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3 章

  头,由姚冶诚发给他们3人平均分用,完全靠打秋风度日。蒋的友人中,以张静江为最富,张是湖州南浔镇四大豪门之一、浙江财界著名人士,蒋介石在上海活动的经费及其佣人的生活费用,多靠张静江资助。蒋介石经手向张静江陆续支用的钱,竟达十余万。

  偌大的数字,蒋介石一介小小的武夫如何还得了?

  但是,这并没有难倒他。

  后来,他暗使姚冶诚拜张静江为过房爷,从而使张对这笔钱无法开口,不了了之。

  【点评】蒋介石虽然后来贵似天子,钱财用不完,但是在事业之初,他也曾身无分文,靠人资助过日子。寒碜之中,他还要纳妾过日子,打肿脸充胖子。若是他人欠下如此巨债,定会惶惶不可终日,但是,他巧使认亲之举,暗度陈仓,把"张哥"的巨债轻轻一笔抹掉,这就是他所谓的智高一筹的高招。

  在蒋介石的处人经中,暗度陈仓是其运用得最精妙的招式。他常把真实的隐藏起来,而使出另一虚假之象,通过虚假的行为达到真实的目的。

  第三部分 2.有恩即报,不含糊

  1913年讨袁之役失败,袁世凯政府悬赏2000元大洋,捉拿外逃"要犯"蒋介石。蒋介石在上海无法立足,就跑回家乡。本想在溪口老家躲避,又怕熟人太多,暴露目标,考虑再三,选择到肖王庙舅父家里藏身。

  蒋介石的舅父叫孙琴风,是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第二房妻子的兄长,在宁波开一家森顺木行。蒋介石去日本留学,路过宁波,常到这位舅父店中歇脚。孙琴风对这位外甥十分器重,期望颇殷,常有资助。一次,蒋介石偷了发妻毛福梅的首饰箱,打算在宁波变卖作为旅日费用。孙琴风知道后,主动给他一笔钱,叫外甥把首饰箱还给妻子,解了蒋介石夫妻反目之危。舅母蒋妙缘,娘家是溪口的,又是蒋介石的族姑。因此,蒋介石认为这位舅家安全可靠,无推拒之虞。果然,蒋介石一到肖王庙镇,虽然舅父不在家里,舅母甘冒风险,把外甥留在家里,悉心保护。

  蒋介石发迹后,对待孙氏舅父母胜过葛竹亲娘舅。每次回乡,他必先到肖王庙镇探望。蒋经国受父亲影响,对孙氏舅婆也很尊敬。据原蒋家账房唐瑞福回忆,一次,他陪蒋经国到肖王庙探望其孙氏舅婆,从溪口步行到肖王庙镇,进门后孙老太太马上做桂圆汤款待外孙,舅孙相聚,十分亲切。蒋氏父子离开大陆时,蒋妙缘已属八旬高龄,由于不愿漂泊异乡,仍留在老家。

  1963年,原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汪日章从外地回到家乡肖王庙镇圹湾村。汪日章的母亲和孙琴风是堂兄妹,故汪日章亦呼蒋妙缘为舅母。他回到家乡不久,即登门探望。这时蒋妙缘丈夫早死,女儿出嫁,膝下寂寞,晚景凄凉。1965年,汪日章经过再三考虑,上书周恩来总理,反映蒋妙缘过去与蒋介石的关系和目前的处境,要求给予关心和照顾。时隔不久,有关部门即派人来奉化,把蒋妙缘接到上海。

  后来,蒋妙缘由她的女婿王仁和陪同,转香港赴台湾。蒋介石获悉蒋妙缘行踪,即派蒋经国专程到香港来陪,蒋介石自己在台湾亲自迎接。蒋妙缘受尽蒋氏父子的恩待。

  【点评】在蒋介石的处人经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报恩。蒋介石一生曾多次遇险,幸得有人相助才死里逃生;另外,他从一个泼皮成为名赫一时的极权人物,也是众人相助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蒋介石一生受尽他人恩惠。虽然蒋介石有时为人处事把个人利益置于情义之上,但是,在恩义与个人私利无冲突时,他也举手之劳或为做做面子,知恩必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蒋氏的"恩怨分明"之举。只是他笼络人心,沽名钓誉的处人方式而已。

  第三部分 3.劲气内敛,巧借人船

  1924年,guó mín dǎng改组之初,蒋介石还不是中央委员,但是,在孙中山去世后短短两年之内,他一跃而为党内最有权力的领袖。其权力增长的过程,不是得力于他资望功勋,而是得力于权诈和政治手腕。

