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那花那枣那人最新章节 > 那花那枣那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结束 臣心一片指南石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一闭眼就能想起儿时的故乡,家中的老宅……

  堂屋前,枣树下,爷爷在埋头做木工活……

  一地的刨花,一地的枣花……

  老宅的二门外,也有一颗枣树,这一棵更老,更高,更大,枝繁叶茂,但是不知从何年何月起,树干就倾斜着,所以,我小的时候,不用竹竿,伸手能就摘到红红的枣子。

  老人们说,万物是有灵的。

  树,亦然——往上,通向天庭,往下,扎根黄泉,焉知非神灵之所居?

  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文丞相祠,也有一颗古老的枣树,其树干朝南倾斜大约45度。

  据说,这是文天祥亲手所种下——那是七个世纪以前。

  这棵被主人赋予了民族魂的枣树,今天,名叫“指南树”。

  二

  德佑初(1275年),蒙古军大举南侵,长江防线告急,谢太后诏令天下勤王。

  文天祥捧诏涕泣。

  倾尽家资,文天祥招了数万军马——他是文官呵,宋理宗亲擢的状元,不懂军事呵!

  广东五坡岭,文天祥被俘。

  元将张弘范带他去崖山招降张世杰(宋末三杰之一,另外两个就是陆秀夫和文天祥),他拒绝,并以那首千秋传颂的《过零丁洋》作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照汗青。

  你以为,就像雁过留声,文天祥只是想名垂青史吗?

  非也。

  历代全国状元,从唐初武德五年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全都留下了名儿。

  历代宰相,奸也罢,忠也罢,全都史上有名。

  这个状元宰相留下的诗词,篇篇忠愤悲壮,不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三

  崖山海战,南宋惨败。

  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张世杰在海上淹死,张弘范在石壁上刻了12个大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然后把文天祥等押往元大都。

  关于张弘范,这里顺便说一下,他是河北易州人,也就是说,自从200年前,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奉献给契丹以来,他祖宗八辈子就从来没当过宋朝人,所以,后来有人在那石壁上的12个字前面加了一个“宋”字讽他,实在令人心酸。

  文天祥被押到了元大都.

  首先,已降元作了尚书的南宋宰相留梦炎来劝降,被文天祥骂走。

  此人,也是南宋状元。元军逼近临安,他弃位逃跑。

  已仕元的南宋官员们请求忽必烈释放文天祥为道士——两个儿子一个死于瘟疫,一个死于军中,妻女又在元宫为奴,文天祥已经没有家了——留梦炎却说:“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坚决不让放。

  忍不住再扯一下。

  就是因为出了这个留梦炎,明朝浙江留姓人参加科举,必须声明不是留梦炎的后代才能进考场;到了清朝,也必须如此声明,否则没有考试资格。

  这留梦炎后被文天祥骂走,已投降了的谢太后和小皇帝赵显来了,然后元丞相阿合马、孛罗,最后,忽必烈亲自来。

  你到底为什么就是不降呢?

  你拼命保的少帝赵显早已降,陆秀夫张世杰立的那个小皇帝赵昺也已投海,赵宋王朝已经不存在,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读四书五经的科考状元,你要的是儒家治国吧,好,我让你当宰相!你儒家治国!

  是的,赵宋王朝已经不存在,但是天下难道就只是赵宋一家的天下?

  大禹治水,定九州;文王分封天下,周公制礼乐;秦皇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我奉的是华夏的正朔,你忽必烈汉文化知道的再多也不懂。

  儒家治国?谁的国?我生是南宋人,死是南宋鬼,而南宋人,是在你的国里被当做贱民的第四等人!

  我欠大宋国只一死,你也死了心吧。

  忽必烈大费脑筋。怎么会有人不愿意当大官,当宰相?

  不过他愿意等。

  他听说,北人皆不如耶律德光,南人皆不如文天祥。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吩咐张弘范礼遇文天祥,把他押在同文馆,那是接待各国来使的地方。

  世上最强大的蒙古骑兵,用竹子作的箭头,能打出世上最大的帝国,却没有中原王朝的灼灼文化,他忽必烈心羡慕之。

  比如,他在南方找到那个风姿好似神仙的赵孟頫,简直如获至宝。

  假如这个南宋宰相能为我大元所用!

  三

  你不知道,吉安这个小地方,是怎样一个文章节义之乡!

  古代竟然出了三千个进士,二十一个状元。

  在中国,所有的读书人都会背《醉翁亭记》,也就都知道庐陵——“作亭者谁?庐陵欧阳修也。”

  庐陵,就是今天的吉安。

  文天祥20岁高中状元,他的同乡同学张千载也很有才华,可就是屡考不中。

  文天祥一直想给他个一官半职,可他就是一再拒绝,仍然读书种田,怡然自得。

  文丞相当时被俘一事,天下人很快都知道了。

  张千载变卖了家产,在路上等老同学,他要陪老同学去元大都。

  落入敌手,一定凶多吉少。

  你变卖家产去救国,我变卖家产来照顾你。

  张千载有没有妻子儿女?不知道,世人只知道他追随着文天祥,在他被关押的地方住下。

  文天祥被转去兵马司土牢,张千载就搬去土牢附近,三年供送饮食无缺。

  统治者的耐性是有限度的吧。

  终于,忽必烈终于信了,还真有人死也不会投降,那么成全他算了。

  1283年的一月的一天,文天祥南向拜而死。

  很从容,很从容,“吾事毕矣。”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因为,他知道,他那不屈的民族魂,将永照汗青。

  数个世纪后,林则徐将会虎门销烟;七旬的左宗棠,将会带着黑漆棺材去收复新疆;抗日的张自忠将军,连日军都会出于对他崇高气节的钦佩,把他埋葬并为他立碑;还有一群人,将从一条艰难的长征路,走向延安,走向新中国……

  他们,将唱出一曲新的《正气歌》;他们,将加入苏武、文天祥的行列,那是中华民族一节一节的脊梁……

  张千载收了老同学的骨殖,携之南归,付其家安葬。

  土牢里那棵枣树,就留那儿了,就那样一直一直往南长,往南长……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