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5 章

  十余人到第七军随军见习。谁知这批学生十分骄纵,根本不听营、连长的指挥,也不受约束。每到行军时,随意脱离队伍,不听命令,忽而争先恐后前进,忽而自由停止休息;宿营时四处觅取舒适民房居住,不受纪律的约束,强占民房。

  这时蒋介石已位居最高统帅,这批学生一个个以天子门生自居,目空一切。他们自以为在校时期与将级教官朝夕相处,对这些中、下级军官不放在眼里,不屑与所属的营、连官长共同生活,也狂傲得不得了。

  【点评】凡与敌方作战,士卒们之所以宁愿冒死而不愿退后以求生存的,大都是将帅平时对他们施恩行德的结果。士卒们都知道平时将帅爱护他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士卒们爱护他们的将帅也会像自己爱戴父母一样。所以,每当阵地陷于危亡之时,士卒们没有一个不愿以死相拼的。

  在中国历代战争中,都曾涌现过许多将帅爱兵的感人故事。因为兵家都懂得士兵是武装力量的主体,军队战斗力的主要体现者。战争中,没有广大官兵的奋勇杀敌,是绝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而要在战斗中充分发挥士兵的勇敢杀敌精神,就要靠平时指挥员对他们的严格教育和训练与切实的关心爱护。但是,蒋介石的爱兵,是好施私恩,娇纵嫡系,并不同于爱兵的将领。

  第三部分 9.用优待的物质条件抵充道义

  1927年蒋介石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向门第显赫的宋美龄求婚,并答允宋母的条件,皈依基督教,按照一夫一妻制的信条,与元配毛氏离婚,与姚氏和陈洁如脱离夫妻关系。

  结果,还在上海的姚冶诚听到这个消息,跑到在萧王庙的孙琴风家里哭诉,要求继房舅父母为她这个孤女做主。

  孙琴风虽是"大石头",如今也不好碰蒋介石这个外甥"铁榔头"了。好在蒋也只是要求她在名分上不沾边,答应她住在苏州,按月支付她和纬国的生活费,她也就见好收场。

  1927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果然"遵信守诺",将姚氏与纬国托付给留日同学吴忠信关照,让姚氏移居苏州,生活费用仍由蒋负担。

  吴忠信在苏州凤凰街有一大宅,古木森森,亭台楼榭,极为幽静雅致,姚氏暂居吴宅内。与姚氏同时从上海迁苏州的有蒋的胞妹蒋瑞莲、妹夫竺芝珊一家,蒋的同乡及老师张家瑞一家,这样,姚氏在苏州有照应和邻伴。

  后来,姚氏在南园的蔡贞坊选中了一块地皮,蒋介石答应为她建造新居。

  姚氏新居的建筑工程由宁波匠人负责,造价为2万元银洋。该工程的总经手是颜芝卿。颜原是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的幕僚,后又为苏常镇守使、第二师师长朱熙的幕友,颜的女婿是朱的副官,又是冯国璋的内侄,由于这些上层关系,加上颜为人忠实能干,处事老练,深得蒋的信任,因而成为建造这座新居的账房。

  1929年,新屋落成,当地人称之为蒋公馆。

  【点评】在蒋介石的处人处事中,"情义"二字对于他来说是谈不上的,但是,他颇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让一般之人难以"闹"起事来。其中一大法宝,就是用优裕的物质条件来充抵他本应担负的道义和情理之责,以钱了事,一了百了。他的这一处人之法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很灵验,蒋氏处人技高于人,许多人都被他摆平得服服帖帖的。

  第三部分 10.丑事由至亲来担当

  1928年黄郛从外jiāo部长职上隐退后,将自己在莫干山的居所叫做"白云山馆",出则竹杖芒鞋,入则左图右史,精研佛典,他还出资创办了一所乡村义务学校莫干小学。在山居的5年中,他多次辞却蒋介石的征召,如驻德、驻英公使、江苏省政府主席等要职。

  1933年初,日军进攻华北,3月初占领热河,4月底进逼通州,平津岌岌可危。值此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蒋介石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直不肯抽调兵力支援当地驻军的抵抗,却急于同日本妥协,以便集中精力"剿共"。为此,他连电催促黄郛出山。黄经不住蒋的再三邀请,到庐山见蒋。

  为打消黄郛的顾虑,蒋又接着说:"谁都知道,兵临城下的谈判,会遭遇到国人的叱骂;可是,为了救国救民,你做此牺牲,这股忠勇之气必可彪炳史册。"

