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最新章节 > 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TXT下载
错误举报

名篇赏析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这首诗很长,但是杜甫最重要的诗歌之一,所以应该对它有些了解。

  先说一说诗歌的背景。

  杜甫三十五岁到京城长安,困顿十年,才谋得了个从九品的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俸禄太低,长安米贵,不得不把妻子儿女寄养在物价稍微便宜一些的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他得到一个机会去奉先县省亲,旅途所见,已是表面繁荣掩盖下的民不聊生。于是,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写成此诗。

  这一年,杜甫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身体很差。两次科举不中,困守十年不售,也有一些自怨自艾了。当年“自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现在想起来,真是有点可笑。不是没有泛舟江湖的“江海志”,但是,自己忠君爱国,忧民伤时的思想,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像“葵藿倾太阳”一样,“物性固难夺”。这对我们了解杜甫是非常重要的。

  杜甫冒着严寒,从骊山下经过,唐明皇和杨贵妃正在山上避寒,欢饮歌舞。贵戚之家,“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而“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感叹了,他把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浓缩为震烁千古的十个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历尽千辛万苦,杜甫终于到家了。但是,他遇到的是人生最惨痛的事:“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个人的悲痛,触动了杜甫同情人民的伟大胸怀。自己毕竟还是一个小小的官吏,“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尚且如此,那些“失业徒”“远戍卒”就更不用说了。诗的结尾两句,是说自己的忧愁像终南山一样高,像茫茫的大海一样不可收拾。

  杜甫的伟大也正在于此,这种思想与后来在蜀中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