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最新章节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一章 大牛市前夜的中国股市 四大市场预期助推中国崛起

  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买未来实际上也就是买预期。认识中国股市下一波投资荣景的宏观动向,可依据几条清晰可辨的主线:一是中国经济多个新增长点的最终生成;二是人民币处在长期升值的通道里;三是国际国内流动性泛滥,中国将处在流动性大爆炸的旋涡中;四是中国崛起的价值重估。这四条主线现在尚不明朗,但唯其不明朗,才给了中国投资市场以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只要任何一条得以兑现,都可能在中国股市激起投资冲击波,更遑论四条主线在未来交织、耦合,从而产生巨大能量的合力共振。

  对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2020年趋于下降,但仍将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预期的增长减速凸显持续提高生产力的政策的重要性,包括推进劳动力再分配、提升人力资本、鼓励创新等措施。此外,中国正在进一步改革,以确保经济增长在社会、能源、环境各方面都具有可持续性,这些对于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效益改善都很重要。

  中国经济在持续高增长了30多年后现在进入下降期,亟待找到下一波荣景的增长点。所幸的是,在经历过经济危机后,一些经济领域正在发生变化,能源、生物、信息和新材料、高科技制造业这四个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能源方面,低碳能源会使我们逐渐脱离几百年来依靠传统化石能源的情况,转而依靠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

  随着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生物技术应运而生。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环保技术的应用等,都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对于信息的发展,更多的是在高通、海量、智能软件方面。移动网络、互联网和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部分。

  由于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将使得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更好。

  其实,中国政府从2000年就启动了12个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专项,比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应用,生物制药以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等,所有这些都已经或将成为中国未来一二十年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

  随着中央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新兴产业将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带动国内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它们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长性好、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产品或服务。

  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在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或行业,其具有回顾效应、前瞻效应和旁侧效应,其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或行业,有望产生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成为主导的消费热点,并由消费市场作为支撑,拉动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和中国特有的人口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未来一二十年的中国消费大潮。

  对通货膨胀的长期预期。2010年以来,全球各类食品价格上涨之声不绝于耳,以色列的西红柿、韩国的大白菜、中国的大蒜及巴基斯坦的面包等产品价格都罕见走高。与此同时,美国通货膨胀预期重燃,欧洲通货膨胀率升至近两年来的最高点。通货膨胀也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预示通货膨胀的石油、黄金、棉花等国际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也出现了暴涨局面。此外,钻石、翡翠等规避货币贬值的珍稀物品价格也疯长,2010年翡翠批发价涨了一倍多。

  许多市场人士把粮食价格上涨归因于极端天气导致的投机因素,对此,肯尼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菲律宾等国政府还发出警告:预计2011年将出现极端天气,加上交易商进行投机行为,2011年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现象。而且,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警告说,对冲基金、退休基金和投资银行的粮食投机有可能推动粮价进一步上涨。

  但我认为,全球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应归咎于美元贬值。在美元贬值下,全球汇率干预问题还在纠结之中,发达国家指责新兴经济体操纵本国汇率,新兴经济体则反驳发达国家借助宽松货币政策诱导本币贬值,货币战争在一幕幕上演,国际热钱到处兴风作浪,通货膨胀之声响彻全球。热钱纷纷涌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部分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

  如果顺藤摸瓜,我们不难发现,全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为救市长时间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流动性泛滥的直接结果。

  同样,中国也面临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这轮来势凶猛的通货膨胀,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国际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2)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3)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压力;(4)正在推进的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

  起始于2010年6月至10月的A股上升行情,实质就是对持续通货膨胀预期的一种反映,这次反弹突破了长期受压制的3000点的瓶颈。在通货膨胀不断演化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大量资金流向保值增值类股票。此外,供应链中游的制造业以及下游的消费品(如食品、酿酒、零售)类股票也从通货膨胀预期中直接受益,一再被市场投资者挖掘、跟踪和炒高。在股市以外,字画、瓷器、邮票等一些防通货膨胀类藏品,作为投资品而被普遍看好。

  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跌破8∶1、7∶1大关。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至今,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平,维持在6.8∶1的水平。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的关键时期,欧美与中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摩擦日渐增多,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为主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很多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竞争的新兴国家,也纷纷加入到欧美的队伍中,这些新兴国家将在诸如20国集团峰会等多边框架内联合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在外界压力下让人民币升值,难免落下屈从欧美的口舌;另一方面,如果不升值,可能会损害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人民币是否该升值?以何种方式升值?对市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预计人民币升值只是时间问题。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未来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使用范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中国需要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需要在汇率制度上进行改革。如果人民币汇率还是实施紧盯美元的政策,中国政府就不得不采取类似美国的货币政策,即实施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无疑会加剧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险。