  起初,他联络汪精卫、廖仲恺、俄国顾问鲍罗廷和中国共产党等,以打击西山会议派的元老集团,并排挤胡汉民、许崇智。胡汉民和西山会议派的势力既除,蒋介石又利用党内一部分fǎn gòng情绪和西山会议派等取得默契,发动了3月20日中山舰事变,拘押俄国顾问,并逼汪精卫出国。汪氏既除,蒋又施展手段,将他政变越轨行为嫁祸于人,将fǎn gòng甚力的所谓右派军官,如十七师师长兼广州警卫军司令吴铁城及其fǎn gòng领袖等拘押,通电痛斥西山会议派,以取悦于俄国顾问及中国共产党以自固。

  对蒋介石来说,这几招确实灵验。他终于篡夺了guó mín dǎng的军政大权。

  但是,在北伐问题上,他改变了战略,变主动出击为守株待兔。因为他知道,当有了一定权力和地位后,他再不能引火烧身。他要坐享其成,被人推上"帅位"。

  北伐成功与否,与己无干,他可随机应变,权柄在握,随时行施杀生大权。人们反倒认为他有大将风度,处事谨慎,在不露声色中,体察别人的忠jiān、审时度势,以便拉拢利用,视若神明一般。难怪李宗仁称蒋介石"劲气内敛"、"狠",进而感叹道:"古人有句话,叫做'共患难易,共安乐难',像蒋先生这样的人,恐怕共患难也不易!"

  汪精卫被逼出国后,虽然由张人杰,即张静江代理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但是,实权却掌握在蒋介石之手。处于这种位置,蒋介石自是名不正、言不顺。遇事不急于表态,成为了蒋介石这一时期的主要做法,于是,他无论什么事既是有心,他也不轻易表露。

  李宗仁亲赴广州,促成北伐,他曾慷慨陈词,洋洋千言,但是,蒋介石却闭目静坐,不发一言。当李宗仁反复陈述北方各军阀的形势,两粤政情、湘军局势以及北伐厉害之时,他才冒出一句:"你和他们说说看。"

  蒋介石的意思是要李宗仁先向中央方面其他同志解释一下北伐的计划再说。

  李宗仁各处游说,最后还是张人杰的一句话:"再去和介石说说看。"

  其实,蒋介石非常明白,他的fǎn gòng措施已引起各方不满,惟其北伐才能安抚人心,扩大势力,但是,他苦于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所以,以静待动。

  这时,俄国顾问对北伐问题的态度极为谨慎,既不赞成,也不公然反对。鲍罗廷忙于弥补国共之间因"中山舰事件"引起的裂痕,也无暇顾及。中国共产党虽未公开反对北伐,但是,陈独秀所办的机关报《向导》周刊,在社论中却说北伐的时机尚未成熟。张人杰处境艰难,始终不愿表明自己的态度。军政界老前辈谭延、程潜因与湖南唐生智衔恨极深,极力反对援唐北伐。

  李宗仁赴穗,蒋介石虽然不露声色,内心却喜出望外。

  因为这时,他早已派出特使到张作霖、孙传芳军中进行外jiāo攻势,以期远jiāo近攻。经过李宗仁和李济深的巧妙斡旋,中央政治会议终于正式通过北伐建议,军委会于是发表时局宣言,决定北伐。

  不久,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蒋中正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如愿以偿。

  【点评】蒋介石非一般平庸之辈,善于借外力来达到目的,他自知在北伐问题上各派系意见不统一,依他现在的威望还做不到一呼百应。所以他劲气内敛,静看李宗仁力促北伐,然后借李宗仁的宣传达到北伐的目的。"借"是一种功夫,也是一种处事本领。不善借者,不能成其事。善借者,总能巧妙运作人与人的关系,把难办的事办成。借力之道,前不乏古人,后有来者,而蒋介石巧妙地借用外人之力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部分 4.遭到拒绝,反而更加宠信

  1925年10月,在惠州战役中,陈明仁以勇誉满全军。惠州之役后,他的官阶衔级得到晋升,个人地位扶摇直上。陈明仁顿时成了新军中的宠儿,黄埔军校的骄傲。

  此时,guó mín dǎng中有些人看到陈明仁英勇善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升三级,由少尉排长升到少校营长,蒋校长很器重他,既想迎合蒋介石,又想拉拢陈明仁,就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夸奖他,接近他,栽培他。甚至有人说:"凡我黄埔学生只要个个都像陈明仁这样骁勇善战,何愁叛逆不除,军阀不灭!又何愁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复兴!"

  蒋介石在这许多人对陈明仁的赞扬声中,忽然想起有一个要人的千金。于是,他找来了陈明仁师里的一位热心肠的人,要他去从中牵线。陈明仁的团长惠东升开始还有些犹豫,对蒋介石说:"军长,你知道不,陈明仁有病,这行吗?"

