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最新章节 >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3 章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陈果夫默许下,竟然暗藏手qiāng前往。yóu xing的队伍行至秀山公园门口时,遇军警阻拦。yóu xing的学生遭阻,jiāo涉不成,遂公开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李烈钧下台。李烈钧恼羞成怒,命令首都警察厅对yóu xing示威群众格杀勿论。一时间,qiāng声大作,yóu xing队伍大乱,结果导致大盛布店学徒郑廷贞、新沂园浴室工人范世林当场死亡,中央党务学校学生袁大煦重伤,不治而死,轻伤者75人。这就是"一一二二血案",血案的发生对民众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在陈果夫的眼里,这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因为,他看到。这正是利用公众情绪扳倒西山会议派的大好时机。

  血案发生后,反对情绪日益膨胀起来,西山会议派马上意识到形势有些不妙,肯定这里边有yīn谋,但已经晚了。为了挽回败局。西山会议派干将、guó mín dǎng中央秘书长叶楚伧急派guó mín dǎng江苏省临时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葛健时到场劝说,结果葛成了替罪羊。陈果夫指示手下喽在南京四处张贴传单、标语,指控西山会议派的谢持、邹鲁、居正、覃振、傅汝霖等10人为血案幕后主使者,而葛健时为一手策划者,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凶手。西山会议派至此才明白掉进了蒋介石、陈果夫所设的陷阱里。尽管他们先后发表声明,召开谈话会,进行辩解,并要求guó mín dǎng政府查明事实真相,但都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李烈钧只好下台,把持特委会大权的谢持也被迫辞职。而陈果夫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鸣锣收兵,去蒋介石那里领赏去了。

  要说最得意的还是蒋介石,他的确没想到陈果夫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置西山会议派于死地。所以,惊喜之余,自然也就对陈果夫的这一"杰作",赞赏有加。事后,桂系潘宜之代表李宗仁、白崇禧到南京见蒋介石,诉说受"血案"牵连之苦,蒋介石轻松地回答:"那个惨案是我当时政治上一个运用,现在时过境迁,不必介意。"陈果夫所策划的这些事,狠狠打击了西山会议派。在此之后西山会议派虽然还存在,并在冯、阎、桂的反蒋斗争中穿chā往来,但已是日薄西山,不成气候了。到1931年底,西山会议派作为一个派别已经消失,从此,他们再也打不起精神与蒋介石抗衡了。

  第七部分 16.陈果夫帮助蒋介石铲除羁绊(3)

  陈果夫为蒋介石扳倒西山会议派,算是立了头功,但高兴之余,陈果夫马上意识到,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他。比起西山会议派,汪精卫的改组派就难对付多了。虽然汪精卫多次遭蒋介石的排挤、打击,但汪精卫还有后劲,他毕竟在政治漩涡里混了那么多年,可算是个政治老手,所以,人们眼中的汪精卫总是垂而不死。在guó mín dǎng三大前后,汪精卫的改组派又倾巢而出,与蒋介石、陈果夫在党内一决雌雄。三大前夕,为保证蒋介石对党权的绝对控制,陈果夫用圈定、指派大会代表的方法,把大批忠于蒋、忠于陈的人拉进了大会。此举遭到丁惟汾、汪精卫的坚决反对。但在三大召开的前一个月,丁惟汾已被蒋、陈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只剩下汪精卫的改组派在孤军奋战了。尽管如此,蒋介石、陈果夫也并不感到轻松,蒋介石指示陈果夫要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务求必胜。

  的确,改组派来者不善。他们主动出击,一方面指使所控制的地方党部抗议蒋、陈圈定、指派代表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动员了所有的喉舌,如《护党》、《青年呼声》、《民意周刊》、《光明周刊》等,高喊"要求党内民主"、"反对一手包办三大",全力攻击蒋介石、陈果夫,可谓声势浩大。在guó mín dǎng三大召开的前四天,改组派的头面人物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14人在上海联名发表《关于最近党务政治宣言》,指责:"北伐胜利之后,党中腐化分子及投机分子,以为地盘已得,权力在手,遂避难就易,抛弃本党主义,违反民众要求,吸引党外之反动势力,以朋分自北洋军阀手中夺来之政权。至人民之权利,则一无所获,生命、财产及自由,毫无保障,一与北洋军阀时代无异"。指责蒋、陈指派、圈定三大代表"完全违反本党民主之原则"。表示"对此种大会誓不承认","决不畏惧强御,始终与本党忠实同志共同奋斗"。其矛头直指蒋介石、陈果夫,气势汹汹,锐不可当。

