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千古汉武最新章节 > 千古汉武TXT下载
错误举报

后记

  写了秦皇,自然要写汉武,因为秦皇、汉武是中国两个伟大的皇帝,他们创建了中国历史上两个辉煌的朝代。如果说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那么汉武帝则巩固了大一统,更加强化了中央集权。这两个皇帝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前者无愧于千古一帝,后者堪称一代英主。

  西汉自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是盛世。由于汉武帝文治武功,采纳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和采纳桑弘羊经济改革等措施,使西汉进入了一个空前经济繁荣、疆域扩大、学术思想浓厚、人们有作有为的辉煌时代,尤其是在学术思想方面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时代。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首次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不但促进了中外文化贸易的交流,而且为大唐的开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汉武帝把西汉盛世推到了顶峰,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我要写汉武帝,要展示西汉盛世,这就是我写汉武的缘由。

  从司马迁的角度写汉武帝,这是本书的特色。汉武帝密切接触的人不止司马迁一人,之所以选择司马迁是因为:

  第一,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历史的主要见证人。

  司马迁少年时代就随父亲司马谈出入宫廷,年轻时代就是武帝身边长迭十多年的郎官(侍卫),始终在宫廷内部,武帝到哪里就伴驾到哪里。又因司马迁的父亲是太史公司马谈,所以大凡祭礼、巡视,司马谈父子都必须随驾,之后又升为中郎将出使西夷。其父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从代太史公到太史令,兼管历史档案,记录朝政议事。出狱后又任中书令,成为了武帝的机要秘书。司马迁在武帝身边长达三十几年,是在武帝身边时间最长的人,所以是这段历史的主要见证人。

  第二,司马迁与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两大历史巨人,他们对中国的历史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武帝把西汉盛世推到了顶峰,司马迁写了从黄帝到武帝的贯通古今三千年的通史巨著。他们二人对中国的贡献,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第三,司马迁与汉武帝有着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关系。司马迁是武帝的一面镜子,武帝给司马迁创造了良好的写史条件。

  所以,尽管武帝与许多大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司马迁是与武帝关系最密切的人。因此,通过司马迁写汉武帝是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本书自始至终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这就是本书选择司马迁展示汉武帝的缘由。

  正史中司马迁只有出生年: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无卒年记载。后世传说不一,有说被武帝所杀,右说是自杀,那么司马迁究竟是死于什么情况呢?分析如下:

  第一,被武帝所杀。

  据东汉《汉书旧仪注》(卫宏著)记载:“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李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就是说,司马迁因写《孝景本纪》揭露了景帝的短及武帝的过,使武帝怒不可遏,于是借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一事而处治他,被阉出狱后,又因有怨言,而再度下狱处死。

  正史《汉书·司马迁传》(班固著)也记载了司马迁的死因是“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其哲,能保其身。难矣哉!”即班固隐晦地哀叹司马迁未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近代学者郭沫若提出司马迁之死有被武帝二度下狱致死的说法,郭沫若据《盐铁论·周秦篇》(桓宽著)所载:“一日下蚕室,创未瘳……出入宫殿……食大官享赐……故或载卿相之列,就刀锯而不见悯。”就是说司马迁第一次入狱,处以腐刑(下蚕室),出狱后当上中书令,后又再度入狱终至处死(“就刀锯”)。

  至于再度下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武帝不满司马迁写《孝景本纪》及《武帝本纪》的实录,然后借巫蛊之祸处治他。因为《汉书》有载,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连坐处死了不少人,包括士大夫在内。司马迁性刚言直,必然对当时武帝犯下的这一大过失有所针砭,所以被害。

  有人认为是司马迁给任安写的《报任少卿书》对武帝的抱怨和隐指,而被武帝杀害。试想《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对武帝血泪的控诉。武帝岂能容忍他向一个死囚犯指控自己,所以自司马迁写《报任少卿书》之后,司马迁就神秘地失踪了。

  第二,自杀说。

  司马迁自杀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其《报任少卿书》中司马迁就对挚友任安如泣如诉地表明,自己受了奇耻大辱,之所以还苟活,就是为了要完成史书的撰写。

  司马迁说:“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子宫刑。”认为自己已受了天下最大的耻辱,成为了“与宦官为伍”的人,只要想起这些,就“汗未尝不凉背沾衣也”!