  "噢!这有什么不行呢?这又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我比你清楚多了。只要陈明仁同意就行。"

  "好,我就去。"惠东升想这是多方讨好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来到陈明仁住所,以长官关怀部属的姿态,夸奖陈明仁一番后,就趁机给陈明仁提亲。他自认为陈明仁得知一位guó mín dǎng要人的小姐要许配给他,一定会惊喜jiāo加的。谁知刚一问道"你家中有些什么人"时,陈明仁就立即回答:"家中有nǎinǎi、父亲、继母、弟妹和妻儿。"

  这一下使惠东升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用怀疑的口吻说:"呵,你成家了?你这么年轻,没有吧?"

  陈明仁没等惠东升话说完,立即再次表明:"不仅成家了,还有两个犬子!"

  惠东升也未等陈明仁将话说完就截住话说:"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现在讲究自由,应该不予承认。"

  陈明仁毅然回答:"不,这是我自愿的,我什么时候都承认。"

  "老弟!提亲是蒋校长的意思,机会难得呵!别人想高攀都攀不上!婚姻事小,前程事大,像你这样年轻有为,如再顺应蒋校长的意思,那真是鹏程万里;拂逆了蒋校长的意愿,就很难说啊!"

  惠东升要他权衡得失,但陈明仁毅然回答:"我是陈明仁,并非陈世美。谢谢蒋校长的好意,在其他事情上我可顺应蒋校长的意思,但在这件事情上,学生断难从命。"

  陈明仁送走团长后,心里感到不安,不知拒绝了这门亲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厄运,但当他的眼前浮现出妻子谢芳如和两个孩子的身影后,他的决心更坚定了,不管什么厄运到来也不能忘恩负义,抛弃糟糠之妻。

  此后,蒋介石得知陈明仁表示除此事之外,其他什么事情都能顺从蒋校长的意思后,不仅不怪罪陈明仁,反且更宠爱他了。陈明仁因此赢得更多的赞扬和更高的声誉。

  【点评】蒋介石作为一位领袖人物,对于部下的言行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对陈明仁拒绝自己派人提亲,他不仅不怪罪反而更加宠爱,这是他处人的"高超"之所在。因为向陈明仁提亲的目的就是为了拉笼他,他的提亲之举就已表明自己的"关怀"之意、对方"成"与"不成"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并且这种强拆夫妻的作法是世人唾弃的,他因此更"宠爱"陈明仁,更能博得声誉。这定利于他治军御人。

  第三部分 5.乡土情深,巧打同乡牌

  1926年前后,蒋介石多次遭到对手的行刺。幸好他命大,逢凶化吉,不仅没有丧命,而且对手连他的毫发也未伤着。

  遇刺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使蒋介石忐忑不安,整日在恐惧中生活。同时,几次遇刺经历,也使他有了戒备之心。他不但对陌生人常持怀疑心,就是对所有的人,甚至前去探访的朋友,也都不敢信任。

  然而,蒋介石知道,单单仅有戒备的心理还是难保生命无虞;在饱受惊悸之后,他想到了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手党系统,日本的绿黑龙会和上海的三合会及各种谍报组织,于是决定组织属于私人的秘密团体蓝衣队,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他马上制定了全盘计划,以他的已故老上司兼导师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为助手,分管蓝衣队的调查处、统计处。

  这件事是绝对机密地进行的,丝毫没有泄露出去。陈氏兄弟绝对可靠。他们奉命成立蓝衣队后,把这个机构凌驾于警察之上,使它成为直接隶属于蒋介石总部的一个私人专用单位。就蒋介石来说,启用陈果夫、陈立夫不仅实现了他在陈其美死后的诺言,更主要的是二陈都是他的同乡,又有他与陈其美结拜的这层关系,由他们干这事,绝对放心。

  陈氏兄弟接受任务后,负责挑选队员,然后由蒋介石过目。他们在挑选队员时只有一个原则,能够以他们的生命保护他们的领袖,效忠他们的领袖。除了来自广州中下层家庭的人员外,这些队员大都是从蒋介石的家乡挑选来的。因为蒋介石认为,家乡人不容易变节反叛,基于感情因素,这些人较为忠诚可靠。

  蓝衣队组织成立后,所有人员都分别进行了高度的专门训练,他们的具体任务,主要是打入敌人内部,搜集基本资讯,并防范各种反叛yīn谋;秘密逮捕、扑灭一切抗拒政府的行为,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其方式是先妥适地设立一套由侦听点和jiān tīng站构成的工作网,这使yīn谋分子策划yīn谋时难以掩人耳目。

  这些队员开展工作后,每天都向蒋介石提供一份报告,列述他的敌人们正在想什么,做什么。这些报告就是足以令人安心的情况报告书,蒋介石因此也获得了一种强有力的安全感。

  为了激发蓝衣队员的极度忠诚,蒋介石经常对他们讲述效忠之道,阐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培养他们民族主义的狂热精神,讲同乡之情,使他们养成浓厚的家乡观念,接受他的命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