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4 章

  ?──但是这些话,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不能也没有必要跟这位素不相识的老者去说。

  那老先生见池步洲沉默不语,大概看出了他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又说:“先生,你是一位好人,不过命中注定的事情,在劫难逃,谁也无法扭转。我好言相劝,请你即日起放下一切,回乡下种田,也是权宜之计,只能说‘或许可以躲过’,还不敢说一定平安无事。”说到这里,他又推算了一番八字,端详了一下面相,接着说:“从命相看,先生四十四岁有大难,六十四岁有一关,要是能够闯过这一关,还有十几年好活。天机不可泄,我也只能点到为止。”

  池步洲见老先生不再多说什么了,就摸出点儿钱来,算是卦金。老先生却坚决不肯收,还说:“只要你肯听我的劝告,我就很高兴了。”池步洲无奈,只好把钱放在桌上,扬长而去。

  两个月后,池步洲回到重庆,跟妻子谈起此事,彼此都啧啧称奇。

  这时候,重庆的军人还乡复员的很多,池步洲已经决定离开军委会,递了“长假”报告,也已批准。因与慈母睽违一十八载,回乡省亲,乃头等心愿。哥哥嫂嫂及陈固亭等人都同意他先回故乡,再就近工作,强如远离故土,四处奔波。关于还乡的路线,也与哥嫂及陈固亭等人商定:从重庆坐船直达上海固然近便,但是船票难买,事故也多,为安全计,决定走陆路:先坐汽车到西安,然后坐火车经陇海路转京沪路到上海,再坐船到福州。七月,一家五口终于轻装上路。

  车到内江,依旧停车歇宿。吃过晚饭,池步洲带妻子儿女上街闲逛,不由得又来到老先生的相馆门口。事隔半年,上次是一个人来,况是冬天,这次是一家五口,正值夏季,季节不用、服装不同、人数不同,老先生每天要给许多人看相,估计一定不会记得上次之事,于是五个人一起进去,目的在于试试这个老者是否“江湖”。不料老者一看,第一句话依旧是“少将”。池步洲与妻子相视而笑,极口否认。老者接着就重复“四十四岁有大难”之说,再次奉劝他当机立断,解甲归田。这一来,果真把夫妻二人都惊呆了,也不由不相信他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了。

  回到家乡,见到老母,悲喜jiāo集,自不待言。母子闲话中说起内江那位看相的老者两次谆谆告诫退归林下的话头,老母一者不愿游子再度远离膝下,二者老人家虽然不懂得官场倾轧厉害、宦海风波险恶,却更加相信星相占卜的预言,也再三劝诫儿子不要再去当官。出于孝心,池步洲果然听从了母亲的劝告,不去寻找工作,却在家乡种起田来了。

  这一笔,才叫惊人之笔,才真正写出了池步洲的为人,写出了池步洲不同凡俗的xìng格!

  三、十万神兵,战果辉煌

  池步洲和他的同事们从事密电研究与破译前后凡五六年,尽管始终没能破译日方的陆海军密电,但仅就所破译的外jiāo密电与空军密电,如果使用得当,确实比在前方增兵十万还要厉害。除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未能及时利用有功而无效者外,取得巨大成果的情报,包括击落山本五十六专机在内,何止千条。

  这些被破译的密电原件,本来池步洲先生基本上都珍藏起来的,可惜在五十年代初大陆发动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全部抄没,dàng然无存。下面的材料,一部分采自一九八三年三月池步洲先生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要求,与当年的同事丁绪曾先生共同回忆后写出的上jiāo材料,一部分采自霍实子、李直峰二人合写的文史资料《guó mín dǎng密电研究组与军技室的若干事》,以见抗日战争期间密电破译者功绩之一斑。

  (一)中日战争刚开始阶段,因为没有宣战,日本在济南仍驻有总领事。该总领事曾数度去见当时的山东省主席、军阀韩复榘,问他:“如果中央军退到山东来,阁下将作何打算?”韩复榘回答:“我决不让蒋介石的部队进山东来。”

  日本驻济南总领事把韩复榘的话电告日本政府,这份密电正好被池步洲截获并破译,上报了蒋介石。这虽然不是后来蒋介石qiāng毙韩复榘的主要原因,至少也是原因之一。

  (二)军阀混战基本结束以后,蒋介石统一了中国,实行币制改革,以纸币取代银元,从而回收大量的白银,一部分存在天津英租界内,约有几千万两。中日开战以后,日方一再要求英国jiāo出,均被英国拒绝。双方jiāo涉的情况,日方用密电向政府报告。这些密电,都被池步洲所破译。蒋介石据此与英国jiāo涉,方才得以将这笔巨款保存下来。