  第三,中国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扩大内需的目标,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手中的钱比以往更加值钱,能够在市场上买到更多东西。而且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国外进口的商品变得更加便宜,有利于改善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状况,对缓和国际贸易争端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调控,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也有“一只手”在调控,这就是两国经济的相对基本面。此次金融危机不仅没有摧垮中国经济,反而催生了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中国正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傲立于世界群雄之中。而遭受危机重创的美国至今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高企。因此,让一个相对实力不断增强的货币去紧盯一个相对实力不断衰减的货币,这本身不利于汇率机制的合理化和国际化,未来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

  预计人民币将进入长期的升值通道,因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决定了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和空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国际收支顺差与日、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将会很大,人民币升值的时间也会很长,保守估计为10年左右。只是在吸取了日元快速升值产生泡沫的教训,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的不利影响后,人民币升值过程必然是缓慢的,并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征。在缓慢升值期(约5年时间),预计人民币将每年升值4%~5%左右,升值幅度为20%~30%。随着国内外条件逐步具备,人民币将进入快速升值期,保守估计也要5年左右,升值幅度在50%以上。其实,即便人民币不升值,升值预期也将一直存在,而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存在且不断被强化,热钱押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就不会改变,而且势必愈演愈烈。

  就股市来说,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被强化,中国股市就一直会有利多的预期存在。即便人民币不升值,人们的升值预期也会助推中国股市的发展。未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被强化、国际游资不断进入,中国证券市场酝酿着新一波出人预料行情的概率就会很大。

  当年日元升值初期,也只有少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1979年,国外净购入日本股票仅1.92亿美元,到1980年已猛增到61.5亿美元。1986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已超过280万亿日元,交易额高达160万亿日元,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1987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2.66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的2.652万亿美元市值。1985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仅为13113日元,此后便一路狂奔不断攀升,到1987年9月,已升为26000日元,并于1989年12月29日达到历史最高点——38915日元。

  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台湾地区也出现过。1988年10月,台湾地区银行受到压力,对台币采取了缓慢升值的政策。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大批海外热钱流入套利。受台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台湾股市加权股价指数从1985年7月的600点逐渐上升到1986年9月的2505点,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短短的一年里(至1987年10月1日),股价指数便升至令人惊叹的4600点高位。就在那时,受全球股市突发风暴的冲击,台湾股市加权股价指数曾一度回落到2298点的低点,但在稍作整理后再度进入飙升轨道,并在1988年9月26日达到了历史顶峰——8870点。

  从海外经验看,当某种货币存在升值预期时,汇率与股市就存在这样一种关系:预期本国货币升值→热钱流入→股价上涨→吸引更多热钱流入→货币升值压力增大→汇率上升→热钱流出→股市大幅下挫。在热钱大量涌入后,股市自然会走出一轮非常凌厉的上涨行情,但是热钱从股市撤离后,处于高位的股价会突然下挫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股市大起大落的系统风险无疑不利于股市融资、资产配置、定价等功能的发挥,减弱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国际流动性泛滥的预期。中国未来的生产率提升空间有多大?答案是:无限大。其中,经济结构转型的实效已经开始显现。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看好,将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些资本除了投入实体产业外,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着的价值低估,尤其是前者。如前所述,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美元长期贬值的强烈预期,强化了这种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

  在欧美,金融危机行将过去,欧美金融机构也将重新活跃起来。货币创造机制和信用有关,一旦信心好转,国际流动性就会逐步宽松。这说明,新一轮货币供给浪潮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世界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为了恢复经济增长,欧美各国一直保持了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使美元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加上全球的资本流动,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甚至石油美元越来越多。日本经济也是采取低利率政策甚至零利率政策10多年不变的国家,使得日元的流动性空前增加。未来,全球三大经济体可能长时间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货币政策在加大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也会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由于存在刚性需求,中国房地产的价格还将在原来暴涨的基础上持续上涨。中国股指自2008年暴跌73%,虽然2009年已有部分价值回归,但从2009年8月起至今,一直处在大调整中,从而使中国股市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但世上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如我分析的那样,中国股市正在酝酿一波大牛市。

