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0 章

  澳四国远东防卫协同作战计划会议,商定了"ABCD包围网"(A美国、B英国、C中国、D荷兰)计划,竟没有邀请蒋介石参加。8月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谈,安排全球战略部署,会谈后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但是,这次会谈更没有请蒋介石。9月29日至10月1日,苏英美莫斯科会议签订了三国协定,规定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并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还是没让蒋介石参加。

  这时,实际美英仍在推行"欧洲第一"的战略,美对日本的防务安排,主要就是向中国提供一些物资,使中国能支撑住,继续与日本打下去,这样它们就可以避免同日本jiāo战。

  更有甚者,日本派出的野村和来栖两位特使,这时正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加紧谈判。日本以从越南撤军和不侵犯南太平洋为条件,要求美国恢复对日通商,继续供应日本石油、钢铁等重要战略物资,并要求美国不得妨碍日中两国为和平而努力的行动。这就等于让美国支援日本而停止对中国的援助。美国出于重点支援欧洲和使本国有充分备战时间,竟不惜出卖中国。11月2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紧急接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通知中国,美国有意与日本签订协定。

  蒋介石听到美日即将签约的消息后,立即电复胡适,指示转告美国政府中国政府的态度,电文如下:

  此次美日谈话,如果在中国侵略之日军撤退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前,而美国对日经济封锁政策无论有任何一点之放松变化,则中国抗战必立见崩溃。以后即使美国对华有任何之援,皆属虚妄,中国亦不能再望及友邦之援助,从此国际信义与人类道义皆不可复问矣。请以此意代告赫尔国务卿,切不可对日经济封锁有丝毫之放松;中亦万不信美国政府至今对日尚有如此之想象也。

  同时,蒋介石又向丘吉尔发出电报,要求丘吉尔反对美日签订协定。丘吉尔很快就致电罗斯福,反对美日协定。但是,美国久久没有作出反应。

  在万般无奈之际,蒋介石使出了夫人外jiāo。

  11月10日和12月4日,宋美龄两次在无线电广播里向美国呼吁:"我觉得美国这一个国家,决不会因势乘便,以作便利自己的打算的。美国决不像法西斯国家那样认为牺牲弱小是正当的行为。我们中国为了正义与人道,流血斗争,迄今已四年有半了。因此,我相信我中美两国的友谊是建基于一致的理想上的……"

  由于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无法满足,美日订约最终没有成功。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12月8日,在中日战争bào发了好几年之后,蒋介石才正式对日宣战。同时,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建议成立中、美、英、苏、荷、澳等国军事同盟,并由美国作为领导。下午,蒋介石分别接见了美、英、苏三国驻华大使,除通知中国已决定向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宣战外,并将中国提议中、美、英、苏、澳、荷、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成立军事同盟的建议,当面jiāo给三位大使。

  罗斯福很快给蒋介石回电,建议由美、中、英、苏、荷五国在亚洲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蒋介石在重庆召集五国联合军事会议。但是,斯大林给蒋介石回电,以苏联对德战事紧迫,无暇东顾,拒绝参加会议,荷兰也如此拒绝参加这个联盟。

  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蒋氏官邸举行,美国代表是勃兰特和马格鲁德两位将军,英国代表是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担任全军总司令的韦维尔爵士。这时韦维尔已被任命为美英荷澳远东战线最高司令官。蒋介石主持会议,中方参加会议的还有总参谋长何应钦和宋美龄。蒋介石与英、美等国重要人物接触时,大多由宋美龄在场翻译。在这种场合,宋美龄实际是以"权威人士"的身份出现的,她的谈话始终被认为是"半官方"的。

  太平洋战争一开始,蒋介石就采取了单纯防御、保存实力的方针,得到的美援再多,也不对日寇发动战略xìng的反攻。蒋介石政策的核心,就是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向美国要钱,醉心于获取额外的军用物资贮备,以备以后对付共产党。

  蒋介石没完没了地要钱,越要越多,从五亿美元到十亿美元。钱从美国财政部毫无计划地大量提取,这不能不引起美国一些部门的忧虑。美驻华大使高斯曾直率地问蒋介石要十亿美元的贷款作何用途?蒋介石回答说,华盛顿尽管给钱就行了,中国以后自然有合适的用场。

  第二部分 32.救己水火,用夫人外jiāo(2)