  (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汪精卫逃离重庆到达河内以后,一九三九初,云南的龙云和川康军阀都曾派代表到河内去与日方谈判。河内日方将谈判内容电告外务省,电文也被重庆军技室破译,上报蒋介石。后来龙云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获悉自己的活动被蒋介石发觉,所以始终不敢再到重庆去面见蒋介石。

  (四)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珍珠港事件bào发以前,日本政府为了解除西北压力,集中主要兵力向南进军,曾派特使松冈洋右到苏联去与斯大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知道后,也曾派使节到日本劝阻。日本答以“待占领南洋后,实力更厚,再转以北进。”同时又向苏联许愿:“将来日苏共同开发满洲(指我东北三省)。”苏联当时对付德军尚且感到力不从心,也怕腹背受敌,日本主动献媚,正中下怀,于是两国达成“互不侵犯”的“和平协议”。签字仪式上莫洛托夫举杯致辞说:“日苏有共同利害关系,中苏不会成为好友。”这些来往密电,都被军技室破译。蒋介石据此认为苏联不可靠,更寄希望于美国。后来苏联答应给中国几架飞机,消息被日本政府知道,就通过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以《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为依据,照会苏联政府,提出抗议。苏联只好收回成命。这份密电,也被军技室破译。

  (五)日美开战以后,有两条美国船,挂着苏联国旗,满载军火,自西海岸开往苏联,在公海中被日本海军扣留。美国请求苏联出面调解。苏联外jiāo部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说:“美国是苏联的盟国,运送的军火是支援苏联抗战,所以船上才挂苏联国旗。日苏两国既然签有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就不应该扣留这两条船。”

  佐藤说:“美国是日本的敌国,德国是日本的盟国。美国运军火给你们打德国,不论它挂哪国的国旗,我们都有权扣留。《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只适用于日苏两国,不适用于两国的盟国。”

  两人相持不下,佐藤老羞成怒,以武力要挟:“日本海陆空三军同时南下,南洋军事基地已经巩固,你要是不遵守条约,我兵力随时可以北调。关于这件事情,我请求晋见斯大林。”

  当时苏联首都已经迁到古比雪夫,不过斯大林还在莫斯科。莫洛托夫说:“斯大林是我们的最高统帅,不能见你。伏罗希洛夫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可以接见。”

  佐藤针锋相对地说:“那么,从此以后日本的总理大臣就不再接见你们的驻日大使。”

  谈判没有结果,不欢而散。佐藤给日本外务省发密电请示,电文中有这样的话:“我刀已出鞘,不可能收回,请允许在二十四小时内下旗回国。”

  佐藤与日本外务省多次联络的密电,都被军技室破译,上报蒋介石。蒋介石看了很高兴,以为这一次日苏之间有可能开战了。他急于要看见日本外务省的回电,让毛庆祥坐在军技室专等。可是二十四小时过去了,四十八小时过去了,军技室还没截到日本外务省的回电。到了第三天,毛庆祥正怀疑是不是军技室一时疏忽没截到这份密电,忽然收到了外务省给佐藤的密电。大家喜出望外,急忙翻译,电文的主要内容是:“经内阁会议讨论,认为现在对苏开战,还不是时候。两条美国船,这一次姑且放行。以后如果还有美国船挂苏联国旗运送军火,一定扣留。”

  日本退让一步,日苏开战的可能暂时解除,蒋介石的希望落空了。

  (六)日军偷袭珍珠港以后,美日宣布开战。美国海军部为报复日军的偷袭,征求惩治日本的方案,一九四二年一月,有个参谋叫弗郎西斯S 罗的, 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用航空母舰搭载陆军航空队B-25型中程轰zhà机去轰zhà日本本土。

  那时候,海军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吨位小,航程短。要想用舰载飞机去轰zhà东京,必须先把航空母舰开到离日本不远的水域。可是日本海军在领土周边800 公里的水域上部署了防线,有大量的巡逻舰日夜游弋。为防止被日军发现,美军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必须在880 公里以外的区域起飞。不算在东京上空的时间,单是往返一趟,就是1760公里。因此,这样的任务,海军的舰载飞机是无法胜任的。

  再说,为了保证航空母舰的安全,舰载飞机起飞之后,航空母舰必须立即撤离,这样,起飞的飞机有去无回,跟当时日本的“自杀式”飞机也相差无几了。

  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与弗朗西斯S 罗经过仔细缜密的商讨研究,这才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用航空母舰搭载经过改装的双发动机B-25B 轰zhà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惩罚xìng轰zhà。

