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 章

  搪塞。张家姐妹曾怂恿陈洁如向蒋介石报复,陈洁如忍住内心的痛楚,一笑置之。1927年12月,蒋介石在上海昆山路景林堂与宋美龄按基督教仪式举行婚礼。蒋宋结婚后,1928年春,蒋介石派江一平律师与陈洁如洽谈离婚事,经虞洽卿劝解,陈洁如遂正式与蒋介石离异。陈洁如与蒋介石离婚后,杜月笙又送她一笔巨款。因此,她出国后,物质生活不成问题。她完全可以走一般女人的道路,找一个合适的男人,在国外安安稳稳地过上家庭主fù的生活,然而,陈洁如没有走这条路。此后,她终身再未嫁人,以全副精力深造,留美5年多,苦修英文、养蜂和园艺,并从哥lún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她在美国旧金山购置了产业。她终于用自己的艰苦努力,在社会上争得了独立地位。

  【点评】蒋陈之婚,始于蒋氏也终于蒋氏。成婚是出于蒋介石的信誓旦旦,分手也是出于蒋介石的信誓旦旦,然而其中的花言巧语全是半哄半骗,假作真、真作假。在为人处事中,蒋介石虽然一介武夫,却不乏花言巧语的假话、空话;哄人骗人是他为人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处人的一大秘笈。正是在哄、骗之中他牺牲他人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做法为正人君子所不屑,而蒋氏却因此进而成为"人上人"。他的处人经,其实就是厚黑之道。

  第一部分 17.偷梁换柱,巧使替身

  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湖南后,进入了贵州、云南、四川地区。这些地区名义上早已归附国民政府,实际上仍是军阀统治,贵州的王家烈、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刘文辉,都拥兵自重,据地称王。为了围追堵截工农红军,蒋介石很想深入这些地区去亲自指挥,更想利用这一时机,把中央势力打入西南,刘湘、龙云等人也深明此意,因而对蒋介石充满戒心。

  蒋介石要去云、贵、川,安全是个大问题。陈立夫、戴笠等人向他建议,找一个替身。为了保卫领袖的安全,苏俄的斯大林、德国的希特勒都有过替身,此事并不少见。蒋介石表示同意。很快他们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对象,这就是杭州公安局局长何云。

  何云,字玉龙,浙江省平阳人,毕业于陆军讲武堂,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后任过浙江省军事厅副官长、杭州市公安局长。蒋介石每次去杭州,他都参加接待和保卫工作,与陈立夫、戴笠等人甚熟。有一次他为蒋介石的侍卫官摆了一桌酒席,被蒋介石发现,还把他训斥了一顿。他的身材和长相都与蒋介石相似,惟有说话的口音与蒋不同。他虽是浙江人,但平阳靠近福建,与奉化的语音不同。此外,何云还有一个长处,他担任公安局长多年,有一定的保卫工作经验。

  何云奉命到南京后,尽快熟悉蒋介石的生活习惯和动作细节,一举一动都学得惟妙惟肖,被蒋介石任命为侍卫长。何云换上侍卫官的制服,经常出入蒋介石的办公室,以便就近观察自己扮演的对象,蒋介石也常和他闲聊几句。同时,他也留起了日本式的短胡须,并为他准备了特级上将的军服,又专门制作了蒋介石常披着的黑色大氅。

  1935年3月2日,蒋介石率领侍卫长何云、秘书汪日章、毛庆祥、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宴道刚、政训处主任康泽等,乘坐福特号飞机,由两架飞机护航,从武汉飞重庆,下午2时到达珊瑚坝机场,受到刘湘、贺国光、谢任民等人的欢迎,然后改乘汽船,直奔朝天门码头,受到各级官员、民众团体代表、各国领事和学生群众一万多人的欢迎。谁也没有想到,同他们频频招手、仪表威严的竟是一位"假委员长"。蒋介石在重庆停留了22天,曾两次在扩大纪念周上发表讲演,并多次与刘湘举行会议,布置军事。白天从事这些活动的是蒋介石,晚上留在宾馆里的则是替身何云,假如有人前来行刺,那就完全找错了地方。

  4月24日,蒋介石带领何云等人去贵阳,用诡计骗走了王家烈,改派吴忠信任贵州省主席。5月10日,再由贵阳到昆明。22日返回重庆,26日去成都,直到8月14日才离开四川,飞往庐山。前后历时半年左右,何云一直陪伴着蒋介石,扮演着替身角色,一些会见群众的场面,或是蒋介石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就派何云出面。

