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曹操喋血中原最新章节 > 曹操喋血中原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3 章

  头外之意,怎奈此时的袁绍为朝廷拜封的大将军,赐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并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与他翻脸还为时尚早,只好委曲求全。还是先解决南边的张绣吧,现在又多了个反叛的徐州刘备。

  那刘备刚占徐州,力量有限,剿灭不用出动什么大军,派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率精兵五万,前去讨伐即可。

  刘备此次出兵徐州却是处处顺利,只是大军过境下邳,那徐州刺史车竟然不出城拜会,这分明不把身居高位的刘左将军放在眼里,甚至有点敌意,刘备也就送去军令,命其准备供应大军粮草,并没有在意他的礼节不周。

  等到探明袁术已返寿春,刘备便令朱灵亲回许都请示曹cāo,徐州之机动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略。那朱灵隐隐觉得不妥,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听从左将军的军令,他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借机宰了自己怎么办?只得jiāo出指挥权,仅带几名亲兵回许都复命。

  现在刘备已经全部掌握了部队,与曹cāo翻脸的时候到了,首先开刀的对象当然应该是那无礼的徐州刺史车,大军回程又过下邳,刘左将军竟然屈身回拜徐州刺史,所带仅关羽及一小队亲兵,这下车不能不接待了。

  车心想:再怎么着也是朝里的大官,别做得太过分了,舍顿酒钱也就打发走了,管你上天言好事坏事呢,客走主安乐不是?迎进城内,酒席未开,总还免不了按官场规矩来一番见礼,毕竟这左将军比自己大着好几级,刚恭身下去,忽听关羽的亲兵齐喝:“跪下!”

  心知不妙,那刘备以上司的口气开始了训斥:“本将军代天子讨逆,前日下制着你供应军粮,为何推诿至今未送?”

  车一听松了口气,原来是这点小事,我以为他们想发动兵变呢,便尽力解释:“徐州库存军粮,曹司空专有特令,无他的亲笔手令,概不准动一粒出仓,实不关自己的事,还是请左将军海涵。”

  五十三 有几个“倒霉蛋”就有几个“幸运儿”(2)

  车的手下一听,这是两位高级领导在争论业务问题,那没咱们小兵什么事了,再说也进不去宴会厅了呀,那关羽的亲兵早已将内外戒严,别替刺史大人惹事了。

  刘备却勃然大怒:“军令如山,还敢狡辩,给我拿下了!”

  车一面犹豫认不认这左将军的无理军令,一面回头看谁敢拿本刺史?却觉得脖后一凉,啊?怎么自己的头掉下来了?关羽封锁了外面,刘备已经动了手,刘备准备的就是要死的不要活的。

  刘备向下坯的军民宣布了皇帝的诏命:奉天子命,前来就任徐州牧,徐州原刺史车,不服诏命,已奉皇命斩讫,众人各自安心本职工作,待命升迁。

  打着皇帝的招牌办事就是效率高,东海郡昌霸首先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其他各郡县也就大多拥护老州牧刘备了。刘备则命关羽代理太守,留守下邳,保护妻儿家小,已经丢了两次了,不能再丢第三回了。

  刘备自己还是率部驻军小沛,以抵挡来自许都方向肯定会来的进攻,听说是刘岱、王忠率部来讨,刘备松了一口气,那两个人?刘备还没放在眼里。怕的是曹cāo亲来,曹cāo呢?

  曹cāo本人一时顾不上对外,他已经发觉了身边的大敌:说强不值一击,说弱谁也不敢小看他,哪一个?汉献帝刘协是也!

  五十四 皇帝说:俺要掌权……

  权力这东西诱惑力是极大的,它能把淑女变成娼妓,能把懦夫变成猛士,能把圣人变成皮条客,能把英雄变成糊涂蛋。

  现在的献帝已经不是小皇帝了,年已二十,已经不能满足于一天三顿吃饱不饿了,作为皇帝,还能有啥追求?金钱多了就没用处了,美女顺便泡了也就提不起兴趣来了,到不了手的就是最稀罕的实际权力,现在皇帝追求的唯一目标。

  应该说建安四年之前的汉献帝生活得还是比较自由的,可以随便接见大臣,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发道诏书,比如:建安三年四月,就自行诏令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伐曾欺负过他的李(时郭汜已被部将所杀),结果大获成功,李丧命,被灭三族。

  出了一口恶气的刘协更体验到了权力的可贵,于是,这次他决定搞一次自我政变,干掉曹cāo,重振皇权。

  这等大事,依靠谁呢?皇帝选定的是自己的大舅哥,车骑将军董承,关键时刻还是要用亲戚。

  这董承是什么人呢?说白了本来就是董卓的余孽,跟随董卓的女婿牛辅当过几年兵,机缘巧合,自己的妹妹成了汉献帝的董贵人,这董承也就成了国舅爷,东归时倒也确实尽心尽力地维护过皇帝妹夫,所以被封为列侯,并于建安四年三月被提升为车骑将军,这在当时的许都已是最高军衔。