  司马迁说他之所以忍辱苟活,就是为了要完成《史记》的撰写。

  他的千古名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贤》;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所作也。也表明他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书。现在书已写成就没有再生存下去的必要。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在自己自从遭了祸后,“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再加上司马迁从来最重气节,年轻时就在泪罗江为屈原之死而痛哭,他写的《史记》中也以大量篇幅讴歌前人的气节,这就是说,司马迁一旦完成《史记》就没有再生存下去的欲望。所以司马迁自杀的可能比较大。但是书还没有出版,司马迁还不应该去死,这就是说司马迁还有另外的原因促使他必须速死,那就是第三种原因。

  第三,被逼自杀。

  被逼跳河,这是本书给司马迁安排的结局。理由何在?

  司马迁受宫刑后所以苟活的原因,在其《报任少卿书》中已经骂得很清楚,是为了完成父嘱写史书,书虽然完成了,但尚未出版,那他是不可能就去死的。但为何匆匆而死,肯定是有人相逼。

  那么是谁逼他的,当然是汉武帝。因为武帝病重,所以非常关心自己身后的历史记载,就逼迫司马迁按旨修改,但司马迁坚持要实录,致武帝不满,于是为保名节,只有以死相抗。

  另一原因是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到了武帝手中,使武帝下决心处治他,所以司马迁不得不托人把副本藏于名山,然后自己匆匆出逃后跳河自杀。

  黄河龙口是司马迁出生的地方,所以司马迁在被君王所逼的情况下效法屈原投江,用生命捍卫历史的真实,就成为了司马迁的最大可能。这也就是本书之所以安排司马迁投黄河的缘由。

  另外,据《汉书》作者班固说《史记》缺十篇,这十篇只有目录无文字。《汉书·艺文志》载:“《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

  《汉书·司马迁传》也载:“而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张晏具体认为所缺十篇中包括《景帝本纪》及《武帝本纪》,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中的《孝景本纪》及《武帝本纪》就可能非司马迁原著,那就更可说明汉武帝当时的震怒,从而人们对司马迁的死因也就更有了清楚的了解。

  盛世出杰才,杰才推动历史,这是规律。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以来的又一盛世,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

  汉武帝和司马迁是西汉两大巨人。

  汉武帝是中国最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把西汉推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级阶段。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绝唱,影响中国史学五千年,司马迁虽然不是皇帝,但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堪与武帝相媲美。

  董仲舒是儒家鼻祖,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从此开创了儒学成为中国思想主干、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纪元。

  主父偃,提出“推恩策”,对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大作用。他的这一策略,既削弱了诸侯力量,加强了中央势力,又让他们的子孙感恩皇帝,可谓一石三鸟。主父偃堪称西汉杰才。

  张骞两次出使沟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对中国扩大世界影响及与中亚、西亚的邦交开了先河,堪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

  卫青、霍去病:是西汉反击匈奴的名将,因为他们保卫了长安,也保障了西汉盛世的发展,并开拓了中国的版图,足以名垂千古。

  司马相如:独创了汉赋的形体,后来者无法超越他。在赋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桑弘单:是西汉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家,他提倡的盐铁统一由国家专卖及统一铸币,影响中国几千年。是中国封建时代杰出的经济学家。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北海牧羊,十九年不变节,保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李延年:武帝时代的一颗乐坛巨星,他把中国古代乐府发展到了巅峰,又是将汉乐与西域音乐相沟通的先驱,他的音乐天赋奏响了西汉盛世的交响曲,在中国音乐史上不愧为一颗耀眼的巨星。