  8月19日,蒋介石回到南京,对何云的表现十分满意,恩宠有加,让他继续留在侍从室。谁知这位何云官气十足,不会讨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欢心,以致宋美龄逐渐对他产生反感,坚决要求把他调离侍从室,蒋介石无奈,只好调他去上海公安局任督察长。抗战bào发后,何云回乡避难,1938年5月,浙江沦陷,他向大后方转移。一天,路经淳安县,伪县长正坐在堂上作威作福,对当地乡绅大加勒索,何云装成蒋介石的模样,带领几个人,径直闯人大堂。伪县长一见,吓得魂飞天外,跪在地下猛磕响头,恳求"委员长"开恩饶命,说他上有老下有小,不得已才投敌。何云把他训斥一顿,要他改邪归正,少做伤天害理之事,方扬长而去。

  抗战胜利后,何云在杭州定居,不再担任公职,蒋介石给他一个少将军衔,让他领一份高薪,在家中赋闲度日。

  【点评】蒋介石接受戴笠的建议,模仿希特勒、斯大林,找了替身。在人生和政治生涯中,在很多时候,蒋介石施用偷梁换柱的法术,玩弄以假鬼替代zhēn rén的把戏,欺世盗名。其实,此一做法是蒋介石处人的绝招之一,他假作真,真作假,弄虚作假,以假乱真,因此,也曾欺骗了许多人。

  第一部分 18.临逃前举屠刀,大家日子不好过

  西南临近解放时,毛人凤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在重庆大肆屠杀共产党员、民主人士,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1949年8月27日,毛人凤在重庆接到蒋介石杀害杨虎城将军的密令后,决定派周养浩去贵阳,把杨虎城将军及其随员一起接到重庆"中美合作所"旧址内杀害。行前,他召集西南区区长徐远举、白公馆看守所所长陆景清及周养浩等仔细研究办法,决定用刀杀害,以免发生惊扰。地点是在中美合作所僻静的松林坡"戴公祠"内。杨虎城被押到重庆的前一天,毛人凤下令派jiāo通警察总队一个中队,把松林坡团团围住,不让任何人进入这个区域。

  周养浩受命后,考虑到杨虎城的副官阎继明和勤务兵张醒民是杨被扣后自动赶来照顾杨的生活而被扣押的,对他们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起下手,9月1日早晨,周在贵阳向毛人凤申说了这件事。毛人凤严肃地回答说:"只要你有办法把他们两人和杨虎城分开来不被人所疑,不影响整个事情的进行,可允许留下他们不杀。"

  9月6日晚上10点钟,周养浩的车子先从贵阳回到了重庆海棠溪,在过江轮渡船上,周吩咐随从副官郑文松留在船上,等候杨虎城的车子到时,向杨佯说毛人凤要阎、张二人到城里,面询杨虎城的生活情况,其余人一起径赴"中美合作所"旧址。阎、张二人由两名便衣警卫陪同进城,暂宿客栈里候命。

  当晚,杨虎城父子及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被秘密暗杀,就连杨虎城的yòu nǚ杨拯桂、宋秘书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也未能幸免。

  事后,毛人凤同特务谈到此事时说:"老头子(指蒋介石)对于这件事干得如此干净利落,很感满意。"

  同月9日,毛人凤下乡来,原看守杨虎城的军统特务队队长张请示毛,押在客栈里的阎、张二人怎么办?毛指示送渣滓洞寄押。后来,阎、张二人仍被杀害。

  【点评】蒋介石处人中,有一个厚黑的信条,就是:"我日子不好过,你也别想过得好。"我过不好大家都过不好是他处人的一个做法,这在他每次"落难"前表现得极为突出,例如他第一次下野时,指使陈果夫等"小兄弟"充当打手四处闹事,通过上海买办控制南京政府的经济命脉,不与新政府"合作";第二次下野时,他大力任命心腹,控制guó mín dǎng中枢权力,指使宋子文参政财政部,遣散工作人员,提前发放工资,结果使上台的孙科政府陷入困境;此次败逃大陆,他又大动杀机,四处杀人,最后连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全家及秘书都杀害了。大有我不好过,让你们更不好过的势头。

  第一部分 19.父子上阵,口诛笔伐

  1952年10月,吴国桢在蒋氏官邸赴宴,在回来的路上发现汽车的三个车轮的螺丝钉都被人拧掉了,顿时明白了蒋氏父子难容自己之心。

  吴国桢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训练出来的政治能手,十分成熟,于是,对此事一点不露声色,几天之后,坚决要求辞去台湾省主席之职,并暗中活动美国两个学术团体,邀他到美国讲学。

  蒋介石开始不让吴国桢离开台湾,但是吴国桢有美国人支持,宋美龄也出面劝说蒋介石,施加影响,于是,蒋介石不得不放行了。1953年5月24日,吴国桢被批准赴美,但是,蒋介石留下了吴国桢的父亲和儿子做人质。