  可惜再高的军衔也就是一块空牌子,曹cāo的部队是不会听这位车骑将军指挥的。再说这董承也谈不上是什么忠勇之臣,支持曹cāo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cāo的力量,拾掇韩暹罢了,既不是为的皇帝,也不是一心为曹cāo,更没有收拾曹cāo的本事。

  不过奉到皇帝的衣带诏,董承还是挺当回事的,虽然一同随董卓起家的人们现在就剩了他一个了,可以说势力单薄,但也是经不住权力的诱惑:毕竟取代曹cāo在朝廷中的位置太令人向往了!于是便秘密开始了串联活动,发展的地下党当然都是对曹cāo现政府的不满分子。

  其中有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人。这些人虽然都是军职,却都跟董承一样,是空头将军,武人手下没兵,其实连秀才也不如,啥行动还没开始,便被曹cāo的“校检”侦察出了猫腻,事情报到了曹cāo那里,该曹cāo下决断了。

  这后来的太祖确实英明果断,当即便命令抓人,论说这时还没抓住董承他们什么真实的反政府凭据,不过那年头,都是先定罪名,后找犯罪证据的,抓起来往监狱里一关,这边专案组一成立,想要啥证据还能找不出来?

  别说这些人还都有这么档子事,就算你再清白无辜,也一样给你造出一些犯罪证据来。

  那位说了,这不是军衔最高的将军吗?没用的,别说将军,元帅也没用,定个啥罪你都是遗臭万年,政治斗争要的是结果,是既不论理也不讲法的。

  人一被捕,啥证据都全了,献帝的衣带诏给搜出来了,亲笔手令!这下证据确凿了吧?据说还有什么武装起义的纪要,上边还有政变集团的个人亲笔签名,你看这帮政变分子傻的?竟然保存这么确凿的犯罪证据,这下一个集团谁也跑不了了!

  至于政变分子供出来的刘备?那本来就是个阶级异己分子,哪能会放过他?

  董承、王服、种辑等政变集团首要分子被镇压,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又灭了他们的三族,现在只剩下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了,躲在皇帝的身边就没事了?这回该咱老曹亲自出马了!

  带剑来到宫中。见了献帝以后却不便指责皇帝是幕后黑手,毕竟皇帝现在还有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那也得警告一下你的领导责任吧:“董承谋反,陛下知道吗?”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政变流产了!只好装憨卖傻:“董卓已经死了呀?”

  “不是董卓,是董承!”曹cāo心说:你演什么戏呀?咱们都哑巴吃饺子,各人心里有数就行了。

  献帝无言以对,曹cāo命令将董承的妹妹董贵妃立即逮捕。皇帝有点舍不得:“董妃已有五个月身孕了,请曹将军放过她们娘俩这回吧。”

  曹cāo一听,那更得杀了:“想留此逆种,为母报仇吗?”当即命令把董贵妃推出去砍了头。

  曹cāo的安内大见成效,现在该攘外了,可还是没有袁绍反应得迅速。袁绍听说曹cāo杀了董承、董贵妃,又把献帝给甲兵保护了起来,便抓住这个机会命那会写妙文章的qiāng手陈琳,写了一篇声讨檄文指责曹cāo,大意为:

  软禁天子,残害栋梁,违法乱纪,残暴荒唐,亲爹买官,爷爷党,下戮人民,上虐廷堂,擅断万机,扰乱朝纲,心如蛇蝎,形似豺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慰忠良。

  总之是把曹cāo骂了个狗血淋头,臭熏三代。

  那曹cāo却是肚量大得很,还是不理睬袁绍的公开宣战,还是怕袁绍?现在已经不是了,早在建安四年八月,曹cāo便主动向袁绍开了战,自己提军进驻黎阳与袁绍相持,又命吕布的降将臧霸等人攻入了青州,连破齐、北海、东安等城,在袁绍的侧翼埋了根硬钉子,就是现在,部将于禁仍正屯军河上与袁军对峙。

  那么,还是在担心南边的张绣?也不是,两月前,张绣已经主动第二次向曹cāo投降了。

  五十五 会投降的人才是高手

  一部《三国演义》迷倒多少国人,有人认为是三实七虚,子金山自己研究的结果:应该把比例反过来。其实现在好多对人、事的评价都可以反过来设比例的。

  一部三虚七实的小说,竟能改变历史进程,据载,清朝的祖宗们就是怀揣着一部《三国演义》,将偌大中国置于铁蹄践踏之下的。

  清朝末年,大西北回民bào dòng,首领马占鳌于太子寺对决湘军名帅左宗棠,势弱之下出了绝招:派表弟马海晏率敢死队员三百名,趁深夜潜入湘军腹地,借隆冬严寒,浇水筑堡,引天明后大惊的湘军围攻,马占鳌则趁势从外突击,一战大获全胜。