  汪精卫毕竟是有影响的人物,而且煽动力极强,这则号召力极大的政治宣言一出台,各地改组派及guó mín dǎng各级党部便群起响应。1932年3月12日,guó mín dǎng南京特别市党部举行代表大会,选举各区党部代表。陈果夫本以为,南京市党部为自己亲信段锡朋把持,不会出什么问题,不料,选举结果竟使陈果夫大吃一惊,在当选的60多位代表中,改组派竟占有了30多个,改组派真可说是大获全胜。获胜之后的改组派颇为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反对圈定和指派代表的决心。

  到了3月14日,也就是三大召开的前一天,以改组派分子、guó mín dǎng中央大学学生吴健为代表的guó mín dǎng员发动全市党员,到南京市党部请愿,要求召开全市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出席三大的代表问题。随后,在改组派的组织与策划下,南京全市11个区党部,除第三区党部外,全部参加了这次活动。请愿开始前,南京市党部并未得到消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同意在旧夫子庙贡院内大礼堂开全市党员代表大会。大会由吴健主持,大会的第一项议程,由谷正纲致开幕词。谷正纲是中央党务学校训育副主任,本是陈果夫的手下。在反对西山会议派时,为陈果夫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原认为凭此当上三大代表毫无疑问,不料竟未选上。失望之余,便又投靠了改组派。

  谷正纲在开幕词中,极力指责guó mín dǎng三大的代表产生办法,高喊"反对独裁"、"反对圈定代表",并鼓动说:"这样搞下去,guó mín dǎng就要亡。"他的开幕词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午后3时,参加会议的改组派分子忽然提出了一个《抗议中央指派圈定三代会代表案》。陈果夫的喽们本以为第二天三大就要召开,这群人只是吃饱了没事干,发泄怨气而已,不料竟有此风波。震惊之余,他们在会场上大骂起来,大骂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共党",并乱扔石块,打碎了主席台上悬挂的廖仲恺遗像,打得主席台的改组派分子东躲西藏,足足闹了十几分钟后,才呼啸而走,去向陈果夫请求指示去了。

  第七部分 17.陈果夫帮助蒋介石铲除羁绊(4)

  即使这样,大会仍没散场,在谷正纲主持下,继续讨论提案。经过两小时的激烈争论,提案竟获通过。陈果夫的爪牙方觉慧、施裕寿、李永懋率领打手再次蜂拥而来,冲入会场,围攻大会代表,他们拳打脚踢,改组派不甘示弱,也奋起抵抗,举起桌腿凳脚全力还击。一时间,双方打得头破血流,真是"桌腿与凳脚齐飞,血水共汗水并流"。正当双方酣战之时,蒋介石调来黄埔学生围打代表,龚大风、金亦吾又率卫戍司令部宪兵参战。一场恶战下来,方觉慧、谷正纲都受了伤,尤其是谷正纲,"身受重伤,不省人事"。会议代表抓住了龚大风,要求放出被捕代表,惩办凶手。陈果夫的干将、南京市党部的段锡朋、洪陆东等在恶战之后假惺惺地出面调停。当晚,党员大会的代表在市党部的诱骗与军警的强迫下乘车到了中央党部,蒋介石亲自训话,指责改组派的行为,并宣布撤销谷正纲的职务。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南京"三一四"事件。这个事件,改组派虽闹得气势汹汹,但却招架不住陈果夫手下的大打出手,一番折腾之后,改组派的人马被迫向上海转移。但蒋介石、陈果夫并没有放过改组派,蒋、陈cāo纵三大决议永远开除了陈公博、甘乃光的党籍,开除顾孟余党籍三年,对汪精卫予以书面警告。在蒋介石、陈果夫的授意下,guó mín dǎng三大又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内容增加了对付改组派的条款,规定"党员不得有小组织"、"不得党外攻击党员及党部",党内问题"一经决议,即须绝对服从"。

  即使这样,蒋介石、陈果夫还不罢手,又以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名义,发表《检举改组派通令》,说改组派"发亡党亡国之言论,争取政权","罪大恶极","应严加取缔,以遏乱萌"。要求各地"严密检举该反动派之行动言论,随时呈报,以凭核办"。这样,在蒋介石、陈果夫的打击下,改组派只好放弃了通过党内斗争来倒蒋的方法,改走拉拢、策动地方实力派军事倒蒋的道路。在中原大战中,改组派游说于各地军阀之间,但改组派手中并无实力,各地大小军阀都看不起他们。因此,中原大战之后,各地大小军阀听命于蒋介石,汪精卫的改组派也就无形消失了。由此,蒋介石、陈果夫又铲除了一个羁绊,在这一仗中,陈果夫表现也还算出色,再次讨得蒋介石满意。