  1953年吴国桢抵美后,他相当地克制自己,没有半句对蒋氏父子不满之词。但是蒋经国对他的嫌隙,却并没有因此平息,江南先生在《蒋经国传》中写道:"恐怕,太子也有几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歇斯底里。"

  1954年1月,台湾报纸披露吴国桢苟取巨额外汇的内容,有的报纸还刊出《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的长篇社论。吴国桢要求台湾报纸登启事辟谣,但是,他的父亲跑遍各报,都没人敢登,吴国桢忍无可忍,于是在美发表对台三点"政见",主要内容是:

  (1)台湾如不实行民主,将无法争取美国和侨胞的支持。

  (2)目前的台湾政府过于专权,是一党统治。

  (3)政治部全然照搬苏联的方法。

  这第三条分明专指蒋经国,但是,还没指名道姓。

  台湾许多忠于蒋介石的要员"义愤填膺,揭竿而起",于是站出来与吴国桢隔海骂战,指责吴国桢"反动"、"狂妄"、"包庇贪污、营私舞弊"等,罪名达十三条之多。

  吴国桢在台湾的一片谩骂声中,复刊出《上总统书》一文,正式点出蒋氏父子的名字,说:太子是台湾政治进步之一大障碍,主张送入美国大学或研究院读书……在大陆未恢复以前,必重返台湾"。同时,批评蒋介石"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且又故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之机会"。

  吴国桢的一纸上书,等于在蒋氏父子的后院丢了一颗原子弹,发出惊人的震动。美国各大报纸无不争相报道。蒋介石赶紧发表"总统命令",开除了吴国桢的党籍,官方策动"上书"、"签名"、"声讨"运动,以维护领袖和领袖儿子的形象,免遭吴国桢糟蹋。

  通过吴国桢事件,已给中外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蒋介石仍然是大陆时期专权独裁的蒋介石,大陆惨败的教训,并未能使蒋介石洗心革面。

  【点评】蒋介石处人,也不放过使用文斗手段,此番蒋氏父子与吴国桢隔海骂战硝烟大起,闹得沸沸扬扬,其声势之大,足见蒋氏父子文斗手段之娴熟。在处人之中,蒋介石虽是武夫,却是敢于使文的,因为文斗、智斗是对付人的重要手段,光有武斗,可以击倒一个人,但是却服不了众人,蒋介石重视文斗,正是他抓民心,巧于处人的高明之处。

  第一部分 20.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转

  蒋介石出身于一个浙江余姚的盐商家庭,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孤儿寡母无权无势,处境凄凉。蒋介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chéng rén。

  1903年8月,蒋介石赴宁波赶考,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蒋志清。毛福梅送丈夫赴考之后,也学婆婆的样子,天天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祈祷,求菩萨保佑丈夫蟾宫折桂,衣锦还乡。可是,报喜的没有上门,蒋介石已挂一脸霜回来了。他文场失意,名落孙山。

  蒋母忙不迭地安慰,毛福梅更小心服侍,惟恐这位心高气傲的丈夫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怪事来。

  其实,蒋介石的失意并不是因为考试落第,而是因为当时宁波已受新思潮影响,知识分子对科举一类玩意儿已开始厌倦,社会上纷纷议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蒋介石是个极敏感的人,他第一次到宁波,第一次参加科举,亲眼看到科场的腐败黑暗,不禁感到痛心和愤怒。又听到有废科举、兴学校之议,惊奇地发现一些举人、秀才已在试办新学堂,一些学馆里也渗进了数理化一类新教材。他还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连慈禧"老佛爷"本人也是一面反对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一面与外国人频频举杯,放手让李鸿章搞"洋务运动"。所有这一切,在蒋介石心中搅起了层层波澜,他隐隐感到,一场大的变革正在来到。为了适应这行将来临的新潮流,经过几天考虑、比较,他决定从学习新科学入手,到奉化县城新办的凤麓学堂去读书。

  蒋母打心眼儿里不愿儿子离开。因为家计日见拮据,她希望儿子能像丈夫一样做生意,把家业重振一番。于是,她屡屡劝说道:"阿元啊,听娘的话,莫要再读书了。你已是有了妻子的人,这个家该由你来当了。还是到宁波去学生意吧。我去求你琴风舅舅帮帮忙,他在宁波做生意,蛮走运的……"

  "娘,你不用说了!"蒋介石急急地回答,"孩儿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做商人再吃香,也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我决不做生意!"

  蒋母深知儿子的脾xìng,他认准的理,九头牛也休想拉得转,便与媳fù商量,希望她能挽住儿子的心。谁知毛福梅心中希望之火还在燃烧,她是支持丈夫继续求学的。王采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