  一旦出现大牛市,全球充足的流动性无疑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块资产“洼地”,届时,国际投资者将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的方式,以各种角色(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有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涌进中国,进入房地产市场、企业和股市。这些全球流动性资本一旦进入中国,在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同时,也通过外汇结算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输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或者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甚至两者同时增长,完成了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的对接。

  流动性泛滥也将来自中国国内。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重拳出击,“新国八条”和房产税组合拳之凶猛,让房地产商和投机者措手不及。通过行政限制和利率上调、税收等措施基本封杀了楼市的投资(投机)需求,虽然这种封杀要持续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则是试图通过增加廉租房的供给,对楼市进一步调控。随着一系列严厉的组合拳出击,楼市成交量将大幅下降,并且消费者物价指数可能继续上涨推动进一步加息,房产持有成本将不断增大,那些拥有多套投资房的人可能会承受不住压力,要抛售减压,一旦出现恐慌性抛售,保守估计,房价将出现30%左右的回调也未可知。

  未来房价究竟会跌多少,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关键看消费者物价指数(决定加息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物价指数主要由农产品价格决定,农产品价格主要由美国或者说由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决定。尽管农产品在2011年已经涨势疯狂,但是国际投资银行仍然唱高农产品,同时大力推高石油价格——化肥等主要农资品都是从石油中生产的。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很可能发现农产品价格会继续上涨。其逻辑就变成了:异常气候和自然灾害(比如现在中国北方大旱)→国际投资机构推高石油价格→化肥等农资品价格上涨→中国农产品出现刚性缺口→国际游资疯狂炒作→农产品价格继续飙升→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到10%以上,房贷利率提高到12%以上→更多中国炒楼者支付不起利息→不得不抛售少量房产,房价下跌,但很难卖掉→出现大量恐慌性抛售,房价大跌。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房价下跌的幅度,是由石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所决定的。

  新一轮调控对房地产及相关领域形成冲击,大大地挤压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空间,并迫使大批资金流入股市。历史经验表明,资金面状况是主导A股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楼市交易不像股市那样可以随时兑现,房地产交易需要过程,因此热钱并不会很快流入股市。这和我以下作出的下一波股市投资荣景将在2012年出现的判断基本吻合。

  国内庞大的居民储蓄规模对未来流动性泛滥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近些年来,庞大的人民币储蓄规模一直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通常在股市不涨或处在熊市的时候,这些储蓄不会进入股市,但一旦股市行情持续高涨,并出现暴涨行情,就将引虎出笼,对推高股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中国崛起的价值重估的预期。在未来20年内,正像美国在20世纪初崛起为世界强国一样,中国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巨变会持续影响中国的每一个层面,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一个全新形态的政治与经济实体,在政治领域及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善于创新,能够承受动荡,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并最终超越美国的经济总量最大的国际经济体。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第四章详尽分析。

  大国崛起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中国确立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产业的纵深延伸不仅能培育出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将使得中端制造业、上中游资源资本品行业面临巨大的内外需求拉动力。伴随着城市化和重工业化,高级服务业在信息技术的武装下将获得长期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力量将逐步显现。

  近几年进口结构的变化趋势表明,中国产业迈向了垂直一体化;制成品、机械与交通运输设备等出口规模加速扩大表明,包括中端和终端在内的产业链群在中国已经形成。由此我们看好未来国内经济的逻辑在于,内外因素驱动下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仅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使得企业投资回报率增加,企业实力增强,估值水平得以提升。

  中国在产业链延伸、产业升级和确立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过程中,经济增长获得内需和外需的双拉动,增长速度和潜力必然提高,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的崛起本身带有城市化、重工业化的特征,所以一定是“资源消耗型”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上游资源和原材料以及资本品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也提高了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

  国际投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证实了我提出的“大国崛起的价值重估”的观点。2009年8月4~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年会”上,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专家称,国际投资者现在对亚洲和中国市场仍然非常看好,他们正准备增加对亚洲和中国的投资。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在与国际投资者进行广泛接触后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亚洲和中国市场非常看好,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投资机构,正准备增加对亚洲和中国的投资。

