xìng力量,是禁锢中华民族的精神枷锁。因此,对中国传统道德观,  必须进行具体分析,从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加以批判和继承。        第四节 传统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在现代中国 ① 董仲舒 《对策》一。

  ----------------------- Page 10-----------------------

  中国是素有“礼义之邦”之称的文明古国,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两千年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教诲和“以德 治国”的治国方略,把道德提到极高位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封建理 论丧失了依靠封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传统lún理道德作为精神 的、习惯的势力而存在,影响着现代中国人。   我国以家庭稳定而著称于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稳定的前提下,人 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在变化。婚姻作为家庭的前提,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爱情。 青年择偶追求xìng格、志趣、情调、爱好、眼界、修养、知识结构、文化层次 的协调。爱情成为确立婚姻关系的基本动因。社会生产力发展,家庭规模的 缩小,职能的社会化,使人们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文化活动,享受精神生 活。当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婚姻关系上看重金钱、地位、社会关系的现 象依然存在。   在家庭关系结构中,旧式家庭等级森严,夫妻、父子及兄弟之间是尊卑、 主从关系。而现代逐渐为平等的亲密友好的关系所取代。坚持互敬、互爱、 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原则。人们的贞cāo观、 “离异观” 也发生变化。这两方面都要求男女平等。 “从一而终”已基本上没有市场。 但也必须看到 “大男子主义”,旧的“夫权”观念也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在生育观上,封建社会把子女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人丁兴旺是发家的 条件和表现,选择配偶首先看是否能生育,生育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传 宗接代,以免断了香火,同时使自己将来生活有依靠。人们普遍信仰多子多 福。由于子女要继承父亲的财产,因而重视子女的血统,重男轻女,严格要 求fù女的贞cāo。在现时代,公有制确立,家庭情感职能日益显得重要,人们 的生育观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传宗接代思想、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 先,我国农村没有摆脱小农的生产方式,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家 庭的生产职能加强,家庭中有无男劳力和男劳力的多少,对家庭经济状况影 响很大。其次,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社会福利水平不高,老有所养 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最后,由于我国人口素质、文化 素质低,农村大量存在着文盲和半文盲,文化上愚昧落后,旧的婚姻家庭观 念的消除还需要时间。对传统的lún理道德观念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要进行 具体分析。在现代中国更是错综复杂。其消极方面表现为,对生产力发展、 社会进步的阻碍。首先,传统道德观是对小农生产关系的反映,具有封闭xìng 和保守xìng,使人自缚其身,形成内向型心理和文化特质,抑制进取心。其次, 传统道德与政治融为一体,父家长制,宗法观念,过分重 “德治”,长期的 “人治”等等抑制法律思想的形成和法律的健全。最后,传统lún理中的某些 思想与科学文化上的愚昧结合,造成了不敢为人先的庸人作风和社会生活中 的 “裙带风”、“关系网”。   当然,传统道德也有其合理xìng的一面。第一,大一统的思想,爱国主义 传统,利于民族的团结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人们团结 一致,同心同德。今天,在 “两个文明”的建设中,以忠于祖国、关心国家 前途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 责;第二,传统的入世思想,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献身精神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第三,孝父母, 敬兄长,为人宽恕,忠诚,讲信用有助于和睦的家庭关系的建立和人际关系

  ----------------------- Page 11-----------------------

  的调适;第四,对自我修养的重视,贫贱不移,富贵不yín,威武不屈的精神  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塑造;第五,勤劳、勇敢、善良、节俭的传统在今天仍是  应该发扬光大的。               第二章 经济制度    社会制度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文化),又对整个文化体系的  建构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作为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  的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世界各民族早期的社会经济形  态都是原始公有制,然后向奴隶制过渡。中华民族在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建  立了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宗族奴隶制。它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产  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宗族奴隶制    中国由原始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古希腊、罗  马,完成这一过渡是在生产力相对进步、铁器已经出现、家庭私有制发展起  来、个体的家庭生产代替原始的集体生产、社会分工相对发达、氏族制解体  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中国完成这一过渡,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尚未使用铁  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私有制不太发展,氏族制尚未瓦解的状态  下的。虽然希腊、罗马以及中国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但二者显示出不同的  特点。在中国奴隶制社会里,存在着浓厚的氏族制残余,奴隶制发展不充分,  并且在经济制度中,深深地烙上了氏族制社会血缘关系的印迹,从而形成具  有古代东方特征的宗族奴隶制。    古代宗族奴隶制在夏商周社会得到充分体现,其经济制度同古希腊、罗  马奴隶制经济制度相比较,有以下特征。    其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古希腊、罗马,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                                      ①  已经私有。希腊“从有成文历史的时候起,土地已被分割成了私有财产。”                         ②  在罗马,“作为罗马人,他一定是土地私有者”,而夏商周社会,原始氏族  制下的土地公有制还变相地存在着,即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公社或国家            ③                ④  是土地的所有者”。 。在商代,“尺地莫非其有也”,周代则是 “普天之          ⑤  下,莫非王土”。 土地的具体占有形式有三种:一是王室土地,叫做“大田”  或 “藉田”。二是诸侯土地,这是国王赏赐给诸侯的。比如周时,国王赏赐  周公,“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周公。                  ⑥  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三是村社占有的士地。不论是诸侯,还  是村社成员,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土地的所有权属于以国王为代表的国家。    其二,社会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在古希腊、罗马,土地的耕种者、手工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05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第477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192 页。 ④ 《孟子滕文公上》。 ⑤ 《诗经小雅北山》。 ⑥ 《诗经鲁颂闷宫》。