  本书让这十大杰才交相辉映,再现我国西汉盛世的光芒。

  以人写史是本书韵重要手法,本书通过汉武帝、司马迁等十大杰出人物展示了中国历史上西汉的灿烂辉煌,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汉武帝是本书的一号人物,全书通过他身边的十余位人物,众星拱月似的衬托这位中心人物。但汉武帝个性复杂,他既有雄才大略,有作有为的一面,又专制独裁,好大喜功;既聪慧睿智,又孤高自信,晚年甚至丧失理智;既爱才若渴,举贤纳才,又轻信小人,任人唯亲;既有政治家的开拓进取,又是一个迷信巫蛊,贪生怕死的人;他外表崇儒,内心却重法……凡此种种,都可以见得武帝的个性十分复杂。也正是这样的个性,使他成了正如汲黯所评价的:

  内心多私欲而表面假装仁义。因此,本书在突出汉武帝有功绩的同时,对他的“过”的一面也进行了刻画。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与秦始皇、康熙皇帝并列的一代帝王,在位五十四年,他的伟大功绩有五:

  第一,以他著名的文治武功南征北战,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的版图。

  第二,实行大一统,确立了现在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并确定了汉族、汉语和汉字。

  第三,推行儒家、强调思想一统,加强中央集权,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大帝国规模。

  第四,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的先驱。

  第五,统一新历岁首,统一铸币,盐铁专卖,为西汉经济繁荣奠后记,定了基础并影响中国几千年。

  但汉武帝一生好大喜功,不恤百姓,导致国力、人力的过度耗散而致后期经济衰落,国库空虚,加之晚年贪生怕死,迷信巫蛊,听信奸佞,终于酿成太子叛乱,京师血刃恶果。但晚年尚能立诏悔过,悬崖勒马。总之,他的一生终归没有跳出许多有为英主的青中年有为,敢想敢干,开创大业,晚年腐朽没落,贪生怕死、昏庸丧失理智这一怪圈。

  不过,武帝晚年虽然失误较多,但他的丰功伟绩是主要的,不愧为一代雄君。

  第一,司马迁的人格

  从小就把《史记》放在桌案上的我,对司马迁自然是情有独钟。

  再说,作为一个研究文史的人,对司马迁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史巨星怎能不崇拜?

  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写《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写到其中的历史卷时,对司马迁及《史记》的史学价值作了认真的研究;在写《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时,又对司马迁《史记》的文学价值作了探索;写这部历史小说,再对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等作了全方位的了解。经过三次探索后,可以说对司马迁的人格、思想、学术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创作这部历史小说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无论他的人品、文才及贡献都是值得称道的。人品方面,司马迁从木写谀文,他写的历史坚持实录,不虚美、不抑恶,这也是司马迁世家写史的宗旨。所以汉武帝要司马迁改写历史,他宁愿付出生命代价也没有屈服,因为他坚持,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不是君主一个人的历史,历史也不是写给帝王一人看的,而是写给千秋万代的。正因为司马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这样崇高的思想境界,所以才写出了这样伟大的作品。

  本书通过司马迁魂断黄河的描写,把他的伟大人格推到了极致。

  第二,《史记》的史学价值

  司马迁的贡献在于似创作了一部伟大的《史记》。

  《史记》从三皇五帝写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纵横中国三千年历史,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巨著;同时《史记》打破了编年体写法,开创了纪传体,成为了中国历代正史的典范,为中国历史研究及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记》把我国的史学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阶段,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三,《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不仅开创了以人写史的先河,而且为史学文学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史记》虽为史书,却是一部历史传记文学巨著。《史记》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以史写人,塑造了成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驱。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称之为“无韵乏离骚”,可见其巨大的文学价值。

  书写好了,我的眼泪也快流干了,我只在心里一百遍一千遍地呼喊:中华民族太伟大了,中国,我太爱你了……所以无论再忙,我都要把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十部完成。

  最后,请让我衷心感谢中国文联出版社各部门及各级领导、责任编辑对出版我的历史小说“千古系列”的大力支持,并衷心感谢著名画家李士伋先生对《千古汉武》所作的精彩插图。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