  B-25B 型轰zhà机,比一般的B-25型轰zhà机装备的自卫武器比较少,重量比较轻,但是仍嫌太重。改装工作,主要是拆卸一些作战用的设备如机关pào等,使其成为单纯的轰zhà机。──十几架飞机孤军深入日本本土,随时会遇到敌机的拦截,拆卸作战装备,无疑是以牺牲自身的安全作为代价的。

  这个方案最后被作战部采纳了,并jiāo给陆军航空兵中校詹姆斯杜立特去具体实施。

  杜立特当时是阿诺德的参谋官,时年45岁,是美国陆军航空兵最杰出的飞行员之一,善于特技飞行,曾保持9 项特技飞行的记录,在多次比赛中得过奖,而且是美国第一位实现盲目着陆、第一位在12小时内飞越美国大陆的人。除了以上条件之外,他1936年还曾经来华担任广东空军司令部的顾问,对中国大陆和远东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由他出任空袭日本特殊任务的特遣舰队领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机型和人选决定以后,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从航空母舰上安全起飞的技术措施了。

  执行这一任务的航空母舰是“大黄蜂”号。舰上的跑道长度是150 米,只适用于舰载小型飞机。如何让减轻了重量的B-25B 型飞机在这样短的跑道上安全起飞,还需要经过艰苦的试验和训练,才能最后得出是否可行的决论。

  经过三个星期的技术xìng研究讨论,一九四二年三月,杜立特带领二十四架飞机及机组人员到佛罗里达州埃格林机场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试验和训练,模拟B-25B 型轰zhà机在150 米短跑道上进行起飞作业。直到四月一日,才选定十六个技术过硬的机组去执行这一特殊的任务。

  B-25B 属于重型轰zhà机,需要比较长的跑道才能起落。在航空母舰那狭窄短小的跑道上,起飞已经十分勉强,降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航空母舰只负责把飞机送到日本本土附近,完成投弹任务后的飞机,要在中国沿海的飞机场上降落。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搭载了十六架B-25B 型轰zhà机,由企业号航空母舰和四艘巡洋舰护航,到达东京以东700 海里的海域上停泊。

  清晨六点三十分,伪装成“日东丸” 第23号渔船的日本小型巡逻艇在距东京720 海里(约1120公里)处发现了美军的舰队,当即向日军联合舰队发电报。尽管美军舰队司令当即下令将日舰击沉,但是电报已经发出去了。

  山本接到情报,下令第二舰队司令长官近藤海军中将立即率领横须贺地区所有的地面部队出击;同时命令高须四郎海军中将率领第一战列舰战队的四艘战列舰也从广岛湾启航参加作战。

  山本的这些部署杜立特当时虽然并不知道,但是也发现了在海面上游弋的日本“渔船”。情况紧急,不能继续向日本本土靠近了。七时整, 舰队司令提前下达了起飞的命令。十一吨重的B-25B 型轰zhà机每架挂上225 公斤重的燃烧弹四枚, 在杜立特的带头下,顶着七级大风,依次起飞。

  8 点18分,队长杜立特头一个起飞。由于跑道上排列着十六架飞机,杜立特又是排在最前面,本来就很短的跑道,更加短了。等他加大油门,冲出了甲板跑道,飞机依旧没有拉起来,眼看着飞机不是升向蓝天而是降落到海面,舰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来。就在飞机的轮子已经擦着水面的一刹那间,飞机的速度逐渐增加,机头终于翘起,机身也冉冉升空。舰上所有的人都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

  随后的十五架飞机总算都顺利地升起,9 点21分,最后一架飞机也安全升空,没有一架失败。如果杜立特的第一架飞机坠进了大海,随后的飞机很有可能因此而取消起飞,历史也就会因此而重写了。

  这是一场预计为3580公里的不着陆飞行。起飞之前就约定:起飞之后,每机各行其是,互相不再联络,降落地点也由各人自己选择,最后在重庆见面。

  为躲过敌人的雷达搜索和地面观察,他们贴着海面飞行,直到东京附近,方才升高。

  日本方面,在“日东丸”23号发回电报之前,早在4 月10日,日军联合舰队的电讯人员就已经截获并破译了美军的电报,得知美军将会有一次以航空母舰舰载飞机袭击轰zhà日本本土的行动。但是他们没有估计到美军会改用B-25B 型中远程飞机,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