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最新章节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6 章

  ②  愈百张”, “至道光年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雇工人数较以前增多,                          ③  “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散归”。在工资支付上出现了“计  日受值”和“按件而计”的形式。除丝织业外,棉纺织业、井盐业、陶瓷业 ① 《资本论》第1 卷,第83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470 页。 ① 《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一。 ②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71 页。 ③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一,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101 页。

  ----------------------- Page 17-----------------------

  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同明清  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广东                            ④  陈启源缫丝厂,就是以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的 。近代民族工商业兴  起与洋务运动也有一定联系。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上的侵  略,直接冲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造成近代国弱民贫的境况。清朝统治集团  中的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维护其统治,学习西  洋,以图国富民强,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官僚兴办军事工业,而后转向民  用工业,他们只想借用资本主义生产方法,而不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但事  物的发展是不以洋务派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采用资  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势必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逐步发展起来。近代民族工商业,一部分就是由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  转化而来。    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历程。大体有四个阶  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是产生阶段。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资本  的工厂不过有160家,基本上是小厂,矿场不过20处,大都是工场手工业。  jiāo通运输业等于零。总投资不过550万两,还不到750万元,只有洋务派企       ①  业的 1/15。民族工商业在产生阶段,可谓步履维艰,主要是缺乏资本。首  先,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进行掠夺xìng贸易,造成民族工业资金不足,市  场不畅。民族工业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受到严重制约;其次,  同民族工业并存的还有洋务派的官办xìng质的企业,资本的积累大部分归其所  有。民族工商业还要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    1894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bào发,是民族工商业逐步发展阶段。甲午海战  的失败,举国震惊。 《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  刺激了国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设厂自救”,响彻全国。另  外,甲午海战失败,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企业由于财政困难和经营上  官僚化等因素,不得不改为招商承办。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引起国人抵制洋  货。基于以上诸因素,民族工商业取得初步发展。在这期间,共设厂矿 532  家,投资达11646万元,主要有纺织业、矿业,特别是后期,采矿、发电和  食品工业的投资,超过了纺织业。    1914~1920年间,是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正值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对于民族工商业发展而言,是 “黄金时代”。1915年反对二  十一条和1919年五四运动,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五四运  动中,商人罢市,抵制日货,对于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是十分有利的。另  外,西方列强在欧洲战场上忙于厮杀,无暇东顾,客观上减轻了西方经济侵  略对民族工商业的冲击。民族工业品出口增加,1913~1919年,出口值增加      ①  了56.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民族工商业发生危机和破产时期。主要表现为新  开厂数减少,工厂规模萎缩,工厂关闭数目急度增加。以民族工业基地上海  为例,1934年,新开工厂28家,改组291家,关闭70家;1936年,新开工 ④ 参见 《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103104 页。 ① 参见 《中国经济史论文集》,第278 页。 ① 参见 《中国经济史论文集》第285 页。

  ----------------------- Page 18-----------------------

  ②  厂42家,但改组429家,关闭133家。 在民族工商业普遍衰落的情况下,  不仅中小民族企业遭到破产,就是较大的民族企业也难以幸免,著名的南洋  兄弟烟草公司,由于宋氏官僚资本的排挤,最后被其吞并。就连中国最大的  民族资本集团荣氏系统,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民族工商业普遍衰落和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帝国主义在华的工业  资本对民族工商业压迫甚重。二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摧  残和压迫,致使其衰败不堪。三是农村经济破产,购买力下降,影响民族工  商业的发展。    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民族工商业就其xìng质而言,它属于自由资本主义  经济范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具有进  步意义的,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是在工场手工业不太发达,而在外国资本  主义刺激下兴起的,因此显得独立xìng较差,资本少,发展不平衡,经济力量  相对弱小,先天不足。而且,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受封建经济关系的束  缚严重,并要受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和压榨。    从国际环境看,在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时,西方列  强已经经历和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从生产力角度考  察,西方列强已远远领行于中国。更重要的是,近代中国已被纳入了西方垄  断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变成其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处于半殖民地状  态,经济上遭受掠夺,政治上丧失主权。中国在高度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生  产体系中,搞民族的、独立的、自由的近代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成功。          第四节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  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然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多数出现在资本主义发  展不充分、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国度,中国便是如此。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xìng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从国际环境  看,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固有矛盾充分暴露。资产阶级在政  治上的反动,资本主义经济上的危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  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涨等等,为中国革命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状况看,guó mín dǎng政府的统治腐败透顶,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大众已经觉醒。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有这些,为中  国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旧中国遗留给社会主义中国的是贫穷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低下,  物质财富很不丰富……换言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发达的。建国以来,  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坎坷曲折,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经验,  亦有教训。刀年代末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克服了教条主义,实事求是地  认识中国国情。不仅看到我国 “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 ② 参见 《中国近代经济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第35 页。

  ----------------------- Page 19-----------------------

  基本现实,而且从理论高度提出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  学论断。中国共产党的 “十三大”政治报告对此进行了科学、细致的阐述。  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  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们在现阶段  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  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理论源于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我国的现实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是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而是以手工生产为特征的多层次低水平的生产力,  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而且,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的素质  低下。要改变文化的落后状态,消除愚昧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因此,正视中国目前生产力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通过  不懈的努力,实现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飞跃,其意义不仅在于经济状况的  改观,而且必定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生机,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打下  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不仅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特  别是我国人口素质低,约有1/6的人口还是文盲半文盲。相当一部分人受小  农意识、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禁锢,被落后的封建传统观念束缚,还没有摆  脱愚昧,表现为既缺乏知识又轻视知识;需要层次低,目光短浅;生活空间                                 ①  狭小,人际jiāo往少;温饱型消费,文化生活条件差,生活单调。 实现社会主  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飞跃,必将使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文化面貌大  为改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人享受良好的教  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逐步被克服,人们  普遍有了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不仅劳动时间缩短、劳动条件改善、劳动生  活日趋丰富化,而且闲暇时间增加、业余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在文化水平、  思想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人们摆脱了生存的盲目状态,自觉地 “反思”自我  和人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作用,在日趋丰富的社会jiāo往和社  会生活中观照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个体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当然,我国目前还很落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还很多,经济建设、制  度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但是,我们40多年来的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相信,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现代  化建设,一定能够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实现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  段的飞跃。                第三章 政治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原始社会制度是原始民主制。  原始民主制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正如 《礼记礼运篇》所说:“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公元前22~21世纪,随着社会 ① 张开城著 《劳动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年6 月版,第209~216 页。

  ----------------------- Page 20-----------------------

  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原始民主制代之以奴隶制政治制度。我 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第一节 奴隶制世袭制和分封制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在禹之前,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按照传统的民主选举制度产生的。尧、 舜、禹的 “禅让”便是如此。禹死后,按传统应当由伯益继任,但禹的儿子 启使用暴力,杀死伯益,继禹而立。这标志着王位继承制度上父死子继、兄 终弟及的世袭制开始确立,并从此成为剥削阶级权力继承的一个相沿几千年 的政治制度。夏朝已经建立了行政机关并设置了官吏来执掌国家的权力。夏 朝设的官职,有掌四时的羲氏、和氏,掌政事和生产的牧正、车正、庖正等。 据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朝已制定了法律 并设有监狱。夏朝统治者还拥有一支军队,用以镇压奴隶和对周围的一些部 落发动战争。   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国家政权机构。在王位继 承上,商因夏制,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这两种方式相依为用。到武丁时,确 立了嫡长子世袭王位的制度。商朝的国家形式是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 体。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当时的官制, 《礼记曲礼》云:“天子建天官, 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 “天子之 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