  丁惟汾被挤垮了,西山会议派被打散了,改组派被赶走了,党内反蒋的势力只剩下一个胡汉民派了。这自然成了蒋介石的最后一块绊脚石,于是,蒋介石手一挥,陈果夫又行动起来了。

  guó mín dǎng三大前后,蒋介石、陈果夫为了利用胡汉民的威望,让他当上了立法院院长。但胡就职之后,不仅直接控制立法院,对guó mín dǎng党务、政务方面的事也十分热衷。他自己后来也曾说起过这些事情:"我的xìng情,不大愿意管不当管的事,因而对于当管的事,便不敢放松,凡关于党务……无论大小,总勉力去做。……同志来专门讨论党务的,我不但愿意多谈,而且谈得非常认真,虽一字也不易放过。"本来,guó mín dǎng中央组织部是由陈果夫掌握,派人到地方党部充当党务指导员也是陈果夫的特权。但胡汉民却组织了"党务审查委员会",借"审查"之名,对不是其势力范围内的各省市级党务指导员进行撤换,并派自己的人掌管各地党务,以扩大发展自己的势力。

  胡汉民还经常严厉训斥官员,连蒋介石的亲信心腹都经常遭到胡汉民的训斥,陈果夫、陈立夫也不能幸免。蒋介石的这些心腹亲信受斥之后常跑到蒋介石那里诉苦,蒋介石想劝胡汉民不要太严厉。有一次,蒋对胡说:"胡先生常常严责党务工作人员也太过。这些人都不自安,对于胡先生印象恐怕也不好。"胡汉民毫不客气地回答:"我严责这些人,正是我看重他们,任情胡为,擅离职责,国家体统何在?这批人还不该受我的教导吗?"蒋介石则说:"胡先生责备他们还不如责备我吧。"胡一听,便暗含讥讽道:"他们且不能责备,何况你?我亦又未尝不责备过你,可惜你不能听受转而发生其他感想罢了。"

  第七部分 18.陈果夫帮助蒋介石铲除羁绊(5)

  蒋介石拉拢胡汉民,只是想利用他,而并不想让他管这么多事。于是指示陈果夫、陈立夫等人加强特务组织,对guó mín dǎng中央和国府官员进行监视,要这些人全心为蒋服务,否则随时加以杀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胡汉民及其手下人的言行。

  在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蒋介石也常常让自己的手下干扰胡汉民,使胡汉民主持的政务常常难以执行下去。一次,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举行会议,议决了一个案子。案定后,陈立夫说:"还得问问介石的意见。"而此时,蒋介石尚在前线指挥作战。胡汉民听陈立夫这么说,站起来就准备走,连圆滑的谭延也感到难以忍受,说道:"既然党部的决议还不能做准,又何必提出来呢?"胡汉民不满意身为军事领袖而常chā手党政的蒋介石,便挖苦陈立夫说:"其实什么机关都可以不要,只存一个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便可以了,既简捷,又经济,这样一实行,对于减少目前的财政恐慌,大概不无小补。"

  的确,蒋介石的专制令胡汉民十分反感,而蒋对胡"多管闲事"也极不满意。这样,两人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在三届四中全会上公开表现出来。1930年11月12日,guó mín dǎng召开了三届四中全会,在会议之前的两个月,guó mín dǎng行政院长谭延死了,蒋介石立即兼任行政院长。此时,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已取得决定xìng胜利,他踌躇满志,以为"统一"中国的大业就要完成,以为他梦寐以求的独裁政府就要建立。因此,大战尚未最后结束,他即于10月3日在河南兰封前线指挥部打电报给guó mín dǎng中央执行委员会,要求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他梦想在国民会议上依"合法"手续,通过"选举",当上至高无上的总统。

  然而,事情并不像蒋介石想的那么顺利,那么美好。guó mín dǎng三届四中全会开了六天会,吵了六天架。在致开幕词时,胡汉民讲了一个故事,对蒋介石进行影shè。他说:"欧战时法国有一名高级飞行员,这个飞行员飞行技术非常高明,在战斗中多次击落德国飞机,因此他回巴黎时,巴黎人对他十分钦敬,在车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准备了一辆迎接他的汽车。他以为开发动机总是他的拿手好戏,便要求开车,结果横冲直撞,撞死了五六十个欢迎者。""我们看看过去实际的党务与政治,若负党务、政治责任的人一定有很多犯了以飞行家开汽车的毛病。"

  第七部分 19.陈果夫帮助蒋介石铲除羁绊(6)

  此时的蒋介石已今非昔比,他并不把胡汉民放在眼里,一意孤行,决意要实现总统梦。胡汉民在会上争不过蒋介石,被迫同意召开国民会议,但仍反对制定约法,因为约法要把五院院长置于总统控制之下。蒋介石在这次会议上迫使胡汉民同意了召开国民会议,虽没有达到全部目的,但也获得了不少好处。为应付即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