  黄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深表赞同,此时又被蒋的话所打动,乃接受了蒋的任命,出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去执行"对外缓和日本、对内绥靖反侧"的使命。他的亲朋好友纷纷劝阻,说此时去做这种事无疑是"跳火坑"。黄却执意前往。

  5月17日,黄郛抵达天津。31日,《塘沾协定》签订。其中规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并划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为非武装区域。这样,guó mín dǎng政府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秉承蒋介石的旨意,黄郛参与了这个城下之盟商定的全过程。在此期间,蒋介石又玩起济案时逃避责任的把戏,而这次黄二哥不甘再做替罪羊了,他在给蒋介石的一封回电中言辞激烈地说:"弟如要兄依旧留平协赞时局者,希望今后彼此真实的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赤手空拳,蹈入危城,内扰外压,感慨万端,神经刺乱,急不择言,惟吾弟其谅之!"蒋介石见惹恼了二哥,连忙在回电中打包票:"'共尝艰苦'之宿约,必始终不渝,诸事弟必负责,相见以心,想可共信,幸兄有以鉴谅之,并祈积极主持,随时示教为荷。"蒋介石还叮嘱黄郛:"惟盼文字斟酌,打磨干净,不可有影shè,纵属同一意义,而用语必须堂皇,则电呈核准,自亦可不成问题也。"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也致电黄郛:"除签字于承认伪国,割让四省之条件外,其他条件,皆可答应。"

  黄郛再次备尝妥协外jiāo的屈辱,在他的电稿中有不少"心酸胆裂"、"泪内流"的字样。但他认为自己做的这种忍辱妥协的工作是必要的,在他看来,中日最后不能免于一战,但中国需要争取时间,拖一天国家即可多一分准备、增厚一分国力。

  《塘沽协定》签订后,黄郛留在北平主持政务会,被内外事务搞得焦头烂额,深有力薄难回天之感。他几次要求辞职,蒋介石都不许。1934年6月,蒋、黄会晤于杭州。一天深夜黄从蒋处回到家里,如释重负地告诉夫人:蒋已同意他不再去北平。不料蒋又变了卦,第二天一早就赶到黄郛的住处,问黄夫人为什么阻止黄郛北行。黄夫人火气十足地答道:辱国差使,应该派人轮流充当。蒋介石则婉言劝说:你既学佛,当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旨。黄郛看到这般情景,示意夫人不必多言,再次默然上路。

  两年半后,黄郛即逝于肝癌。在病重期间,日本大使馆曾几次推荐医生,朋友中也有人劝他请日本医生诊治,他都一概拒绝。他觉得日本使他受的屈辱太多,因而至死心中不能平恕。

  自从黄郛住进医院,蒋介石经常致电探问病情。有一天何应钦到医院看望黄郛,相见之下黄忽然泪水簌簌而下。黄夫人知道这是勾起了对在华北与何共事(何应钦时任国民政府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黄共同主持了《塘沽协定》的签订)的回忆,经不住刺激所致,便暗中致电蒋介石,讲述上述实情,请蒋在来电中安慰黄。蒋介石回电如下:"上海宏恩医院黄膺白夫人转膺兄:近日尊恙如何?至为盼念。兄病实由积年为国劳瘁所致,苦心匡救,致累尊躯,在弟尤深歉感,万望善为珍摄,早复健康。现桂事粗定,国事渐趋光明,兄病中闻之,当亦喜慰也。"后来蒋介石返回上海,又到医院探望,并对黄说:抗战准备已过半程,再一两年可就全绪,以前种种委屈,未曾枉做。蒋介石走后,黄郛对夫人说:"果能如此,死且无憾。"

  黄郛辞世不足一年,就bào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戴上了"抗日英雄"的桂冠,便不再介意以往一些隐情的披露,也不吝惜为当年替自己吃了许多苦头的二哥说些好话,特予黄郛以第二次明令褒扬(黄病逝不久已发过一次褒扬令)。称黄"樽俎折冲,功同疆场"。

  【点评】此番黄郛办外jiāo,蒋介石可谓是任人不避亲。

  古有话云:"举人不避亲仇,只要于公有益。"而蒋氏用人是"不避亲仇,只要于己有益",越是亲越加"重任"。黄把兄此番担当"重任",却是为弟担难尝尽了耻辱和苦头,最终断送了xìng命。蒋氏好事不避亲,丑事也由至亲来担当,可谓是大义灭亲,"一心为公",其实在此幌子下却是至亲才能不暴露其是幕后黑手的秘密。因为有至亲出面,他就可以置仁义道德、甚至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而贯彻己意,恶贯满盈而罪不泄外。这也确是蒋介石处人的一大"高招"也。

  第三部分 11.为下属推脱

  在胡汉民当上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后,他时时把自己摆到一个guó mín dǎng元老的位置上,训斥起官员来非常严厉,包括蒋介石的心腹亲信都经常遭其训斥,甚至连蒋介石也不放过。这样一来,蒋派人员便接二连三地跑到蒋介石那里去诉苦。

  1931年2月28日晚上,蒋介石对胡汉民说:"胡先生常常严责党务工作人员也太过。这些人都不自安,对于胡先生印象恐怕也不好。"

  胡汉民毫不客气地答道:"我严责这些人,正是我看重他们,任情胡为,擅离职责,国家体统何在?这批人还不该受我的教导吗?"