  马占鳌给此计取名为“黑虎掏心”。大胜之下,马占鳌力排众议,向清军投降。左宗棠正值败局难以收拾、更难向清廷jiāo代之际,惊闻马占鳌投降,喜出望外,当然少不了厚赏马占鳌,马占鳌因此被委任为三旗督带兼中旗旗官。这便是名扬中外的马占鳌趁胜妙降。

  其实此举没啥新创意,也是从一部三国中学来的法门,而且罗老先生在此事上也并没有演义,多部史书均有明载。这便是张绣未败先降曹,正应了那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实际上,当时识时务者的俊杰是贾诩。

  就当时中国的乱战局势来说,已经凸显出两大超强军事集团争霸天下的苗头,当时的曹cāo、袁绍,恰如后世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一些二流小国都不免要决定自己分投哪个阵营,跟风使舵更需要先看准。

  同样,袁绍与曹cāo也要不遗余力地拉拢第三世界的各个小国,那张绣所处的穰城,由于地处荆州的前沿,曹cāo的后方(对北部的袁绍而言),更是双方争夺的要点。

  袁绍派来招降张绣的人先到了穰城,并亲笔写信给贾诩,请这位大明白人帮助说服张绣,联合灭曹。军政大事,贾诩岂敢耽搁?立即去找张绣。

  袁绍当时手握四州,不但地广兵强,而且声望极高,论其才智,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而曹cāo的所谓后方仅是破烂不堪的兖州,东面还有公开叛乱的徐州刘备牵扯着,本身所处的豫州实际只控制北半部,且南北有劲敌虎视。两人的强弱是分明的。

  张绣怎么掂量,觉得也应该向袁绍倾斜,正在设宴招待袁绍之亲善大使时,贾诩到了,未曾入席陪客,先问客来何意?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来搞袁张亲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

  贾诩当场质问:“袁绍对亲兄弟都不能包容,怎能包容天下豪杰?”双方还没谈判,关系先破裂了。

  张绣惊惧圆场:酒桌上不谈业务,自古醉汉说话不算数。

  客离后埋怨贾诩:得罪了超级老大,我们靠什么奔小康?

  贾诩说:有曹cāo呀。

  张绣晕了:“袁强,曹弱。傻大木都能看出来,我们又跟曹cāo结过大怨,莫不是没喝酒您老也被熏醉了吧?”

  贾诩的话极为深奥:“正因曹cāo势弱,我们才应该扶弱拆强。袁绍强盛,对我们这点兵,怎会看在眼里?曹cāo微弱,才会重视我们呀,何况曹cāo现在尊奉着天子,号令天下,名正言顺,政治上是曹强!至于过去恩怨,yù称霸天下的,怎会纠缠私人怨恨?肯定会借此向世人展示胸襟。将军没有必要担心,不用犹豫。”

  张绣早就心里发过誓:贾诩的话,一当万,你说咋办咱咋办,你说黑了咱闭眼,你说无耻咱就不要脸,你说讲人道,咱就放贪官。

  于是,张绣率军归降曹cāo。果然,曹cāo握住张绣的手,激动万分!

  欢宴贡酒九酿春,尽忘子侄丧命冤。

  来个亲上作亲吧: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当场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的大功更得酬,任命为许都警备司令(执金吾),又封都亭侯。

  亲上作亲倒是真:张绣也不是傻子,怎忍心当真棒打鸳鸯急曹cāo、误婶婶?献上小婶婶与曹cāo为妾吧,只是这以后咋叫呢?曹cāo这后补的叔叔是自己的平辈亲家,自己的女儿以后要管以前的nǎinǎi叫小婆母,要是这两对新人都生了孩子呢?自己该怎么称呼那帮小崽子呢?他们之间相互该咋称呼呢?不能想下去了,脑袋大了,又快晕了!

  南方已定,曹cāo还不动兵刃地安抚了西方,关中(陕西省中部)将领们开始对袁、曹都保持中立,yù看看风势再说。凉州牧韦端,派从事杨阜来许都探听情况,杨阜带回了自己的印象:

  “袁绍宽松少决断,计多却不知用哪条合适。无断则必将无威,少决则必然被动,眼前虽强,却难免后败;曹cāo有英雄之才,心胸广阔,遇机会从不放过,法令统一,执行彻底,既敢用仇,亦会用亲,被用之人皆都能职守,定可成大事!”

  此语传开,西方的军阀们最起码在短期是不会来骚扰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