  ----------------------- Page 12-----------------------

  工场的劳作者,主要是奴隶,社会地位尽管十分低下,但他们是社会生产的  承担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具有较高的社会贡献。而在中国,殷商时社  会生产者是众或众人,西周时是庶人。 《诗经周颂臣公》曰:“使我众  人,乃钱,奄观艾”; 《左传襄公九年》曰:“其庶人力于农穑”;  《国语晋语》曰:“庶人食力”。由此看来,众、众人、庶人乃商周社会  的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身份如何呢? 《尚书盘庚篇》记载,盘庚训导因患  水灾 “不常厥邑”的众人,迁居他乡, “永建乃家”。由此可知众人是有家  室的。 《周书洪范》曰,国家大事国王不仅同卿、士商量,还要“谋及庶  人”、 “卿士从,庶人从,是之谓大同”。从此可知,庶人的地位不同于西  方奴隶制中的奴隶。众、众人、庶人是村社成员。夏商周社会也存在着奴隶,  大多来源于战俘。卜辞中有 “三百羌用于丁”,即用300羌人牺牲来祭祀祖  先丁。从安阳殷墟中,发现大量人殉。殷周时代的奴隶用于祭祀和殉葬,也  参加劳动,多用作家内服务xìng质的劳动。    其三,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在古希腊、罗马,大批奴隶在奴隶主私  有庄园里进行集体劳动。而夏商周时,生产者也是集体劳作,其劳动场所是                                ①  “邑”以及“大田”。周统治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何谓邑?《周  礼地官小司徒》日: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邑实际是聚族而居                                   ①  的村社,村社成员劳作于井田之上,“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田上  的劳动多是集体协作;村社成员除了井田劳动外,还要从国王之令去“大田”                                     ②  或 “藉田”里“ 田”、“众黍”,形成“千耦其耘”、“十千维耦”的  集体劳作的局面。在劳动中村社成员受田监督,以致 “暴其发肤,尽其四      ③  肢之敏” 。    其四,社会分工有差异。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内,由于生产力水平较  高,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主要表现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手工业  发展的基础上,商品jiāo换和商业贸易比较发达。夏商周社会,相对而言,社  会分工不太发达。手工业作坊在商代已出现,主要以青铜铸造业为主。手工  业作坊的产品主要是礼乐之器和兵器,多是直接用于国家,不到市场参与jiāo  换。况且这些手工业作坊,多是王室或国家直接经营,具有垄断xìng质。村社  中,广泛存在着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主要产品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  品,多是生产自用。而脱离农业的私营的手工业作坊不多见。基于此,难以  形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出现。    从以上特征,可以发现,在夏商周奴隶制社会里,原始氏族制的公有制  改头换面为奴隶主国家或国王所有制。而社会生产者,主要的并不是被征服  的异族转化而来的奴隶,更不是因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债务奴隶,而是同国王、  贵族同宗、同族的村社成员。而由战俘转化而来的奴隶多被用作牺牲或家内  服务xìng劳动。诚如恩格斯所言, “奴隶还不是直接地形成生产的基础,而是         ①  间接的成员”, 没有形成类似于希腊、罗马那种“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 ① 《礼记王制》。 ① 《孟子》。 ② 《诗经周颂》。 ③ 《国语齐语》。 ① 转引自 《中国财政史参考资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17 页。

  ----------------------- Page 13-----------------------

  ②  奴隶制度”。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表明,氏族制残余的村社共同体还存在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作方式还盛行着。社会分工的不发达,势必造成  私有制的不发达,从而残存下来的古老的氏族血缘关系,支配着社会经济、  政治乃至意识形态领域,整个社会被温情脉脉的氏族制残存的血缘关系  宗法制所统治,宗族血缘关系同财产、阶级关系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宗族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奴隶制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里,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是靠宗族血缘关系来维系的。就连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也受宗族血  缘关系支配。国王把国家看作自己的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并按照宗族血  缘关系将国土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和儿子,各诸侯国的统治权亦由嫡长子继  承。形成血缘关系决定的 “家天下”的局面;在社会最基层的村社邑里,人  们的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都受血缘关系的制约。全国上下形成严格的宗  法制度,上到国家、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下到宗族、家庭,宗子、族                            ③  长、家长处于“至尊”位置。“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成为社会信条。人的  价值、人的地位,皆由宗族血缘关系决定,同一祖先的后辈们,根据与其祖  先血缘关系的亲疏,分成不同的等级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