  蒋介石接口说:"胡先生责备他们还不如责备我吧。"

  胡汉民也不示弱,紧接着回答:"他们且不能责备,何况你?我亦又未尝不责备过你,但可惜你不能接受转而发生其他感想罢了。"

  此时,蒋介石不做声了。

  【点评】蒋介石对自己的亲信常常护短,当他们出现问题或受人指斥时,他常出面"保护自己的下属"。此也为蒋介石的处人之策。保护下属,不仅能够笼络下属的人心,而且还能使其他下属汇聚在自己身边,为己所驱用。

  第三部分 12.为人过寿,收买人心

  早年就和帮会关系密切的蒋介石,深切了解笼络帮会首领是联络帮会、利用帮会、控制帮会的关键。因为,帮会在组织上具有传统的封建xìng,帮内实行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等级制,首领在帮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至具有生杀予夺之特权,帮内全体成员都要绝对服从和尊敬领袖。

  为了笼络帮会首领,蒋介石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尤其利用婚丧喜庆向社会影响巨大的帮会"闻人"表示"敬意"和"深情"。

  1931年,杜月笙在上海浦东高桥举行杜氏家祠落成典礼时,蒋介石不仅派参军杨虎代表自己到现场祝词,而且又以"主席"名义送上另一幅祝词。此外,还以"总司令"名义亲笔为杜题了"孝思不匮"四个大字的金匾。在蒋介石的带动下,"党国要人"及各界巨头纷纷向杜致贺。杜月笙极度炫耀,大讲排场,典礼规模之宏伟,耗资之惊人,为民国以来所罕见。当时正是蒋介石与guó mín dǎng地方实力派军阀大混战刚取胜并已开始"围剿"红军之际,蒋对杜如此优礼,是为了换取杜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支持与帮助。

  黄金荣虽然早已退还了蒋介石的门生帖子,但是,此后蒋介石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仍把黄作为帮会的老前辈而"以礼相待"。在十年内战期间,蒋委任黄为南京国民政府参议,奖予勋章。黄金荣家花园(现名桂林公园)落成时,蒋介石送上了亲笔题的"文行忠信"四个大字的石碑。黄金荣奉如至宝,立于大厅右边的六角亭上,并以此将新建的大厅题名为"四教厅"。在黄氏门人结社时,也以"忠信"为社名。

  1936年,黄金荣过60岁生日时,在宴会上,黄金荣不无炫耀地当众宣称,蒋介石给他送来了2万元寿礼。黄拟用于在杭州为青帮祖师爷建立家庙,全堂拍手拥护。1946年农历十一月初一,黄金荣70大寿时,蒋先派其次子纬国前去拜寿,三天后又亲临黄家花园,当面向黄跪下磕头如泥,使黄感激涕零,受宠若惊。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表演,是为了显示自己身居显位而不忘尊师孝祖。更主要的是让自己的亲信和部属依样画葫芦,效忠于蒋介石个人和蒋介石为代表的"党国"。同时,也是为了笼络黄金荣为代表的黑社会势力以及利用黄金荣和各地帮会力量的关系和影响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1947年8月30日,杜月笙60大寿时,蒋介石派专机送上了亲笔写的"嘉乐宜年"四个一尺多大的字。蒋介石此时最希望杜为其内战政策出钱出力。当蒋介石提倡"航空救国"时,杜月笙立即响应,杜"亲自花几百万元一架接一架地购买美国飞机,而且有一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向政府捐献了整整一中队飞机"。

  【点评】利用过寿处人是蒋介石人际jiāo往中的一大特色。他逢人过生日,必送礼或派人或亲自前去祝寿,但是在他与人进行亲密无间的往来中,却有着一定的动机。他为人过寿只是一种拉拢人心,收买人心的举动,行在此而意在彼,并不是真正人情jiāo际的自然行为,而是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行为。因此,蒋氏所谓与人过寿,实际上只是他的一个政治活动而已。

  第三部分 13.用旧情拉拢人

  1932年4月的一天,被捕的陈赓被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