  虽然罗斯福和他的同行已经了解到guó mín dǎng政府中贪污的大致情况,仍然愿意宽恕这种丑行。罗斯福关心的是:战时中国战略地位重要,可以牵制亚洲大陆上百万的日军。战后美国用一个五亿中国人的盟国,还可以成为阻止苏联在亚洲进行扩张的缓冲地带。美国总统竞选中败在罗斯福手下的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在对外政策上与罗斯福持相同看法。罗斯福让威尔基作为他的特使作四十九天环球旅行来到了中国。

  在访问期间,威尔基建议蒋夫人宋美龄到美国"进行一次亲善访问"。

  这当然也是蒋介石所希望的,于是他决定派宋美龄赴美。1942年11月16日,他又致函罗斯福总统:"内子非仅为中(蒋中正)之妻室,且为中过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对中意志甚明了,当非他人所能及。故请阁下坦率畅谈,有如对中之面罄也。"

  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于重庆乘飞机秘密启程,辗转非洲、南美洲,于11月27日抵达纽约,住进了长老会医疗中心。

  宋美龄是以她与威尔基对等的身份,到美国回访的,目的当然首先是政治游说。因为宋美龄在1937年10月赴上海前线慰劳抗战官兵时,由于翻车负伤,至今未痊愈。这些次访美,也有就医一项事,治疗慢xìng皮肤病。

  宋美龄出院后,作为罗斯福总统夫fù的客人,抵达华盛顿。2月17日,罗斯福夫fù将蒋夫人迎进白宫,她在白宫居住了11天。

  她住院期间,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曾去医院看望她,第一印象,觉得她显得那么"娇小脆弱"。她说"我真想帮助照料她,好像她是我的亲生女儿似的"。但是,经过接触,罗斯福总统发现,蒋夫人与他夫人描绘的甜蜜而温柔的xìng格完全不同。一天晚上,宾主在进餐时顺便谈起美国矿工一次罢工的事,罗斯福问蒋夫人,假如中国政府在战争时期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宋美龄安详地用一个涂色的长指甲在自己的脖子上划了一道,做了一个优美的杀头手势,这使同桌的人惊讶不已。罗斯福假装大笑起来,而且,为了引起坐在桌子那边的他的夫人的注意,便问道:"埃莉诺,你看见她的手势了吗?"

  罗斯福总统对宋美龄的印象不再是"娇小脆弱",而是"心狠如铁"。

  埃莉诺罗斯福夫人在私下里说:"她对民主制度能够讲得很漂亮,但是她可不知道怎样实行民主制度。"当这段这话传出去以后,记者们向蒋夫人问到此事,她拒绝发表评论。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由罗斯福总统的夫人陪同,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

  关于中国的抗战,她是这样说的:"我们决不能忘记,在遭到全面侵略的头四年半中,中国是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单独抗击日本的残暴战祸的。""在中国人经过五年半的抵抗之后,确信应该'宁可光荣冒险,不愿屈辱认输'"。她这番话博得了议员们的起立鼓掌。

  宋美龄讲话的重点,是强调:盟军应改变偏重欧洲战线的观点,打败日本比打败德国更为重要,美国应当使它的人民能够在中国进行战斗,彻底摧毁日本,解除法西斯对文明之威胁。

  2月19日,宋美龄在罗斯福总统的陪同下,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了有172名新闻记者参加的招待会。她这次穿的一套礼服上,别出心裁地佩带了中国空军的双翼徽章。因为这次宋美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当着全美国主要报刊记者的面,说明现在中国需要更多的弹yào,尤其急需飞机,逼迫罗斯福总统更多、更快地对华援助。

  1943年6月28日,宋美龄自美国乘专机启程归国,载誉而归,7月4日返回重庆。

  【点评】蒋介石的一生中遇到过不少的困境,但是他处事的妙计有一个法宝,就是夫人外jiāo,任由夫人出面,摆平各方矛盾,救自己出水火。

  女人有yīn柔之美,叫夫人去攻关,可以更好地利用女人之长与人进行沟通,谋求合作。蒋介石此举可以说是深谙男女xìng别特点在处事处事中的妙处,打夫人牌,虽有吃软饭之嫌,但是蒋介石运用起来却是不露痕迹,并且堂而皇之,不可谓其处事术之高明。

  第二部分 33.为达到目标,必然要采取手段

  在1941年至1943年这一期间,蒋介石为了维护和实现其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加强个人独裁,实行专权。