  高盛集团执行董事、中国区首席策略分析师邓体顺也表示,就债券与股票而言,高盛更看好股票。现在国际投资者最喜欢的两个市场,第一个是巴西,第二个是中国,而最谨慎投资的则是美国市场。高盛对中国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看法非常乐观,认为未来20年中国股票市场占全球股市的比重有可能由2%提高到20%左右,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近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惊人。我预计中国资本市场的总市值有望在未来10年或者再长一点的时间里超越美国。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4月1日下午3点30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一个消息在悄悄传开,根据最新收盘数据,加上纳斯达克的股票总市值,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为33.8万亿美元,这与已经收盘的中国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相比已经少了2000万美元。这样的消息让场内的“红马甲”颇为震惊,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刊出头版头条——《中国雄狮挑战美国牛》。

  目前,这只是一个美梦,一个中国人向往已久的梦!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大胆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如果能够满足我们设定的条件,2020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可能达到我们预测的上限——80万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股票总市值首超国内生产总值。

  吴晓求预计,2020年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80万亿元人民币。

  “这个预测是有依据的,也是比较保守的。”吴晓求认为。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将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按照中等发达国家100%的证券化率标准计算,我们股市的总市值也正好是这些。

  不管是多少,都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追击全球资本市场老大——美国。据计算,2010年8月3日,中国股市总市值已达5.3万亿美元,超越伦敦股市的3.74万亿美元,也超越了市值4.8万亿美元的日本股市。

  中国是新兴国家,股市表现出了蓬勃生机。过去的15年,美国股市总市值没有太大的变化,前10年基本维持在13万亿~15万亿美元之间,只是在最近5年的牛市中出现了接近5%的增长速度。如果按照最近5年平均5%的增长速度推算,2020年美国的总市值大约是33万亿~34万亿美元。

  一旦2020年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加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股市,同时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就有可能超过34万亿美元,中国雄狮挑战美国牛也不再是梦!

  就在吴晓求预测中国雄狮挑战美国牛的同时,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也开始制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不少专家建议在白皮书中明确预估到2020年沪深两市的总市值,而赞助这项研究的世界银行专家更是相信2020年中国股市的市值将超过美国。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说,从1999年他首次买入中国股票起,从来没有卖出过,只有买进。罗杰斯解释道:“中国将是下一个强国,对此我毫无疑问,在今后的几十年内投资中国将获得巨大财富,即使中国股市再下跌50%,我也不愿意卖出中国股票。”

  除了罗杰斯,购买中国石油股和比亚迪汽车股的巴菲特,购买中国工商银行股的沙特王子,以及购买中国股票的国外投资者和中国的亿万股民,在中国迈向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都成为“大国崛起的价值重估”的看好者。

  在2009年初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当投资大师巴菲特被问及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经济和股市时,巴菲特给出了“看好”的回答。

  每一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的结尾都会写道:“我们实在是万分幸运,我们出生在美国。”很多人喜欢神化巴菲特,但巴菲特却非常冷静地认识到,他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实就像中了六合彩——生在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赶上美国迅速发展的伟大时代。如果是其他时间出生在其他国家,他再聪明,再努力,也不会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

  而到了现在,他认为,中国投资者同样非常幸运,生在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赶上一个日益发展的时代。巴菲特说:“中国有一个很棒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就像一个人的成长,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中国还会不断成长,这才刚刚开始。我会告诉所有中国人,你们都很幸运,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比100年前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机会,经济会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会不断提升,会越来越重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好得令人难以置信。世界正在发现中国,中国也在发现世界。”

  股东大会上,当有人问巴菲特对投资中国企业的看法时,巴菲特说,在前几年还不会想到投资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公司,也不会关注中国石油,但现在一切都在改变。虽有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因为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巨大市场,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忽略。

  其实,除了投资比亚迪和中石油,巴菲特还有一个投资中国的举动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如果说投资中石油是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直接出手,投资比亚迪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控股的中美能源出手,那么投资汇源则是巴菲特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可口可乐公司出手。尽管全面收购最终被中国商务部否决,但据报道,双方就其他合作仍在紧锣密鼓地商谈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对投资中国的浓厚兴趣。

  巴菲特对中国的信心来自历史,也来自未来。过去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87万亿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33万亿元,增长了15倍,上证指数从1990年的99点上涨到了现在的2800点,最高时达到6421点。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股市有一天也会上涨百倍吗?2008年12月,有位中国记者问到巴菲特对中国股市的巨大跌幅与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怎么看,巴菲特说:“我看好中国市场,不要计较短期利益,未来10年中国股市必将是世界之最。中国很有潜力,我希望把潜力变成事实。在下一个100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我希望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发展得越来越快。”

  巴菲特看好中国,我们国人能不看好吗?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