  他首先提出了"全国党化"的口号,尽量扩大guó mín dǎng人数。为此,蒋介石和爪牙到处宣扬"中国人都有加入guó mín dǎng的权利与义务,中国青年都有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权利和义务",到处推行"集体入党"、"举手入党"的办法,使许多人糊里糊涂地成了guó mín dǎng成员或三青团团员。

  同时,蒋介石加强了特务统治。1943年聘请美国特工专家,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以戴笠为主任,美国军官梅乐斯为副主任,参加这个"合作所"的美国特务就有一千多人。蒋介石每年拨出庞大的特务经费,全国各地、各单位普遍建立特务组织,还在许多地区设立集中营、囚禁和残害共产党员、抗日爱国的青年和民主人士。例如,上饶集中营、重庆磁器口集中营、贵州息烽集中营、西安集中营等,都是囚禁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的地狱。

  guó mín dǎng特务在国统区内横行无忌,任意捕杀人民,造成一片恐怖的黑暗世界。

  再者,蒋介石从城镇到农村,全面实行保甲制。保甲机构由特务系统cāo纵和指挥。保甲长必须加入guó mín dǎng,得到特务支持的保甲长横征暴敛,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鱼ròu人民。

  这样,通过多处下手,几方面采取措施,蒋介石的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位一体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终于形成了一个维护着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的铁幕罗网。

  【点评】蒋介石做事的目的xìng很强,但是,他并不是只确立目的而停留在空喊口号之上,而是为此采取各种手段力求达到之目的。比如,这一次为了实现其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他先后采取了强化党权、强化特务统治和实行保甲制等相关的措施。种种手段皆服务于一党专政和法西斯统治的目的。为达目的而采取相应的手段实现之,是蒋介石处事经世的一个特点,也正因为他有计划、有目的地付诸行动,他的"事业"才步步"向前发展"。

  第二部分 34.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1944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胜利曙光在现。共产党在guó mín dǎng和日军的重重包围和打击之下,发展迅速,一旦罗斯福特使、中日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要求得到实现,共产党解除包围,再得到美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冒着失去美援的危险,决心赶走对手史迪威的做法。9月20日,蒋介石通知赫尔利,决心请罗斯福调回史迪威,派人接替。这一次,蒋介石一次成功地分化了他的对手,赫尔利权衡利弊,不再支持史迪威,转而支持蒋介石。于是,他力劝罗斯福调回史迪威,支持统帅几百万军队的蒋介石,他认为这样做有利于美国。

  这时的罗斯福正面临能否蝉联第四届总统职位的大选,支持蒋介石有利于他的竞选。为此,10月5日,罗斯福召回史迪威的命令到了重庆。10月19日,正在缅甸前线作战的史迪威得到召他回国的命令。随后,史迪威只在重庆停留了48个小时,临行前他只去拜会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

  10月21日,史迪威离开中国,这一天,蒋介石在宋子文陪同下,带了些花篮、茶叶、水果礼送史迪威。蒋介石说,他对史迪威的召回不胜遗憾,这完全是由于他们xìng格不合造成的,他希望史迪威继续做中国的朋友,还请史迪威提出批评和建议。史迪威表示,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中国的利益。

  寒风萧瑟,乌云密布,史迪威登上了飞机。

  这一次蒋介石冒着失去美援的风险,孤注一掷,要求罗斯福调回史迪威,冒险成功,终于赶走了多年的洋对手史迪威。

  【点评】蒋介石与史迪威较量多年,互视为眼中之钉。他忍耐退让,"受尽耻辱"。但是,并不是一味地总是"屈辱"地让下去,一旦时机一到他就下手。当时机迟迟不来时,事态一严重,他又会像赌徒一样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拼个你死我活。此次他逼走史迪威,敢冒失去美援的风险,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的。在孤注一掷之时他并没有放弃智慧,首先成功分化了赫尔利,争取了同盟者,其次他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候即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因此,他的冒险之举获得了成功。

  即使是孤注一掷也不放弃策略,力避莽撞行事,这是蒋介石不同于常人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狡诈、jiān猾的处事谋略体现。

  第二部分 35.背后下手,出其不意

  1947年4月,在南京行宪国大中,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已成定局,蒋介石见已无法挽回,便在各方面与李宗仁过不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